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鸫和灰背鸫的羽毛扫描电镜观察
1
作者 侯森林 胡嵩骅 +3 位作者 孟逸冰 沈明扬 陈璐瑶 朱梓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05-510,共6页
选择斑鸫(Turdus eunomus)和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的飞羽、胸部正羽和绒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3类羽毛的显微结构,对可测性状进行测量,并利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飞羽有钩羽小枝的羽小钩与纤毛数量之... 选择斑鸫(Turdus eunomus)和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的飞羽、胸部正羽和绒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3类羽毛的显微结构,对可测性状进行测量,并利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飞羽有钩羽小枝的羽小钩与纤毛数量之和以及无钩羽小枝基柄长在斑鸫和灰背鸫间差异极显著,胸部正羽有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与纤毛数量之和以及无钩羽小枝基柄长在斑鸫和灰背鸫间差异极显著;绒羽节间距和节直径在斑鸫和灰背鸫间差异极显著。用以上7个量化指标建立Bayes判别方程,经过检验,其准确率为92%。因此,飞羽有钩羽小枝的羽小钩与纤毛数量之和以及无钩羽小枝基柄长,胸部正羽有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与纤毛数量之和以及无钩羽小枝基柄长,绒羽节间距和节直径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鸫 灰背鸫 羽毛 微观结构 Bayes判别
下载PDF
R-Band of Northeastern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Chromosomes
2
作者 JIANG De-mei CAI Zhi-hua +4 位作者 TAO Hong-mei HAN LI JIANG Ji WEN Xlng-fu FAN Ru-qua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09年第11期1-3,共3页
Objecl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R-band of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chromosom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genetic variation and gene location of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Metbod] Cell division w... Objecl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R-band of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chromosom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genetic variation and gene location of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Metbod] Cell division was synchronized by the pep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ulture and the excessive dosage of thymine deoxyribonucleoside, and R-band of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chromosomes was also analyzed by RBG-banding technique. Result The number of haploid chromosome banding increased to 400. The R-band of No. 1, No. 2, No. 3, No. 4, chromosome X and Y were almost just opposite to the high-resolution G band of them. The terminal of chromosomes except No. 21, No. 24 and No. 28 were all pos- itive deeply stained. E Conclusion] R-band of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chromosomes can be manifested by RBG-bind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CHROMOSOME R-band
下载PDF
Exploring genetic diversity in Northeastern Sika deer population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by AFLP molecular markers
3
作者 CAI Zhi-hua JIANG De-mei +3 位作者 LUO An-cai TAO Hong-mei HAN Li WEN Xin-fu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09年第9期54-61,共8页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27 different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was studi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genomie DNA of 27 different Cereus nippon hortulorum were analyz...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27 different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was studi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their ident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genomie DNA of 27 different Cereus nippon hortulorum were analyzed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11,443 bands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polymorphism among total 15,169 bands were obtained with 9 kinds of primer pairs and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EcoRI/Msel,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e band was 78.43%, 1,271 polymorphic locus were shown per primer pair. The AFLP data showed that average genetic similarity was 0.7841 (0.6809-0.8648). 