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垒构造区域内工作面矿震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学华 吕鹏飞 阮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99,104,共6页
为深刻揭示和总结地垒构造区矿震规律的特殊性,以东滩煤矿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计算、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垒构造区垂直应力二次分布,微震信号反映出矿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距离EF93断层距离84 m和... 为深刻揭示和总结地垒构造区矿震规律的特殊性,以东滩煤矿13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计算、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垒构造区垂直应力二次分布,微震信号反映出矿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距离EF93断层距离84 m和35 m时,EF93断层和EF32断层相继发生错动,容易诱发矿震;微震监测和数值模拟叠加结果显示出震源在工作面前方和采空区后方积聚,且主要集中在顶板硬岩和应力升高区,开采距离EF93断层80 m时,断层错动诱发高能矿震,验证了力学计算结果;地垒构造区开采震动能量和频次都升高,断层活化是影响震动增强的主因;地震活性系数b值与震动能量呈负相关性,大震发生之前往往经历"小震密集-平静-大震发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垒断层 矿震 剪切梁 微震监测 矿震特征
下载PDF
基于剪切梁的地垒断层型矿震解析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小景 潘一山 +1 位作者 唐治 王世娟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88 213,213,共8页
为得到地垒组合型断层失稳诱发矿震的方式及断层影响区顶板平衡结构的解析解,将顶板简化为剪切梁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弹性剪切梁确定了顶板最大等效剪力位置和顶板初次垮落步距的计算公式.顶板等效剪力随着采空区跨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顶... 为得到地垒组合型断层失稳诱发矿震的方式及断层影响区顶板平衡结构的解析解,将顶板简化为剪切梁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弹性剪切梁确定了顶板最大等效剪力位置和顶板初次垮落步距的计算公式.顶板等效剪力随着采空区跨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顶板极限值时发生初次来压,顶板断裂位置出现在煤层内部.用弹塑性剪切梁模型分析存在地垒断层的采场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当最大等效剪力达到断层剪切极限时,断层错动,释放能量,发生矿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梁 地垒断层 等效剪力 矿震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夏康坚雪山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陶晓风 刘登忠 +3 位作者 朱利东 石和 马润则 胡新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简述了冈底斯构造带夏康坚地垒断块山的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根据该地垒两侧冰碛阶地的发育特征及ESR测年结果,可推断该地垒的主要形成期是中更新世。夏康坚地垒断块山的成因是在白垩纪早期的古隆起基础上,东西向断层的右行剪切走滑和... 简述了冈底斯构造带夏康坚地垒断块山的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根据该地垒两侧冰碛阶地的发育特征及ESR测年结果,可推断该地垒的主要形成期是中更新世。夏康坚地垒断块山的成因是在白垩纪早期的古隆起基础上,东西向断层的右行剪切走滑和隆升活动的联合作用下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地垒 断块山 更新世 正断层 构造地貌
下载PDF
西藏措勤地区夏康坚地垒的形成及隆升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陶晓风 刘登忠 +3 位作者 朱利东 石和 马润则 胡新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1-943,共3页
简述了冈底斯构造带夏康坚地垒的分布、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据该地垒两侧冰碛阶地的发育特征及ESR测年结果,推断该地垒的主要形成期是中更新世,其形成与高原隆升过程中东西向断层的右行剪切及隆升有关。
关键词 西藏 地垒 更新世 正断层 走滑断层 措勤地区 形成 隆升特征
下载PDF
松辽盆地尚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云峰 鲁鹤 +1 位作者 李鑫 安旭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为了解松辽盆地尚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油气向扶杨油层垂向运移的输导通道;断裂密集带边部的地垒、断阶构造是油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为了解松辽盆地尚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油气向扶杨油层垂向运移的输导通道;断裂密集带边部的地垒、断阶构造是油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及前缘席状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为反向断层配合砂体侧向输导运聚模式与南北向展布砂体侧向输导运聚模式。该研究为油气开采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2区块 扶杨油层 油源断裂 地垒 断阶构造 砂体
下载PDF
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及油气意义 被引量:29
