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异质文化交融中的哲学话语建构
1
作者 阎孟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把在西方文化土壤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异质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融的过程。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 把在西方文化土壤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异质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融的过程。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新的历史丰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辩证唯物论、方法论、唯物史观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的历史形态,同时也实现了异质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视域融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结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使其褪去文化异质性,表现出中国现代哲学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内涵,由此创造出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视域融合 话语建构
下载PDF
“视域融合”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基于管理沟通的视角
2
作者 隋晓玲 秦明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智慧,深藏着丰富的哲学意蕴。本文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企业沟通不论在内部沟通还是外部沟通,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智慧,深藏着丰富的哲学意蕴。本文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企业沟通不论在内部沟通还是外部沟通,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使双方在碰撞中形成新的视域,以达至视域融合,实现理解和沟通的目的。这既赋予企业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企业管理 沟通理论
下载PDF
从主体间性看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的视域融合
3
作者 周敏 耿好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彝族汉语诗歌反映彝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心理。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在创作主体到发话主体视域融合中生成,在文学阐... 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彝族汉语诗歌反映彝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心理。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在创作主体到发话主体视域融合中生成,在文学阐释和审美活动的主体间性中实现,在发话主体召唤结构和接受主体期待视野中,求真和想象成为推动彝族汉语诗歌艺术语言视域融合的心理机制,在场与缺席、互文与创造是触发视域融合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彝族汉语诗歌 艺术语言 视域融合
下载PDF
健康教育视域下医患沟通问题解释学分析——以乙肝患者预后为例
4
作者 郑洪桃 王伟 汪德飞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慢性病预后转归不确定性是医学界的一种顽症。质疑病(顽固性)、器(医护水平)、人(低依从性)等机械归因,认为此类疾病治疗水平突破性进展后,预后低依从性深层原因剖析存在偏颇。在解释学视域下,以乙肝患者为例,厘清健康教育中医患沟通问... 慢性病预后转归不确定性是医学界的一种顽症。质疑病(顽固性)、器(医护水平)、人(低依从性)等机械归因,认为此类疾病治疗水平突破性进展后,预后低依从性深层原因剖析存在偏颇。在解释学视域下,以乙肝患者为例,厘清健康教育中医患沟通问题的医患认知非同一性等原因。同时,发现医患之理解本体上存在异质性经验的前结构,在其对话逻辑历史中呈现内在的有限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外在微观权力的渗透性。最后,从认识论上明晰医患由异质“意义理想”重构指向同一性效果历史,由视界融合下意义理想导向理解确定性、消除主观性,由具身实践养成引向良好个性化预后行为素养等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健康教育 视界融合 理解前结构 具身性实践
下载PDF
论文学阐释的交互主体性之维 被引量:3
5
作者 庞弘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199,共9页
20世纪以来,交互主体性成为文学阐释中难以忽视的维度。交互主体性发轫于人文学术对主体性及其极端化倾向的反思,致力于构造主体之间彼此敞开、相得益彰的动态图景。通过巴赫金的“对话”,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 20世纪以来,交互主体性成为文学阐释中难以忽视的维度。交互主体性发轫于人文学术对主体性及其极端化倾向的反思,致力于构造主体之间彼此敞开、相得益彰的动态图景。通过巴赫金的“对话”,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交互主体性逐渐由一种生存状态转化为一种阐释话语。在文学阐释中,交互主体性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如对“单因论”困境的超越,对阐释之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平衡,以及对一种以理性为内核的阐释的公共状态的建构。诚然,作为一种阐释话语的交互主体性存在着某些悖谬或症候,但它终究为人文学者对阐释、意义、文学的重新发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交互主体性 对话 视域融合 交往理性
下载PDF
文化隐喻翻译的视域融合——中央文献中的文化隐喻英译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项成东 韩思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5-55,111,共12页
视域融合是研究中央文献翻译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翻译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央文献常常利用文化隐喻来讲述国家的发展与成果、传达中国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所以广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解读并获得高度评价。为实现国家话语的有效传播,中央... 视域融合是研究中央文献翻译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翻译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央文献常常利用文化隐喻来讲述国家的发展与成果、传达中国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所以广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解读并获得高度评价。为实现国家话语的有效传播,中央文献翻译中的文化隐喻翻译备受关注。论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研究语料,从文化概念化视角出发,阐释了文化隐喻翻译的三种视域融合形式,重点分析了文化隐喻翻译的视域融合路径,并提出应当遵循的翻译原则,旨在分析译本如何以视域融合为最终目的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以期为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文化隐喻翻译 中央文献翻译 文化概念化
