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媒时代虚拟主持人的应用场域与创新突破路径探究
1
作者 田龙过 王昆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虚拟主持人的诞生对传媒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流视听媒体和社会化媒体平台纷纷推出的各种类型的虚拟主持人,在推进数字人技术更智能化、社会化的同时,也对人机交互带来了挑战。通过探讨虚拟主持人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从发挥自身创造性... 虚拟主持人的诞生对传媒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流视听媒体和社会化媒体平台纷纷推出的各种类型的虚拟主持人,在推进数字人技术更智能化、社会化的同时,也对人机交互带来了挑战。通过探讨虚拟主持人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从发挥自身创造性与创新性、加强智能对话与表情管理、拓展应用领域融入多种人际场景三个方面,为虚拟主持人的未来发展探索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主持人 人工智能 应用场域 创新路径
下载PDF
新疆南疆绿盲蝽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
2
作者 王凯涛 杨龙 +1 位作者 潘云飞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6,共9页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 为了明确南疆地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不同季节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种群发生动态,本研究在2021年采用扫网法对阿克苏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23个科55种植物上的绿盲蝽种群动态进行了周年调查,并于2019年-2021年通过黄板诱捕法系统监测了绿盲蝽种群在当地枣园、棉田的发生情况。绿盲蝽在当地1年发生5代,存在明显的寄主转移现象。绿盲蝽1~2代(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主要在枣树Ziziphus jujuba上为害,枣树花期结束2代成虫大量迁出枣园,3~4代(7月上旬至9月中旬)主要在棉田为害,5代(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迁回枣园。除为害主要作物枣树、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外,1代绿盲蝽的寄主植物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藜Chenopodium album、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2~3代的寄主植物有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黄香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甘草、藜、欧洲油菜、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苜蓿Medicago sativa等,4~5代的寄主植物包括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艾A.argyi、白花草木樨、欧洲油菜、萹蓄等。枣园及棉田绿盲蝽成虫种群消长动态与上述寄主转移规律高度吻合。研究结果为南疆地区果棉生态系统中绿盲蝽的发生测报与科学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绿盲蝽 寄主转移 成虫动态 棉田 枣园
下载PDF
采用位域的PLC上位机数据压缩方法及实现
3
作者 韩玲 杨少军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8期20-23,共4页
针对当前工业控制系统中系统数据与PLC数据不匹配问题,提出一种采用位域的PLC上位机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接收系统其他数据,分析系统数据与PLC数据的差异性,定义相应的限制位域的结构体,借助于位域完成系统数据到PLC数据的压缩工作,最... 针对当前工业控制系统中系统数据与PLC数据不匹配问题,提出一种采用位域的PLC上位机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接收系统其他数据,分析系统数据与PLC数据的差异性,定义相应的限制位域的结构体,借助于位域完成系统数据到PLC数据的压缩工作,最后将压缩后的用户数据组包发送给PLC设备。将所提方法应用于PLC上位机软件中,并成功在某飞机舱门训练器中得到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比传统数据压缩方法更加简单、高效和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域 PLC 数据压缩 上位机
下载PDF
基于LON网络Host-based节点的CIMS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束保华 温阳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94-697,共4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 CIMS系统的体系结构和 L on Works的技术特点 ,以及在 CIMS系统中采用 L on Works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对基于 L on Works的 Host- based节点与 Neuron Chip- hosted节点进行了比较 ,并给出实例展示了该系统由单片机80 C19... 首先简要介绍了 CIMS系统的体系结构和 L on Works的技术特点 ,以及在 CIMS系统中采用 L on Works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对基于 L on Works的 Host- based节点与 Neuron Chip- hosted节点进行了比较 ,并给出实例展示了该系统由单片机80 C196KB为主处理器 Neuron,芯片 MC14312 0为从处理器 ;两处理器协同工作 ,主处理器采样控制 ,从处理器负责通信。以Host- based节点为基础的 CIMS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总线 HOS-BASED节点 网络集成 LON网络 CIMS系统
下载PDF
Anatomical Studies on Compatibility and Incompatibility of Some Solanaceous Plant Species to Field Dodder (<i>Cuscuta campestris</i>Yuncker)
5
作者 Awad F. Farah Samia M. Ibrahim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15期2426-2430,共5页
