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Patterns of Land Use in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
1
作者 Jinmei ZHAO Degang ZHANG Changzhong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7期63-66,86,共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ianzhu alpine region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and four land use patterns were se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ianzhu alpine region of the Eastern Qilian Mountains,and four land use patterns were selected,namely,natural grassland,rehabilitated land,oats land and perennial grassland. As time went by,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mpos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permeability. The soil bulk density was rehabilitated land(1. 104 g/cm3) > perennial grassland(1.061g/cm3) > oats land(1.011 g/cm3) > natural grassland(0. 781 g/cm3) ; the soil overall porosity was natural grassland(68.196%) > oats land(60.606%) > perennial grassland(58. 93%) > rehabilitated land(57. 5%) ; the natural grassland had the most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soil steady infiltration rate(681. 966 t/hm 2 and 3. 02 mm/min) ,while the rehabilitated land had the least(575. 005 t/hm 2 and 1. 004 mm/min) . In terms of soil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permeability,the natural grassland was the best out of these four use patterns while the rehabilitated land was the worst pattern. In other words,both oats land and perennial grassland had better water holding capacity power and permeability than the rehabilitated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OIL PERMEABILITY land
下载PDF
治土新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土十条”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李香花 谭茜 +2 位作者 曾辉祥 周志方 阿迪力江·阿卜杜热西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6,共14页
国务院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亦称“土十条”)作为中国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顶层设计,有助于激励重污染企业参与土壤污染预防与治理。不同于一般的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土十条”是中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长时期的工作纲领,旨在用... 国务院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亦称“土十条”)作为中国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顶层设计,有助于激励重污染企业参与土壤污染预防与治理。不同于一般的土壤污染治理政策,“土十条”是中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长时期的工作纲领,旨在用制度保障土壤环境质量、严控新增污染,因而具有着重预防而轻治理的本质,这一本质特征可能会使“土十条”在微观层面的可持续整治效果研究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该研究选取2013—2020年中国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土十条”政策实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果及机制。研究发现:“土十条”显著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这得益于“土十条”的风险管控理念,但这种促进作用受到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反向调节,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的地区,“土十条”对当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有限;进一步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机制和企业现金防御机制是“土十条”发挥促进作用的重要渠道,同时,“土十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更为明显。该研究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补充了“土十条”实施效果的研究,明确了重污染企业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主体作用,为形成政府主导与企业担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强化企业责任认定和土壤污染治理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十条” 企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财政 现金持有水平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several typ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claimed farmland filled with Yellow River sediment in Jining, China 被引量:5
3
作者 Zhenqi Hu Peijun Wang +2 位作者 Russell S. Yost Fang Shao Linghua Du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8年第1期36-46,共11页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属-冷杉属林火烧迹地枯落物持水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贺万鹏 周晓雷 +4 位作者 解婷婷 赵安 曹雪萍 杨富强 陆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10,219,共8页
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属-冷杉属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典型抽样法于2020年8月和2021年7—8月在火烧迹地和未过火天然林采集枯落物样品,采用室内浸泡法测定分析枯落的蓄积量、持水量、有效拦蓄量等指标,探究林火干扰下不同坡位枯... 以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云杉属-冷杉属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典型抽样法于2020年8月和2021年7—8月在火烧迹地和未过火天然林采集枯落物样品,采用室内浸泡法测定分析枯落的蓄积量、持水量、有效拦蓄量等指标,探究林火干扰下不同坡位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为更好地促进森林水源涵养以及水土保持功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的厚度和蓄积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厚度为3.75~8.31 cm,蓄积量为6.16~8.13 t/hm^(2)。恢复5,15年火烧迹地上、中、下坡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与天然林差异显著。(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20.94~26.22 t/hm^(2),恢复5,15年火烧迹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与天然林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枯落物持水达到饱和前,不同恢复年限下各坡位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3)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为14.58~16.95 t/hm^(2),有效拦蓄深为1.44~1.78 mm。恢复5年火烧迹地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中坡>上坡>下坡,恢复15年火烧迹地和天然林有效拦蓄量均为下坡>中坡>上坡。综上所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的厚度、蓄积量、持水性能都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呈现天然林>恢复15年>恢复5年;火烧迹地枯落物的持水性能及持水过程呈现中、下坡大于上坡,即枯落物的水文效应受坡位和火烧干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持水特性 火烧迹地 坡位 植被恢复
