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water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Qinghai-Tibet Plateau,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 Ying-zhi GAO Zong-jun +2 位作者 LIU Jiu-tan WANG Min HAN C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8期2061-2078,共18页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YZRB)is 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remains in a mostly natural state.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water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YZRB)is 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remains in a mostly natural state.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water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YZRB,68 sets of spring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hydrochemical and isotopic techniques.The spring water was found to be slightly alkaline with 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below 1000 mg L−1.Major ions were Mg2+,Ca2+,SO42−,and HCO3−.The spring water types in this basin were determined to be HCO3-Ca·Mg and SO4·Cl-Ca·Mg.Ion exchange and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gypsum,and silicat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prevalent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contributing and defining spring water chemistry in this basin.Saturation indices(SI)of most major minerals studied in this region were below zero,indicating that these minerals remain under-saturated in the spring water in this area.Overall,the rank of different processes in terms of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pring water in the YZRB was carbonate weathering>evaporate dissolution>silicate weathering>precipitation input.The content of 18O in spring water ranged from−22.22‰to−14.08‰with a mean of−18.15‰.Samples collected below and close to the local and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s indicated that spring water in this area is derived from meteoric water with chemistry affected by evap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HEMISTRY Stable isotopes spring water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娇 郎学东 +3 位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刘华妍 田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099-8111,共13页
以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和最大似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定量分析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过程;采用InVEST模型,... 以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9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和最大似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定量分析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过程;采用InVEST模型,结合气象、土壤和地形等数据评估了1990-2019年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水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1)1990-2019年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乔木林地和耕地为主;近30年来,灌木林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断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草地、乔木林地、耕地和裸地面积均减少。2)1990-2019年,建设用地、灌木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来源于草地、耕地和乔木林地。3)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多年平均产水量为26.09×10^(8)m^(3),水源涵养量为7.26×10^(8)m^(3),产水量的变化与分布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水源含养量;平均水源涵养能力68.74 mm,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4)1990-2019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源涵养量变化明显,不同地类平均水源涵养量的大小依次为耕地>草地>建设用地>乔木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灌木林地>裸地>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源涵养量 inVEST模型 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
下载PDF
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演变研究
3
作者 肖华斌 刘莹 王慧英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水适应性景观。基于认知水适应性视角,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分为水适应主体(林田系统、聚落系统)、水适应客体(自然水系统、人工水系统)和水适应过程,并根据“人—水—地”相互适应作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将其水适应性景观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转变期以及稳定期,对各时期水适应性景观系统要素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整体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适应性景观 泉水聚落 生态智慧 浪溪河流域
下载PDF
Decadal variations in the season advancement of spring water cycle over Eastern China 被引量:4
4
作者 ZHAO RuiXia ZHANG Hong +2 位作者 WU GuoXiong LI WeiPing SHI AiL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358-1370,共13页