27 samples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 I and Group II with cluster analysis, and Group II was divided into five subgroups. The result of AFLP and cluster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high genetic variation, which associated with orientated artificial breed selection and breeding in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imilarity of Group II-4 was the highest, more than 0.82, while genetic distance in this group was the shortest, from 0.1354 to 0.1563, which was coordinated with breeding record. All these showed that there was great genetic polymorphism among the deer population. The resul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mai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s) of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FLP genetic polymorphism
下载PDF
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东北梅花鹿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及廊道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启蕃 陈红 +5 位作者 牛莹莹 张子栋 梁卓 田新民 张明海 周绍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9-500,共12页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在我国主要分布区为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和构建连接核心栖息地斑块的生态廊道是对该物种保护和恢复的基础。本研究于2018—2021年,通过大样方调查和相机监测的方法收集到763...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在我国主要分布区为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和构建连接核心栖息地斑块的生态廊道是对该物种保护和恢复的基础。本研究于2018—2021年,通过大样方调查和相机监测的方法收集到763个梅花鹿出现位点,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该地区梅花鹿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基于最小成本路径(Least-cost path,LCP)分析方法识别并规划梅花鹿的迁移廊道。MaxEnt模型对环境变量预测的贡献率表明:河流、林间小道、常绿针叶林、居民区和公路对模型累积贡献率达77.3%,是影响梅花鹿分布的关键因子。栖息地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梅花鹿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055.62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7.38%。适宜栖息地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南部的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部的东宁朝阳沟林场、绥阳三岔河和暖泉河林场,而研究区域中部适宜栖息地破碎化严重,且呈条带状分布。适宜栖息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破碎化可能是影响野生梅花鹿种群恢复的关键因素。基于栖息地适宜性分析结果和梅花鹿种群分布情况共确定总面积为705.22 km^(2)的4块梅花鹿核心栖息地斑块,构建总长度为84.43 km、最小宽度为600 m的3条适宜梅花鹿迁移的生态廊道。本研究成果可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展野生东北梅花鹿种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亦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爷岭南部 东北梅花鹿 最大熵模型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生态廊道
下载PDF
张广才岭东部山地灰背鸫巢址选择研究
5
作者 高明 李殿伟 +3 位作者 曹钰炜 张承志 付大航 金志民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8-52,共5页
2019年6-8月,在张广才岭东部山地横道河子镇对灰背鸫巢址选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灰背鸫巢均为碗状,巢内径(8.76±1.44)cm,巢外径(12.09±1.99)cm,巢高(9.01±2.21)cm,巢深(5.25±0.61)cm,巢位高(2.93±0.45)m;巢材... 2019年6-8月,在张广才岭东部山地横道河子镇对灰背鸫巢址选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灰背鸫巢均为碗状,巢内径(8.76±1.44)cm,巢外径(12.09±1.99)cm,巢高(9.01±2.21)cm,巢深(5.25±0.61)cm,巢位高(2.93±0.45)m;巢材主要为松叶、针叶和泥;灰背鸫喜在远离人烟且灌木数量多、高大且隐蔽性好的乔木上筑巢;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是隐蔽度和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背鸫 鸟巢 巢址选择 张广才岭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卵泡发育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泽芳 田长勇 +1 位作者 张林媛 王哲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70-75,共6页
