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Hub-Ratio on Performance of Asymmetric Dual-Rotor Small Axial Fan
1
作者 Yongmin Wu Yingzi Jin +2 位作者 Yuzhen Jin Yanping Wang Li Zhang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3年第2期81-84,共4页
Currently, domestic and abroad scholars put more attention on contra-rotating dual-rotor axial fan. But there is less scholars study on asymmetric dual-rotor small axial fan, which is one of the contra-rotating dual-r... Currently, domestic and abroad scholars put more attention on contra-rotating dual-rotor axial fan. But there is less scholars study on asymmetric dual-rotor small axial fan, which is one of the contra-rotating dual-rotor axial fans. Like axial fan, many factors have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symmetric dual-rotor small axial flow fan, such as the wheel hub ratio, blade shape, blade number, stagger angle and the tip clearance. Because wheel hub ratio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an, we choose the size of wheel hub ratio as a variable factor to study the model change. There is a different wheel hub ratio between front stage impeller and rear stage of asymmetric dual-rotor small axial fan, so it is very beneficial to select the greater wind area that the fan area of external diameter minuses the area occupied by the blades and the hub as front stage impeller. In this paper, the hub-ratio of front stage impeller is 0.72, and that of rear stage is 0.72, 0.67 and 0.62 respectively along with the front stage impeller. Three kinds of models with different hub ratio of rear stage are simulated using the CFD software and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of the asymmetric dual-rotor small axial fan i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impact trends of different hub-ratio on the performance of asymmetric dual-rotor small axial fan are obtained and the argument of structure optimization for dual-rotor small axial fan is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DUAL-ROTOR Axial FLOW FAN hub ratio Numerical Simulation Internal FLOW Field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POISSON RATIO ON THE PERFECTLY PLASTIC STRESS FIELD AT A STATIONARY PLANE-STRAIN CRACK TIP
2
作者 林拜松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2年第3期289-295,共7页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all the perfectly plastic stress components at a crack tip are the functions of ? only, making use of equilibrium equations and Von-Mises yield condition containing Poisson ratio, in this pap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all the perfectly plastic stress components at a crack tip are the functions of ? only, making use of equilibrium equations and Von-Mises yield condition containing Poisson ratio, in this paper, we derive the generally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perfectly plastic stress field at a stationary plane-strain crack tip. Applying these generally analytical expressions to the concrete cracks,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perfectly plastic stress fields at the stationary tips of Mode I, Mode II and Mixed-Mode I-II plane-strain cracks are obtained. Thes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contain Poisson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sson ratio PLANE-STRAIN stationary crack-tip perfectly-plastic stress fields generally analytical expression
下载PDF
叶片破损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忠义 赵佳 +1 位作者 张晶 王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2-729,共8页
