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stability and conductivity of a high Cr and Ni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lates for PEMFC 被引量:2
1
作者 TIAN Rujin SUN Juncai WANG Jianli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229-234,共6页
In order to use stainless steel as bipolar plate for PEMFC,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 high Cr and Ni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as studied in the solution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H2SO4 and 2 mg... In order to use stainless steel as bipolar plate for PEMFC,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 high Cr and Ni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as studied in the solution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H2SO4 and 2 mg·L-1 F-, and interfacial contact resistance was measured after corrosion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ssive current density lowers with de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2SO4. The interfacial contact resistance between carbon paper and passive film formed in the simulated PEMFC environment is higher than the goal of bipolar plate for PEMFC. Surface conductivity should be further reduced by surface mod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bipolar plate passive film interfacial contact resistance
下载PDF
Study on process of roll bonding stainless and carbon steel under non-vacuum condition
2
作者 Zhao Fei Wu Zhisheng Niu Xinghai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4年第2期46-50,共5页
The non-vacuum roll bonding method of nickel plating on the base materials is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mary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roll bonding of stainless/carbon steel. After nickel plating test on the... The non-vacuum roll bonding method of nickel plating on the base materials is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mary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roll bonding of stainless/carbon steel. After nickel plating test on the base materials, the microstructure of nickel cladding i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t high, and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ickel cladding on base material can be protected from oxidation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Non-vacuum roll bonding tests of nickel plating on base materials are done by the roll bonding equipment, and the roll bonding plates of stainless/carbon steel are obtain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elements distribution of non-vacuum roll bonding interface are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OM) and SEM. The results reflect that the nickel plating layer and the base materials bond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vacuum hot-roll bonding stainless and carbon steel plates
下载PDF
12 mm厚304L高功率摆动激光自熔焊工艺研究
3
作者 刘鹏 王艳俊 +4 位作者 任闻杰 张晓冬 胡玉 孙柳青 杨上陆 《电焊机》 2023年第7期24-30,共7页
