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influence on the duration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in Asia's hotspot regions
1
作者 Zi-Meng WANG Hong-Yun MA +1 位作者 Wei LI Hai-Shan CHE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12-326,共15页
Observations and models indicate that human activities exert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global warming.However,changes in the duration ... Observations and models indicate that human activities exert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global warming.However,changes in the duration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uman influence have not been considered in most studies.Thus,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the warm and cold spell duration(WSDI and CSDI)in hotspot regions during 1960-2014 and human influence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version 1 and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data.Constraint projection based on these attribution results was also performed.The optimal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compare observed changes in WSDI and CSDI to simulated changes averaged across eight CMIP6 models.Results show that anthropogenic(ANT)forcing contributed to the observed increase in WSDI in the three hotspot regions(West Asia,South Asia and Southeast Asia),with the majority of the changes being attributed to greenhouse gas forcing.However,a generally weak ANT signal can be observed in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CSDI and can be detected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The influence of aerosol forcing remains undetected in either WSDI or CSDI,which differs from the results for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temperatures.The attribu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onstrained projection of WSDI is lower than the raw projection for 2015-2100 in West Asia and Southeast Asia.However,no differences in future CSDI changes are found in Southeast Asia between the constrained and raw proj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DURATION Detection attribution Constraint projection hotspot regions
原文传递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万兆凯 宋庆臣 +3 位作者 万普强 郭明明 张兴义 刘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3,共10页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1)黑土区沟蚀研究起步较晚,近十年发文量显著增加,但国际期刊发表成果较少,仅占26%。(2)该领域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其中水利部松辽流域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机构贡献突出、影响较大;张树文是该领域中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刘宝元和伍永秋是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3)关键词共现表明,目前对东北黑土区沟蚀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和沟蚀防治措施等方面。[结论]东北黑土区沟蚀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全面的认识,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注重东北黑土区沟蚀形成和发育过程及机理研究,并深入分析地质、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沟蚀 热点 文献计量学 CiteSacep
下载PDF
Mapping and Floristic Diversity of the Nakpadjouak Community Forest, Tami Canton, Togo (West Africa)
3
作者 Senyo Kossi Ehlui Christian Anthony-Krueger +4 位作者 Edinam Kola Wouyo Atakpama Alagie Bah Henrik von Wehrden Tchaa Boukpessi 《Natural Resources》 2024年第4期83-105,共23页
Since 2015, community forests have been promoted in Togo as an alternative to protect areas from degradation and as a means of contributing to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Nakpadjouak Communi... Since 2015, community forests have been promoted in Togo as an alternative to protect areas from degradation and as a means of contributing to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Nakpadjouak Community Forest (NCF) in Tami (Togo, West Africa) which contributes to community forest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t aims in (i) mapping forest ecosystems and analysing their dynamic and (ii) characterizing the floristic diversity of the NCF. The ecosystems were mapped and their dynamic was evaluated based on Google Earth images of 2014 and 2020. Floristic and forestry inventori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transect technique in a sample of 20 plots of 50 m × 20 m. The NCF was made up mainly by wooded/shrub savannahs (95.37%) and croplands/fallow (4.63%) in 2014. These two land use types undergone changes over the 6 years prior to 2020. By 2020, the NCF had 3 land use types: wooded/shrub savannahs (77.59%), open forest/wooded savannahs (22.23%), and croplands/fallows (0.18%). A total of 89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70 genera and 28 families were recorded within the NCF. The dominant species are: Heteropogon contortus (L.) P.Beauv. and Combretum collinum Fresen. followed by Pteleopsissuberosa Engl. & Diels, Annona senegalensis Pers. The most common species are: Lannea acida A.Rich. s.l., A. senegalensis, Vitellaria paradoxa C.F.Gaertner subsp. paradoxa, C. collinum and Acacia dudgeonii Craib ex Holland. Due to its small area of just 40 hectares and its diverse plant life, this community forest of Savannahs Region is a significant biodiversity hotspot and warrants conservation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Forest Floristic Diversity Land Use Change Biodiversity hotspot Tami Savannah region TOGO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及冷热点分析
