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的抄本:明清嘉善《唐氏族谱》的编纂、流传与文本生产
1
作者 黄敬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42,共16页
上海图书馆藏《唐氏族谱》抄本两种,最早抄成于乾隆初期,此后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修订、增补和重抄、抽换,文献形态复杂凌乱。该族谱的文本层次则更为丰富,其祖源叙事和早期世系可能形成于宋代至明代前期。晚明以来,该族谱以抄本的形态在... 上海图书馆藏《唐氏族谱》抄本两种,最早抄成于乾隆初期,此后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修订、增补和重抄、抽换,文献形态复杂凌乱。该族谱的文本层次则更为丰富,其祖源叙事和早期世系可能形成于宋代至明代前期。晚明以来,该族谱以抄本的形态在松江、嘉善一带的多支唐姓人群之间流传、增订、嫁接,在乾隆抄本形成之后仍有新的支系添加进来。因此,这一族谱的生产模式并非人们熟知的在“宗族组织”主持下编纂、续修的模式,族谱背后的唐姓人群也并未形成哪怕是松散的“宗族”。这一类族谱或可命名为“嫁接型族谱”,值得在将来的学术研究中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族谱 抄本 嫁接型族谱 宗族 江南史
下载PDF
忽必烈藩府书家群体在元代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
2
作者 任红敏 《晋阳学刊》 2024年第5期80-89,共10页
忽必烈藩府儒士文人群体,汇聚了元初北方经济、义理、词章各类人才,其中,怀卫理学家姚枢、许衡和郝经,邢州学派刘秉忠、张文谦,从汉族世侯幕府进入忽必烈藩府的徐世隆、宋子贞、王磐、商挺、王鹗、王博文等人,以及方外文士至温禅师等书... 忽必烈藩府儒士文人群体,汇聚了元初北方经济、义理、词章各类人才,其中,怀卫理学家姚枢、许衡和郝经,邢州学派刘秉忠、张文谦,从汉族世侯幕府进入忽必烈藩府的徐世隆、宋子贞、王磐、商挺、王鹗、王博文等人,以及方外文士至温禅师等书家,构成了元初北方重要的书法家群。元初书法家群在政治、文化上的独特地位以及对元代文化和文艺政策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书法观念、书法理论与书法活动影响了有元一代的书法发展和书法教育,在元代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必烈 藩府书家 元代书法史
下载PDF
Textual research on Xu Chunfu's life
3
作者 Ju-Yi Wang Hui Huang +1 位作者 Lin-Na Wu Wen-Qing Wu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Xu Chunfu was a famous medical exper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 authored the Gu Jin Yi Tong Da Quan and the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This paper uses the Xu family genealogy, literature catalog, historical recor... Xu Chunfu was a famous medical expert in the Ming Dynasty, who authored the Gu Jin Yi Tong Da Quan and the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This paper uses the Xu family genealogy, literature catalog, historical records to study the Xu family’s life and deeds. Xu Chunfu was born in the second year of the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23) and passed away in the 24th year of the Wanli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96). He served as an official in the Tai Hospital for about 20 years. His work Gu Jin Yi Tong Da Quan was written around the 43rd year of the Jiaj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56), with a lower limit of the fifth year of the Longqing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71), and the initial engraving time was not earlier than the eighth year of the Wanli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580). This paper corrects the shortcomings and errors in previous research,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Xu Chunfu’s life and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 Chunfu life history biographical verification Gu Jin Yi Tong Da Quan Yi Xue Zhi Nan Jie Jing Liu Shu Genealogy of the Xu clan in Qimen Tangtou Yinan and Chiling
下载PD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Families and Clans
4
作者 王玉波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年第1期50-57,222,共9页
关键词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Families and clans
原文传递
清代甘肃两当王氏家族变迁及其家族规划研究
5
作者 高强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69-80,共12页