为了研究叶片破损对压气机内部流场的影响机理,本文针对带有破损的跨音速压气机叶片进行气动性能变化规律和机理研究。通过NASA rotor 37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叶片破损对压气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2种典型... 为了研究叶片破损对压气机内部流场的影响机理,本文针对带有破损的跨音速压气机叶片进行气动性能变化规律和机理研究。通过NASA rotor 37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叶片破损对压气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2种典型工况下叶片破损前后的流场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引起性能变化的具体原因。研究表明:叶片破损会导致压气机的压比降低0.6631%、绝热效率降低0.7877%,且压气机的稳定裕度降低更为明显。叶尖破损主要对叶顶流场结构产生影响,使叶顶区域泄漏流增强,当其与激波相互作用时,通道内产生了流动堵塞和流动损失。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服役中的航空发动机特性评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速压气机 叶片破损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压比 效率 稳定裕度 叶顶泄漏流
下载PDF
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芳芳 许卫疆 +2 位作者 刘存良 史经垠 余泽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5,共8页
涡轮工作时,叶顶间隙内高速高温的间隙泄露流会直接冲刷动叶顶部,产生局部高温区域,因此控制间隙泄露流至关重要。基于压敏漆涂料(PSP)实验,研究了密度比、吹风比和间隙高度对凹槽叶顶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比增大,凹... 涡轮工作时,叶顶间隙内高速高温的间隙泄露流会直接冲刷动叶顶部,产生局部高温区域,因此控制间隙泄露流至关重要。基于压敏漆涂料(PSP)实验,研究了密度比、吹风比和间隙高度对凹槽叶顶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比增大,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效果逐渐提高,尤其是大间隙下冷效提高较为明显,叶顶面平均冷效增加了35%;间隙高度和吹风比对叶顶表面冷效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小间隙条件下,叶顶表面气膜冷效随着吹风比增大而增大,大间隙条件下,吹风比的增加使得叶顶表面气膜冷效先减小后增加,同时小吹风比时,间隙高度增加提高了叶顶尾缘区域和孔周围的气膜冷效,叶顶面平均冷效提高了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槽叶顶 间隙高度 吹风比 密度比 气膜冷效
下载PDF
跨音速流动中涡轮动叶叶顶的气膜冷却特性分析
5
作者 张博伦 夏军 +1 位作者 胡其高 朱惠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1,共9页
为了掌握跨音速流动中涡轮动叶叶顶气膜冷却特性,采用压敏漆测试技术来研究叶顶间隙高度和质量流量比对叶顶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质量流量比条件下,增加叶顶间隙高度能够有效改善叶顶中弦区域的气膜覆盖,然而当质... 为了掌握跨音速流动中涡轮动叶叶顶气膜冷却特性,采用压敏漆测试技术来研究叶顶间隙高度和质量流量比对叶顶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质量流量比条件下,增加叶顶间隙高度能够有效改善叶顶中弦区域的气膜覆盖,然而当质量流量较大时,叶顶间隙高度变化对叶顶中弦区域的气膜冷却效率分布影响并不明显;在小叶顶间隙高度条件下,随着质量流量比增加,叶顶中弦区域冷气覆盖效果逐渐变差,在大叶顶间隙高度条件下,仅当质量流量比从0.1%+0.05%增加到0.14%+0.07%时,叶顶中弦区域的冷气覆盖效果才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叶叶顶 跨音速流动 叶顶间隙高度 质量流量比 气膜冷却
下载PDF
气膜孔堵塞对凹槽叶顶冷却传热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徐柯文 何坤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2,共14页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燃气透平叶片气膜孔堵塞条件下凹槽叶顶的冷却传热性能,获得了3种吹风比M=0.5, 1.0, 1.5和不同堵塞比B=0, 0.2, 0.4, 0.6, 0.8条件下的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传热系数分布。研究表明:气膜孔堵塞会导致凹槽叶顶气...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燃气透平叶片气膜孔堵塞条件下凹槽叶顶的冷却传热性能,获得了3种吹风比M=0.5, 1.0, 1.5和不同堵塞比B=0, 0.2, 0.4, 0.6, 0.8条件下的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传热系数分布。研究表明:气膜孔堵塞会导致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性能下降、热负荷升高,堵塞比越大,凹槽叶顶的冷却传热性能越差。气膜孔堵塞显著改变了叶顶区域的流场结构,加剧冷气的抬升效应,导致冷气过早离开凹槽。吹风比是影响堵塞工况下凹槽叶顶冷却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吹风比为1.0、堵塞比为0.8时,凹槽叶顶的面积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比于未堵塞时下降了64.88%、传热系数上升了13.01%。减小吹风比可以改善小堵塞比工况下的叶顶气膜冷却性能,吹风比为0.5、堵塞比为0.4时,叶顶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仅下降了6.82%,但小吹风比会导致大堵塞比工况下的气膜冷却性能恶化严重,吹风比为0.5、堵塞比为0.8时,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下降了82.09%。增大吹风比,可改善大堵塞比工况下的叶顶气膜冷却性能,吹风比为1.5、堵塞比为0.8条件下叶顶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下降了51.34%、传热系数上升了1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透平 凹槽叶顶 气膜孔堵塞 气膜冷却 传热 吹风比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模型在线更新的风速估计方法
7
作者 曹忠鹏 陈文婷 +3 位作者 艾超 王秦未 张晨阳 杜泽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3-458,共6页