下载PDF
清代清水江流域客民与地方社会变革 被引量:2
5
作者 袁轶峰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1期57-70,154,共15页
清代清水江流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客民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改土归流”以来,客民纷纷涌入苗地,通过兼并、购置,以及高利贷获取大量苗民土地,对旧有的土地占有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大土地所有制和小土地所有制都得到加强,自此,清... 清代清水江流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客民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改土归流”以来,客民纷纷涌入苗地,通过兼并、购置,以及高利贷获取大量苗民土地,对旧有的土地占有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大土地所有制和小土地所有制都得到加强,自此,清水江流域进入地主制发展阶段。客民大量占有土地对清水江流域的苗民生计造成了严重挤压,苗民被迫奋起抗争,清代清水江流域一直处于社会结构不断瓦解和重建之中。因此,土客之间的土地关系是理解清代清水江流域社会变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社会 客民 土地占有方式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演变对土壤粒径分布及蓄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瑞豪 肖洋 +5 位作者 邵社刚 徐金忠 倪栋 乔雨彤 周琪睿 付兴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侵蚀作用对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表层土壤的影响,为该区土壤资源合理运用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不同发育程度侵蚀沟为研究对象,对切沟沟头的沟坡和沟底土壤的粒径分布及蓄水性进... [目的]研究侵蚀作用对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表层土壤的影响,为该区土壤资源合理运用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不同发育程度侵蚀沟为研究对象,对切沟沟头的沟坡和沟底土壤的粒径分布及蓄水性进行定量描述。[结果]①不同深度处土壤容重、最大吸持贮水量、最大滞留水量、总库容、死库容、最大有效库容差异显著(p<0.05)。随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增大,贮水量、持水性、有效水分下降。各层最大吸持贮水量占饱和贮水量均约90%,有效水分利用率分别为44.79%和41.87%,侵蚀沟发育对土壤有效水分影响明显。②入渗特征总体表现为:初始入渗速率>30 min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3者在不同编号沟道的A 2—A 4间随土层的加深,入渗性能下降。在20—40 cm层A 1—A 4的入渗特征均表现为:CK(对照)>A 1>A 4>A 2>A 3,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随着侵蚀沟的发育,土壤入渗性先下降后上升。③侵蚀沟的发育是黏粒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黏粒所占比例在0—40 cm层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砂粒所占比例在0—20 cm土层先减小,后增大,呈粗骨化趋势。④土壤退化指数在0—20 cm层表现为:A 1>A 2>A 3>A 4。随侵蚀沟的发育,土壤退化程度加剧,A 4土壤退化最为严重。[结论]不同深度的土壤剖面差异是造成黑土土壤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侵蚀沟的发育,0—20 cm层土壤蓄水性能减弱,土壤退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坡耕地 土壤侵蚀 土壤持水 土壤入渗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转型: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共同特征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浩轩 《世界农业》 2023年第4期24-35,共12页
与中国资源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农业转型进程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事实和实证数据。本文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转型进程置于其经历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加以考察,在概述它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农业转型进程基... 与中国资源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农业转型进程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事实和实证数据。本文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转型进程置于其经历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加以考察,在概述它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农业转型进程基础上总结了共同特征:都经历了由自耕农体制向鼓励规模经营的土地制度转型;都出现了绕过农业工业化进程必经的土地密集型阶段的“赶超”现象;都选择了土地节约型及兼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宗农产品在本国种植业内部和国际市场上都缺乏竞争力。尽快完备农地“权利束”为农地规模流转提供制度基础、抓住仍处于从中等收入阶段向初等发达阶段迈进这个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最佳时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以及用好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为指向的农业补贴工具是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形成的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东亚经验 经济发展阶段 自耕农体制 农业规模经营
下载PDF
复垦植被对排土场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百灵 李仓水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8,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排土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披碱草、沙打旺、羊草3种复垦草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团聚体等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分析土...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持水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排土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披碱草、沙打旺、羊草3种复垦草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团聚体等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分析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复垦植被排土场土壤持水能力。[结果]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排土场3个样地土壤容重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说明复垦植被对排土场土壤容重的影响程度不同;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表现为羊草(1.38 g·cm^(-3))>披碱草(1.37 g·cm^(-3))>沙打旺(1.33 g·cm^(-3));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而非毛管孔隙度则与之相反。土壤团聚体以微团聚体(粒径<0.25 mm)为主,其数值在70.48%~83.10%之间,大团聚体(粒径>5 mm)含量仅为1.46%~7.78%,土壤团聚体系数K、MWD和GWD均偏低,团聚体稳定性较差。披碱草、沙打旺和羊草0~4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依次为667.21、664.00、666.56 g·kg^(-1),披碱草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大于沙打旺和羊草(P<0.05)。影响排土场土壤持水能力的因素以土壤容重、孔隙度、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持水能力,结果表明14个评价指标可降维成4个主成分,各主成分得分排序不同,综合得分表现为披碱草>沙打旺>羊草,且披碱草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沙打旺和羊草。[结论]从土壤孔隙结构、团聚体稳定性、持水能力等多个角度考虑,披碱草对排土场土壤改良和涵养水源效果最佳,沙打旺次之,羊草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持水能力 植被 综合评价 土壤团聚体 土地复垦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持水性能
9
