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outh Korea-Jap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the New Hua-yi System
1
作者 Jiang Want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3年第6期247-254,共8页
The Hua-yi system represents an enduring international order in East Asia,dating back nearly two millennia,structured and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 culture.While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ystem p... The Hua-yi system represents an enduring international order in East Asia,dating back nearly two millennia,structured and develop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 culture.While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system predominantly follows the Westphalian model,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re primarily grounded in it.However,Western theories have proven inadequate in explaining the longstanding Hua-yi system in East Asia comprehensively.Adopting a positivist stance,this paper undertak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Hua-yi system through an analysis of its connotation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It elucidates the system through the lenses of hegemony stability theory and constructivist cultural perspectives.Present-day East Asian nations are urged to engage dialectically with the Hua-yi system and uphold its practices of“cultural soft border”.Amidst the global trend of multi-polarization,East Asian nations should realign with East Asian perspectives and interests,endeavoring to establish a neo-Hua-yi system with responsibility at its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gemony stability CONSTRUCTIVISM hua-yi system tribute system East Asian order
下载PDF
陈登铠“内外一统”发病观与痿证理论钩玄
2
作者 金丽 王尊旺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189-192,共4页
探讨陈登铠《华医病理学》“内外一统”的病因和发病观,以及在伤寒、风论、痹论、痿论中的体现。其中痹论和痿论并论,主要表现为病因的“内外感召”和传变的“内外气化枢转”,并从“肺热叶焦”转向“痿疾取之阳明”的机制、悲哀太甚胞... 探讨陈登铠《华医病理学》“内外一统”的病因和发病观,以及在伤寒、风论、痹论、痿论中的体现。其中痹论和痿论并论,主要表现为病因的“内外感召”和传变的“内外气化枢转”,并从“肺热叶焦”转向“痿疾取之阳明”的机制、悲哀太甚胞络绝致大经空虚、思虑过度与类“二阳之病发心脾”、治痿重视阳明4个方面探讨阳明在痿证理论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一统 痿痹合论 华医病理学 发病观 陈登铠
下载PDF
从普遍到特殊的近代日本皇权叙事
3
作者 张博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7,151,共10页
近代日本皇权叙事建构了近代日本人对天皇权能及其运作方式的认知,是日本政府决策的心理基础。考察近代日本皇权叙事说服机制的运作,可知其形成之始即存在顺应西方“文明标准”与模仿中华圣王政治的双重文化性说服模式。两种模式分别使... 近代日本皇权叙事建构了近代日本人对天皇权能及其运作方式的认知,是日本政府决策的心理基础。考察近代日本皇权叙事说服机制的运作,可知其形成之始即存在顺应西方“文明标准”与模仿中华圣王政治的双重文化性说服模式。两种模式分别使用西方与中国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伦理来论证近代天皇制政权的正当性,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性叙事。但在一战后新历史语境下,两种模式均不能说服民众继续支持日本的侵略战争,于是近代日本皇权叙事转为“八纮一宇”模式,即以“日本固有”特殊性伦理将侵略战争粉饰为“圣战”。而日本政府从“对美英协调主义”到“亚洲门罗主义”的政策转换亦基于上述从普遍转向特殊的皇权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天皇制 皇权叙事 文明标准 华夷秩序 叙事模式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清朝“华夷观”的理论重构与实践演绎
4
作者 马亚辉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清朝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华夷观”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华夷一家”,而“华夷”的区分标准是居住地域不同。考查清朝官方文献中对“夷”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但细研史料,发现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与实践又存在磨... 清朝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华夷观”进行了理论重构,认为“华夷一家”,而“华夷”的区分标准是居住地域不同。考查清朝官方文献中对“夷”字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但细研史料,发现清朝的“华夷观”理论与实践又存在磨合现象,主要是清朝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视域做出的考量。总体来看,清朝对“华夷观”的重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上的一次理论设想与实践尝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清朝 华夷观 边疆治理
下载PDF
中医古籍校勘中的目录学应用
5