基于NREL5MW风力发电机原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桨距角和叶尖速比影响风轮上游来流风速演化。结合来流风速演化和推力系数理论模型表明,通过推力更新诱导系数,进而在线更新风速演化模型... 基于NREL5MW风力发电机原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流固耦合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风力发电机桨距角和叶尖速比影响风轮上游来流风速演化。结合来流风速演化和推力系数理论模型表明,通过推力更新诱导系数,进而在线更新风速演化模型,能提高风速估计精度。考虑推力时变性和非定常性,提出以桨距角和叶尖速比为输入,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推力逼近方法,进而提出基于模型在线更新的风轮平面有效风速估计方法。最后通过激光雷达现场测风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和模型在线更新的风速估计方法较基于时间信息提取算法和来流风速演化模型的风速估计方法精度提高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流固耦合 RBF神经网络 桨距角 叶尖速比 有效风速
下载PDF
修正Mohr-Coulomb准则下倾斜基岩中桩端极限承载力研究
8
作者 胡嘉言 曹志刚 +1 位作者 蔡袁强 许斌 《地基处理》 2024年第4期368-376,共9页
为计算倾斜岩面浅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本文基于修正Mohr-Coulomb强度准则提出了倾斜岩面浅嵌岩桩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特征线法构建了桩端面以下塑性发展区,考虑岩面倾斜角几何关系,推导了倾斜岩面位移滑移场;进一步通过黎曼不变量控... 为计算倾斜岩面浅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本文基于修正Mohr-Coulomb强度准则提出了倾斜岩面浅嵌岩桩桩端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特征线法构建了桩端面以下塑性发展区,考虑岩面倾斜角几何关系,推导了倾斜岩面位移滑移场;进一步通过黎曼不变量控制方程,求解了倾斜岩面浅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分析了倾斜岩面坡角、岩体完整性参数以及岩体内摩擦角等因素对桩端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嵌岩桩基嵌入深度达到极限嵌入比时,桩基达到极限承载力;当嵌入比大于极限嵌入比时,桩端承载力系数不受倾斜坡角和嵌入比影响,此时可按平地桩基进行分析计算;极限嵌入比随倾斜坡角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且在岩石完整性较差时,极限嵌入比随岩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当嵌入比小于极限嵌入比时,桩端承载力系数随倾斜坡角的增大近似线性减小,需考虑岩面倾角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端极限承载力 修正Mohr-Coulomb准则 浅嵌岩桩 倾斜基岩 极限嵌入比
下载PDF
转子结构参数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
9
作者 饶静 《压缩机技术》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双螺杆压缩机的性能,以5、6齿双螺杆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对转子的长径比、齿间及齿顶间隙、扭转角角度等转子结构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啮合间隙处于0.02~0.1 mm之间,啮合间隙每增大0.02 mm时,容积效率下降3...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双螺杆压缩机的性能,以5、6齿双螺杆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对转子的长径比、齿间及齿顶间隙、扭转角角度等转子结构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啮合间隙处于0.02~0.1 mm之间,啮合间隙每增大0.02 mm时,容积效率下降3%~4%,绝热效率下降1.5%~2.4%,比功率下降33%~48%,齿顶间隙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大于啮合间隙;随着长径比(L/D)增大,容积效率提高2%~7%,比功率提高40%~70%,绝热效率提高1.5%~5%;扭转角值增大,容积效率、比功率、绝热效率均呈降低趋。研究还进一步探究了转子结构设计参数对质量流量、体积流量、Blow-hole area(泄漏三角形)影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双螺杆压缩机的设计研究和优化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压缩机 转子结构参数 长径比 齿间及齿顶间隙 扭转角角度
下载PDF
Study on the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Toxicity of Wastewater from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Using Root Tip Micronucleus Technology of Vicia faba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枫 朱铁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7期1041-1043,共3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ssess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toxicity of wastewater from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using root tip micronucleus technology of Vicia faba. MethodThe pollution of wastewater from a pharmaceutic...