甘肃两当县王正福一族跟随白莲教起义军由楚而陇,在起义失败后,散落在两当密林深谷中,成为了被当地人称为“湖广广”的“棚民”,经过三步规划实现了其家族成员的身份转换:从“流民教匪”到“编户齐民”身份、从商人到地主身份,从地主到... 甘肃两当县王正福一族跟随白莲教起义军由楚而陇,在起义失败后,散落在两当密林深谷中,成为了被当地人称为“湖广广”的“棚民”,经过三步规划实现了其家族成员的身份转换:从“流民教匪”到“编户齐民”身份、从商人到地主身份,从地主到士绅身份。王氏家族的三步规划与王朝国家的制度设置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对应关系,这说明现实世界运行着两套系统和规则,即“大传统”和“小传统”。两个传统导致人们对清代历史的认识完全不同,前者认为清代是繁华盛世,后者认为清代是“饥饿盛世”。两种认识反映的其实是大人物与小人物共同参与建构的同一个整体性历史,从一个小人物的造次颠沛与一个家族祸福穷通中,可以折射出一段治乱兴衰与损益更替的大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白莲教 棚民 大历史 小历史
下载PDF
《金史·宗室表》编纂考——以皇子封爵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王文琛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第2期86-90,共5页
《金史·宗室表》中始祖以下十帝诸子和太祖到章宗诸子的封爵记载是元人依照金代残存谱牒编写而成的,是对金特定时期谱牒记录的真实还原。卫绍王子和宣宗子的记载可能并非源自金代谱牒,而是元人摘抄其他史料编写而成。《金史·... 《金史·宗室表》中始祖以下十帝诸子和太祖到章宗诸子的封爵记载是元人依照金代残存谱牒编写而成的,是对金特定时期谱牒记录的真实还原。卫绍王子和宣宗子的记载可能并非源自金代谱牒,而是元人摘抄其他史料编写而成。《金史·宗室表》中宗室的缺漏有些可能是元人有意为之,目的是保留金代残存谱牒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史·宗室表》 谱牒 封爵 缺载
下载PDF
区域社会史中的台湾武术考察——以西螺七嵌武术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银行 郭志禹 杜舒书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6,共4页
西螺七嵌武术堪为台湾武术的典型代表,知微可以见著,本文即试从西螺七嵌区域社会史的小视角探讨其武术发生、发展,以窥台湾武术的大视野。客家宗族协作意识将散居于西螺地区七个角落的张廖族人凝聚为一个强大的向心团体,清代台湾的动荡... 西螺七嵌武术堪为台湾武术的典型代表,知微可以见著,本文即试从西螺七嵌区域社会史的小视角探讨其武术发生、发展,以窥台湾武术的大视野。客家宗族协作意识将散居于西螺地区七个角落的张廖族人凝聚为一个强大的向心团体,清代台湾的动荡不靖及祖籍地固有的尚武健斗之风使西螺七嵌地区武馆林立、武风炽烈。张廖族后人的宣扬、传统与现代媒介的推波助澜再塑了闻名全台的西螺七嵌武术传奇。源头性武馆、多彩的狮艺、独特而丰富的拳技成为西螺七嵌武术的具体表征,西螺七嵌武术是昔日台湾人垦殖精神的寄托和延续。宗族-区域社会构成传统台湾社会的基本单元,区域社会史中的西螺七嵌武术探讨可尝试成为台湾武术研究的一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武术 西螺七嵌 区域社会史 宗族社会
下载PDF
论《红高粱家族》的“抗战”“情爱”与“历史观” 被引量:7
8
作者 丛新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4,共9页
《红高粱家族》中的"抗战",既不是以"国军"和"共军"为主体,也不是通常判断的"土匪"抗战,而是求生存意识的"群众"抗战。"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情爱"追... 《红高粱家族》中的"抗战",既不是以"国军"和"共军"为主体,也不是通常判断的"土匪"抗战,而是求生存意识的"群众"抗战。"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情爱"追求,既有个体解放的野性方式及其欲望的本能需要,也同步伴随非理性的疯狂杀戮及其人性之恶。相对于历史表达的不同侧面及其生命形态,归于伦理意义上的"一视同仁",才是终极性的"历史观"。在"先锋"中"逃离",在"寻根"中"扎根",莫言有意无意地走出一条自我选择与自觉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莫言 “抗战” “情爱” “历史观”
下载PDF
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及其原因 被引量:6
9
作者 闫德亮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3-68,共6页
随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神话出现了历史化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将神话人物的兽形或奇特形象人形化、体系化。反过来,中国历史也在某些细节处又被神话化了,这从帝王的谱系关系与神王的谱系中可得到印证。这种神话与历史相融合、... 随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神话出现了历史化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将神话人物的兽形或奇特形象人形化、体系化。反过来,中国历史也在某些细节处又被神话化了,这从帝王的谱系关系与神王的谱系中可得到印证。这种神话与历史相融合、相附会的文化现象的诱因是儒家对神的慎重态度,契机是寻根问祖的宗族观念,动因是昭示祖的地位,显示自己高贵,为自己统治寻求神的支持的需要,也是对塑造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神话历史化 历史神话化 理性主义 宗族观念 理想人格
下载PDF
家族史的建构:宋朝士人阶层追寻的精神家园——以相州韩琦家族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游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宋朝在中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时代。诸多士大夫不懈努力,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传统社会的家族理念,形成了有着宋代特色的关于宗族的系统论述,而且,很多士大夫身体力行,逐渐完善了这套宗族理论。相州韩琦家族就有寻找祖... 宋朝在中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时代。诸多士大夫不懈努力,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传统社会的家族理念,形成了有着宋代特色的关于宗族的系统论述,而且,很多士大夫身体力行,逐渐完善了这套宗族理论。相州韩琦家族就有寻找祖先的曲折历程。韩琦本人较为详尽地记述了他找到祖先墓地的种种经历,构建了系统而完整的相州韩氏家族的谱系。毫无疑问,这些弥足珍贵的记录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不仅于韩氏家族本身,对宋代历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不过,韩琦叙述家族历史的文字颇为模糊,需要认真解读,才可寻绎到历史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人阶层 韩琦家族 家族史
下载PDF