下载PDF
融合视域下中国传统行政思想体系的构建
7
作者 刘方玲 《北方论丛》 2023年第1期50-61,共12页
通过对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检讨,寻绎出传统行政思想研究的生发途径与内涵框架,分析箴定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行政思想体系构建的有效性。中国传统行政思想义理的生发实际上是因西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学术话语而... 通过对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检讨,寻绎出传统行政思想研究的生发途径与内涵框架,分析箴定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行政思想体系构建的有效性。中国传统行政思想义理的生发实际上是因西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学术话语而产生,但因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积极经世致用的特殊性格使然,中国传统行政思想概念的提出虽似预设为一理念上的价值存有,实际上却是传统政治思想的具体运作,即此扮演传统政治思想的行政实践角色。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其实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体”“用”关系,在政治与行政分合价值与实践的双重范畴认知下,亦寓涵有一特殊的“月印山川”意像。在这一基础框架和理解视域中,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内部理路与实践效应,完成视域融合下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系统性理论创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行政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体系构建 融合视域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与视域融合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取向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帅杰 杨启光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0,共15页
长期以来,国际理解教育既面临忽视对理解本身的关注,同样也面临离身性教学的窠臼中,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实际上是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揭示,而其“理解”一词同样在于从主体实践的层面去理解不同国家现... 长期以来,国际理解教育既面临忽视对理解本身的关注,同样也面临离身性教学的窠臼中,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理解。国际理解教育所包含的历史与文化实际上是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揭示,而其“理解”一词同样在于从主体实践的层面去理解不同国家现实的人的活动。承认历史与现实是人的活动也意味着理解者需要回到教育活动的理解现场,从世界主义转向日常生活情景的关怀,以具身认知开展面向他者历史文化的“实事”本身,以视域融合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形成创新性的理解视域。从客观僵硬的“文本”转变为鲜活生动的“他者”需要以具身认知促进视域融合“前见”的领会,也需要通过“前见”面向生活“事实”与国际“时事”的关注并赋予理解的实在行动,最终实现国际理解教育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又作为书写家乡故事,传播民族文化的切实指向。基于此,可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的三种实施路径:在文本解读场景下回到教育叙事活动的现场促进理解的应用,在他乡景观中进行田野式的考察实现与被理解者的共同立场,通过现象学的寻绎将“生活体验”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开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 具身认知 视域融合 实践活动
下载PDF
间性与审美:沉浸式艺术生产的间性问题探绎 被引量:3
9
作者 妥建清 苗文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2,159,共11页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沉浸式艺术的生产利用任何可塑造沉浸感的新旧媒介,实现“泛媒介融合”。其跨媒介叙事方式有助于构建去中心化生产模式,并将过去“传播—接受”的线性路径转变为“人即媒介,媒介即人”的不分彼此的状态。“... 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沉浸式艺术的生产利用任何可塑造沉浸感的新旧媒介,实现“泛媒介融合”。其跨媒介叙事方式有助于构建去中心化生产模式,并将过去“传播—接受”的线性路径转变为“人即媒介,媒介即人”的不分彼此的状态。“沉浸场域”开放的意义空间促使观者以具身性的方式参与其中,藉由身体赋予作品生命力,形成技、身、心的合一。沉浸式艺术以观者的接受和创造性理解作为文本意义生成的根源。这一本己性体验不仅契合了沉浸式艺术“可能性高于现实性”的特质,而且能够帮助观者建构自身精神世界的力量。沉浸式艺术使得媒介与人、身体与作品、文本与观者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从“间性”问题出发探讨沉浸式艺术生产,可以走出当代艺术发展中流行的“唯技术论”与“唯艺术论”的困境,重新审视未来艺术的发展和审美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艺术 媒介间性 主体间性 身体 视域融合
下载PDF
教科书道德价值理解的理论依据、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燕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0,共6页
道德价值是教科书重要的内在价值,它不会自为实现,需要经由师生的理解来达成。哲学诠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的系统性学说,为教科书道德价值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教科书道德价值理解可从理解循环、前结构反思、合理性偏见等维度加以... 道德价值是教科书重要的内在价值,它不会自为实现,需要经由师生的理解来达成。哲学诠释学作为一门研究“理解”的系统性学说,为教科书道德价值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教科书道德价值理解可从理解循环、前结构反思、合理性偏见等维度加以认识和把握。教科书道德价值理解的现实困境在于:师生述而不作的道德理解观导致主体搁置,对教科书道德价值的片面理解导致价值隐匿,对教科书道德价值的过度阐释致使价值膨胀。教科书道德价值理解共识的达成需要师生在对话中凸显理解主体的自主性,在视域融合中把握理解内容的整体性,在生命体验中寻求理解意义的适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道德价值 理解 文本 视域融合