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assess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toxicity of wastewater from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using root tip micronucleus technology of Vicia faba. MethodThe pollution of wastewater from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was detected by using root tip micronucleus technology of Vicia faba, and the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toxicity of the wastewater to Vicia faba was assessed. ResultNon-processed wastewater had an extremely high level of biological toxicity; the cells were unable to live with the wastewater at a high concentration; the cells were able to grow with the wastewater at a low concentration, though the micronucleus ratio was extremely high. The processed wastewater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cell growth, but the micronucleus ratio was extremely high, showing that the processed water also had a high pollution index. Conclusion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nation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from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water from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Root tip of Vicia faba Micronucleus ratio Pollution index Genetic toxicity
下载PDF
THE ANALYSE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STRUCTURE NEAR THE CRACK TIP OF MODE I CT SPECIMENS IN ELASTICPLASTIC STATE(Ⅰ)--THE ANALYSES OF CONSTRAINT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PARAMETERS
11
作者 Yue Zhu-feng Zheng Chang-qi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3年第7期659-668,共10页
In the present paper,three dimensional analyses of some general constraint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parameters near the crack tip of Mode I CT specimens in two different thicknesses are carried out by employing ADINA p... In the present paper,three dimensional analyses of some general constraint parameters and fracture parameters near the crack tip of Mode I CT specimens in two different thicknesses are carried out by employing ADINA program.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nstraint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re obviously separated into two parts:the keeping similar high constraint field(Z_(1))and rapid reducing constraints one(Z_(2)).The two fields are experimentally confiremed to correspond to the smooth region and the shear lip on the fracture face respectively.So the three dimensional stress structure of Mode I specimens can be derived through discussing the two fields respectively.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CTOD)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nd the three 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void growth ratio(V_(g))near the crack tip are also obtained.The two fracture parameters are in similar trend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and both of them can reflect the effect of thickness and that of the loading level to a certain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 I cracked specimen(CT specimens) plane strain constraint(γ) stress triaxiality(R_(σ)) crack tip opening displacement(CTOD) void growth ratio(V_(g))
下载PDF
轮毂比对无轴泵喷推进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厚林 华旭辉 +1 位作者 吴贤芳 吴泽瑾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了探究轮毂比对无轴泵喷推进器内流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多重坐标系对无轴泵喷不同轮毂比(0.20、0.23、0.25)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轮毂比的增大,模型泵喷扬程、效率和推力均有所降... 为了探究轮毂比对无轴泵喷推进器内流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多重坐标系对无轴泵喷不同轮毂比(0.20、0.23、0.25)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轮毂比的增大,模型泵喷扬程、效率和推力均有所降低;叶片表面压力从叶梢到轮缘的压力梯度变小;叶轮中部速度略微减小,叶轮中心速度逐渐增大;叶轮出口漩涡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漩涡面积朝着出口延长段出口逐渐扩大;叶轮中部压力脉动略微增大,叶轮轮缘和中心处压力脉动变化较小。无轴泵喷进口和出口中心处的主频略低于轴频,其余各点主频为轴频。轮毂比增加至0.25时,叶轮出口及出口延长段中心压力脉动主频处幅值大幅增加。研究结果能够为无轴泵喷推进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泵喷推进器 数值模拟 轮毂比 运行特性 能量性能 推力特性 速度分布 压力脉动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研究相邻叶片交错角对水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杨春霞 李倩 +3 位作者 胡雪原 郑源 苏圣致 饶天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1-195,202,共6页
