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景观结构的生态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评价——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2 位作者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72-2682,共11页
以宁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0年、2005、2010年和2015年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5年研... 以宁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0年、2005、2010年和2015年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5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草地面积减少了2.97×10~4hm^2,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1.90×10~4hm^2,0.42×10~4hm^2和0.43×10~4hm^2;在研究期间景观整体斑块数不断增加,其景观整体破碎度随之变大;研究区生态风险主要以较低风险和中风险为主,其中建设用地、沙地和未利用地生态风险值较高,在研究期间生态风险平均值由0.166降低至0.154,研究区生态风险值呈降低趋势。通过地理探测器诊断得出景观斑块数、景观破碎度、景观优势度、景观损失度、斑块密度等因素是安置区生态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安置区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风险指数 地理探测器 红寺堡区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过程生态风险时空分异——以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亚娟 王鹏 +3 位作者 韩文文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7-825,共9页
生态移民过程具有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其对安置区土地利用产生最直接的变化,理论上具有显性或潜在的生态风险。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移民过程具有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其对安置区土地利用产生最直接的变化,理论上具有显性或潜在的生态风险。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安置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草地面积减少29 744.04 hm^2,耕地、林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8 979.73、4 167.343 6、672.193 3、4 314.280 6 hm^2,沙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但其研究始末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且呈现出由集中连片式分布转向零散式的多核地域分布的变化格局,其中高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柳泉乡的东北角、小罗山西麓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部和西南部,较高风险区在安置区北部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较低和低度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罗山周边地区、柳泉乡的东南部、太阳山镇的西南部以及红寺堡镇的南部等地区。研究期间安置区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幅度减少,较高风险区和低度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因此生态风险总体呈减弱趋势。安置区生态风险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着空间集聚效应,说明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过程 生态风险 景观格局指数 时空分异 红寺堡区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以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2 位作者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0-276,共7页
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红寺堡安置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5年红... 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红寺堡安置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5年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由2009年的0.310 9增加到2015年的0.692 7,其健康等级由不健康上升至亚健康状态;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比较稳定,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各乡镇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空间格局变化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土地负荷量以及城市绿地覆盖率、空气质量状况、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及环保投资额等指标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性评价综合指数的关联度较高,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与人口数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密不可分,因此在提高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和制定相关土地规划和政策时,应注重人口和生态对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系统 PSR模型 熵权法 灰色关联模型 红寺堡区
下载PDF
干旱地区生态移民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2 位作者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5,共8页
以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中心——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五期遥感数据,采用RS和GIS技术,选取土地利用程度、耕地垦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等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并运用生态风险模型... 以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中心——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五期遥感数据,采用RS和GIS技术,选取土地利用程度、耕地垦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度等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并运用生态风险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对红寺堡区1995—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草地面积下降明显,共减少29 494 hm^2,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而未利用地面积虽波动明显,但研究时段始末变化不大; 1995—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不断下降,生态风险指数由1995年0.3972下降至2015年的0.3235;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各乡镇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不同类型区间均有转换,且不具有规律性,1995—2005年间以最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2005—2015年间以中等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为主。通过地理探测器对影响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因子进行探测发现,林地、草地和植被覆盖度等指标因子对安置区生态风险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通过扬黄灌溉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增强农田生产能力,保障生态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同时,应注重安置区生态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建设,以此来增加安置区植被覆盖度和降低其生态风险程度;生态保护、摆脱贫困和经济发展是生态移民的主要方向,因此红寺堡安置区在发展过程中在追求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安全的保障,将生态安全放在全区发展的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生态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风险 红寺堡区
下载PDF
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温胜强 刘小鹏 +2 位作者 王亚娟 叶均艳 韩晓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9-327,共9页
[目的]探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根据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稳定性的变化,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红寺堡区2005,2010和2... [目的]探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根据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稳定性的变化,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红寺堡区2005,2010和2015年3期数据,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分析景观格局稳定性,并对主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近10a来,红寺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景观间的转换较为频繁,且表现为单向转换的特征;整体的景观格局稳定性下降,草地和耕地是红寺堡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调控土地利用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探测结果表明,面积、面积比、斑块个数、斑块数比、斑块密度、平均值和标准差在3个时期都对景观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而其他指标的变动较明显,波动较大,整体上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结论]2005—2015年,红寺堡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稳定性变化明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变化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安置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稳定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寺堡区
下载PDF
生态移民安置区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宁夏红寺堡镇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红 刘小鹏 +2 位作者 裴银宝 安琼 韩文文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372-377,共6页