4
作者 吴艳霞 陈宝童 彭馨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5,122,共7页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理的分析,借鉴转译的Brusselator模型推导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形成过程和演化机理的分析,借鉴转译的Brusselator模型推导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指标体系,研究2013—2021年黄河流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状况,并运用Getis-Ord Gi∗指数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中,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已经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其中山东耗散结构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川和河南两省的耗散结构水平经历了阶段性波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判定值均呈增大趋势,下游地区的耗散结构判定值最大,中游次之,上游地区的最小;黄河流域下游创新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呈热点,上中游呈现以陕西为中心向次热点、次冷点演化,但尚未形成冷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耗散结构 BRUSSELATOR模型 冷热点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CTBN的移动对象不确定轨迹预测算法 被引量:9
5
作者 乔少杰 彭京 +2 位作者 李天瑞 朱焱 刘良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9-763,共5页
为了高效准确地预测移动对象动态运动轨迹,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时间连续贝叶斯网络(CTBN)的不确定性轨迹预测算法,充分考虑了移动速度和方向对移动对象动态运动行为的影响,包含3个主要步骤:热点区域挖掘将轨迹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热点聚簇... 为了高效准确地预测移动对象动态运动轨迹,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时间连续贝叶斯网络(CTBN)的不确定性轨迹预测算法,充分考虑了移动速度和方向对移动对象动态运动行为的影响,包含3个主要步骤:热点区域挖掘将轨迹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热点聚簇;轨迹时间连续贝叶斯网络的构建,其由3个变量(街区号、移动速度、移动方向)构成的状态组合;利用该网络预测移动对象动态运动行为计算可能运动轨迹。不同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预测精度优于朴素预测算法,并证明了热点区域挖掘的作用在于能够在保证较高预测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预测时间性能近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区域 移动对象数据库 轨迹时间连续贝叶斯网络 轨迹预测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基于虚拟力的LoRa浮标网络覆盖优化算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侠 郑建道 +1 位作者 吴华锋 张倩楠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68-3772,共5页
无线传感网络(WSN)节点部署问题是目前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研究的关键点。针对传统网络节点部署存在收敛速度慢、全局优化性能不强、感知角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虚拟力导向的全向感知覆盖算法(VFOPCA)。该算法在传统虚拟力算法的基础上提... 无线传感网络(WSN)节点部署问题是目前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研究的关键点。针对传统网络节点部署存在收敛速度慢、全局优化性能不强、感知角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虚拟力导向的全向感知覆盖算法(VFOPCA)。该算法在传统虚拟力算法的基础上提出热点区域与节点间的受力模型,并采用0/1圆盘覆盖模型,对网络节点部署作进一步优化。实验仿真表明,虚拟力导向的全向感知覆盖算法能快速有效地实现网络节点全局优化部署,与VFA、DACQPSO等全向感知模型算法相比,该算法覆盖程度更好、收敛速度更快、能耗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0/1圆盘覆盖模型 VFOPCA 热点区域
下载PDF
我国西部冬季扰动源涡与东部夏季雨带分布 被引量:12
7
作者 柳艳香 汤懋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我国西部 (85°10 5°E)冬季“扰动源涡”的位置对夏季东部雨带的配置具有支配作用。当西部“源涡”位于 35°N以北时 ,东部雨带多出现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 (Ⅰ类雨型 ) ;源涡位于 32°35°N之间时 ,夏季雨带多出现... 我国西部 (85°10 5°E)冬季“扰动源涡”的位置对夏季东部雨带的配置具有支配作用。当西部“源涡”位于 35°N以北时 ,东部雨带多出现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 (Ⅰ类雨型 ) ;源涡位于 32°35°N之间时 ,夏季雨带多出现在淮河流域 (Ⅱ类雨型 ) ;当源涡位于 32°N以南时 ,雨带多出现在长江流域或江南 (Ⅲ类雨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源涡 雨带 地热脉冲 冬季 夏季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区域的识别、特点及成因——基于县(市)级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菲 刘爽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6,共8页
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ARCView GIS)、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软件(GeoDA)、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等软件,对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域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空间分... 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ARCView GIS)、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软件(GeoDA)、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等软件,对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域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空间分析,识别出我国高出生性别比聚集的热点区域,并进一步对其分布、演变特点和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研究,试图找到热点区域分布及变化的规律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点区治理"和"跨区域治理"相结合的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空间分析技术 热点区域 跨区域治理
下载PDF
玉米简单重复序列不对等交换的热点区域定位 被引量:1
9
作者 汤继华 马西青 +3 位作者 滕文涛 严建兵 戴景瑞 李建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8-961,共4页
