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国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疆域叙述探究
1
作者 张国荣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133-136,共4页
疆域是中国历史教科书书写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息息相关的概念。近代以来的疆域观念主要通过历史教科书的传播而被普及与认知。疆域的变迁与民族感情的联系也是通过历史教科书的叙述而被感知。清末民国中国历史教... 疆域是中国历史教科书书写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息息相关的概念。近代以来的疆域观念主要通过历史教科书的传播而被普及与认知。疆域的变迁与民族感情的联系也是通过历史教科书的叙述而被感知。清末民国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历朝疆域进行了叙述,从疆域得失中力求构建中国民族精神,这种叙述方式对后世教科书的书写产生重要影响。当然,近代疆域的书写与国土观念的建构也是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疆域 历史教科书 清末民国
下载PDF
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记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4期30-48,共19页
1954—1957年的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根据党中央决策,由教育部组织实施,选调全国200多位学科专家、一线名师和专业编辑,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个教材专门机构,主要就中小学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进行了协同攻关,编写出版了新中... 1954—1957年的新中国第一次教材会战,根据党中央决策,由教育部组织实施,选调全国200多位学科专家、一线名师和专业编辑,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个教材专门机构,主要就中小学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进行了协同攻关,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材。这次教材会战大致经过了组建领导班子与选调编审人员、制订工作规划和编辑出版计划、组织学习活动与检查现行教材错误、全面开展各学科教材编订、出版发行和使用等阶段,补齐了新中国成立后教材建设的短板,开启了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一纲一本、统编统用"的新时代,也为今后教材工作专业化发展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人才,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会战 统编教材 人教社 新中国教材史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成刚 李美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76-81,共6页
文章围绕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从内容、评价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从社会变革、史学研究的角度对这种变化的原因做了仔细的分析。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历史教科书 太平天国
下载PDF
清末民国教科书中的“出版自由”概念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于翠玲 郭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7-91,共5页
"出版自由"概念表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结合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历史语境,考察这一概念在清末及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呈现及表述的情况,可以发现在政治、法制、修身、公民等类教科书中,"出版自由"的概念从无到有,逐渐明... "出版自由"概念表达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结合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历史语境,考察这一概念在清末及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呈现及表述的情况,可以发现在政治、法制、修身、公民等类教科书中,"出版自由"的概念从无到有,逐渐明晰,成为公民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从而反映了这一概念经由精英人士从国外输入到向大众普及的过程。在当今的网络社会,要辨析人们使用"出版自由"概念所表述的内容,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自由 概念史 清末 民国 教科书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体系发展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正瀚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42,共8页
自历史学科在晚清成为中国学校教育体系中一门独立的课程以后,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民国时期便日新月异,而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教科书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趋于多元。章节体、大小字、前言与课后习题,以及史料与图表等的普遍运用... 自历史学科在晚清成为中国学校教育体系中一门独立的课程以后,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民国时期便日新月异,而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教科书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趋于多元。章节体、大小字、前言与课后习题,以及史料与图表等的普遍运用,奠定了我国现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形式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学历史教科书 结构体系
下载PDF
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大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9,共11页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历史教科书 民国初年 五四时期 抗战时期
下载PDF
价值重估与民国初年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深层变革 被引量:6
7
作者 黄书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79,共7页
民国初年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复杂生态带来了思想文化的激烈论争和价值观念的重新估量。德育课程的设置总是内在地受制于当时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异动与价值变迁,修身教科书的编写在德目内容、题材来源及文言文的叙述样式中保留... 民国初年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复杂生态带来了思想文化的激烈论争和价值观念的重新估量。德育课程的设置总是内在地受制于当时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异动与价值变迁,修身教科书的编写在德目内容、题材来源及文言文的叙述样式中保留着较为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修身教学的实践指向则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许多相应的学术探究。反思民国初年中小学德育课程、教科书编写乃至具体德育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不仅有助于把握当时中小学德育改革的发展脉络,而且对理性地审视当代中国德育改革路向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价值重估 民初中小学 德育课程教学 修身教科书 公民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历程、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天明 陈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3期101-113,共1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大致经历了奠定基础、艰难探索、混乱异化、恢复重建、多样发展、繁荣兴盛、建设新时代七个时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坚持正确思想导向,贯彻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坚守历史学科体系,科学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大致经历了奠定基础、艰难探索、混乱异化、恢复重建、多样发展、繁荣兴盛、建设新时代七个时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坚持正确思想导向,贯彻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坚守历史学科体系,科学选择历史教材内容;遵循学习心理逻辑,生动呈现历史变化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引入史学与考古新成果;重视历史教材研究,以研究推动教材改革。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全面渗透,重视史学方法的递进式嵌入,注意教材编写的多维度审视,加强教材改革的根基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科书 中学阶段 新中国七十年
下载PDF
浅析清季民初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帆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清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的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的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的变动,但基于民国的共和立场... 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清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的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的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的变动,但基于民国的共和立场书写清朝历史则成为教科书编者的共识,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发生巨变。本文从书写原则、书写策略等方面,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等视角,对清季民初之时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进行分析,以期为历史学如何求真与致用,提供一个典型案例。进而思考这样的清史叙述如何影响甚至规范此后的清史研究脉络、走向等重要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民初 历史教科书 清史叙述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语言学概论类教材史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薄守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1-86,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为中国普通语言学的启蒙时期,本文以纲要的形式选取几部当时影响较大的教材来举例论述这段历史。以此为观照,我们可以勾勒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历程。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类教材 民国语言学史 普通语言学