为了探究影响3叶片下击式水车性能的因素,利用流体体积(VOF)模型模拟明渠无压流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PISO算法及滑移网格旋转模型对相邻叶片不同交错角度(0°、20°、40°、60°)的水车进行非定常模拟。计算结果表... 为了探究影响3叶片下击式水车性能的因素,利用流体体积(VOF)模型模拟明渠无压流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PISO算法及滑移网格旋转模型对相邻叶片不同交错角度(0°、20°、40°、60°)的水车进行非定常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相邻叶片交错角度为0°时,对应的水车高效区最为宽广且最优效率最高,叶轮前后区域压力基本呈对称分布;随着交错角度增加,前后压力分布差异逐渐变大。相同工况下,旋转一周水车转矩的平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60°、40°、20°、0°,但不稳定性也依次增大。此外,水车的效率随叶尖速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转矩的波动幅度随叶尖速比的减小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式水车 超低水头发电 相邻叶片交错角 叶尖速比 VOF模型
下载PDF
对旋双风轮风力机载荷特性风洞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德顺 李志渊 +1 位作者 刘磊磊 李仁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269,共7页
为阐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之间的载荷影响规律,基于风洞实验,测量对旋双风轮风力机3个正交方向的力和力矩,研究前后风轮间距和叶尖速比对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高叶尖速比时,单风轮偏航力矩存在明显波动,而对旋双风轮风... 为阐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之间的载荷影响规律,基于风洞实验,测量对旋双风轮风力机3个正交方向的力和力矩,研究前后风轮间距和叶尖速比对载荷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高叶尖速比时,单风轮偏航力矩存在明显波动,而对旋双风轮风力机偏航力矩减小,且波动减弱;对旋双风轮风力机间距的变化影响前后风轮所承受的载荷占比,后风轮载荷占比随间距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前后风轮之间所产生复杂的流动及湍流结构所致;虽然前后风轮的推力Fx和倾覆力矩My随叶尖速比的增大均有一定减小,但前后风轮的倾覆力矩Mx和偏航力矩Mz的方向相反,表明对旋双风轮风力机的前后风轮具有一定抵消倾覆力矩和偏航力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风洞实验 气动载荷 叶尖速比 双风轮风力机
下载PDF
双风轮风力机前后风轮功率特性相互影响分析
15
作者 李德顺 刘磊磊 +2 位作者 李志渊 郭林峰 李仁年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5期107-113,共7页
双风轮风力机相对于传统风力机能够吸收更多的风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对3种面积比(56%、64%、87%)的双风轮风力机开展风洞实验,研究前后风轮不同叶尖速比时,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比为64%双风轮风力机的后风轮随着... 双风轮风力机相对于传统风力机能够吸收更多的风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对3种面积比(56%、64%、87%)的双风轮风力机开展风洞实验,研究前后风轮不同叶尖速比时,对双风轮风力机功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比为64%双风轮风力机的后风轮随着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前风轮功率有促进作用,而56%和87%的双风轮的后风轮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前风轮功率有抑制作用;3种面积比双风轮的前风轮叶尖速比的增大对后风轮的功率都有抑制作用。3种面积比的双风轮风力机的总功率均大于单风轮风力机,且面积比为64%的双风轮风力机功率提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风轮风力机 叶尖速比 面积比 功率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传递比的旋转叶片动应变场重构方法
16
作者 陈玉刚 毕雨晗 +1 位作者 刘越 杜永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15-3925,共11页
针对旋转叶片非接触式应力/应变测试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传递比的叶片动应变场重构方法。首先,基于多自由度(MDOF)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在模态坐标系下建立位移频响函数(FRF)和应变频响函数,进而得到位移-应变响应传递比表达式... 针对旋转叶片非接触式应力/应变测试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传递比的叶片动应变场重构方法。首先,基于多自由度(MDOF)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在模态坐标系下建立位移频响函数(FRF)和应变频响函数,进而得到位移-应变响应传递比表达式;以某12扇区的叶盘为分析对象,建立叶片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提取多模态叶尖位移和叶身应变,得到总位移-应变传递比矩阵和定向位移-应变传递比矩阵;最后,基于Simulink平台进行旋转叶片叶尖定时采样(BTT)仿真模拟,通过周向傅里叶拟合算法(CFF)对欠采样信号进行振动位移重构,将得到的叶尖位移代入传递比表达式,得到叶身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共振态下,由叶尖位移重构得到的叶身总应变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总应变相对误差为0.12%~14.56%,定向应变相对误差为1.92%~14.70%,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模态传递比的叶片动应变场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叶片 动应变场重构 叶尖定时 多模态传递比