6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2 位作者 魏刚 汤良杰 徐长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5-560,共6页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和构造编图成果,分析了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的特征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地区主要发育区域横向调节带和局部变换带两类构造变换带。区域横向调节带由北西向大型走滑断裂带组成,这些断裂带同时也是强地震活动带,将渤海海域地区分隔为北、中、南3段。局部变换带主要发育在相互作用的分段正断层的叠置区内。根据分段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可将局部变换带分为转换斜坡型、斜向背斜型和地垒型3类。渤海湾地区构造变换带具有重要的油气意义,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有利于优质储集层的发育及控制油气运移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地区 构造变换带 正断层 油气成藏 地垒 斜向背斜 转换斜坡
下载PDF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边缘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组合
7
作者 唐洁云 何登发 +3 位作者 傅巍 陈新华 王玉梅 马月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2,共5页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油气主要分布在三叠系油气成藏组合、侏罗系油气成藏组合和白垩系油气成藏组合中。烃源岩为三叠系泥页岩、侏罗系泥页岩和白垩系泥页岩;区域盖层主要为白垩系页岩。以构造圈闭为主,主要是断块圈闭。生烃高峰期主要在...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油气主要分布在三叠系油气成藏组合、侏罗系油气成藏组合和白垩系油气成藏组合中。烃源岩为三叠系泥页岩、侏罗系泥页岩和白垩系泥页岩;区域盖层主要为白垩系页岩。以构造圈闭为主,主要是断块圈闭。生烃高峰期主要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为生气高峰期,北部生气早于南部。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大陆架 中生界 成藏组合 断块 地垒
下载PDF
庐山及周围地学特征与自然景观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志坚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7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的庐山,是一座地垒式块断山,由中下元古界和震旦系的片麻岩、片岩、斑岩、砂页岩和石英砂岩构成。素以险峰、断崖、瀑布、温泉、云海和第四纪冰川遗迹而著称。寒武纪至中下三叠统的石灰岩和砂页岩,分布庐山东西两... 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的庐山,是一座地垒式块断山,由中下元古界和震旦系的片麻岩、片岩、斑岩、砂页岩和石英砂岩构成。素以险峰、断崖、瀑布、温泉、云海和第四纪冰川遗迹而著称。寒武纪至中下三叠统的石灰岩和砂页岩,分布庐山东西两翼。灰岩中形成大中型岩溶洞府,最著者有龙宫洞、狮子洞、海泉洞和石钟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垒 深断裂带 瀑布 温泉 岩溶 庐山
下载PDF
嫩江-八里罕断裂中段构造形迹及活动时代 被引量:2
9
作者 苗安中 王晓奇 +5 位作者 梁猛 李占春 王洪志 王亚东 任锦荣 康微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09-219,共11页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边界控盆断裂。为系统研究嫩江八里罕断裂中段,即扎鲁特旗南部地段的构造形迹及活动时代,本研究在1∶5万工农屯等六幅区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野外... 嫩江八里罕断裂带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大兴安岭的东缘,为松辽盆地的西缘边界控盆断裂。为系统研究嫩江八里罕断裂中段,即扎鲁特旗南部地段的构造形迹及活动时代,本研究在1∶5万工农屯等六幅区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野外地质路线调查,并借助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构造形迹的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西缘断裂是嫩江八里罕断裂控制松辽盆地断陷的一部分。松辽盆地西缘断裂在扎鲁特旗南部地段的研究区内,表现为由10条北东走向近于平行的左行走滑(部分右行)的显示“追踪张”性质的北东向断裂,为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场作用的产物。在剖面上表现为“堑垒束”,控制二叠系地层隆起带和中生代火山岩断陷盆地的展布。脉岩的年龄测定显示其断裂形成时代约为127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西缘断裂 追踪张 堑垒束 形成时代 扎鲁特旗
下载PDF
萨力阔坦东断垒带的地震反射异常及其意义——与轮南桑塔木断垒带已知油气区的类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学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4,114,共6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萨力阔坦东断垒带与轮南凸起、草湖凹陷在区域上属于同一含油气系统。钻探结果显示 ,在这个系统中的一些断垒带上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三叠系和石炭系内部都有油气发现 (如桑塔木断垒 )或很好的油气显示 (如 C2井所...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萨力阔坦东断垒带与轮南凸起、草湖凹陷在区域上属于同一含油气系统。钻探结果显示 ,在这个系统中的一些断垒带上 ,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三叠系和石炭系内部都有油气发现 (如桑塔木断垒 )或很好的油气显示 (如 C2井所钻的小干湖断垒 )。萨力阔坦东断垒带目前尚未实施钻探 ,通过与轮南桑塔木断垒带的诸如构造、埋深、地层和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的仔细对比 ,发现二者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特征。因此认为该断垒带在三叠系和石炭系地层中可能富含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油气显示 三叠系 地震 反射特征 钻探 异常 含油气系统 凹陷 地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陆内伸展构造:以沂沭断裂带的表现特征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洪奎 禚传源 +1 位作者 耿科 梁太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84,共12页