下载PDF
易安词英译误读的哲学阐释学观照
11
作者 于锦涛 杨彩霞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6-52,共7页
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易安词不断被译介到英语世界。多元化的译本之中均存在对易安词的误读。误读指理解者基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审美经验和文化视角等对文本进行的解读,而非语义层面上的错误阅读。文章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思想中的“前... 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易安词不断被译介到英语世界。多元化的译本之中均存在对易安词的误读。误读指理解者基于自身的思维方式、审美经验和文化视角等对文本进行的解读,而非语义层面上的错误阅读。文章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思想中的“前见”和“视域融合”概念的观照下,试为易安词英译本中的误读提供哲学解释,剖析译者如何对原作进行误读式的理解与阐释,并在调和原作历史视域、译者自身视域、目标读者视域的过程中,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带入异域,使中华文化在异域语境中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词英译 误读 哲学阐释学 前见 视域融合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舞蹈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12
作者 张明 王海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0-77,共8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推进人才高地的共建与创新发展是三地教育者的共同目标。以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为基础,从舞蹈高等教育本体特征入手,结合IEO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舞...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推进人才高地的共建与创新发展是三地教育者的共同目标。以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为基础,从舞蹈高等教育本体特征入手,结合IEO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舞蹈高等教育中学习者的文化认同影响因素,明确粤港澳舞蹈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主体。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逻辑理路,提出以构建学习共同体文化的教学观念“回归”,形成学习者舞蹈文化认同的教学话语体系,打造“多元有界”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舞蹈文化价值内化,建设性地勾勒出推动粤港澳舞蹈高等教育中文化认同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文化认同 IEO模型 粤港澳舞蹈高等教育
下载PDF
基于阐释学看二度创作中音乐“型号”的生成问题——音乐创作中忠实性与创造性的辩证关系
13
作者 张慧敏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2-66,共5页
二度创作是由演奏家将音乐艺术品从静默、静止的“文本”转为开放、动态的“音响”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凝结了音乐表演者对于“纯意向性对象”的忠实性解读与结合个人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即接受美学中解释第一性与解释第二性之间的辩证... 二度创作是由演奏家将音乐艺术品从静默、静止的“文本”转为开放、动态的“音响”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凝结了音乐表演者对于“纯意向性对象”的忠实性解读与结合个人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即接受美学中解释第一性与解释第二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文本”的忠实性可通过“本质还原”的方法从语境、风格、音乐语言三个层面展开;“型号”的创造性是基于主体间性的共识之上不断生成的,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立足于阐释学的理论视野,“视界融合”是讨论二度创作辩证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需要音乐表演者从历史与现代、艺术与技术、个人体验与集体交流三个维度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度创作 同一性 创造性 现象学 视界融合
下载PDF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比分析《匆匆》英译本——以张培基、朱纯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3期7-12,共6页
《匆匆》一文意境深邃、质朴清秀、引人入胜,使人感同身受,引得包括张培基和朱纯深等代表性翻译大家流连驻足。国内学者对《匆匆》的研究大多从翻译理论、美学价值及语言学视角下的修辞手法等角度出发,鲜有文章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其英... 《匆匆》一文意境深邃、质朴清秀、引人入胜,使人感同身受,引得包括张培基和朱纯深等代表性翻译大家流连驻足。国内学者对《匆匆》的研究大多从翻译理论、美学价值及语言学视角下的修辞手法等角度出发,鲜有文章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其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该文借助文学文体学具有的语言学和文学批评双重优势的特性,从语音、语相、词汇、语义、句法等层面对张、朱翻译的《匆匆》英译本进行剖析得出:二位译者均在实现译文的“信、达、雅”基础上,做到保留原散文的韵律感,实现“视野融合”的同时,发掘出了文学语篇的美学意义,使读者能够置身于原作的精神世界之中。但因翻译的侧重点不同,二者的译文中仍不乏独具匠心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匆匆》 文学文体学 对比分析 韵律 视野融合 散文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资本论》核心概念“Produktivkraft”中国化考论
15
作者 孔新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25-30,共6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开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而其核心概念“Produktivkraft”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是构成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当前...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开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而其核心概念“Produktivkraft”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是构成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时代语境下,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勾勒“Produktivkraft”概念在中国译介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揭示其中国化历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资本论》 “Produktivkraft”概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下载PDF