对12 mm厚304L不锈钢进行高功率摆动激光自熔焊接工艺试验,研究焊接速度、摆动频率、摆动幅度对焊缝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9.5 kW、激光无摆动时,焊接速度从0.9 m/min增加至1.5 m/min,焊缝从熔透变为未熔... 对12 mm厚304L不锈钢进行高功率摆动激光自熔焊接工艺试验,研究焊接速度、摆动频率、摆动幅度对焊缝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9.5 kW、激光无摆动时,焊接速度从0.9 m/min增加至1.5 m/min,焊缝从熔透变为未熔透,未熔透试样的表面飞溅明显;当摆动频率在50~400 Hz范围内,随着摆动频率的增加,焊缝熔宽由6.67 mm单调减小至4.94 mm,而熔深在7.5 mm附近上下浮动;当焊接速度为0.9 m/min,摆动幅度在0.2~1.0 mm范围内,随着摆动幅度增加,焊缝的熔宽由5.36 mm单调增加至7.14 mm,熔深先增加后减小;当焊接速度为0.72 m/min,摆动幅度在0.5~1.0 mm范围内,随着摆动幅度增加,焊缝的熔宽由2.99 mm单调增加至7.73 mm,熔深由12 mm单调减小至8.42 mm。激光的摆动参数对焊缝熔宽的影响规律较焊缝熔深的更明显。焊缝接头的显微组织在焊缝深度方向存在差异,柱状晶主要分布在焊缝上部和中部,焊缝底部主要为等轴晶。激光束摆动会改变焊缝柱状晶和等轴晶在焊缝上部和中部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中厚板 摆动激光焊 显微组织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明坤 骆宗安 +1 位作者 曾周燏 谢广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7-782,798,共7页
利用真空轧制复合工艺制备了N08367/Q345R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分析了热轧、淬火和回火工艺下复合板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板经热处理后,基材脱碳区明显增大;淬火状态下覆材侧由于C元素扩散导致χ相和晶间碳化... 利用真空轧制复合工艺制备了N08367/Q345R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分析了热轧、淬火和回火工艺下复合板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板经热处理后,基材脱碳区明显增大;淬火状态下覆材侧由于C元素扩散导致χ相和晶间碳化物析出,亚稳态χ相回火后分解为更多晶间碳化物;界面Cr,Ni,Mo及C元素互扩散,形成明显的界面马氏体区.回火后界面残余应力降低,界面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650℃回火条件下,界面发生新晶粒的形核、生长和再结晶,使界面形成与基体晶粒取向一致的共同晶粒.复合板界面剪切强度均超过350 MPa,650℃回火处理的复合板基材强度、塑性及韧性均可满足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 元素扩散 界面 组织转变 剪切强度
下载PDF
板材厚度对316H不锈钢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千 王美丽 《一重技术》 2023年第2期40-45,72,共7页
对比7种厚度316H不锈钢板材的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铁素体含量、晶粒度、晶间腐蚀、室温拉伸、高温拉伸、布氏硬度、夏比冲击9项理化性能指标数据,对同一张钢板的均匀性和不同厚度钢板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到316H不锈钢板材性能参数... 对比7种厚度316H不锈钢板材的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铁素体含量、晶粒度、晶间腐蚀、室温拉伸、高温拉伸、布氏硬度、夏比冲击9项理化性能指标数据,对同一张钢板的均匀性和不同厚度钢板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得到316H不锈钢板材性能参数的基础数据,为工业设备选用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H 奥氏体不锈钢 钢板 理化性能
下载PDF
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在富Cl^(-)环境下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屺 万娟 +2 位作者 李科 施辉明 毛翔 《机械》 2023年第6期74-80,共7页
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广泛用于从井口及节流后到单井站、集气站工艺流程中。由于气井开采的后期带有大量富含氯离子的气田水,不少复合板压力容器的不锈钢覆层焊缝及热影响区出现针孔腐蚀现象,影响安全生产。为解决这种腐蚀情况,... 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压力容器广泛用于从井口及节流后到单井站、集气站工艺流程中。由于气井开采的后期带有大量富含氯离子的气田水,不少复合板压力容器的不锈钢覆层焊缝及热影响区出现针孔腐蚀现象,影响安全生产。为解决这种腐蚀情况,通过深层次分析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机理以及对现场实际工况信息的收集和试验后,一方面采取控制工艺流程降低设备运行温度;另一方面采用抗腐蚀行更强的镍基焊材对覆层焊缝进行盖面修复,待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开罐检查发现点腐蚀情况明显减少。因此表明,控制温度以及采用镍基焊材盖面能有效控制不锈钢覆层焊缝及热影响区点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 压力容器 氯离子 针孔腐蚀 镍基焊材
下载PDF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轧板表面脱皮缺陷的分析
7
作者 李炳基 黄日清 +1 位作者 满增强 闫培 《四川冶金》 CAS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轧板常见的表面脱皮缺陷对产品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一直是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难题。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脱皮缺陷处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轧板常见的表面脱皮缺陷对产品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一直是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难题。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脱皮缺陷处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及元素成分分析脱皮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表面脱皮缺陷为Fe、Mn、Cr的金属氧化物嵌入轧板基体造成的。不锈钢轧板脱皮缺陷一般来源于前工序轧板的隐性缺陷,这些缺陷在后工序生产过程中钢坯因加热不均或冷却不均可能出现微裂纹及高温氧化,从而表现为脱皮缺陷,形貌上包括条状型、舌头型脱皮或剥落型脱皮。通过改进连铸冷却工艺、减少废不锈钢兑入量、适当降低连铸拉速及改进热轧加热炉工艺,可有效降低表面的脱皮缺陷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 脱皮缺陷 金属氧化物 轧板