Four solanaceous plant species, namely hot pepper (Capsicum frutescensL.),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L.),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L.) and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er) were anatomically screened for compatib... Four solanaceous plant species, namely hot pepper (Capsicum frutescensL.),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L.), tobacco (Nicotiana tabacumL.) and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er) were anatomically screened for compatibility/incompatibility to field dodder (Cuscuta campestrisYuncker, Cuscutaceae). The development of field dodder haustorium within stem tissues of the studied solanaceous plants was found to depend on the latter’s response to the former’s penetration. In hot pepper and tobacco, which showed a positive response, the haustorium was well developed and its searching hyphae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with their vascular tissues. However, potato and tomato showed a negative response and acquired different defense mechanisms against the parasitism of field dodder. In both of them, the field dodder haustorium and/or its searching hyphae exhibited distorted appearance and failed to establish connection with their vascular tissues. Thus, the tested solanaceous plant specie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either compatible (hot pepper and tobacco) or incompatible (potato and tomato) hosts to field dod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tible or Incompatible hosts field DODDER HAUSTORIUM Searching HYPHAE Solanaceous Plant Species
下载PDF
Floating Production Platfor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3
6
作者 Dagang Zhang Yongjun Chen Tianyu Zha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4年第1期67-75,共9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available options for floating production platforms in developing deepwater oil fields and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models of futu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d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available options for floating production platforms in developing deepwater oil fields and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models of futu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detailed review of current deepwater platforms worldwide was performed through the examples of industry projects,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each platform are discussed. Four types of platforms are currently used for the deepwater development: tension leg platform, Spar,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 and the floating production system offloading. Among these, the TLP and Spar can be used for dry tree applications, and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The dry tree application enables the extension of the drilling application for fixed platforms into floating systems, and greatly reduces the cost and complexity of the subsea operation. Newly built wet tree semi-submersible production platforms for ultra deepwater are also getting their application, mainly due to the much needed payload for deepwater making the conversion of the old drilling semi-submersible platforms impossible. These platforms have been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around the world fo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each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with the successful use of these floating platforms. A lot of lessons have been learned and extensive experience accumulated through the many project applications. Key technologies are being reviewed for the successful use of floating platforms for field development, and potential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 are being discussed. Some of the technologies and experience of platform applications can be well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il and ga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ATING PLATFORM DEEPWATER development OIL fielddevelopment DEEPWATER technology PLATFORM host