作者 王婧琳 李鸿涛 葛政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掌握和践行目录学的方法路径,有助于提高古医籍阅读、校勘效率,校勘因得目录门径而事半功倍。从校勘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医学书目的内容和在校勘中发挥的功用,梳理常供医籍校勘选用的3类目录:版本目录、辨伪目录、引用目录。阐明医籍校勘... 掌握和践行目录学的方法路径,有助于提高古医籍阅读、校勘效率,校勘因得目录门径而事半功倍。从校勘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医学书目的内容和在校勘中发挥的功用,梳理常供医籍校勘选用的3类目录:版本目录、辨伪目录、引用目录。阐明医籍校勘工作中目录学的应用思路:核验传承流序,鉴别医籍真伪;考察版本递藏,确定底本所出;审定卷帙缺佚,追溯卷次变化;通过《中华医藏·养生卷》校勘实例,说明在校勘工作中,应实地考察馆藏,确定删、增、调、补。以期为中医药古籍校勘与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 中医古籍 校勘 医籍整理 中华医藏 养生卷
下载PDF
中药内服方治疗毒蛇咬伤的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6
作者 张松杰 李典鸿 +3 位作者 蔡伟才 吴庆湘 林剑良 梁满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1-256,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及《中华医方》外科卷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以探讨其潜在的组方用药规律,为基层治疗毒蛇咬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内主要文献数据库及《中华医方》外科卷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以探讨其潜在的组方用药规律,为基层治疗毒蛇咬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治疗毒蛇咬伤的中药内服方,并查阅《中华医方》外科卷,筛选其中治疗毒蛇咬伤的古方。运用Excel软件提取方药的相关信息,采用R语言对中药的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治疗毒蛇咬伤内服方187首,涉及中药284味;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依次为半边莲、大黄、白芷、甘草、重楼、地黄、黄连、黄芩、金银花、赤芍、牡丹皮、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车前草、半枝莲;治疗毒蛇咬伤方药的药味偏苦、辛、甘,药性偏寒,归经以归肝、肺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以大黄、半边莲、重楼为基础的核心组方。【结论】中药治疗毒蛇咬伤以清热解毒为主,常在大黄、半边莲、重楼的基础上配以清热凉血、熄风止痉、清热利尿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文献数据库 《中华医方》 内服方 大黄 半边莲 重楼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40年学术推介与办刊理念之辨
7
作者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74-485,共12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杂志更名为《中医药文化》,致力于发展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在杂志社同仁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推介与交流平台之一。杂志介绍宿儒大家的卓越成果,推荐新人的学术力作,联络各个学科专业的杰出学者,擘画医学人文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搭建海内外学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营造融洽、热烈的学术研究氛围。杂志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通识教育与科学普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意义与价值必将铭记在中医药人的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知识》 《中医药文化》 办刊理念 学术推介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
作者 赖鸿皓 郭继华 +15 位作者 尤良震 王伽伯 刘存志 刘玥 刘宝利 孙鑫 李慧 杨忠奇 季光 赵林华 赵晖 商洪才 曾芳 魏戌 张霄潇 葛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3403-3410,共8页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遵循我国新时期科技评价要求,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建立体现中医药规律、突出中医药优势的科学、分类、可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1月,完成于2023年5月。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专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最终确定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门槛指标10条,一级指标4条,二级指标17条,评价要点17条。经检验,两轮德尔菲法实施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3,各级指标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双侧检验显著性P值均<0.05,表明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一致性强,咨询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围绕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靠、易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涵盖范围广,权重区分度高,具有一定中医特色,有利于在全面考虑成果多元价值的同时凸显核心优势。同时,配套建设的评价要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能为相关评价活动提供潜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药 评价指标 科技成果 分类评价
下载PDF
基于《陶庵梦忆》与《履园丛话》的明清文人园林观分析
9
作者 贝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52-254,共3页
基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文人身份,选择《陶庵梦忆》与《履园丛话》为研究文本,分析其所蕴含的造园思想,剖析明清文人园林营造的时代推力,并探析园林在文人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同类文本中文人造园家的园林观对比,关注主体身份差异带... 基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文人身份,选择《陶庵梦忆》与《履园丛话》为研究文本,分析其所蕴含的造园思想,剖析明清文人园林营造的时代推力,并探析园林在文人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同类文本中文人造园家的园林观对比,关注主体身份差异带来的实践表征差异,以期在明清这一园林繁荣期中细分出不同的时代切面,管窥文人主体造园意识的差异及其对园林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庵梦忆》 《履园丛话》 文人园 园林观
下载PDF
从《医古文知识》到《中医药文化》:笔尖上的40年
10