郯-庐断裂带构造系统是中亚-特提斯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及扬子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沂沭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段研究其地质构造演化最佳的观测场所,也是露头分布集中、地质现象多样的... 郯-庐断裂带构造系统是中亚-特提斯构造域转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及扬子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沂沭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中段研究其地质构造演化最佳的观测场所,也是露头分布集中、地质现象多样的区段。沂沭断裂带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左行平移、伸展、拉张及挤压作用后,形成了以堑垒构造、盆岭构造、羽状构造系统及大陆边缘花岗岩系为典型陆内伸展构造的特征表现形式。沂沭断裂带堑垒构造为马站—苏村地堑、汞丹山地垒和安丘—莒县地堑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是由白垩纪以来陆内伸展造成的差异性升降运动所致,其运动学方式多样,构造变形特征性质复杂,形成围绕沂沭断裂带的羽状断裂系统,鲁西地区以NW向的断裂构造为主,鲁东地区则是NE走向的断裂构造。受侏罗纪以来沂沭断裂带强烈的左行平移作用,形成了广泛发育的裂陷盆地和伸展盆山耦合系统,可进一步归纳为泛裂陷型盆地系、狭窄型裂陷盆地系、菱形状裂陷盆地系和胶莱盆地系统四种类型,这些裂陷盆地与隆升山体共同构成了典型的盆岭构造体系。与盆岭构造相伴的岩浆事件形成了大陆弧花岗岩系统,胶北俯冲型大陆弧花岗岩主要有玲珑造山早期二长花岗岩组合、郭家岭造山中期花岗闪长岩组合、伟德山造山晚期闪长岩-花岗岩组合和崂山后造山晶洞过碱性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鲁西俯冲型陆内弧花岗岩包括铜石造山早期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正长斑岩组合、济南—莱芜造山中期辉长岩-闪长岩组合、沂南造山中期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岩组合等。大陆弧花岗岩与山东的金矿、多金属矿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沂沭断裂带 堑垒构造 盆岭构造 羽状构造系统 大陆弧花岗岩
下载PDF
济南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导水透水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鑫 武朝军 +3 位作者 谢松彬 李岩 郑灿政 周雨阳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第4期50-55,共6页
针对已有资料,推断出济南市区段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构造形成过程,通过整理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周围分布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地层岩性特点,重点研究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性与透水性。研究表明,地垒处东南高、西北... 针对已有资料,推断出济南市区段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构造形成过程,通过整理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周围分布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地层岩性特点,重点研究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性与透水性。研究表明,地垒处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对四大泉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千佛山断裂在市区内从南郊宾馆至明湖北路4km范围内具有透水性,明湖北路以北断裂EW向隔水不连通。文化桥断裂在市区内经十路至明湖北路之间3.7km范围内为EW向透水断裂;在经十路以南部分,断裂处南北向导水受阻,这是由于浅层强风化闪长岩钙华沉积所致。位于四大泉群正西方向的千佛山断裂,东西两侧透水性好,垂直方向上导水畅通,但由于上部沉积较厚粘土隔水层,因而没有出现泉水喷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山断裂 文化桥断裂 地垒 导水透水性 济南
下载PDF
地垒构造对建筑物下采煤的影响
13
作者 孔宪森 许冬 周鸣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0,共3页
以东部某矿区开采工作面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研究区建筑物的实际破坏规律,并与基于概率积分法模型的沉陷预计结果进行了细致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垒构造对建筑物下采煤的影响。
关键词 地垒构造 建筑物下采煤 采煤沉陷 断层滑移
下载PDF
济南千佛山断裂地垒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鑫 武朝军 +2 位作者 李岩 李罡 谢松彬 《地下水》 2018年第2期11-14,共4页