下载PDF
Hap1型棉蚜在5种春季杂草上的生长发育情况 被引量:1
7
作者 鲍安 杨心怡 +4 位作者 苏宏华 周福才 景田兴 杨益众 张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7-192,261,共7页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重要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葫芦科蔬菜害虫,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棉蚜在冬季寄主上产卵越冬,早春孵化后进行寄主转移扩散。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猪殃殃Galium spurium...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重要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葫芦科蔬菜害虫,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棉蚜在冬季寄主上产卵越冬,早春孵化后进行寄主转移扩散。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猪殃殃Galium spurium、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等是早春时期的优势杂草,可能是棉蚜向棉花转移过程中的中间寄主。本试验选用Hap1型棉蚜,记录其取食棉花以及阿拉伯婆婆纳、猪殃殃、飞蓬、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飞廉Carduus nutans等5种早春优势杂草时的生长发育、产仔量等数据,并通过计算、对比各组的生命表参数,从而得出Hap1型棉蚜在此5种春季杂草上的适合度。试验表明,Hap1型棉蚜在不同寄主上的若虫发育历期及各龄若虫的发育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取食棉花叶片的Hap1型棉蚜,取食杂草的棉蚜总生殖前期缩短0.2~0.9 d,每雌生殖力最多减少50%。Hap1型棉蚜取食5种杂草及棉花的生命表参数显示,Hap1型棉蚜最适寄主为棉花,寿命比取食杂草高0.4~0.9倍。Hap1型棉蚜在杂草上能建立种群,内禀增长率高于0.29。Hap1型棉蚜在取食荠菜时体型最大,其平均体长可达1 100μm以上,取食其余4种杂草的棉蚜平均体长与取食棉花叶片的棉蚜没有显著差异。体宽方面除了取食飞蓬叶片的棉蚜较小以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别。本研究证实春季杂草可以作为Hap1型棉蚜的寄主,可能是棉花苗蚜的重要虫源地。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棉蚜寄主间转移规律,制定棉花苗蚜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棉田 杂草 寄主 生命表 发育历期
下载PDF
导电围岩对井中三维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怀杰 潘和平 +1 位作者 孟庆鑫 郭博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8-293,302,共7页
简要设计地质模型,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模型空间进行非均匀网格剖分,选取磁偶源和不同阶廖氏边界条件,实现了井中均匀全空间和含低阻体的三维瞬变电磁场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电阻率目标体在导电围岩内电磁场的传播特征以及不同导电围岩... 简要设计地质模型,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模型空间进行非均匀网格剖分,选取磁偶源和不同阶廖氏边界条件,实现了井中均匀全空间和含低阻体的三维瞬变电磁场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电阻率目标体在导电围岩内电磁场的传播特征以及不同导电围岩对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围岩电阻率越大,电磁总场的极大值出现的时刻越早,随时间衰减越快,且衰减到后期,总场不受围岩电阻率的影响,衰减值几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有限差分 导电围岩 异常场 廖氏吸收边界
下载PDF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9
作者 陈龙 梁子宁 朱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4,共5页
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没有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微生物,研究发现其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从而拓宽了药用资源并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 植物内生菌是指生活史中某一阶段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没有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微生物,研究发现其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内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从而拓宽了药用资源并且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从植物内生菌的分布规律及其生长特点,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研究领域以及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内生菌在药用资源开发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与宿主植物关系 生物活性 研究领域
下载PDF