运用ERDAS和ArcGIS技术,以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红寺堡镇为研究对象,基于1989,1999,2006,2010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增加,研究区的耕地和草地景观类型范围扩大,呈成片分... 运用ERDAS和ArcGIS技术,以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红寺堡镇为研究对象,基于1989,1999,2006,2010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增加,研究区的耕地和草地景观类型范围扩大,呈成片分布.同时,人类活动又对水体和未利用地景观进行不断分割,使研究区原来整体的自然景观呈斑分布.耕地转化为草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呈上升趋势,1989—1999年,有84.13%的耕地转化为草地和建筑用地;1999—2006年,有97.10%的耕地转化为草地和建筑用地;2006—2010年,有85.96%的耕地转化为草地和建筑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影像 GIS 城镇 生态移民安置区
下载PDF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Arid Area Ecological Migration 被引量:9
7
作者 LIU Xiaopeng CHEN Xiao +5 位作者 HUA Kaiping WANG Yajuan WANG Peng HAN Xiaojia YE Junyan WEN Shengq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894-906,共13页
Ecological migration is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the immigration area and transferring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from emigration area to immigration area. This process may result in significan... Ecological migration is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the immigration area and transferring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from emigration area to immigration area. This process may result i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in the area of immigration and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ecosystem services. Therefore, scientifically revealing the effects an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s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on ecosystem service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migration strategy in China. This study employed the Hongsibu District as a typical example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Hongsibu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Ningxia steppe and desert steppe areas. Remote sensing data covering five periods from the period before ecological migration in 1995 and after migration in 2000, 2005, 2010, and 2015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ESV). A geographical detector model and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model were used to diagnos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ecological resettlement has cause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nd urbanized land area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the area of immigration, while the grass are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2) The overall value of the Hongsibu ecosystem services increased in a form of a ‘V'. Among them,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5–2005, the overall ESV decreased and had an annual rate of change of-0.67%. During 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 2005–2015, the ESV increased steadily, with an annual rate of change of 0.79%. 3) The proportion and total ESV in soil 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waste treatment,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the Hongsibu District decreased from 57.61% in 1995 to 56.17% in 2015, indicating that the region's ecological regulation function slightly decreased. 4) The ESV in the Hongsibu District, showed a low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creasing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and the capacity of three townships, Hongsibu, Taiyangshan, and Liuquan, to provide ecosystem services gradually declined over time.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of Xinzhuangji Township and Dahe Township gradually improved. 5) The sensitivity index of the ESV of each land use type was less than 1, indicating that the environment lacks flexibility in providing a strong ESV index in Hongsibu, which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reliable and believable. 6)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decisive force of the change of land use on ecosystem services in Hongsibu District was: grassland(0.9934), climate regulation(0.9413), soil formation and protection(0.9321) and waste treatment(0.9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migration land use change ecosystem services geo-detector arid area hongsibu district
下载PDF
红寺堡区商业网点空间格局及微观环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胜亮 刘小鹏 常瑞敏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70-76,共7页
从县域小城镇商业网点布局研究出发,选取地处宁夏几何中心的红寺堡区为研究区,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红寺堡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寺堡主城区的商业布局中,行业分布差距十分明显;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大河乡... 从县域小城镇商业网点布局研究出发,选取地处宁夏几何中心的红寺堡区为研究区,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红寺堡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红寺堡主城区的商业布局中,行业分布差距十分明显;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大河乡、南川乡对主城区的商业辐射力很小;红寺堡区商业网点存在较多问题;人口、产业结构、交通和人文因素也是影响红寺堡区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网点 空间格局 商圈 红寺堡区
下载PDF
宁夏中部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苏胜亮 王鹏 温胜强 《农业科学研究》 2018年第2期24-28,33,共6页
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5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基于TOPSIS模型,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进行研究... 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5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基于TOPSIS模型,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合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5年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合理度先下降后上升,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合理度的影响不同,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合理度的关联度最高,对土地利用合理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耕地和水域,而未利用地最小;以研究区景观基质——草地为参考序列,对影响草地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对草地影响最大的是耕地和水域,其次是林地,最后是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合理性 TOPSIS法 灰色关联度模型 红寺堡区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以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温胜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7期281-283,285,共4页
葡萄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发展粗放、附加值低等问题。国内外葡萄酒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葡萄酒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国内八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 葡萄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结构单一、发展粗放、附加值低等问题。国内外葡萄酒企业都在积极探索葡萄酒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国内八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发展迅速,在全国葡萄酒产区中具有代表性,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分析,结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联系互联网背景下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宁夏生态移民、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以中国葡萄酒镇——红寺堡区为例,探讨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对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产业 模式 问题 贺兰山东麓 红寺堡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生态脆弱移民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慧秀 贾科利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375-379,共5页