视域融合视角下《资本论》核心概念“Produktionsmittel”中国化考释
16
作者 孔新柯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20,共10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肇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其蕴含的“Produktionsmittel”概念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概念是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资本论》于19世纪末肇启在中国的知识旅行,其蕴含的“Produktionsmittel”概念亦随之进入中国话语场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概念是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当前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时代语境下,以视域融合理论为指导,基于《资本论》汉译本的历时变迁,爬梳“Produktionsmittel”概念在中国的译名迁衍与语义流转,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中国化的发生过程,为构建精准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资本论》 “Produktionsmittel”概念翻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
下载PDF
《习近平用典》中出自《道德经》的典故英译研究——以伽达默尔解释学为视角
17
作者 刘晶 袁菲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3-99,共7页
通过梳理伽达默尔解释学翻译理论以及该理论对《道德经》英译的实践研究,运用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理论,分析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中《道德经》英译。指出新的历史时期,解释学理论指导下典籍的英译应遵循词汇、句法、语... 通过梳理伽达默尔解释学翻译理论以及该理论对《道德经》英译的实践研究,运用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理论,分析了《习近平用典》第一辑中《道德经》英译。指出新的历史时期,解释学理论指导下典籍的英译应遵循词汇、句法、语义层面的翻译策略:选取具有时代性的词语、采用简单句型、增加政治文化语义内涵等翻译策略来更准确传达习近平同志用典中所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解释学 理解的历史性 效果历史 视域融合 《习近平用典》 《道德经》
下载PDF
儿童幻想小说中戏仿诗歌翻译的美学阐释——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
18
作者 王焕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9-54,59,共7页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经典不仅体现于奇幻冒险的故事,更体现于对经典诗歌戏仿所呈现出的文字游戏精神与气质,在翻译传播中,如果只局限在文本层面的对应,而忽视目标语读者的接受与喜爱,就会影响作品的传播。从接受美学视角出发,通过贝...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经典不仅体现于奇幻冒险的故事,更体现于对经典诗歌戏仿所呈现出的文字游戏精神与气质,在翻译传播中,如果只局限在文本层面的对应,而忽视目标语读者的接受与喜爱,就会影响作品的传播。从接受美学视角出发,通过贝叶斯统计与问卷调查,并结合第三方语言德语译本研究发现:译者既是源语信息的读者又是二度创作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进行更为自由地发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充分理解源文中的文字游戏精神和气质,同时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接受与喜爱,以实现对源文的创造性翻译。如果脱离戏仿原型时代背景,把戏仿诗歌当作普通诗歌翻译,读者就无法产生共鸣,因而难以体会作品颠三倒四的荒诞之美。译者翻译中应考虑儿童读者的心理特殊性,以儿童读者理解接受为目标,实现风格的等效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戏仿诗歌 接受美学 视域融合 贝叶斯统计 儿童文学翻译
下载PDF
教育:引导灵魂转向的技艺——基于对“洞穴隐喻”的解读
19
作者 周东艳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51-57,共7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正义”,他从“理想国”的思想建构引申出培养城邦统治者的教育问题。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洞穴隐喻”进行深入解读,发现教育的基础条件在于灵魂自身具有的德性;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引导...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正义”,他从“理想国”的思想建构引申出培养城邦统治者的教育问题。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洞穴隐喻”进行深入解读,发现教育的基础条件在于灵魂自身具有的德性;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引导灵魂转向,实现灵魂的超越和完善;同时由“哲学王悖论”问题的探讨揭示人的存在始终具有二重性。借此审视现代教育,发现现代教育存在灵魂转向与物欲解放的价值倒转问题;现代教育承担着协调人的个体性存在与社会性存在之间永恒张力的使命;现代教育正在逐渐从引导灵魂转向走向视界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国》 洞穴隐喻 灵魂转向 哲学王悖论 视界融合
下载PDF
隐身于译者主体性后的“视域融合” 被引量:7
20
作者 柴橚 袁洪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5,共7页
伽达默尔理论中的"视域"和"视域融合"是重要的阐释学概念,"视域"由主体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等因素构成。在翻译中,原文作者与读者(包括译者这一特殊的读者)由于各自的"偏见"导致不同的"... 伽达默尔理论中的"视域"和"视域融合"是重要的阐释学概念,"视域"由主体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等因素构成。在翻译中,原文作者与读者(包括译者这一特殊的读者)由于各自的"偏见"导致不同的"视域"。而"视域融合"是原文文本和读者一译者不同的"视域"彼此融合的过程和状态。伽达默尔对"视域融合"的阐述是哲学的、宏观的,本文则从原文文本和读者—译者的不同"视域"出发,廓清"视域融合"理论在翻译学框架中的意义,并重构其过程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视域 视域融合 翻译 译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