下载PDF
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孙晓娜 雷毅 张鹰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23,共3页
选用板厚为60 mm的SUS304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开双U形坡口进行多层焊接,用金相显微镜对焊缝进行组织观察,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呈现铸造粗大组织形态,并具有明显的外延生长特性,焊缝中部的晶粒方向几乎... 选用板厚为60 mm的SUS304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开双U形坡口进行多层焊接,用金相显微镜对焊缝进行组织观察,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呈现铸造粗大组织形态,并具有明显的外延生长特性,焊缝中部的晶粒方向几乎呈平行分布,焊缝组织主要为粗大等轴的柱状晶奥氏体+沿柱状晶分布的δ铁素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厚板 焊缝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海新 张琳琳 +3 位作者 张婧 杜永鹏 杨振林 殷子强 《焊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8,共4页
随着厚板奥氏体不锈钢应用的日益广泛,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对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介绍了常规电弧焊、埋弧焊、窄间隙焊、电子束... 随着厚板奥氏体不锈钢应用的日益广泛,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对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介绍了常规电弧焊、埋弧焊、窄间隙焊、电子束焊接和激光焊在焊接厚板奥氏体不锈钢时的研究情况,包括焊接工艺制定、焊材选择、焊接参数选取及焊接质量评价等,并提出了目前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厚板 焊接
下载PDF
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技术及焊缝超声波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晓娜 郑茂尧 +2 位作者 佘玥霞 赵江达 李丰亭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119-127,共9页
厚板奥氏体体不锈钢,由于其具有高温抗断裂韧性好,耐腐蚀性强,抗蠕变性能好,屈服强度高等优良性能,在海洋石油项目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厚板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技术,焊缝的无损检测,特别是超声波检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厚板奥氏体不锈钢 焊接技术 超声波检测
下载PDF
预拉伸应变强化对S30403奥氏体不锈钢形变马氏体相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步美 浦江 +2 位作者 陈挺 徐涛 袁彪 《压力容器》 2013年第8期1-6,共6页
分别在-196℃和室温下以5×10-4/s(慢速拉伸)、2×10-2/s(快速拉伸)两种应变速率对6.5 mm厚的固溶态S30403轧板进行预拉伸应变强化。用XRD,SEM和TEM研究形变马氏体转变机制及转变量,并研究应变强化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室温下,在... 分别在-196℃和室温下以5×10-4/s(慢速拉伸)、2×10-2/s(快速拉伸)两种应变速率对6.5 mm厚的固溶态S30403轧板进行预拉伸应变强化。用XRD,SEM和TEM研究形变马氏体转变机制及转变量,并研究应变强化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室温下,在变形初期,快速拉伸试样的α'-马氏体相变速度快,含量多于室温下慢速拉伸试样的值,但变形量大于等于15%时,由于变形温升作用,α'-马氏体相变量小于慢速拉伸;-196℃下,快速拉伸试样,变形初期α'-马氏体相含量少,但随着变形量增大,α'-马氏体量迅速增加,在变形量大于6%时,超过室温下快速拉伸变形试样产生的量;ε-马氏体量受预拉伸工艺影响较小,基本保持在7%以下;预拉伸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值随预拉伸工艺变化趋势和α'-马氏体的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强化 奥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相变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国建 钟立明 +3 位作者 杭争翔 邢飞 石磊 黄雪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399,共5页
为了取代窄间隙TIG填充热丝焊接厚板奥氏体不锈钢,采用窄间隙光纤激光填丝焊接方法焊接了板厚为15 mm的SUS306LN奥氏体不锈钢.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最适于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的坡口形式和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利用所得最佳焊接条件,获得了... 为了取代窄间隙TIG填充热丝焊接厚板奥氏体不锈钢,采用窄间隙光纤激光填丝焊接方法焊接了板厚为15 mm的SUS306LN奥氏体不锈钢.