作者 侯文宁 王海燕 +2 位作者 宁一泓 邹佳何 赵晗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持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江津市笋溪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园地、林地和耕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1)在20~40 cm土层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持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江津市笋溪河流域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园地、林地和耕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特征。结果表明:1)在20~40 cm土层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显著影响(P<0.05),耕地的土壤密度显著高于林地,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则相反;2)0~40 cm土层中林地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值最大,土壤持水性能强弱表现为林地>园地>耕地;3)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河流下段持水性能显著高于上段(P<0.05),表现为下段>中段>上段;4)在0~40 cm土层中,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容积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对江津市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意义,可为水土流失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持水性能 集水区 江津市
下载PDF
龙脊梯田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持水力影响研究
10
作者 徐德兰 朱学莲 王凯杰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0-44,50,共6页
土壤水分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与流动的重要载体,是植物生长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影响因子。以龙脊梯田金坑红瑶景区为对象,研究其林地、旱地、水田和抛荒地4种土地利用模式0~5 cm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分析各类土地表层土壤的持水能... 土壤水分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与流动的重要载体,是植物生长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影响因子。以龙脊梯田金坑红瑶景区为对象,研究其林地、旱地、水田和抛荒地4种土地利用模式0~5 cm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分析各类土地表层土壤的持水能力。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模式下,表层土壤的土壤容重范围为0.45~1.02 g/cm3,最大持水率范围为42.12%~90.92%,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范围为18.93%~43.62%。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类土地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911,P <0.01),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9,P <0.01),与植被覆盖度呈一般显著正相关(r=0.583,P <0.05)。土壤最大持水率排序依次为:林地>抛荒地>水田>旱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持水力 最大持水率 龙脊梯田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水源涵养能力评估 被引量:19
11
作者 聂忆黄 龚斌 衣学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0-212,F0003,共4页
基于水均衡原理和地表能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水源涵养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结合RS和GIS软件对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水源涵养能力强弱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价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境内大江大河流水量的补给主要发... 基于水均衡原理和地表能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水源涵养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结合RS和GIS软件对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水源涵养能力强弱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价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境内大江大河流水量的补给主要发生在高原东南部,西北边缘大部分地区以及北部局部地区对江河的补给量很少。青藏高原年平均水源涵养量3.45129×1011m3/a,青藏高原不同生态系统年总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为2.31237×1011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陆地蒸散 生态价值
下载PDF
保水剂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应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牛育华 李仲谨 郝明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2,共2页
保水剂是现代旱作农业中一项有效措施。在旱作春玉米上施用保水剂,增加产量12%~33.47%,在大豆生产上增产3.9%~23.1%,产量随保水剂用量增加而增加,但保水剂施用在土壤中的增产效益较低。用保水剂处理种子,成苗率增加,增... 保水剂是现代旱作农业中一项有效措施。在旱作春玉米上施用保水剂,增加产量12%~33.47%,在大豆生产上增产3.9%~23.1%,产量随保水剂用量增加而增加,但保水剂施用在土壤中的增产效益较低。用保水剂处理种子,成苗率增加,增产效果显著,是目前生产水平下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旱作农业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家庭劳动力配置、承包耕地数量与中国农民的土地处置——基于CGSS2010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秋山 赵明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3,68,共6页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的倾向就更高。家庭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对于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就自我耕种与闲置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但影响较弱;就自我耕种与转出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劳动力配置 承包土地规模 土地流转 耕地撂荒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庆云 余新晓 +3 位作者 信忠保 刘淑燕 李海光 韩洁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110,114,共6页
以黄土高原第三副区典型流域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对其农田、果园、林地和草地4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76±0.34)%,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农田>... 以黄土高原第三副区典型流域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对其农田、果园、林地和草地4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76±0.34)%,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表现为农田>林地>果园>草地;(2)各土壤平均容重为(1.421±0.034)g/cm3,且均随土层增加而逐渐增加,总体为林地>农田>果园>草地,与含水量有类似分布规律;(3)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孔隙度与其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且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均呈现林地>农田>草地>果园的特征;(4)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能力存在差异,林地和农田较优,高于果园和草地。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流域大规模坡耕地改水平梯田的生产活动,对农田土壤蓄水保土功能产生较大影响,结果表明农田也具有较高土壤含水量及贮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土地利用 持水量 容重 孔隙度
下载PDF
