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祭奠,礼仪还是权利?——基于中西历史文化传统角度的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吉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祭奠是权利吗?如果是,又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界在理论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且现有的分析均建立在抽象的逻辑和推理基础之上。因而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对祭奠进行再考察、再审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从西方历史文化... 祭奠是权利吗?如果是,又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界在理论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且现有的分析均建立在抽象的逻辑和推理基础之上。因而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对祭奠进行再考察、再审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从西方历史文化语境看,祭奠主要是一种自然权利。从中国历史文化语境看,祭奠不仅是一种伦理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法定义务。进入近代后,受西方法律理念的影响,祭奠的法律属性开始历史性地嬗变,向现代化转变并最终成为一种权利。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考察法律现象,对弄清当下一些纠缠不清的法律问题,对法治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奠 自然权利 双重义务 现代化
下载PDF
《锦瑟》别解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桂平 《学术探索》 2003年第4期83-86,共4页
《锦瑟》诗典故意旨尚可继续推敲 ,“锦瑟”二字系用典起兴。结合《唐茅山燕洞宫大洞炼师彭城刘氏墓志铭并序》推论李商隐《锦瑟》诗系为李德裕妾刘氏而作 ,并参照相关研究成果对《锦瑟》
关键词 起兴因素 刘氏 李德裕 路祭 《锦瑟》
下载PDF
论敦煌佛教家庭伦理中的行孝方式
3
作者 买小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6,共9页
古代敦煌地区的佛教信众在实践家庭伦理、处理父母与子女现世与来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遵循着佛教家庭伦理中父慈子孝、知恩报恩的基本伦理关系,并将其作为佛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文献大量记载的子女对父母实现孝行的方式和特... 古代敦煌地区的佛教信众在实践家庭伦理、处理父母与子女现世与来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遵循着佛教家庭伦理中父慈子孝、知恩报恩的基本伦理关系,并将其作为佛教信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文献大量记载的子女对父母实现孝行的方式和特殊社会环境下的父子关系,为敦煌佛教的发展赋予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佛教 事亲 祭亲 行孝
下载PDF
清明节诗歌中的民俗文化意蕴及其价值
4
作者 刘贵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2-75,共4页
清明节风俗活动的描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不仅丰富了我国诗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包含了多姿多彩的民俗事象,诸如游览登高、祭祖访友、思亲怀人等,从而为我们揭示了独特的节日文化内涵,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 清明节风俗活动的描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不仅丰富了我国诗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包含了多姿多彩的民俗事象,诸如游览登高、祭祖访友、思亲怀人等,从而为我们揭示了独特的节日文化内涵,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节 踏青 祭祖 思乡怀人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论语》“色难”命题的衍义
5
作者 陈保同 尤吾兵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3期56-61,共6页
“色难”命题的主词指称一直是传统孝文化史的一桩“悬案”,这主要是把“色养”陷溺于“事生”单一维度进行讨论造成的。“事父母”之“孝”的内涵包括“事生与事死”,藉于此,“色难”命题的主词只能指向“子辈”。传统孝文化中,“事生... “色难”命题的主词指称一直是传统孝文化史的一桩“悬案”,这主要是把“色养”陷溺于“事生”单一维度进行讨论造成的。“事父母”之“孝”的内涵包括“事生与事死”,藉于此,“色难”命题的主词只能指向“子辈”。传统孝文化中,“事生与事死”实践表述为“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以此为进路,“色养”内质可以理解为把“敬、乐、忧、哀、思慕”情感倾注到对父母的“生、老、病、死、祭”全过程照护中。顺之,“色难”的原始意蕴应为:事父母一生,子辈“敬、乐、忧、哀、思慕”的情感贯注是困难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难 事生 事死 衍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