生物基因组中简单重复序列的多态性是同源染色体不对等交换的结果之一,因此明确不对等交换的热点区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利用来源于优良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一套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对其遗传组成进行了SSR标记分析,发现40个不对等交换... 生物基因组中简单重复序列的多态性是同源染色体不对等交换的结果之一,因此明确不对等交换的热点区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利用来源于优良玉米杂交种豫玉22的一套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对其遗传组成进行了SSR标记分析,发现40个不对等交换的SSR标记,不对等交换在群体间发生的概率介于0.34%~14.63%之间,每世代发生的频率为10-2~10-1,其中(AG)n重复的标记占发生不对等交换总标记的58.3%。有31个不对等交换标记分布于染色体上的11个热点区域,位于第9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其中第3和第5染色体上各分布2个不对等交换的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简单重复序列(SSR) 不对等交换 热点区域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长虹 寺地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00-1305,共6页
检测了Ae.speltoides和Ae.ovata叶绿体基因组的一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并与普通小麦、四倍体Ae.crassa以及Ae.squarrosa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rbcL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到cemA基因内的HindIII位点,Ae.speltoides和Ae.ovata... 检测了Ae.speltoides和Ae.ovata叶绿体基因组的一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并与普通小麦、四倍体Ae.crassa以及Ae.squarrosa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从rbcL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到cemA基因内的HindIII位点,Ae.speltoides和Ae.ovata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808和2810bp。与四倍体Ae.crassa的序列相比,在普通小麦和Ae.speltoides中各有一个791bp的大片段缺失,在Ae.ovata中存在一个793bp的大片段缺失。Ae.ovata的缺失片段比普通小麦和Ae.speltoides的长2个碱基,推测Ae.ovata的大片段缺失在进化上是独立发生的。Ae.speltoides的大片段缺失与普通小麦的完全相同,支持Ae.speltoides是普通小麦叶绿体基因组供体的假说。除了大片段缺失外,在这个区域还检测到了7个插入/缺失和15个碱基替换突变。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长度热点突变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是研究小麦与山羊草叶绿体基因组之间遗传变异关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核苷酸序列分析 普通小麦 点突变 山羊草 RBCL基因 终止密码子 比较分析 CEMA 序列长度 研究结果 遗传变异 四倍体 Ae 缺失 片段 检测 碱基 位点 供体
下载PDF
延时容忍网络中基于热点区域间节点流数据传输方案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俊 严俊 《微型机与应用》 2016年第17期60-63,71,共5页
提出了一种热点区域间节点流传输算法,在该算法中,将节点频繁访问的区域作为热点区域并以热点区域为中心将整个网络环境划分为若干块。节点在热点之间携带数据进行转发从而提高了空闲节点的利用率。最后分析了该路由算法与传统的延时容... 提出了一种热点区域间节点流传输算法,在该算法中,将节点频繁访问的区域作为热点区域并以热点区域为中心将整个网络环境划分为若干块。节点在热点之间携带数据进行转发从而提高了空闲节点的利用率。最后分析了该路由算法与传统的延时容忍网络路由算法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现,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点区域 延时容忍网络 传输链路 节点流
下载PDF
区域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WoS数据的分析(2000—2015) 被引量:1
12
作者 瞿辉 王菲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2-17,35,共7页
区域创新作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领域,受到国内外经济与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利用Cite Space II对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区域创新相关文献(2000—2015年)进行计量分析,并通过绘制区域创新研究领域文献共引网络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 区域创新作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领域,受到国内外经济与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利用Cite Space II对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区域创新相关文献(2000—2015年)进行计量分析,并通过绘制区域创新研究领域文献共引网络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研究热点 科学计量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区域生态学的国际起源和研究热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玉 冯晓明 +2 位作者 陈利顶 吕一河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77-3285,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生态学迅速发展,成为生态学领域重要的分支学科。本文综述了区域生态学的国际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主要研究热点,对比了国内外区域生态学研究的区别以及对国内区域生态学发展的启示。分析表明,在国际上,区域生态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生态学迅速发展,成为生态学领域重要的分支学科。本文综述了区域生态学的国际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主要研究热点,对比了国内外区域生态学研究的区别以及对国内区域生态学发展的启示。分析表明,在国际上,区域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生态学、区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由于国情以及学科发展进度不同,国内外区域生态学研究在关注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手段上存在区别。国内区域生态学受学科起步较晚、相关数据的质、量和利用率较低及对方法和模型研究尚浅的影响,未来研究要在深度利用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加强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学习,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影响生态过程的机理、生态模型优化、全国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定价、区域生态安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学 学科发展 研究热点 国内外差异
下载PDF
区域弹性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增林 朱文超 李博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1—2019年收录主题为“regional resilience”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5.0软件,采取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共现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弹性研究现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结果发...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1—2019年收录主题为“regional resilience”的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5.0软件,采取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共现分析等方法对区域弹性研究现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结果发现:1)区域弹性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福祉等领域;美、澳、英、加、中5国以及斯德哥尔摩大学、昆士兰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地质勘探局、剑桥大学等研究机构在弹性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2)Ron Martin、Carl Folke、Angeler DG、Craig R Allen以及Gillian Bristow等学者及其代表文章是区域弹性研究的知识基础。3)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福祉以及方法突破是区域弹性研究的热点内容。未来研究中应结合中国高质量发展背景,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弹性理论框架和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范式,为社会高质量、安全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弹性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CITESPACE