下载PDF
潮流能水平轴水轮机流场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葳兴 刘磊 +2 位作者 崔琳 李宁宇 张之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8-475,共8页
用OpenFOAM开源软件对水平轴水轮机进行数值模拟,以推力T作为体积力附加源项均匀加载到制动盘模型(AD),进行求解计算。在尖端速度比(TSR)为5.5的条件下,对自由区、单台水轮机、水轮机阵列3种情况下的流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来流上游... 用OpenFOAM开源软件对水平轴水轮机进行数值模拟,以推力T作为体积力附加源项均匀加载到制动盘模型(AD),进行求解计算。在尖端速度比(TSR)为5.5的条件下,对自由区、单台水轮机、水轮机阵列3种情况下的流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来流上游时,三者流速曲线吻合,流速增长趋势一致。水流在AD前端时,AD会对其有阻力作用,导致流速大幅下降。在尾流处,在水轮机阵列上游中,并列两侧水轮机尾流与下游水轮机流场发生动能交换,使其尾流恢复速度大于单台水轮机尾流速度。然而,无论是单台水轮机还是水轮机阵列,它们轴线方向上的中部尾流恢复严重不足,这是由于尾流的干涉使得下游水轮机的来流速度不断减小,其可吸收转化的能量也减少,速度随之减小,尾流也无法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能 致动盘 数值模拟 水平轴水轮机 尖端速度比 尾流场
下载PDF
不同涡脱落模式下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气动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小波 王红亮 +3 位作者 徐文浩 郜志腾 冷峻 李晔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4,I0001,共10页
为研究尾流中不同涡脱落模式下垂直轴风力机(vertical-axis wind turbine,VAWT)叶片的气动响应,基于攻角变化相似性,进行了叶片正弦俯仰振动的比拟实验。研究发现:在弦长雷诺数O(10^(5))范围内,尾流存在3种涡型结构:前缘离散涡(leading-... 为研究尾流中不同涡脱落模式下垂直轴风力机(vertical-axis wind turbine,VAWT)叶片的气动响应,基于攻角变化相似性,进行了叶片正弦俯仰振动的比拟实验。研究发现:在弦长雷诺数O(10^(5))范围内,尾流存在3种涡型结构:前缘离散涡(leading-edge vortex,LEV)、蜿蜒尾流(undulating wake,UW)和反卡门涡街(reverse von Kármán vortex street,Rv KVS);随着叶尖速比λ增大,VAWT叶片缩减频率k增大,攻角幅值α _(m)减小;叶轮叶片几何尺度比R/c较小时,在低λ产生LEV涡型的可能性较小,在高λ产生Rv KVS涡型的可能性较大;R/c较大时,在低λ产生LEV涡型的可能性较大,在高λ产生Rv KVS涡型的可能性较小。LEV涡型导致轻动态失速,造成VAWT叶片发生高频俯仰振动,但对叶轮转矩和VAWT功率影响不大。Rv KVS涡型的出现,伴随叶片升力和转矩幅值增大以及平均推力的产生,会使VAWT叶片扭矩载荷增大,也会使叶轮转矩和输出功率提升。据此提出基于VAWT的新式风墙构型,在继承Nes浮式风墙构型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功率系数和风能输出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涡脱落模式 浮式风墙 尖速比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模糊自耦合PI在风力机MPPT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胜华 范必双 +2 位作者 夏侯智聪 吴江平 怀晓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5,共10页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而模糊控制器则被用来获取自耦合PI在不同工作点下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系统对风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为了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在Matlab/Simulink搭建的2 MW风能转换系统仿真模型中开展了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模糊PI以及GA-PI,所提出方法拥有更佳的转速跟踪性能、更平滑的响应曲线以及更多的电能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尖速比控制 自耦合PI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凹槽-襟翼垂直轴风力机数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根 刘青松 +2 位作者 李春 缪维跑 岳敏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4-301,共8页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对凹槽-襟翼开展研究。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格尼襟翼高度、格尼襟翼位置及凹槽直径等参数进行组合,通过数值计算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凹槽-襟翼流动控制... 为改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对凹槽-襟翼开展研究。以NACA0021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格尼襟翼高度、格尼襟翼位置及凹槽直径等参数进行组合,通过数值计算对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流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凹槽-襟翼流动控制机理及对垂直轴风力机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格尼襟翼高度是影响垂直轴气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且襟翼高度为1.75%c、位置为1.50c及凹槽直径为1.50%c时效果最佳;同时,凹槽-襟翼通过改变尾缘库塔条件以加速翼型吸力面流体流动,从而改善流动分离,增加翼型表面压差,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凹槽-襟翼在低尖速比时对垂直轴风力机作用效果较明显,当尖速比为2.33时,凹槽-襟翼垂直轴风力机平均风能利用系数较原始翼型最大可提高3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凹槽-襟翼 流动控制 尖速比 风能利用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