植物气味化合物对棉铃虫产卵及田间诱蛾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方宇凌 张钟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7,共5页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 (EAG)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对 17种植物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棉铃虫雄蛾、雌蛾对所试各种植物气味物质均无明显的嗅觉反应差异 ,不同种类的气味物质能引起不同的EAG反应。对其中的几种植物气...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 (EAG)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对 17种植物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棉铃虫雄蛾、雌蛾对所试各种植物气味物质均无明显的嗅觉反应差异 ,不同种类的气味物质能引起不同的EAG反应。对其中的几种植物气味物质进行了引诱产卵实验及田间诱蛾实验 ,结果表明 :某些寄主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显示出较好的引诱产卵活性 ,且对棉铃虫性诱剂具有增效和协同作用。田间实验数据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植物气味化合物 EAG 产卵实际实验 田间实验 诱蛾
下载PDF
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主场文化——以中超联赛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一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5,共5页
主场比赛既创造了特定的比赛环境,又明确了比赛双方的主客关系,鉴于中超联赛全部采用主客场制,因此主场文化概括了中超联赛赛场文化的主要内容。中超联赛主场文化既有丰富的内容,又具有职业足球联赛初期的阶段性文化特征。中超联赛主场... 主场比赛既创造了特定的比赛环境,又明确了比赛双方的主客关系,鉴于中超联赛全部采用主客场制,因此主场文化概括了中超联赛赛场文化的主要内容。中超联赛主场文化既有丰富的内容,又具有职业足球联赛初期的阶段性文化特征。中超联赛主场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参赛球队均有各自的主场、俱乐部队名具有当地文化的特征、主场具有获胜概率方面的优势以及主场观众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等。中超联赛主场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造就了一大批稳定的球迷群体、为俱乐部的商业运作创造了条件,并使各支球队和俱乐部有了明确的归属感,使地域文化的特征在足球比赛场上得以体现,增强了民众的荣誉感和社会的凝聚力。中超联赛主场文化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满足了民众的情感需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同时成功造就了中超联赛的品牌效应,切实扩大了中超联赛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 职业联赛 主场 文化 品牌 价值 中超联赛
下载PDF
农田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初报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何玉仙 杨秀娟 翁启勇 《华东昆虫学报》 2003年第2期16-20,共5页
2 0 0 1~ 2 0 0 2年通过调查福州、漳州农田烟粉虱寄主范围 ,记录农田烟粉虱寄主植物 17科 6 2种 (变种 ) ,其中豆科 7种、茄科 6种、十字花科 8种、葫芦科 9种、菊科 10种、苋科 4种、藜科 4种、旋花科 2种、锦葵科 2种、、大戟科 2... 2 0 0 1~ 2 0 0 2年通过调查福州、漳州农田烟粉虱寄主范围 ,记录农田烟粉虱寄主植物 17科 6 2种 (变种 ) ,其中豆科 7种、茄科 6种、十字花科 8种、葫芦科 9种、菊科 10种、苋科 4种、藜科 4种、旋花科 2种、锦葵科 2种、、大戟科 2种、柳叶草科 2种、蓼科 1种、玄参科 1种、番杏科 1种、大麻科 1种、免丝子科 1种、伞形花科 1种。农田烟粉虱寄主植物主要以蔬菜作物和农田阔叶杂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烟粉虱 寄主植物 蔬菜作物 阔叶杂草 同翅目 粉虱科
下载PDF
基于以太网的PLC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峰 胡大斌 胡锦晖 《微处理机》 2007年第3期33-35,共3页
研究PLC(可编程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的以太网通信技术,以OMRON公司的CJ1W型PLC为例介绍了一种上位机与PLC之间以太网通信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以太网 PLC 现场总线 上位机
下载PDF
采用LonWorks网络的啤酒发酵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阳 王兵 +1 位作者 范绍兴 梁华国 《微计算机信息》 1997年第6期22-25,共4页
LonWorks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现场总线网络。本文介绍了一套采用LonWorks网络研制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该系统以现场控制器为节点。
关键词 啤酒 发酵 控制系统 LONWORKS网络
下载PDF
川滇黔相邻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成矿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秦建华 廖震文 +1 位作者 朱斯豹 赖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对川滇黔相邻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成矿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区域成矿过程进行讨论。该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发育3种矿床类型,主要分布在泸定-荥经-汉源、雷波-金阳-巧家-会东、赫章-威宁-水城和会泽-彝良4个矿集区,震旦系和古生... 本文对川滇黔相邻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成矿特征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区域成矿过程进行讨论。该区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发育3种矿床类型,主要分布在泸定-荥经-汉源、雷波-金阳-巧家-会东、赫章-威宁-水城和会泽-彝良4个矿集区,震旦系和古生代地层为主要容矿层。铅锌矿形成于3个成矿期和3类构造环境:以黑区-雪区铅锌矿床为代表的喷流沉积型(SEDEX型),形成于早寒武世海底地震同生断裂环境;以会泽矿床为代表的与侵入作用有关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银矿床类型(IRCH Pb-Zn-Ag型),形成于晚三叠世前陆早期局部引张环境;以大梁子和天桥矿床为代表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形成于前陆晚期冲断挤压环境。与世界其它地方不同,川滇黔相邻区MVT铅锌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相邻区 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 矿集区 矿床类型 区域成矿