Spring is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ransition from winter to summer. The spring water cycle is very im- portant to agriculture in planting crop and the initial growth of crop. Note that there wa... Spring is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ransition from winter to summer. The spring water cycle is very im- portant to agriculture in planting crop and the initial growth of crop. Note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brupt decadal change in the water budget increase during early spring over eastern China in the late 1970s. Studied here are the decadal variations of water budgets over the key regions and the associated change of water cycle over East Asia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Asia-West Pacific region in early spring, using the observed (OBS) precipitation, the ECMWF (ERA) and NCEP/NCAR rea- nalysis (NRA), and the Mantua's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 (PDOI). The water budget increments from March to April exhibited a sharp decrease over the key region around Huaihe River basin (HHR) (111°-120°E; 31°-36°N) after year 1978. Before 1977 the water vapor flux through south boundary of the HHR region increased greatly during March to April by 1.52 mm d^-1 in ERA and 1.88 mm d^-1 in NRA. Concurrently the moisture convergence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region also in- creased greatly. The increment for the moisture convergence was 1.11 mmd^-1 in ERA and 1.22 mm d^-1 in NRA, and for the precipitation was 1.05 mm d^-1 in observation and 1.05 mm d^-1 in ERA. April was the time that the water budgets over HHR increased most rapidly before 1977. But after 1978 the water budgets decreased conversely from Mach to April. The water vapor flux increment through the south boundary was -0.03 mmd^-1 in ERA and 0.01 mm d^-1 in NRA, the moisture conver- gence increment was -0.91 mm d^-1 in ERA and -0.53 mm d^-1 in NRA, and precipitation increment was -0.08 mm d^-1 in ob- servation and -0.15 mm d^-1 in ERA. Further investigation has shown that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early spring has correspondingly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late 1970s. During March to April, the weakening of the trough over East Asia became significantly slower,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ridge over the west China became significantly faster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fter the late 1970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e strengthening and northward extending of the west pa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trough over the southwest part of the Aleutian low in the early spring became slower,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main part of Asian high became slower, but the strengthening of its west part became faster. This significant decadal change of circulation caused a sharp decrease in the northward extending speed of wa- ter vapor transport, and in the water budgets increasing speed over the southeastern China during early spring after the late 197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cycle Huaihe river basin season progressing in early spring decadai variation
原文传递
直流电法在地下热水勘查中的应用——以资溪法水温泉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龚育龄 王良书 +2 位作者 汤洪志 郭令智 刘庆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85,共7页
法水温泉位于江西资溪县境内。构造上 ,它处在耳口 -石峡断裂带上的资溪背斜与嵩市向斜之间 ,产于隆起区山间盆地。热异常区面积不足 1km2 ,属小型“山间盆地”型温泉。采用直流电法 ,以近场源三极法为主要手段 ,圈定了法水温泉区热储... 法水温泉位于江西资溪县境内。构造上 ,它处在耳口 -石峡断裂带上的资溪背斜与嵩市向斜之间 ,产于隆起区山间盆地。热异常区面积不足 1km2 ,属小型“山间盆地”型温泉。采用直流电法 ,以近场源三极法为主要手段 ,圈定了法水温泉区热储水破碎带。在重点区段 ,还进行了电测深和联合剖面法测量 ,进一步查明了破碎带的倾向、埋深及含水性。从而确定了开发地下热水的钻孔位置 ,为当地政府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法 地下热水 法水温泉 山间盆地 江西 资溪县 近场源三极法
下载PDF
水氮互作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小刚 张富仓 +1 位作者 田育丰 李志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7-113,共7页
【目的】探讨西北旱区春小麦最佳的水氮耦合形式。【方法】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水量分配以及氮肥处理对春小麦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施氮量、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对干旱区春小麦的产量... 【目的】探讨西北旱区春小麦最佳的水氮耦合形式。【方法】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水量分配以及氮肥处理对春小麦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施氮量、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对干旱区春小麦的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168 kg/hm2,并于拔节期灌水90 mm、抽穗期灌水70 mm,小麦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水氮对小麦地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与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相似,但抽穗期灌水对地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显著。在施氮量224 kg/hm2、抽穗期和灌浆期灌水均为50 mm的条件下,小麦可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在生产中考虑提高小麦收获指数时,首先应保证较高的籽粒产量。分蘖期和灌浆期灌水均为30 mm时,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高达2.424 kg/m3,但产量降低约45%。施氮量对小麦地上干物质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影响显著;拔节期灌水90 mm、施氮量168 kg/hm2时,小麦籽粒的氮素累积量最大。【结论】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最优灌水施氮模式为:施氮量168 kg/hm2,全生育期灌水4次,拔节期灌水90 mm,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均灌水6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水氮互作 收获指数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累积 小麦产量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江西法水温泉形成的基本特点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洪志 龚育龄 +2 位作者 周亚东 曾绍炳 杨文涛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1-23,30,共4页