为揭示雌性东北梅花鹿的生殖机理提供组织依据,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7只成年东北梅花鹿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60个原始卵泡、60个初级卵泡、25个次级卵泡、34个三级卵泡和3个成熟卵泡... 为揭示雌性东北梅花鹿的生殖机理提供组织依据,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7只成年东北梅花鹿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60个原始卵泡、60个初级卵泡、25个次级卵泡、34个三级卵泡和3个成熟卵泡及透明带厚度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卵巢组织也是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部在卵巢的外周,但间质腺不发达;髓质位于皮质深层,分布有较多的血管。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生长呈双向生长;透明带物质出现于3~4层卵泡细胞包围卵母细胞时;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形态变化,有两种形式;三级卵泡的闭锁过程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 卵巢 卵泡 发育 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泽芳 张林媛 +1 位作者 郑丁团 刘焕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3,共5页
研究东北梅花鹿初级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目的是为探索东北梅花鹿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规律提供组织学和形态学依据。本研究于2003年和2004年的6月初到8月末取3只、9月中旬到10月初取4只,共计7只健康经产2~3胎的成年东北梅花鹿... 研究东北梅花鹿初级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目的是为探索东北梅花鹿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规律提供组织学和形态学依据。本研究于2003年和2004年的6月初到8月末取3只、9月中旬到10月初取4只,共计7只健康经产2~3胎的成年东北梅花鹿卵巢;卵巢经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后,切取约1mm^3的卵巢皮质和直径0.5~1.5mm及1.5~3mm的卵泡作为电镜观察用材料;该材料经0.1MpH7.2的PBS漂洗、1%锇酸固定、不同浓度乙醇脱水后,再经Epon812和丙酮等量混合液浸透,最后用Epon812包埋制块,并用半薄切片机切成0.5~2μm半薄切片;再经亚甲基兰-天青Ⅱ染色后,在光镜下进行卵泡分类和卵母细胞定位;将经定位的材料用超薄切片机切成厚度为700~800A的切片,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记录并照相。观察时将卵泡依其直径大小、透明带的形成、卵泡腔的出现等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4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卵泡阶段,卵母细胞为较规则的圆形,质膜与卵泡细胞膜紧密相贴,有时形成桥粒,细胞器多分布于近核区,高尔基体不典型,线粒体多为圆形,嵴较少;在次级卵泡阶段,2~4层的卵泡细胞局部开始形成透明带,4层以上时形成薄的透明带,微绒毛斜伸人透明带内,方向不规律;在直径为0.5~1.5mm的三级卵泡阶段,卵母细胞的透明带增厚,各种细胞器在皮质区内数量较多,皮质区内高尔基体的数目增多,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在直径为1.5~3mm的三级卵泡阶段,卵母细胞的透明带继续加厚,微绒毛缩短变弯,开始从透明带退出,许多皮质颗粒开始排列在卵母细胞膜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 初级卵母细胞 发育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郝丽 李和平 严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为克隆出与鹿茸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东北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用SVTotal RNAIsolation System试剂盒提取总RNA,以逆转录酶PowerScriptTM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然后通过LD-PCR合成并扩增ds cDN... 为克隆出与鹿茸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东北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用SVTotal RNAIsolation System试剂盒提取总RNA,以逆转录酶PowerScriptTM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然后通过LD-PCR合成并扩增ds cDNA。扩增产物经纯化、SfiⅠ酶切、过CHROMASPIN-400柱去除小片段后,连接到SfiⅠ消化过的pDNR-LIB质粒载体中,最后用电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DH5α内得到原始文库。经测定,构建的原始文库约含有2.56×106个重组子,插入片段多在0.5~2 kb之间,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1.1 kb,重组效率接近100%。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已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 鹿茸 全长CDNA文库 SMART技术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转铁蛋白的多态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志光 刁绍起 +1 位作者 岳秉飞 李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3,共2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140头东北梅花鹿5个类型的转铁蛋白(Tf)的多态性。Tf有6种表型,受TfA1、TfA2、TfB1、TfB2、TfC1、TfC26个复等位基因控制。比较了梅花鹿5种类型间Tf基因频率,类型间有较大差异。利用同质度(H·I)、平...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140头东北梅花鹿5个类型的转铁蛋白(Tf)的多态性。Tf有6种表型,受TfA1、TfA2、TfB1、TfB2、TfC1、TfC26个复等位基因控制。比较了梅花鹿5种类型间Tf基因频率,类型间有较大差异。利用同质度(H·I)、平均杂和性(-H)和有效基因数(Ne)比较5种类型间的遗传变异性,双阳型和伊通型变异性较大,其次是东丰型、抚松型和龙潭型。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距离,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丰型与抚松型、双阳型与伊通型的亲缘关系较近,龙潭型与其它四种类型有较大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Cervus hortulorum) 转铁蛋白 电泳
下载PDF
梅花鹿血液的生化指标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胜利 葛志广 《中药材》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75-276,共2页