作者 黄晓华(整理) 段逸山 李海英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383-388,共6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创刊,2006年更名为《中医药文化》,2024年迎来《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通过与创刊主编段逸山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创刊背景和创刊初期面临的挑战、期刊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定位和演变,探讨《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 1984年《医古文知识》创刊,2006年更名为《中医药文化》,2024年迎来《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通过与创刊主编段逸山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创刊背景和创刊初期面临的挑战、期刊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定位和演变,探讨《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坊的意义及未来发展策略。段逸山教授对《中医药文化》所取得的各种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中医药文化》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古文知识》 《中医药文化》 创刊 访谈 学术工作坊
下载PDF
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沐 陈晓晓 王盼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下一家”的“华夷之辨”;以华统夷的“汉为天下宗”,在炎黄共同体内“华夷有别”,“以华统夷”不是由血缘决定的,乃民族文化差异所致,刘汉王朝是唯一具备合法统一“华夷”的“天下宗”。它们还是炎黄共同体理论的终极目标,昭示出“华夷之辩”是如何从战国时的“华夏一统”发展成为司马迁的“华夷一统”。司马迁大一统思想主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可视作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对后世的民族观、历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 大一统 《史记》
下载PDF
华夷同“道”:元代儒士的大一统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汉民 闫佳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6,共5页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 元代儒士在传统“华夷”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域、种族、国别,圣王之“道”的理想社会可以成为各族共同的追求,使各族群达成文化共识;另一方面,提倡“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要求君王统一天下的取之有道和王朝治理的治之以道,使“大一统”的政教秩序立足于“王道天下”的太平愿景。华夷同“道”的大一统观推动了元王朝统一多民族政治文化共同观念的形成,使元王朝成为中华文明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儒 华夷观念 道统 正统 大一统
下载PDF
《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平 朱海丰 +5 位作者 谢韶东 周杰 邓子璇 郑颖 钱桂凤 曾得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101-106,共6页
目的研究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方剂频次进行统计,通过数据挖掘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目的研究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方剂频次进行统计,通过数据挖掘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探索新处方。结果共纳入189条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涉及方剂92首,包含中药192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熟地黄、当归、茯苓、黄柏,中药药性以温性使用居多,药味以甘味为主,多归肾、肝、脾经。聚类分析挖掘出新处方4个。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肝肾、强筋骨为基础,配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药物以虎潜丸、六味地黄丸加减为主。本研究可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华医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华夷一体:先秦时期族群交往交流交融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成俊 刘子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民族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概念而被使用是近代以来才有的现象,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群体自部落和部族时代就有着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联系。通过梳理浩如烟海的史籍文献,我们发现,远在先秦时期,...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民族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概念而被使用是近代以来才有的现象,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群体自部落和部族时代就有着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联系。通过梳理浩如烟海的史籍文献,我们发现,远在先秦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华夷诸族就已经有极为密切的交往交流交融关系,并通过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联合作战等打破区域与族际隔阂的多种方式,不断地进行着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交往格局,进而为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交往交流交融 华夷一体
下载PDF