通过在法水热异常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 ,分析了该区地下热水的分布规律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法水温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热源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区内变质岩系与侵入岩体的接触界面是地下热水上升至地面的主... 通过在法水热异常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 ,分析了该区地下热水的分布规律和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法水温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热源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区内变质岩系与侵入岩体的接触界面是地下热水上升至地面的主要通道。建立了它的成因模型 ,这个模型不仅能够用于法水温泉的开发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法水温泉 地下热水 成因模式 山间盆地型
下载PDF
数值模型在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胡立堂 陈崇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为例,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了天然和人工活动作用下泉水、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量的变化规律;预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表明,地下水向河-泉的排泄量呈衰减趋势,且地下水的增采量和渠系... 以黑河干流中游水资源管理为例,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了天然和人工活动作用下泉水、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量的变化规律;预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研究表明,地下水向河-泉的排泄量呈衰减趋势,且地下水的增采量和渠系防渗节约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储存量的消耗;指出在目前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为保护生态地质环境,必须限制地下水的持续超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干流中游 干旱区 地下-地表水 地下水三维流模型
下载PDF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下水多层含水系统动态仿真 被引量:5
9
作者 胡立堂 陈崇希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66-1968,1975,共4页
建立了符合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多层含水层模型,基于多边形有限差分方法,利用观测孔水位和泉流量进行了模型参数率定、识别与验证,结果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现状水资源利用模式下地下水位及水资源量的预报分析说明水资源的持续超采最... 建立了符合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多层含水层模型,基于多边形有限差分方法,利用观测孔水位和泉流量进行了模型参数率定、识别与验证,结果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现状水资源利用模式下地下水位及水资源量的预报分析说明水资源的持续超采最终会加快地下水位的下降及泉水衰减速度,从而恶化生态环境地质和影响到向下游的输水量,而本仿真模型可作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干流中游 多层含水系统 地下-地表水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贵州盘县乐民河流域三股水岩溶泉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伟 王川 《地质学刊》 CAS 2017年第4期655-662,共8页
三股水岩溶泉为贵州碳酸盐岩山区典型的岩溶大泉,周边煤企广布,排污现象普遍,岩溶地下水系统较为脆弱,分析岩溶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在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三股水岩溶泉为贵州碳酸盐岩山区典型的岩溶大泉,周边煤企广布,排污现象普遍,岩溶地下水系统较为脆弱,分析岩溶泉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基础。在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及补给、径流、排泄特征进行了分析。地表岩溶形态调查及物探成果显示,盘关向斜东西两翼各发育1条岩溶管道,并在三股水一带相互贯通。示踪试验成果表明,平关及小果郎河一带的降雨及地表水与三股水岩溶泉存在水力联系,三股水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岩溶含水介质以裂隙-管道型为主,裂隙的大量发育使该岩溶地下水系统具备较强的调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股水岩溶泉 地下水系统 水文地质条件 示踪试验 乐民河流域 贵州盘县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论文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莉亚 张志强 +1 位作者 尉永平 熊永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8,61,共6页
为了系统揭示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为数据源,利用美国汤森路透公司的数据分析工具TDA,对全世界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资... 为了系统揭示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为数据源,利用美国汤森路透公司的数据分析工具TDA,对全世界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1991年以后的论文数量增加迅速;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的论文数量比较多,这些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比较活跃;2002年是国际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的转折年,之前的研究主题比较分散,之后的研究主题比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资源管理 论文计量分析 热点主题 数据分析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生育期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菊芳 景元书 魏育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2-508,共7页