对8只雄性梅花鹿血液血象与生化指标检查证实:梅花鹿血的红细胞数为1250万/Inln,红细胞平均Hb含量为38.7 Pg,红细胞平均Hb浓度970 lL,都远远高于人正常生理值,因此含有丰富的含铁血红素和氧。检测的7种主要酶也远远高于人正常生理值,其... 对8只雄性梅花鹿血液血象与生化指标检查证实:梅花鹿血的红细胞数为1250万/Inln,红细胞平均Hb含量为38.7 Pg,红细胞平均Hb浓度970 lL,都远远高于人正常生理值,因此含有丰富的含铁血红素和氧。检测的7种主要酶也远远高于人正常生理值,其中磷酸肌酸激酶(CPK)、a羟了酸脱氢酶(HBD)、磷酸肌酸激酶辅酶分别为327单位/升、639单位/升、772单位/升,是人正常生理值7-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 梅花鹿 血液 血象 生化指标
下载PDF
鹿血粉加工工艺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敏 陈晓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26-28,共3页
系统比较并分析了两种不同工艺制作鹿血粉在感观、营养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 ,并就加工中的一些关键步骤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采用冷冻干燥法 ,在纯血粉∶填充剂∶中药辅料 =4 5~ 6 0∶ 2 5~ 35∶15~ 2 0的条件下 。
关键词 冷冻干燥法 鹿血粉 营养成分 品质 加工工艺 动物药
下载PDF
梅花鹿血液微量元素与蛋白组分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胜利 葛志广 《中药材》 CAS CSCD 1999年第8期382-383,共2页
对8只雄性梅花鹿血液中微量元素和蛋白组分的检测证实:含磷2.68mmol/L、锌51.3μmol/L、铜21.4μmol/L、铁255.6μmol/L、锰0.16μmol/L,都远远高于人血清正常值;蛋白组分中白蛋白水平较低为34.9g/L,而球蛋白水平较高为35.5g/L,其中以γ... 对8只雄性梅花鹿血液中微量元素和蛋白组分的检测证实:含磷2.68mmol/L、锌51.3μmol/L、铜21.4μmol/L、铁255.6μmol/L、锰0.16μmol/L,都远远高于人血清正常值;蛋白组分中白蛋白水平较低为34.9g/L,而球蛋白水平较高为35.5g/L,其中以γ-球蛋白含量最高,占25.2%,是人血清正常值的三倍。由于梅花鹿血中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γ-球蛋白,故药用价值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血液 微量元素 蛋白组分
下载PDF
鹿血血浆和血球蛋白粉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晓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76,共3页
初步研究并制定了鹿血血浆、血球蛋白粉制作的工艺路线与技术参数,并就影响产品品质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鹿血 血浆蛋白粉 加工工艺 品质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染色体R分带的研究
14
作者 蒋德梅 蔡志华 +4 位作者 陶红梅 韩莉 姜计 温兴福 樊汝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899-5900,共2页
[目的]研究东北梅花鹿染色体R带核型,为梅花鹿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用RBG显带方法来研究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R带核型。[结果]梅花鹿单倍体染色体显... [目的]研究东北梅花鹿染色体R带核型,为梅花鹿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量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用RBG显带方法来研究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R带核型。[结果]梅花鹿单倍体染色体显带数目达400条。No1、No2、No3、No4、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R带和高分辨G带几乎完全是相反的;除了No21、No24、No28末端浅染外,其他的末端均为阳性深染带。[结论]RBG显带方法能使东北梅花鹿中期染色体显示出典型的R带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 染色体 R带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染色体核仁组成区的银染观察
15
作者 俞秀璋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6年第4期376-376,I0001,I0002,共3页
已知哺乳动物中18S+28S核糖体基因(rDNA)位于特定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NOR(s)),银染技术能使哺乳动物染色体上的核仁组成区着色。银染核仁组成区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标记。近年来,银染技术已开始用于追溯家畜的品种起源(王子淑等,1982)。... 已知哺乳动物中18S+28S核糖体基因(rDNA)位于特定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NOR(s)),银染技术能使哺乳动物染色体上的核仁组成区着色。银染核仁组成区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标记。近年来,银染技术已开始用于追溯家畜的品种起源(王子淑等,1982)。还发现患白血病的黑白花奶牛的Ag-NOR;出现率比正常牛显著下降(郭爱朴等,1983)。一些哺乳动物的Ag-NOR_(s),如狗(张锡然等,1982)、灵长类(曹彼梅等,1981)、毛冠鹿(张锡然,1983)等已有过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 染色体 核仁组成区 银染
下载PDF
3种鸟类对东北红豆杉的取食方式及传播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雪 穆立蔷 +1 位作者 李中跃 韩明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4,89,共5页
2014年秋季在黑龙江省穆棱镇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内调查取食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鸟类及其取食方式。结果表明:鸟类活动与坡向、坡位有关,与海拔、冠幅无关,在阳坡和阴坡上部活动频繁;取食鸟类有3种,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 2014年秋季在黑龙江省穆棱镇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内调查取食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鸟类及其取食方式。结果表明:鸟类活动与坡向、坡位有关,与海拔、冠幅无关,在阳坡和阴坡上部活动频繁;取食鸟类有3种,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和白腹鸫(T.pallidus)取食方式为整颗吞下假种皮和种子,消化假种皮后,种子完好随粪便排出从而得以传播;普通?(Sitta europaea)取食方式是啄食种子,种子被破坏,不利于种子的传播。未经取食的东北红豆杉自然掉落在树冠下,假种皮腐烂或被昆虫取食,种子在母树下正常萌发,但存活率很低。东北红豆杉为鸟类提供食物,鸟类帮助其传播种子,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灰背鸫 白腹鸫 普通䴓 穆棱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肠道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岚 简倩楠 +5 位作者 刘雪阳 阮岑茜 阿妮尔 段安清 王红芳 郝晓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7-484,共8页