下载PDF
新中国第一部统编历史教材述评
11
作者 符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3,共6页
在中央历史教学问题委员会指导下,1954—1956年由教育部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集全国之力编辑出版的统编历史教材,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真正的中小学统编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这套教材集思想性、科学性与适切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 在中央历史教学问题委员会指导下,1954—1956年由教育部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集全国之力编辑出版的统编历史教材,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真正的中小学统编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这套教材集思想性、科学性与适切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科专家、一线名师和专业编辑“三结合”队伍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不仅在教材内容和编写方法方面有许多创新,在装帧设计特别是插图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值得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统编教材 中小学历史
下载PDF
新中国第二次教材会战始末
12
作者 曹周天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114-130,共17页
1977—197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称为“新中国第二次教材会战”。这次会战由教育部组织实施,以人教社编辑为主体,汇集全国二百多位学科专家和一线名师,制定了十年制教学大纲,编研出版了改革开放后首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 1977—1978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称为“新中国第二次教材会战”。这次会战由教育部组织实施,以人教社编辑为主体,汇集全国二百多位学科专家和一线名师,制定了十年制教学大纲,编研出版了改革开放后首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为学校教育培养人才提供了优质精神食粮,对引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会战期间,编写组经过充分酝酿,研究总结了既往教材编写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国外教材最新成果,发挥专家优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开展试教工作,以教材编写组名义发表教材编研文章。这次会战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教材的基本格局,积累了丰富的教材编研出版经验,培养了一支业务精湛的教材建设队伍,在新中国教材建设事业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会战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对当前我国教材事业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会战 中小学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建设 新中国教材史
下载PDF
民国初期几部典型中学历史教科书综述
13
作者 刘兵 《农业网络信息》 2011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结合民国初期颁布的"壬戌学制",探究几部典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与特色,归纳出民国初期中学历史教科书特点,以期对今天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启示。
关键词 民国初期 中学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育
下载PDF
两个层面的“共和”:民国前期历史教科书中的共和肇建
14
作者 李帆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8,共8页
民国前期历史教科书在书写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的史实时,以共和叙事为主。对于由君主制走向共和制的巨变,教科书从原因、过程、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阐发,系统论证其历史合理性;尤其是以“中华民族”和“中华民国”作为关键词概括民初历史... 民国前期历史教科书在书写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的史实时,以共和叙事为主。对于由君主制走向共和制的巨变,教科书从原因、过程、结果等各个方面进行阐发,系统论证其历史合理性;尤其是以“中华民族”和“中华民国”作为关键词概括民初历史,实际突显了“共和”的两个层面:民族融合与政体变迁,从而弹出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之音。在此双重变奏中,教科书以民主主义为根本,倡导“大民族主义”,消弭“小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强调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历史共性,而非着眼于共和之路与民族问题相缠绕的中国历史特性。在清亡民兴的复杂历史巨变面前,这样的书写策略无疑是高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前期历史教科书 共和叙事 民族主义 民主主义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初步觉醒——从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谈起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帆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6,共6页
在近代中国强化民族认同的历史情境下,历史教科书可谓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一个典型文本。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表述,是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在文本中的最初体现。清末知识精英所倡导的“中华民族”,并未得到时人的普遍认可,民国初建之... 在近代中国强化民族认同的历史情境下,历史教科书可谓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的一个典型文本。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表述,是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在文本中的最初体现。清末知识精英所倡导的“中华民族”,并未得到时人的普遍认可,民国初建之时历史教科书编者才开始用到“中华民族”概念。到了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开始较多地被教科书所采用。通过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教科书彰扬了民族融合宗旨,使得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成为一种公共知识,先进入教育系统,进而普及社会,逐渐得到国人的认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发,代表着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初步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清末民初 历史教科书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材建设
16
作者 周亚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72-179,共8页
[目的/意义]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材是图书馆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图书馆学学科发展史的重要见证.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材建设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对于学科发展与建构本土特色的知识体系具有参考价值.[方法/... [目的/意义]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材是图书馆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图书馆学学科发展史的重要见证.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材建设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图书馆学教育史研究,对于学科发展与建构本土特色的知识体系具有参考价值.[方法/过程]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学相关理论,从文献形成方式与知识构成的角度,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材进行整体性考察.[结果/结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材可分为翻译式、编述式、著作式三大类.三类教材出现的时间大致遵循翻译、编述、著作的先后顺序,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平行"走向"相交",图书馆学知识生产的自主性和本土化程度不断提升,讲求实用的总体特征显示出西方尤其是美国图书馆学知识在民国图书馆学知识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学习借鉴的路径依赖、应从中国典籍文化与图书馆实践两个层面推动本土"新知"进教材、重新审视中西知识融合的适切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教材 民国时期 文献形成方式 图书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