为给春小麦安全生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温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线性倾向率为0.383℃·10a-1。降水量增加幅度很... 为给春小麦安全生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气温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线性倾向率为0.383℃·10a-1。降水量增加幅度很小,限制了蒸发强烈的干旱区的热量资源增加所能发挥的作用。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小麦春季发育期三叶期和拔节期每10a提前0.2~1.5d;夏季各生育期提前显著,抽穗期至成熟期提前0.9~4.1d·10a-1(P〈0.05);营养生长期和过渡期缩短2.2~3.4d·10a-1(P〈0.05),生殖生长期延长2.3d·10a-1(P〈0.01)。气温升高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正效应(R=0.761,P〈0.001),气温每升高1℃,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4~0.33kg·hm-2·mm-1。而降水量与灌溉区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P&gt;0.05),降水量每减少1mm,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0.12~0.41kg·hm-2·mm-1。日照时数的增加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R=0.519,P〈0.01),日照时数每增加10h,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7~0.26kg·hm-2·m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气候变化 春小麦 生育期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多模型云服务平台构建研究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润亮 李涛 +1 位作者 李珂 张彦鹏 《中国防汛抗旱》 2022年第3期52-56,60,共6页
随着水利现代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为解决水利仿真计算模型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通用性差、重用率低、软件产品更新维护困难等问题,围绕高可靠、高可用、虚拟化等目标,基于云计算和微服务等技术,结合Spring Boot开发架构,搭建一体化多模型... 随着水利现代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为解决水利仿真计算模型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通用性差、重用率低、软件产品更新维护困难等问题,围绕高可靠、高可用、虚拟化等目标,基于云计算和微服务等技术,结合Spring Boot开发架构,搭建一体化多模型云平台。该模型云平台面向不同业务用户提供相应的微服务和GUI(Graphical UserInterface)交互操作方案,实现模型的云端计算。以黄河中下游为示范流域,集成一维、二维水动力模型、水文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模型,对云平台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展示,验证了该模型云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平台 水利信息化 微服务 spring Boot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冬春交替期沱江流域水质评价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税永红 卢永洪 +3 位作者 罗靖 罗永军 毛红梅 彭黎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深入了解沱江经过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选择沱江流域水质由好变差的冬春交替转折期,对沱江流域16个国考断面和1个背景断面(对照省控断面),基于全流域2016—2019年2月份监测结果,采用WQI_(min)法,选择pH值、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 为深入了解沱江经过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选择沱江流域水质由好变差的冬春交替转折期,对沱江流域16个国考断面和1个背景断面(对照省控断面),基于全流域2016—2019年2月份监测结果,采用WQI_(min)法,选择pH值、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电导率7个参数,对比分析了2016—2019年冬春交替期沱江流域水质变化;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分析了各断面参评参数污染贡献率。结果表明:2016—2019年,冬春交替期沱江流域水质不断改善,2019年已消除极差水质断面,总磷污染在上游得到有效控制,但全流域总氮污染突出,背景断面水质污染问题已呈现,沱江流域特别是下游治理重点应在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的控制上。研究结果为沱江流域后续污染治理、打赢“长江大保护”攻坚战和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差异分析 最少指标水质指数(WQI_(min))法 综合水质指数法 沱江流域 冬春交替
下载PDF
云南红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与重点防治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培泽 朱彤 何永彬 《云南环境科学》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红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低 ,水土流失严重。重点防治水土流失 ,须立足于生物措施 ,推广“两效快速”树种和采用“漏斗覆膜”等技术 ;有条件开垦耕地的 ,可采用逐年梯带化等技术 ,并应由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加以宣传和组织实施 ,科技机构带头示... 红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低 ,水土流失严重。重点防治水土流失 ,须立足于生物措施 ,推广“两效快速”树种和采用“漏斗覆膜”等技术 ;有条件开垦耕地的 ,可采用逐年梯带化等技术 ,并应由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加以宣传和组织实施 ,科技机构带头示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物防治 红河流域 植被
下载PDF
山西省阳泉山底河流域煤矿“老窑水”动态特征、演化机理及对娘子关泉域的环境效应
16
作者 赵春红 梁永平 +2 位作者 王志恒 唐春雷 申豪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1485,共15页
【研究目的】煤矿“老窑水”以分布范围广、隐蔽性强、污染程度重、自然净化慢、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成为后采煤时代严重威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方法】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山底河流域煤矿“老窑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长... 【研究目的】煤矿“老窑水”以分布范围广、隐蔽性强、污染程度重、自然净化慢、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成为后采煤时代严重威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方法】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山底河流域煤矿“老窑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长系列水质和水量系统性监测,运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山底河流域老窑水的水量和水质动态特征及其演化机理,评估了“老窑水”对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山底河“老窑水”总出口pH值平均为3.58,TDS平均为4744 mg/L,SO_(4)^(2-)平均为3327 mg/L;雨季地下水位上升后与采空区接触面积或体积增大和降雨量的影响滞后等是造成煤矿“老窑水”的流量与水化学特征指标电导率、SO_(4)^(2-)浓度非线性相关的主要原因;煤系地层中黄铁矿的强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季节变动带、包气带和地表;煤矿采空积水区的一定深度为还原环境,具备开展微生物法治理的条件;山底河煤矿“老窑水”出流后进入下游碳酸盐岩河段渗漏,对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的渗漏补给量达7247.08 m^(3)/d,水质差,是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结论】山底河流域“老窑水”流量对降雨量的调蓄周期为半年;水化学特征指标与流量呈非线性相关,“老窑水”黄铁矿的强氧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季节变动带、包气带和地表;“老窑水”出流后渗漏补给娘子关泉域达7247.08 m^(3)/d,SO_(4)^(2-)、Fe和Mn超标严重,对泉域岩溶水污染严重,急需开展煤矿“老窑水”的治理和废弃煤矿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底河流域 煤矿老窑水 动态特征 演化机理 环境效应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娘子关泉域 山西省
下载PDF
黄河支流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9
17
作者 申豪勇 李佳 +8 位作者 王志恒 谢浩 梁永平 Yongxin Xu 韩双宝 任建会 潘尧云 赵春红 赵一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7-1138,共12页