食草动物依赖胃肠道微生物分解利用天然木质纤维素物质.为获得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文将东北梅花鹿粪便样品,经过研磨,重悬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和筛选,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显示纤维素水解圈,... 食草动物依赖胃肠道微生物分解利用天然木质纤维素物质.为获得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文将东北梅花鹿粪便样品,经过研磨,重悬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和筛选,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显示纤维素水解圈,通过纤维素水解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比值,初步判断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纤维素能力.筛选出106株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包括72株细菌、22株真菌和12株放线菌.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这些纤维素降解菌主要集中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本文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反刍动物肠道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筛选方法,为东北梅花鹿肠道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东北梅花鹿 反刍动物
下载PDF
梅花鹿华南亚种和东北亚种警戒声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叶艳 吕凯伦 +2 位作者 董加俊 俞一钒 何珂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8,共8页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社群性哺乳动物,其声音通讯在社群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梅花鹿目前存在3个亚种,本研究采集了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华南亚种C.n.kopschi和浙江省温州康寿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圈养东北亚种C.n.hortul... 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社群性哺乳动物,其声音通讯在社群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梅花鹿目前存在3个亚种,本研究采集了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华南亚种C.n.kopschi和浙江省温州康寿鹿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圈养东北亚种C.n.hortulorum的警戒声,进行声音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华南亚种具有较为多态性的警戒声,具有单音节和双音节2种不同类型的叫声,明显清晰的频带有3~4个,频率分布在1 726~15 403 Hz,而东北亚种虽也有单音节和双音节2种不同类型的叫声,但明显清晰的频带只有1个,频率分布在307~4 523 Hz;(2)综合其他亚种的相关参数,认为清凉峰华南亚种的警戒声频率范围最广且频带最多,推测由其生存的环境或遗传因素导致;(3)东北亚种的警戒声频带数量少和频率范围较窄,推测与长期的人为养殖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将对浙江清凉峰野生梅花鹿种群的保护、管理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华南亚种 梅花鹿东北亚种 警戒声 声行为
下载PDF
东北梅花鹿野生种群分布与遗传变异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新民 刘鑫鑫 +2 位作者 周绍春 张明海 王晓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9-338,共10页
梅花鹿东北亚种(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曾被认为已野外灭绝,近年来在黑龙江东南部和吉林东部临近边境地区发现少量分布,其生境隔离、面积狭小,破碎化严重。亟需对其种群的遗传变化,特别是遗传多样性和近交衰退等种群遗传信息开展进... 梅花鹿东北亚种(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曾被认为已野外灭绝,近年来在黑龙江东南部和吉林东部临近边境地区发现少量分布,其生境隔离、面积狭小,破碎化严重。亟需对其种群的遗传变化,特别是遗传多样性和近交衰退等种群遗传信息开展进一步评价,增强保护与管理的针对性。本研究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设计9个重点研究区域,共收集673份疑似梅花鹿粪样样本。首先基于线粒体DNA Cyt b基因测序技术开展物种鉴定,并对鉴定为梅花鹿的阳性样本利用微卫星技术进行个体识别。结果证实,东北梅花鹿仅在老爷岭东部山脉有分布,106份梅花鹿粪便DNA中识别出33只个体(穆棱保护区20只,老爷岭保护区13只)。33个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出6个变异位点和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21,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67;微卫星检出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Na)7.1个,观测杂合度(Ho)0.604,期望杂合度(He)0.712,固定系数(Fis)0.152。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度不足和近亲繁殖;种群近期经历了瓶颈效应,未发生种群扩张;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可作为一个管理单元加以保护。建议,对东北梅花鹿稀有单倍型个体重点监测和保护,恰当时期考虑圈养种群野外放归,以提高野外个体间基因交流和快速种群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梅花鹿 粪便DNA Cyt b 遗传多样性 基因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