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最适于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的坡口形式和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利用所得最佳焊接条件,获得了成形美观、无焊接缺陷、力学性能高及焊接变形小的焊接接头,焊缝金属与母材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该焊接方法为厚板结构件的窄间隙填丝焊接确立了一种高效率的焊接技术,并成功地把该项技术应用到核聚变超导线圈盒的焊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窄间隙 厚板 奥氏体不锈钢 激光填丝焊接 气孔 未融合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板片冷拉变形诱发形变马氏体体积分数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海生 常春梅 +2 位作者 姬平如 郝开开 侯霄艳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板式热交换器传热元件为油压机冷冲压而成的不锈钢波纹板片,奥氏体不锈钢板片冷加工易产生形变马氏体组织导致耐腐蚀性能下降。为便于比较几种不锈钢板片产生形变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倾向,对304、304L、321、316L、254SMo几种奥氏体不锈钢... 板式热交换器传热元件为油压机冷冲压而成的不锈钢波纹板片,奥氏体不锈钢板片冷加工易产生形变马氏体组织导致耐腐蚀性能下降。为便于比较几种不锈钢板片产生形变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倾向,对304、304L、321、316L、254SMo几种奥氏体不锈钢板片进行了拉伸试验,测定了不同伸长率下材料的形变马氏体体积分数,随之对拉伸后变形率为20%试样取样制备金相试样观察金相组织并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热交换器 奥氏体不锈钢板片 拉伸试验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钢板晶间腐蚀试验要求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茂林 浦承皓 +2 位作者 刘鹏 周克峰 张厚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1-34,共4页
对比了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在ASTM A262、NB/T 20004和GB/T 4334三个晶间腐蚀试验标准中硫酸-硫酸铜法的要求差异,并从试样制备、敏化热处理制度、腐蚀试验和腐蚀结果评定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标准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之... 对比了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在ASTM A262、NB/T 20004和GB/T 4334三个晶间腐蚀试验标准中硫酸-硫酸铜法的要求差异,并从试样制备、敏化热处理制度、腐蚀试验和腐蚀结果评定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标准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之间没有存在必然的代替性。因此不同材料体系中的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在进行晶间腐蚀试验时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钢板 硫酸-硫酸铜法 晶间腐蚀
下载PDF
不锈钢板抗拉强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益文 华沂 +1 位作者 吴海利 初敏 《物理测试》 CAS 2007年第2期39-41,共3页
根据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对热轧奥氏体不锈钢SUS304钢板的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测试方法、设备、量具、检验人员和测试环境等不同因数对测试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对奥氏体不锈钢SUS304钢... 根据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对热轧奥氏体不锈钢SUS304钢板的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测试方法、设备、量具、检验人员和测试环境等不同因数对测试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对奥氏体不锈钢SUS304钢板抗拉强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奥氏体不锈钢板 抗拉强度 不确定度
下载PDF
化学镀镍316不锈钢激光焊接裂纹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洪涛 齐冠然 张楠楠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8-331,共4页
通过调整镀液中磷酸钠的质量浓度,在316不锈钢表面化学镀得到P质量分数分别为1.2%、2.3%和3.4%的镍镀层。对镀镍316不锈钢进行激光焊接实验,得到较佳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50 W,脉冲宽度60 ns,焊接速率200 mm/s。当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为... 通过调整镀液中磷酸钠的质量浓度,在316不锈钢表面化学镀得到P质量分数分别为1.2%、2.3%和3.4%的镍镀层。对镀镍316不锈钢进行激光焊接实验,得到较佳的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50 W,脉冲宽度60 ns,焊接速率200 mm/s。当镀层中磷的质量分数为1.2%时,焊缝中无裂纹,剪切强度为242 MPa。随镀层中磷质量分数的增大,焊缝中的裂纹增多,焊缝的剪切强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化学镀镍 激光焊接 裂纹 剪切强度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双极板的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表面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勇 李洋 +1 位作者 周阳 巩建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2,共6页