本文结合岩溶水水化学特征与地层岩性,重点研究济南市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透水性以及地垒区域的水文地质特点。研究表明,地垒南边界处,文化桥断裂为上部阻水,深部透水断裂,千佛山断裂具有透水性,但经十路以南区段为不... 本文结合岩溶水水化学特征与地层岩性,重点研究济南市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透水性以及地垒区域的水文地质特点。研究表明,地垒南边界处,文化桥断裂为上部阻水,深部透水断裂,千佛山断裂具有透水性,但经十路以南区段为不透水断裂。地垒南边界的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SO_4-Ca和HCO_3·SO_4·Cl-Na·Ca型。饱和指数与矿化度数据显示地垒处主要岩溶水含水层位于地下70~100 m范围的寒武系三山子组,与寒武系炒米店组深部岩溶水含水层分属两个独立的含水层系统,垂向上水力联系不连续,主要的水力交换多在断裂处进行。地铁M3线施工时,采用不降水的盾构施工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后,对泉水环境基本无影响,适宜轨道交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佛山断裂 文化桥断裂 地垒 水化学特征 工程施工措施
下载PDF
运城盆地地裂缝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继山 庄会栋 +1 位作者 唐东旗 李注苍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运城盆地受地质构造、地形特征、地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裂缝灾害较为发育。文章总结了运城盆地地裂缝的发育特点,并从地垒-地堑构造运动和断陷带基底活动两方面入手,尝试性地探讨了引发运城地区地裂缝的成因机理。研究运城盆地地裂缝... 运城盆地受地质构造、地形特征、地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裂缝灾害较为发育。文章总结了运城盆地地裂缝的发育特点,并从地垒-地堑构造运动和断陷带基底活动两方面入手,尝试性地探讨了引发运城地区地裂缝的成因机理。研究运城盆地地裂缝的展布特征、形成机理、致灾作用,对于更好地总结和认识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预测与防治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盆地 地裂缝 成因机理 地垒-地堑 山西断陷带
原文传递
A synsedimentary structure formation model for the Far East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basins and uplifts, Russia
16
作者 UTKIN Valentine P.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1979-1992,共14页
This article is to reveal and corroborate the geo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retaceous sedimentary basins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The conclusions ar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tensive ... This article is to reveal and corroborate the geo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retaceous sedimentary basins of the Russian Far East. The conclusions ar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tensive mapping materials and special structural field studi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edimentary basins developed as rift-grabens were synchronous with formation of horsts separating the basins. The imbricated-thrust structures, which a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the subduction-related accretionary prisms but nevertheless different in nature, were formed with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uplifted structures and basins. A synsedimentary supply of a mantle-derived material into basins points to a temporarily continual extension of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The lithospheric plates moved apart during the strike slip faulting with the subsequent involvement of convective mantle flows and plume diapirism (continental spreading?). Because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lithospheric plates, horstlike uplifts were formed in the frontal zones. In sedimentary formations overlapping the lithospheric plates, the synsedimentary imbricated-thrust structures were developed, favouring a growth of the uplifts in lateral direction toward the axial zones of rift-grabens. Synchronously with basaltic volcanic activity in the rift-graben zones, basic-ultrabasic intrusive magmatism occurred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guous upli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DYNAMICS STRIKE-SLIP fault rift-graben sedimentary basin horst-accretionary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