英汉姓名比较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国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姓名,是用以指称某一确定的个人并与他人相区别的标志。它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从中英两个民族的姓名入手,对其来源、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有助于中西方文化和... 姓名,是用以指称某一确定的个人并与他人相区别的标志。它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从中英两个民族的姓名入手,对其来源、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有助于中西方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名 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 宗族观念 个人主义 英语 汉语
下载PDF
试论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问题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80,共8页
殷墟聚落形态研究是这些年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但在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这一基本问题本上尚有很大分歧。通过仔细分析当地所出的相关族氏铭文 ,可以发现 ,在商代晚期 ,居住在殷墟聚落内的居民并非是由单一族系的“子”姓族氏组成的 ,... 殷墟聚落形态研究是这些年学术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但在殷墟聚落居民的族系这一基本问题本上尚有很大分歧。通过仔细分析当地所出的相关族氏铭文 ,可以发现 ,在商代晚期 ,居住在殷墟聚落内的居民并非是由单一族系的“子”姓族氏组成的 ,当地的居民至少应该包括子姓、姜姓、姓、姓等各个族氏 ,同时也可能有任姓族氏在殷墟聚落内蕃衍生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史 青铜器铭文 聚落形态 殷墟居民 族属
下载PDF
八旗诗史案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迪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满族为中心,兼及汉军、蒙古的清代八旗文学集群,成熟于康熙朝前三十年,升华于乾隆一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交替之际的权力争斗中,宗室族众备尝生死荣辱,从而与汉文化中深厚累积之人生理念、生命体审相撞击,成为横逸于皇... 以满族为中心,兼及汉军、蒙古的清代八旗文学集群,成熟于康熙朝前三十年,升华于乾隆一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交替之际的权力争斗中,宗室族众备尝生死荣辱,从而与汉文化中深厚累积之人生理念、生命体审相撞击,成为横逸于皇权藩篱之外的丛丛寒花。本文在对顺、康至嘉、道数朝八旗人文态势生成史程与内因的架构中,以顺、康之际的高塞为先期范型,继以雍、乾时期的恒仁、永忠两代诗人为典型个案,抉示八旗诗群的沉痛心史及实质,从而提出文学史中被轻忽的一个命题:八旗文学应自成专著,其中以诗一体言尤可独撰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文学集群 八旗诗史 宗室诗人 “康、雍、乾三朝宫廷祸斗”
下载PDF
捻军领导层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贯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22,共9页
史学界对于捻军性质的认识历来存在两种观点 ,其分歧主要在于对捻军领导层的不同认识。本文利用大量未刊口碑调查资料 ,通过对捻军五旗重要首领家情及田产状况的具体分析 ,对捻军领导层做出重新估价。
关键词 捻军 宗族 社会史
下载PDF
村民自治的历史嬗变——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村民自治审视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德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1,共7页
传统乡村自治文化是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对乡村居民生存境域进行深刻认识和对其生活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后逐步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生存论方面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方面的参考价值,对生存问题终极思考的永恒性使得传统和现代可以进行超越时空的对... 传统乡村自治文化是在长期生存过程中对乡村居民生存境域进行深刻认识和对其生活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后逐步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生存论方面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方面的参考价值,对生存问题终极思考的永恒性使得传统和现代可以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传统乡村自治文化中长期积聚的认识和经验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得到延续。通过对乡村自治文化进行历史审视和对其内涵做简要分析,发现传统乡村自治不仅出自乡村自我管理的现实需求,也源于教化及文化传承的精神需要,这就使得传统乡村自治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超越性发展有了前提和基础,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村民自治中的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其和现代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约 族权 历史 现代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明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6-139,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不少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在反思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新的看法,显示了勇于探索真理的理论勇气,表现了以构建符合中国古代历史实际的中国古...