通过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LTCSGC)处理,在316L不锈钢双极板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约30μm的渗碳层,研究了从基体沿渗碳层深度方向的碳的质量分数、残余应力、硬度分布和相结构,测量了渗碳后316L不锈钢双极板的接触电阻,分析了渗碳后316L不... 通过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LTCSGC)处理,在316L不锈钢双极板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度约30μm的渗碳层,研究了从基体沿渗碳层深度方向的碳的质量分数、残余应力、硬度分布和相结构,测量了渗碳后316L不锈钢双极板的接触电阻,分析了渗碳后316L不锈钢双极板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碳层是由膨胀奥氏体相组成的梯度材料,从渗碳层表面到基体的碳的质量分数、残余应力和硬度逐渐降低;经过LTCSGC处理后,316L不锈钢双极板的接触电阻降低了34%;在模拟PEMFC的阳极环境中,其自腐蚀电位升到-79 mV,高于工作电位-0.1 V,获得了阴极保护;在模拟PEMFC的阴极环境中,其自腐蚀电位提高了260 mV,抗腐蚀性能显著提高,恒电位极化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奥氏体不锈钢 双极板 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 抗腐蚀性能
下载PDF
304不锈钢热轧板的热物理和高温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方 郄俊懋 邓浩华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4,共3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DILA02C热膨胀仪和STA449F3综合热分析仪,测试分析了304不锈钢(/%:0.040C,0.45Si,1.18Mn,0.030P,0.003S,17.24Cr,8.11Ni)40 mm×1 500 mm热轧板的线膨胀系数、差热(DSC)及定压热容(Cp)曲线和高温力学性...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DILA02C热膨胀仪和STA449F3综合热分析仪,测试分析了304不锈钢(/%:0.040C,0.45Si,1.18Mn,0.030P,0.003S,17.24Cr,8.11Ni)40 mm×1 500 mm热轧板的线膨胀系数、差热(DSC)及定压热容(Cp)曲线和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的第I脆性区为1 300℃到熔点,第Ⅲ脆性区为950~1 050℃,在1 050~1 250℃C,断面收缩率≥60%,塑性较好。钢的膨胀及收缩系数分别为20.97×10^(-6)~21.56×10^(-6)与21.25×10^(-6)~21.84×10^(-6),属裂纹敏感性钢种。1 000~1 400℃升温过程中,Cp曲线波动大,存在晶型转变,易产生缺陷。304钢在1 450~1 200℃降温过程中,DSC曲线不平滑,有相变发生,易产生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奥氏体不锈钢 热轧板 热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高温
下载PDF
Z2CN19-10(N)奥氏体不锈钢超厚超重板材的开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淮凯文 沙国平 罗明 《宝钢技术》 CAS 2011年第4期49-54,共6页
针对核电关键设备广泛采用的Z2CN19-10(N)超厚超重板材,设计了合理的生产工艺路径,研究了相关的成分设计、模铸工艺、锻造工艺、表面质量控制和板形控制等关键生产技术,成功开发了超厚超重核电板材。成品板材的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板材整... 针对核电关键设备广泛采用的Z2CN19-10(N)超厚超重板材,设计了合理的生产工艺路径,研究了相关的成分设计、模铸工艺、锻造工艺、表面质量控制和板形控制等关键生产技术,成功开发了超厚超重核电板材。成品板材的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板材整体的晶粒度、夹杂物控制水平、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无损探伤性能完全满足核电行业广泛采用的RCC-M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超厚超重板材 锻造
下载PDF
基于In,Cu单镀液和纳米MoS_2复合镀液电刷镀层的抗粘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元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在Cr12MoV模具钢上电刷镀制备出多种具有自润滑性和减磨性能好的涂层,筛选出与奥氏体不锈钢对磨时抗粘着磨损性能优秀的镀层,改善模具的抗粘着磨损性能。方法采用电刷镀方法制备In,Cu单镀液镀层及Ni-W(D)-Mo S2(纳米)和Cu-MoS_2(纳... 目的在Cr12MoV模具钢上电刷镀制备出多种具有自润滑性和减磨性能好的涂层,筛选出与奥氏体不锈钢对磨时抗粘着磨损性能优秀的镀层,改善模具的抗粘着磨损性能。方法采用电刷镀方法制备In,Cu单镀液镀层及Ni-W(D)-Mo S2(纳米)和Cu-MoS_2(纳米)复合电刷镀镀层,对4种镀层与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对磨磨损实验,载荷为100 N,磨损时间为300 min,并分析磨损质量损失,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各镀层的抗粘着磨损实验结果。结果 4种镀层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抗粘着磨损能力,但Cu单镀液镀层和Cu-MoS_2(纳米)复合镀层在磨损实验的前150 min磨损质量损失明显,磨损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0.105%和0.136%,而In和Ni-W(D)-Mo S2镀层都很小,分别为0.024 57%和0.031 74%,体现出更良好的抗粘着能力和耐磨性。结论在被加工工件的强度不高时,Cu镀层和Cu-MoS_2(纳米)复合镀层仍然具有一定的抗粘着磨损性能,而在被加工工件为具有较明显加工硬化现象的强度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时,In和Ni-W(D)-Mo S2镀层具有更好的抗粘着磨损性能,其中Ni-W(D)-Mo S2镀层表现出了最优秀的综合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镀层 Cu镀层 Ni-W(D)-MoS_2复合镀层 Cu-MoS2复合镀层 纳米MoS2 奥氏体不锈钢 电刷镀 粘着磨损 模具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