我国西北的生态脆弱区具有水资源短缺、土壤瘠薄、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强烈、土地荒漠化严重的特点,位于生态脆弱区的移民区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三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和DEM坡度数据获取基础土地... 我国西北的生态脆弱区具有水资源短缺、土壤瘠薄、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强烈、土地荒漠化严重的特点,位于生态脆弱区的移民区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三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和DEM坡度数据获取基础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并且综合考虑研究区的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了红寺堡区土地承载力的评价体系,最后运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对红寺堡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土地承载力总体不断上升,能够承载红寺堡区持续增加的人口和经济,但是也存在一些社会和生态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生态脆弱区 红寺堡区 宁夏
下载PDF
宁夏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振嘉 刘全祖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32-136,共5页
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及其消费观念在我国的持续普及,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贺兰山东麓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红寺堡区成为我国葡萄酒精品产区与高端葡萄酒生产示范区,同时,葡萄酒产业也成为地农业产业优化调整、带动酒庄及其附加... 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及其消费观念在我国的持续普及,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贺兰山东麓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红寺堡区成为我国葡萄酒精品产区与高端葡萄酒生产示范区,同时,葡萄酒产业也成为地农业产业优化调整、带动酒庄及其附加产业链发展以及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在葡萄酒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众多问题,为进一步推动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优化升级,本文在分析了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产业 红寺堡 酒庄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下载PDF
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区绿洲开发模式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分析——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斯文 马彩虹 +1 位作者 滑雨琪 李聪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5-382,共8页
为了探究黄河上游绿洲灌溉区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选取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和GF-2遥感影像数据源,通过修订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自1998... 为了探究黄河上游绿洲灌溉区的开发模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选取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和GF-2遥感影像数据源,通过修订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自1998年底第一批宁夏南部山区的移民迁入红寺堡区开启绿洲开发模式以来,红寺堡灌区面积持续扩张,至2018年已达5.17×10^(4) hm^(2),形成了“蝴蝶型”的荒漠绿洲分布格局。(2)绿洲开发使得红寺堡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旱地、其他草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减少,水浇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以绿洲为主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周边为生态空间的“三生”空间格局。(3)1990—2018年红寺堡区的ESV由1.151×10^(9)元提升为2.267×10^(9)元,这主要得益于林草地、水体等生态用地的扩张,各单项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建设成效显著。(4)红寺堡区的ESV总量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1990—2000年轻度降低,此后持续增长。1990—2000年,旱地扩张,导致林草地失衡,生态退化,ESV损失2.9×10^(7)元;2000—2018年ESV增加1.116×10^(9)元,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是ESV损失的主因,林草地和水域的扩张是ESV增加的主因。综上,红寺堡区在绿洲开发进程中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因为开发导致ESV损失的情况。今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协同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三生空间 演化特征 红寺堡区
下载PDF
宁夏红寺堡区黄花菜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秀丽 王斌 马玲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11期49-51,共3页
文章阐述了吴忠市红寺堡区黄花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红寺堡区黄花菜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黄花菜产业 品牌效应 红寺堡
下载PDF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玉平 刘振军 《农业科学研究》 2014年第4期80-82,共3页
在全面分析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适合红寺堡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问题 对策 红寺堡区
下载PDF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永红 张永明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10期15-17,共3页
阐述了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区域概况、酿酒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加工现状,分析了产区酿酒葡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适合红寺堡区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酿酒葡萄产业 问题 对策 红寺堡区
下载PDF
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彩萍 《宁夏农林科技》 2017年第7期61-62,共2页
本文在全面分析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适合推动红寺堡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红寺堡区 蔬菜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女童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18
作者 张婧 刘晓昀 《宁夏农林科技》 2021年第2期76-78,66,共4页
女童教育长期被社会重点关注。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女童教育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红寺堡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移民搬迁迁入区,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移民女童教育发展仍存在教育资... 女童教育长期被社会重点关注。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女童教育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红寺堡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移民搬迁迁入区,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移民女童教育发展仍存在教育资源不能衔接、女童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受落后观念影响较重等问题,结合各相关部门的调研及问卷走访,认为移民区女童教育问题不再是师资力量、设施投入不足问题,而是源于女童自推力及移民整体文化素质。女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生态移民 扶贫 女童教育 宁夏红寺堡区
下载PDF
宁夏红寺堡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俭 马万琪 +1 位作者 李晓瑞 祁静竹 《宁夏农林科技》 2022年第6期55-57,共3页
发展壮大移民安置区特色产业对于巩固拓展移民安置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总结红寺堡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做法,提出加快红寺堡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宁夏移民安置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提... 发展壮大移民安置区特色产业对于巩固拓展移民安置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总结红寺堡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做法,提出加快红寺堡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宁夏移民安置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 移民安置区 乡村振兴 宁夏红寺堡区
下载PDF
红寺堡区葡萄产业有机绿色发展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春阳 张春静 +2 位作者 白连刚 江鹏 江长发 《宁夏农林科技》 2022年第1期67-70,共4页
宁夏贺兰山东麓红寺堡区与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上,近年来所出产的葡萄酒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屡获大奖,酒庄建设、酿酒葡萄种植等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就,但与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的酿酒葡萄种植栽培建设理念还有一定... 宁夏贺兰山东麓红寺堡区与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多处于同一纬度上,近年来所出产的葡萄酒在国际国内大赛上屡获大奖,酒庄建设、酿酒葡萄种植等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就,但与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的酿酒葡萄种植栽培建设理念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红寺堡区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有机种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红寺堡区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有机绿色发展找准出路,为红寺堡区成长为世界著名酿酒葡萄产区,红寺堡区酒庄进入世界顶级酒庄找准方向,打造出红寺堡区葡萄产业有机、绿色、健康栽培管理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有机绿色栽培 红寺堡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