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降解和生物乳化在稠油降黏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齐义彬 王大威 +3 位作者 吴萌萌 李国强 吕鑫 马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0-675,共6页
芽孢杆菌QB26是一株高温解烃菌,能以胶质为唯一碳源生长,在以2%胶质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55℃好氧振荡培养14d,胶质降解量可以达到45.96%;同样培养条件下,该菌发酵液可以较好地乳化等体积的稠油(55℃条件下黏度为1 146 mPa.s),... 芽孢杆菌QB26是一株高温解烃菌,能以胶质为唯一碳源生长,在以2%胶质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55℃好氧振荡培养14d,胶质降解量可以达到45.96%;同样培养条件下,该菌发酵液可以较好地乳化等体积的稠油(55℃条件下黏度为1 146 mPa.s),稠油降黏率达到66.49%。该菌与一株假单胞菌T-1复配(VQB26∶VT-1=1∶1)后作用稠油,可以显著改善稠油的乳化效果(乳化稳定性增强,平均乳化粒径为17.88μm,减小粒径67.3%),此时的稠油乳化黏度为5.11 mPa.s,仅为初始黏度的0.45%。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中提高模拟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分别为14.4%和22.38%,达到了降解胶质和生物乳化的双重降黏效果,大幅度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微生 乳化作用 实验
下载PDF
一株高效驱油菌株HB-2降解原油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游靖 李青 +6 位作者 刘洋 吴刚 王冠 赖丰利 李勇斌 段丽莎 曹艳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0-174,共5页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华北油田油井产出液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原油菌株HB-2,经本研究组前期的多相分类鉴定,已将其确定为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属中的一个新种华北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huabeiensis)。该菌与原油作用后,降...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华北油田油井产出液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降解原油菌株HB-2,经本研究组前期的多相分类鉴定,已将其确定为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属中的一个新种华北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huabeiensis)。该菌与原油作用后,降黏率达47.3%,降低油水界面张力38.7%,能代谢一定量的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通过原油组分分析,使原油轻质组分增加,有效地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通过室内物模试验,提高采收率高达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出液 华北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huabeiensis)乳化试验
下载PDF
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爱青 《河南化工》 CAS 2011年第23期40-42,共3页
针对稠油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藏渗流能力差、剩余原油黏度高、含水高的特点,研制出新型高效稠油分散降黏体系FSJN。考察了体系的溶解沥青能力、耐温性、降黏率。稠油分散降黏体系能够溶解分散沥青,可耐温160℃。50℃稠油分散降黏体系用量... 针对稠油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藏渗流能力差、剩余原油黏度高、含水高的特点,研制出新型高效稠油分散降黏体系FSJN。考察了体系的溶解沥青能力、耐温性、降黏率。稠油分散降黏体系能够溶解分散沥青,可耐温160℃。50℃稠油分散降黏体系用量0.6%可将原油黏度降低至300 mPa.s以下。60℃、0.6%稠油分散降黏体系可提高纯热水驱替效率10%。稠油分散降黏体系应用于孤岛采油厂十几口井,平均单井注入1 t左右,取得显著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沥青 分散 驱油实验 现场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