下载PDF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1998年—2020年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吕拉昌 赵雅楠 +1 位作者 马铭晨 冉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1-685,共15页
自20世纪90年代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在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应用于区域创新的实践中.借助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HistCite和CiteSpace软件,基于1998年—2020年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区域创新... 自20世纪90年代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在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应用于区域创新的实践中.借助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HistCite和CiteSpace软件,基于1998年—2020年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研究发现:1)国内外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欧美地区是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主阵地,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2)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均呈现出从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向多样化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但各阶段研究侧重点不同.3)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主题不断拓宽,从基础概念的探索,到跨学科理论的研究,再到新兴主题的出现;研究区域不再局限于“单一特定区域”,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地区的案例研究增多,对发达地区的关注度下降;研究的学科领域方面,国外的经济、商业和管理类学科,国内的经济和管理类学科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主要学科;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转向定性定量相结合,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合的趋势较为明显.4)未来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将趋向于多视角、多尺度、多学科,注重创新主体及创新行为、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耦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系统 研究热点 研究主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建新 贾文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0-115,共6页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是我国民族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Bicomb软件和SPSS软件,对2000—2015年以来在CNKI数据库且来源为核心期刊的280篇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出近15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的...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是我国民族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Bicomb软件和SPSS软件,对2000—2015年以来在CNKI数据库且来源为核心期刊的280篇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出近15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的两大热点:一是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语教学实践以及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二是母语教育与第二语言的学习研究,集中在民族语言与汉语的使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双语教育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下载PDF
AI发展的国内外现状——研究热点、发文机构和地域合作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和勇 古龙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第4期68-75,共8页
为了解决基于国内外文献角度分析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发展规律和特点、人工智能重点领域的机构、机构区域等研发合作情况研究尚少的问题,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国内外核心数据库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用SATI对文章索引... 为了解决基于国内外文献角度分析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发展规律和特点、人工智能重点领域的机构、机构区域等研发合作情况研究尚少的问题,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国内外核心数据库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用SATI对文章索引数据进行整理,然后用UCINET软件分别从关键词、发文机构、地域合作的角度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从而得到国内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地域合作情况的差异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研究热点 地域合作 社会网络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chloroplast genomes of four Pinus species in Northeast China:Insights into hybrid speci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NA molecular markers
18
作者 Tao Yu Zhiyuan Jia +5 位作者 Buddhi Dayananda Junqing Li Xiaolei Guo Liang Shi Xiaowen Yuan Yan G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881-1890,共10页