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光 马宜果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22,共9页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概念和华夷观,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以此为基础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概念和华夷观,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以此为基础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然“华夷”具有二元的含义,但仅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分类,“华夷”本身即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到了近代,虽历经曲折和反复,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才有可能从“华夷”二元民族思想向中华民族一元民族思想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贡献历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便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民族思想 核心概念 华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论赵武灵王“胡服”改制的本质及影响——兼论战国中期骑射与赵国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立超 白志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7-92,共6页
史学界长期以来对“胡服骑射”改革的认识局限于这是一次革新赵国军队战服、进而革新作战方式的军事改革。事实上,“胡服”是使胡人顺服、化服,“骑射”是在华夏地区首次出现将骑与射相结合的战法。“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以政治为... 史学界长期以来对“胡服骑射”改革的认识局限于这是一次革新赵国军队战服、进而革新作战方式的军事改革。事实上,“胡服”是使胡人顺服、化服,“骑射”是在华夏地区首次出现将骑与射相结合的战法。“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以政治为先导、以军事为目的、以文明为代价的一次全面改革,赵武灵王通过全面接纳胡人礼仪风俗,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刻意穿着胡人的各种服饰,加强胡人对赵国的认同,进而招纳胡人骑兵为赵国所用。“胡服骑射”显著提升了赵军的战斗力,军事效果非常明显,但并非赵武灵王改革的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服骑射 胡人入赵 华夷之辨
下载PDF
《三国志》民族书写与陈寿民族思想的双重性
17
作者 刁生虎 王冰鑫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2-40,共9页
《三国志》的民族书写与陈寿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三国志》设立《乌丸鲜卑东夷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体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及汉化过程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 《三国志》的民族书写与陈寿的民族思想密不可分。《三国志》设立《乌丸鲜卑东夷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体现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及汉化过程的民族文化书写、反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民族关系书写均体现了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有华夷一体倾向的双重性。复杂的历史环境、深厚的学术思想渊源、自身的学习经历共同造就了陈寿的复杂民族思想。陈寿的民族思想既有其时代局限性,又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陈寿 民族书写 民族思想 华夷之辨 华夷一体
下载PDF
“西洋馆华夷译语”对音系统的多元一体
18
作者 聂大昕 《国际汉学》 2023年第3期121-128,158,共9页
“西洋馆华夷译语”是乾隆十三年敕谕纂“华夷译语”系列中的五种,记录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德语。截至目前,对于判断这套译语的性质以及诸多特征间的关联尚存难点。本文从语言接触角度入手,通过对音规则、用字体系、切... “西洋馆华夷译语”是乾隆十三年敕谕纂“华夷译语”系列中的五种,记录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德语。截至目前,对于判断这套译语的性质以及诸多特征间的关联尚存难点。本文从语言接触角度入手,通过对音规则、用字体系、切音模式三个层面的考察,挖掘其外汉对音系统中存在的藏汉、梵汉、满汉对音特征,并对相关编写背景和性质进行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华夷译语 西洋馆 对音
下载PDF
论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金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0,共9页
“大一统”是秦汉以降中国历代王朝遵循的治国观念,疆域统一成为“大一统”的重要元素。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展现出迥异于以往历代的不同特点,其核心要义旨在反复重申疆域超越以往历代,兼具规模之广大,获取之德性,实体之清晰三重要素... “大一统”是秦汉以降中国历代王朝遵循的治国观念,疆域统一成为“大一统”的重要元素。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展现出迥异于以往历代的不同特点,其核心要义旨在反复重申疆域超越以往历代,兼具规模之广大,获取之德性,实体之清晰三重要素;其价值功能在于淡化了传统的边疆“夷狄”观,重塑起中外有别的新“四夷”观,从而实现了族群融合,客观上解构了沿袭千年的“华夷之辨”思维;其根本目的则是要为清朝立国的“正统”合法性服务,为此,清朝确立起凭疆域即可为“正统”的惟一评价体系,实现了“大一统”与“正统”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疆域 “大一统” “华夷之辨” 正统
下载PDF
刘华一基于“虚、滞”治疗痞满经验
20
作者 顾相如 刘华一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844-847,共4页
刘华一教授认为,气血运行阻滞是痞满关键病机,因滞致虚,虚滞夹邪致脾胃升降失和,气机阻结于中焦,治疗应着眼于通,行气化瘀,燮理升降,同时酌情益气和胃,消补兼施,无问何证,均应稍加行气化瘀药物,如桔梗、枳壳、厚朴、枳实、柴胡、升麻、... 刘华一教授认为,气血运行阻滞是痞满关键病机,因滞致虚,虚滞夹邪致脾胃升降失和,气机阻结于中焦,治疗应着眼于通,行气化瘀,燮理升降,同时酌情益气和胃,消补兼施,无问何证,均应稍加行气化瘀药物,如桔梗、枳壳、厚朴、枳实、柴胡、升麻、荷叶等。脾胃虚弱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治疗时应重视补虚健脾复运。脾虚主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胃阴虚,脾气虚以人参、白术、黄芪等益气健脾;脾阳虚以黄芪建中汤、理中丸等温中补虚,建中焦阳气的同时合用苍术、豆蔻、砂仁等化湿;胃阴虚予女贞子、墨旱莲、麦冬、沙参、玉竹、石斛等甘凉濡润之品,或荷叶、淡豆豉等清养悦胃之品,使胃津得复,虚痞自消。寒热不调者,以和理之,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肝胃气滞者,理气为要,以四逆散为主方;脾虚湿阻者,消补兼施,用独活、乌药、半夏、炒鸡内金、陈皮等运脾祛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虚、滞” 通法 刘华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