【研究目的】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的第一大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是进行流域生态修复的前提。【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汾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 【研究目的】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的第一大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是进行流域生态修复的前提。【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汾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汾河径流量衰减、岩溶大泉断流和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汾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3.59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72%;2005年以后由于跨流域调水、地下水压采等汾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水资源的供水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表水的供水比例由最初的30%提高到55%,地下水供水比例由原来的62%降低到目前的37%。整体上,汾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80%以上,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已导致汾河干流断流、入黄径流量大幅衰减、岩溶大泉断流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汾河流入黄河径流量从1955至2018年衰减程度达63.5%,衰减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量的减少和岩溶大泉的流量衰减;汾河流域内8个岩溶大泉的总流量从1956至2018年的衰减程度达69%,50%的岩溶大泉已在不同时期断流,岩溶大泉的水质恶化问题也非常严重,如晋祠泉和龙子祠泉的TDS和SO42-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煤矿开采是造成岩溶泉水SO42-含量快速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汾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然通过跨流域调水等生态修复措施实现了汾河干流全年不断流、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初步改善,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大泉 水资源 生态环境问题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汾河 黄河流域 山西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水-岩硼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富集区域物源讨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盼武 樊启顺 +4 位作者 秦占杰 都永生 张湘如 李庆宽 马正明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4-55,共12页
柴达木盆地盐湖是我国重要的硼资源富集区和成矿区。针对盆地内不同盐湖硼资源富集程度的差异性,采集柴达木盆地北缘河水和泉水样品,分析其硼和锂含量、矿化度和pH值,结合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补给水及蚀源区岩石已有的硼锂含量,总结盆地... 柴达木盆地盐湖是我国重要的硼资源富集区和成矿区。针对盆地内不同盐湖硼资源富集程度的差异性,采集柴达木盆地北缘河水和泉水样品,分析其硼和锂含量、矿化度和pH值,结合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补给水及蚀源区岩石已有的硼锂含量,总结盆地水—岩体系硼锂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富硼盐湖物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流域水体和岩石硼含量均较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流域高,而其锂含量均较昆仑山那棱格勒河流域低,显示柴达木盆地北缘水—岩相对富硼贫锂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对比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硼锂资源分布,显示出整个盆地硼锂含量的不均一性和不同步性特征。针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富硼盐湖的物源研究,主要归纳为祁连山系围岩(含电气石花岗岩)的风化淋滤、深部富硼地下水补给和含盐风成沉积溶滤输入成因,其中深部富硼地下水补给为最主要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硼含量地球化学 热泉水 水—岩作用 含盐风成沉积 物质来源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改梯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肖理 王章文 +1 位作者 殷庆元 黄成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56-2861,共6页
【目的】以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实验区不同修筑年限、种植不同作物的梯田与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益,筛选和提炼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梯田农业生态利用模式。【方法】分析新修梯田、老梯田和坡耕地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 【目的】以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实验区不同修筑年限、种植不同作物的梯田与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益,筛选和提炼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梯田农业生态利用模式。【方法】分析新修梯田、老梯田和坡耕地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土壤养分元素等指标,结合微型径流小区观测。【结果】坡耕地改为梯田之后,尽管梯田减流与减沙效果明显,可达30%以上,但因人为扰动以及梯田修筑过程技术不规范等,导致新修梯田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坡耕地土壤无显著差异,甚至个别指标有所下降。而较于新修梯田和坡耕地,10年以上老梯田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水解氮等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结构体数量增加。【结论】坡改梯在长期实行后,其在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质量等效益会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 坡改梯 保持水土 土壤肥力 长期效益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热水矿床分布规律及形成
20
作者 何世春 孔庆友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0年第2期76-80,84,共6页
我国华北平原分布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地下热水矿床;赋存于石灰岩地层形成的地质构造凸起部位的地下热水富水性好,井产水量大,自喷能力强,水质好,矿化度低,温度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华北平原地下热水的热源与第三纪侵入的火... 我国华北平原分布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地下热水矿床;赋存于石灰岩地层形成的地质构造凸起部位的地下热水富水性好,井产水量大,自喷能力强,水质好,矿化度低,温度高,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华北平原地下热水的热源与第三纪侵入的火成岩无关。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是山区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经过较大的构造断裂带和碳酸盐岩地层岩溶溶洞、断裂裂隙深循环以后形成的。地下热水的温度主要取决于水循环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热水 矿床 分布 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