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德元 钱海燕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1-43,共3页
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是必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应该定位于建立有效的农业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即要建立明确的土地产权制度、竞争性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自主的家庭经营制度和有效率的农民经济组织——“四合一”制度... 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是必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应该定位于建立有效的农业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即要建立明确的土地产权制度、竞争性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自主的家庭经营制度和有效率的农民经济组织——“四合一”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家庭经营 农民经济组织 中国 土地管理
下载PDF
农地流转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田霞 王文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61-464,共4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地流转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侵害农民权益的问题。在详尽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地流转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侵害农民权益的问题。在详尽分析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有农村土地制度、规范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承包经营权 农民土地权益
下载PDF
论农地集体所有制陷阱——基于农地征用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振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28,共8页
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属性实际上构置了一个陷阱:人们只注意到表面的使用权,而背后的所有权却被掩盖了。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表面上只是卖掉了使用权,但实际上是连同所有权一起让渡了,这是一个极具欺骗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使用权... 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属性实际上构置了一个陷阱:人们只注意到表面的使用权,而背后的所有权却被掩盖了。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表面上只是卖掉了使用权,但实际上是连同所有权一起让渡了,这是一个极具欺骗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使用权的交易是明的,土地所有权的丧失是暗的,而拿走使用权就拿走了所有权才是最要命的。这正是农民失地贫困成为"三无"人员和"圈地运动"愈演愈烈的制度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集体所有制 陷阱 农地征用 农地股份制
下载PDF
浙江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和探索 被引量:22
18
作者 徐建春 李翠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3,共10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浙江省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经验和问题,为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部门调研和农户实地调查,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农村土地股... 研究目的:通过对浙江省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经验和问题,为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部门调研和农户实地调查,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目前处于政府主导推动阶段,组织形式和股权设置多样,实施步骤规范,与城乡统筹、土地规模流转、农村经济合作社等工作协同发展。(2)通过量化集体土地资产,有利于保护农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土地统一管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3)在改革探索阶段,相关法律政策准备不足,存在一些法律政策障碍和风险。例如股份化的土地权利流转受限、股东界定有矛盾点、合作社经营压力大、风险高等。研究结论:(1)浙江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是中国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2)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更应注重农民个体福利的实现和提升。(3)应加强对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的总结分析,尽快研究制定和健全有利于国家、集体和公民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优化,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统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土地股份制 改革形式 浙江省
下载PDF
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意愿及满意度分析——基于杭州4区387户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建春 李长斌 +1 位作者 徐之寒 李翠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1,共8页
研究目的:发现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偏好程度及其最易推广该制度的区域和农户类型,根据农户的满意度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分层调查法,随机抽样调查法,树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被调查农户中有61.53%愿意参加农村土... 研究目的:发现农户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偏好程度及其最易推广该制度的区域和农户类型,根据农户的满意度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分层调查法,随机抽样调查法,树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被调查农户中有61.53%愿意参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高和拥有稳定非农职业的农户愿意入社比例较高。研究结论:根据农户满意度,从制度设计、经营管理、股权配置等方面提出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树模型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农户意愿 农户满意度 政策建议
下载PDF
兰州市北山不同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锦梅 马瑞 +1 位作者 马维伟 张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北山3种人工林地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能力及土壤的水文特征,为揭示干旱地区人工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等研究方法对林地的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和土壤的渗透性... [目的]探讨兰州市北山3种人工林地枯落物的储量和持水能力及土壤的水文特征,为揭示干旱地区人工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等研究方法对林地的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和土壤的渗透性、持水能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3种林地枯落物的总蓄积量表现为:新疆杨(36.74t/hm^2)>侧柏(34.15t/hm^2)>刺槐(16.01t/hm^2)。新疆杨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为7.36t/hm^2;而刺槐林地最大持水量最小,仅为4.91t/hm^2。3种林地中土壤容重表现为:新疆杨(1.466g/cm3)>刺槐(1.403g/cm3)>侧柏(1.27g/cm3);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均表现为侧柏>刺槐>新疆杨。土壤最大持水量为:侧柏(0.731g/cm3)>刺槐(0.642g/cm3)>新疆杨(0.633g/cm3)。侧柏的初渗率和平均渗透速率均显著高于新疆杨和刺槐林地(p<0.05),且侧柏林地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其渗透性均高于新疆杨和刺槐林地。[结论]在3种人工林地中侧柏林地的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土壤 持水性能 土壤渗透性 林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