Species of the Pinus genus provide a classical model for studying hybrid speciation.Although studies on two narrowly distributed species(P inus funebris and P.takahasii)concluded that they originated from two widespre... Species of the Pinus genus provide a classical model for studying hybrid speciation.Although studies on two narrowly distributed species(P inus funebris and P.takahasii)concluded that they originated from two widespread species(P.sylvestris and P.densiflora)via hybrid speciation,the conclusion was based on a low number of informative restriction sit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sequences of four Pinus chloroplast(cp)genomes(P.sylvestris,P.densiflora,P.funebris and P.takahasii)to clarify whether hybrid speciation was involved.The complete cp-genomes of Pinus species ranged in size from 119,865 to 119,890 bp,similar to other Pinus species.Phylogenetic results based on the whole cp-genomes showed P.sylvestris clustered with P.funebris and P.takahasii,which suggested that P.sylvestris was the paternal parent in hybridization events.In an analysis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we detected a total of 69 SSRs repeats among the four Pinus cp-genomes;most were A or T bases.In addition,we identified divergent hotspot regions among the four Pinus cp-genomes(trnE-clpP,cemA-ycf4,petD-rpoA,psbD-trnT,and trnN-chlL),in P.sylvestris(psbD-trnT,trnN-chlL,psbB and rps8)and in P.densiflora(trnE-clpP,petD-rpoA,ycf3 intron,psbD-trnT,and trnN-chlL).The genome information found in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hybrid speciation in P inus and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Pinus ge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Chloroplast genomes Hybrid speciation Divergence hotspot region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Nucleotide Sequence Assessment of Four ORFs of Citrus Tristeza Virus: Evidence of Recombination
19
作者 Adel A.Rezk Hala A.Amin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3年第3期691-705,共15页
Citrus Tristeza Virus(CTV),usually occurs in nature as a mixture of genotypes.Six naturally infected citrus(Citrus sinensis)trees grafted on sour orange rootstock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citrus growing governorates ... Citrus Tristeza Virus(CTV),usually occurs in nature as a mixture of genotypes.Six naturally infected citrus(Citrus sinensis)trees grafted on sour orange rootstock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citrus growing governorates in Egypt(Sharqia,Qalyubia and Garbia).In this study,RT-PCR,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and 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were used for four independent CTV genomic regions(p65,p18,p20,and p23)to detect and assess the sequence and genetic variabilities among CTV Egyptian isolates.RTPCR products(650 bp)for the CTV p23 gene obtained from the selected isolates were used for the SSCP analysis and DNA sequencing.SSCP patterns of p23 gene for individual isolates yielded different complex haplotype patterns.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of p23 region amplified from six isolates under study revealed that p23 shared high nucleotide identity 98.7%with T36 isolate from USA,Florida.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p23 gene indicated a clos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examined isolates and Qaha isolate(T36 isolate group),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closely related ancestors.Nucleotide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three genes located on CTV 3′-coterminal overhang,p18,p20 and p65,amplified from isolate A3,Sharqia governorate,revealed that the p18,p65,and p20 genes were related to the T3-KB isolate from South Africa with 99%–100%sequence homology.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is for p65,p18 and p20 ORFs clustered the current A3 isolate with T3 genotype group.The recombinat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ree of six isolates from Sharqia,and Garbia as potential recombinant for p23 gene.The isolates T36 and T3 were identified as major donors for recombination events in isolate A3.Our results concluded that p23 ORF likely to be as a hotspot region for recombination and originated through recombination event.The curr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recombin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origin of CTV strains in Egy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us Tristeza Virus hotspot region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is sequence comparison SSCP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腾讯区域热力图的庐山核心景区客流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于丙辰 陈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2期83-89,共7页
基于腾讯区域热力图提供的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庐山核心景区位置定位数据,使用均匀网格将数据网格化,并利用热点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三方面对景区客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庐山核心景区客流... 基于腾讯区域热力图提供的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庐山核心景区位置定位数据,使用均匀网格将数据网格化,并利用热点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以及时空分布特征三方面对景区客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庐山核心景区客流表现出旺季短、淡季漫长、旺淡季比例悬殊的时间变化特征,具有呈多层环状由中心热点区域向外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小区域内旺淡季客流比值与总客流量呈正相关的时空变化特点。腾讯区域热力图与已有数据源相比具有覆盖面更广泛、尺度更精细等优点,可以在更小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景区客流的研究。该数据源与本文研究方法可以作为传统景区客流研究有益的补充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区域热力图 庐山 客流时空分布 热点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