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追问技术本质到探寻人类救赎之道--海德格尔追问技术思想新解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伯鲁 宋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54,共5页
在学术生涯后期,海德格尔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技术问题上。在《技术的追问》一文中,他追问出技术的本质——解蔽,而现代技术的解蔽具有促逼之特征,进而形成了现代技术的特有本质——座架。在此本质下,人的显现方式被遮蔽了,被现代技术促... 在学术生涯后期,海德格尔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技术问题上。在《技术的追问》一文中,他追问出技术的本质——解蔽,而现代技术的解蔽具有促逼之特征,进而形成了现代技术的特有本质——座架。在此本质下,人的显现方式被遮蔽了,被现代技术促逼的人类趋于单向度化,自身的无限可能性被技术剪裁、挤压,这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反思和批判是向着被遗忘的人的无限可能性展开的,他力图找回人的多样性,并借由"允诺"一词,道出人是自然的守护者,赋予人最高的尊严。海德格尔的追问凸显出在技术时代回归哲学与人文的必要性,对于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追问 技术 人的救赎
下载PDF
反思规训教育:“人”的异化与救赎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小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89-92,共4页
教育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升华人的生命品性,然而当前教育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失去了自我,沦为一种"规训"的工具,导致了人的异化。价值重建中教育的使命... 教育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升华人的生命品性,然而当前教育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失去了自我,沦为一种"规训"的工具,导致了人的异化。价值重建中教育的使命在于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改善其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在于建构可能生活,不断提升其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教育 人的异化 救赎
下载PDF
人的有限性与上帝的可能性——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拯救主题 被引量:1
3
作者 贺立华 姜桂栩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10,共5页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 在人与上帝的二维向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展开了寻求拯救的主题。小说通过拉斯柯尼科夫等人的悲剧,否定了人企图取代上帝实现自我拯救的可能,昭示了人的有限性;通过索尼娅等人所持守的十字架精神,展现了人在上帝中获救的无限可能性,但现实与历史又把信仰置于永恒的怀疑中。小说对于人与上帝的可能性考察并没有完成。这种对话的未完成状态,正昭示了真理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复调小说 上帝 有限性 可能性 拯救
下载PDF
复探意识本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洪定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1,共3页
本文从心理与社会两个层面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固有缺陷。阐述戴维·玻姆的对话观对于超越自我意识、实现人类自救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自我 超我 专制 强权 人类 自我意识 心理 社会
下载PDF
不一样的救赎:宗教救赎与人性救赎——赛珍珠的《群芳亭》与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比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梁香伟 姚慧卿 《宿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7-39,64,共4页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与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因独特的双重文化经历创作了《群芳亭》和《野草在歌唱》。《群芳亭》通过中国吴太太在意大利传教士安德雷的宗教救赎中走向新生的故事,表现了异质文化融合的可能与希望。《野草在歌唱》通过南...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与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因独特的双重文化经历创作了《群芳亭》和《野草在歌唱》。《群芳亭》通过中国吴太太在意大利传教士安德雷的宗教救赎中走向新生的故事,表现了异质文化融合的可能与希望。《野草在歌唱》通过南非白人玛丽被黑人男仆摩西杀害导致人性救赎失败的悲剧,展示了异质文化的冲突。不一样的救赎:宗教救赎与人性救赎都表达了两位作家对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救赎 人性救赎 异质文化
下载PDF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与救赎 被引量:3
6
作者 蒯莉萍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结合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对华兹华斯诗学中"自然"含义的分析,探讨华兹华斯自然观的丰富内涵。通过将他的自然观与其所处时代的文学精神相联系,挖掘华兹华斯自然观产生的根源在于法国大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特别是英国... 结合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对华兹华斯诗学中"自然"含义的分析,探讨华兹华斯自然观的丰富内涵。通过将他的自然观与其所处时代的文学精神相联系,挖掘华兹华斯自然观产生的根源在于法国大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特别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实现的工业化给人带来的异化、分裂。华兹华斯认为,只有回归自然,复归人的完美本性,人类才能得到救赎。他给人类指出一条得到救赎的途径:即通过多面自然——大自然、乡村人、自然的语言,回归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类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华兹华斯 救赎 人性 乡村人