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不少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在反思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新的看法,显示了勇于探索真理的理论勇气,表现了以构建符合中国古代历史实际的中国古代史体系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古代史应分为四个大的时代,即血缘家族———氏族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州郡时代、行省时代,并认为这一划分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分歧,反映中国古代历史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血缘家族 氏族部落 州郡 行省
下载PDF
从义宁州怀远陈姓宗谱祠志看陈宝箴家族史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经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8,共6页
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到1994年,义宁州的怀远陈姓共修七届宗谱和五届祠志。陈宝箴家族起到了突出的核心组织者的作用,并在宗谱上展示了自己家族崛起、发展的历史脉络。一部怀远陈姓宗谱,实际上就是以陈宝箴家族和其他几个实力较强的... 从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到1994年,义宁州的怀远陈姓共修七届宗谱和五届祠志。陈宝箴家族起到了突出的核心组织者的作用,并在宗谱上展示了自己家族崛起、发展的历史脉络。一部怀远陈姓宗谱,实际上就是以陈宝箴家族和其他几个实力较强的家族为主干而形成的。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昔日宗族组织的表现形态和族众的旺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宝箴 家族史 宗谱祠志 文化世家 义宁州 怀远人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家族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以唃厮啰家族研究的个案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德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少数民族家族史的研究是中国家族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唃厮啰家族为例来对少数民族家族研究中的史料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可以看出,由于少数民族家族大多地处边疆,地理位置的偏远以及民族的杂居造成少数民族家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种... 少数民族家族史的研究是中国家族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唃厮啰家族为例来对少数民族家族研究中的史料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可以看出,由于少数民族家族大多地处边疆,地理位置的偏远以及民族的杂居造成少数民族家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又导致了其史料的复杂性和分散性,并且存在着诸多的错误。所以在研究其时,要充分利用多种史料;对史料要进行甄别、鉴定;要进行查漏补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家族史 唃厮啰家族 史料问题
下载PDF
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的文化贡献考察——兼论宗族社会与文化史的关联 被引量:1
19
作者 谈家胜 杨修菊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8-52,共5页
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元末自江西迁居贵池县元二保南山,明中叶起繁衍成八房,形成了九个自然村落。近代以来,该宗族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表现在刘瑞芬、刘世珩父子的典籍文化建设和以刘臣余、刘逊先为代表的族人搬演傩戏,... 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元末自江西迁居贵池县元二保南山,明中叶起繁衍成八房,形成了九个自然村落。近代以来,该宗族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表现在刘瑞芬、刘世珩父子的典籍文化建设和以刘臣余、刘逊先为代表的族人搬演傩戏,传承古傩文化等方面。刘氏宗族之所以能取得上述的文化成就与贵池浓郁的文教氛围有着内在联系。透此个案,我们可管窥宗族社会与文化史学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安徽贵池 刘氏宗族 文化贡献
下载PDF
清人对周代宗法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婧聪 《古代文明》 CSSCI 2019年第1期102-112,128,共12页
清代学者治经学时较为注重考据古史、探讨古代典章制度,在涉及周代宗法制度相关问题的研究上,这一治学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清人对周代宗法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法的由来、宗法的作用和影响、宗法的本质内涵、宗统与君统的关系、... 清代学者治经学时较为注重考据古史、探讨古代典章制度,在涉及周代宗法制度相关问题的研究上,这一治学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清人对周代宗法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法的由来、宗法的作用和影响、宗法的本质内涵、宗统与君统的关系、宗法制度中别子等相关范畴、礼书中有关宗法制度的记载、宗盟以及封建问题等等,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为当前周代宗法制度研究的学术史回顾提供重要补充。此外,清人著述中对于古史的阐释内容可为探讨清代学术特点、思想和近代以来中国新史学的发展脉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经学 史学 学术史 周代宗法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