下载PDF
对我国CBA联赛主场优势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素琴 王科飞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通过对CBA联赛主场优势效应的研究,认为影响主场优势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场地设备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及观众因素、运动员自身因素、裁判员因素等,并对教练员、运动员重视主场优势效应的存在,加强心理能力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CBA 主客场 主场优势效应
下载PDF
西宁地区麦油田蚜虫蚜茧蜂田间寄生率调查初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爱玲 侯生英 +1 位作者 耿贵工 张贵 《青海农林科技》 2007年第4期25-25,37,共2页
对我省西宁地区麦、油田内蚜虫蚜茧蜂的寄生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麦田蚜茧寄生率在5.66%~8.39%之间,油菜田蚜茧蜂寄生率在7.83%~21.19%,油菜田蚜茧蜂的田间寄生率明显高于麦田蚜茧蜂的寄生率。
关键词 蚜虫蚜茧蜂 寄生率 麦田 油菜田
下载PDF
便携式消化内镜主机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阳 高健翎 +2 位作者 屈亚威 张峰 刘海峰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自主研制一款便携式消化内镜主机系统,以满足特殊环境下对消化系统疾病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要。方法:采用"便携、节能、组合"的整合方式,对消化内镜系统中体积最大的部分-主机系统进行改进,并与显示设备相整合,研制... 目的:自主研制一款便携式消化内镜主机系统,以满足特殊环境下对消化系统疾病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要。方法:采用"便携、节能、组合"的整合方式,对消化内镜系统中体积最大的部分-主机系统进行改进,并与显示设备相整合,研制一套新型的消化内镜主机系统。结果:便携式内镜主机系统采用发光二极管(LED)照明,处理器内无灯泡或风扇,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方便携带以及使用便利的优点。配备一体显示系统,能够提供便利的手术视角。临床试用证明其工作亮度适中、图像清晰,能够发现镜下微小病变,达到了机动医疗中携带方便和成像效果良好的要求。结论:便携式消化内镜主机系统能够满足野战医疗、灾害救援、远程巡诊及基层筛查中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战环境 灾害救援 主机系统 便携式消化内镜 设计与应用
下载PDF
全自动静电场测量仪的开发与测试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明吉 宋金璠 +1 位作者 陈兰莉 罗鹏晖 《自动化仪表》 CAS 2016年第10期74-76,共3页
针对传统静电场测量仪存在的不同轴误差、人工找等位点效率低、数据不便于分析等缺点,设计了以上位机为核心控制单元的全自动静电场测量仪。结合采集卡、单片机、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等硬件,实现了模拟场电势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 针对传统静电场测量仪存在的不同轴误差、人工找等位点效率低、数据不便于分析等缺点,设计了以上位机为核心控制单元的全自动静电场测量仪。结合采集卡、单片机、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等硬件,实现了模拟场电势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存储。同时,采用颜色表示数值范围的方法,形象地显示了静电场等势线的形状,从而得到了直观的彩色电势分布图。实际应用表明,该测量仪完全消除了不同轴误差,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显示形象、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测量仪 上位机 采集卡 单片机 步进电机 自动化 模拟
下载PDF
Q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尹飞 张万里 +5 位作者 吴瑞杰 冯夏 李振宇 陈焕瑜 林庆胜 陈成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Q)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探索有效的“推—拉”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烟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和田间寄主选择性试验,测试Q型烟粉虱对5科16种寄主植物的嗜食性。... 【目的】明确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iotype Q)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探索有效的“推—拉”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烟粉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和田间寄主选择性试验,测试Q型烟粉虱对5科16种寄主植物的嗜食性。【结果】Q型烟粉虱对十字花科芥蓝、白菜、包心菜和油菜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中对芥蓝的选择性略强于对包心菜、白菜和油菜的选择性;对锦葵科棉花和扶桑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其中对棉花的选择性略强于对扶桑的选择性;对豆科四季豆和荷兰豆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其中对四季豆的选择性略强于对荷兰豆的选择性;在4种茄科植物番茄、辣椒、茄子和烟草中,Q型烟粉虱最喜好番茄,其次为茄子和辣椒,对烟草的嗜食性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番茄的嗜食性(P<0.05,下同);在4种葫芦科植物白瓜、冬瓜、青瓜和节瓜中,Q型烟粉虱偏嗜青瓜,其次为冬瓜和白瓜,对节瓜的嗜食性最低,且显著低于对青瓜的嗜食性。室内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的各科代表植物中,Q型烟粉虱嗜食性排序为青瓜>四季豆>番茄>芥蓝>棉花。田间选性试验结果与室内Y型嗅觉仪试验结果一致。【结论】青瓜可作为引诱植物种植在主栽作物周边,以便于集中杀灭烟粉虱,减少Q型烟粉虱对主栽作物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型烟粉虱 寄主植物 嗜食性 Y型嗅觉仪 田间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