下载PDF
福克纳创作的人类忧患意识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振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6-42,共7页
由于出身于宗教世家和积淀于内心深处的荒原情结和宗教忧患意识,著名作家福克纳在其小说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并在相关文本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类受难范式来结构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 由于出身于宗教世家和积淀于内心深处的荒原情结和宗教忧患意识,著名作家福克纳在其小说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并在相关文本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人类受难范式来结构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救赎的美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忧患 自然 救赎 范式
下载PDF
灵魂孤独与人性救赎:《百年孤独》的魔幻叙事艺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铁立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9,共3页
著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世界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品以马贡多小镇百余年建立、发展、兴旺及消失的过程,诠释布恩地亚家族发展经历,其故事情节离奇、人物个性鲜明、内容复杂多变、叙事方式独特,将生活... 著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世界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品以马贡多小镇百余年建立、发展、兴旺及消失的过程,诠释布恩地亚家族发展经历,其故事情节离奇、人物个性鲜明、内容复杂多变、叙事方式独特,将生活与奇迹融合在一起。《百年孤独》以魔幻方式使其获得极高的艺术成就,并运用独特新颖的叙事手段,全面提高其作品的艺术性。阐述《百年孤独》倒叙方法揭示灵魂的孤独,分析魔幻空间影响叙事艺术性,并以固定基点开展叙事艺术进一步研究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孤独 人性救赎 《百年孤独》 魔幻
下载PDF
论爵青小说的审美特质与人性书写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明燊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2,共5页
作为东北沦陷区作家,爵青的存在是被当时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主流文学史有意回避的,这是政治环境所造成的文学隔离的结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沦陷区文学已经不再专属于那个特殊的历史语境,其本来的面貌也渐渐地浮出历史地表。爵... 作为东北沦陷区作家,爵青的存在是被当时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主流文学史有意回避的,这是政治环境所造成的文学隔离的结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沦陷区文学已经不再专属于那个特殊的历史语境,其本来的面貌也渐渐地浮出历史地表。爵青正是这个话语场内所不容缺席的一位,虽然他的小说没有宏阔的视阈,甚至走向自我内心的玩味,但其所具有的现代文化特质和人性的洞察却是"爵青式"的。即使长期以来作为沦陷区作家这样一个敏感的身份而不被主流话语所纳入,但一个作家的成就不应被其经历和身份的定位而埋没,挖掘其存在的价值显然具有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爵青小说 都市 审美特质 人性书写 自我救赎
下载PDF
叙事模式的突破与超越——论苏童长篇小说《河岸》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羽华 廖红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69-74,共6页
苏童长篇小说《河岸》以一条河流为切入点,讲述了"文革"时期河上与岸上各类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其前期创作的先锋小说相比,苏童有意把历史对人的摧残和挤压呈现到读者面前,直接揭示历史对人物成长的影响;在其它作品中反复出现... 苏童长篇小说《河岸》以一条河流为切入点,讲述了"文革"时期河上与岸上各类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其前期创作的先锋小说相比,苏童有意把历史对人的摧残和挤压呈现到读者面前,直接揭示历史对人物成长的影响;在其它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那条河流,在这部小说中也构成了其潜在性象征;作品中少年成长的处事方式被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同时,作者把历史融入了人物的生活,给河流和人性注入了新的元素,人物命运得到了成功的救赎。《河岸》是苏童对其原来小说叙事模式的一次成功突破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 《河岸》 叙事模式 河流意象 历史影响 人性救赎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生命智慧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东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0,共6页
陶渊明的生命智慧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生命观下自我心灵世界的救赎,这可从"飞鸟意象与诗意回归"和"饮酒意趣下的渐近自然"等方面获得解释。而最重要的是方法论上,陶渊明为了拯救自我苦难焦灼的人生,采... 陶渊明的生命智慧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生命观下自我心灵世界的救赎,这可从"飞鸟意象与诗意回归"和"饮酒意趣下的渐近自然"等方面获得解释。而最重要的是方法论上,陶渊明为了拯救自我苦难焦灼的人生,采取了具有心灵疗救意味的求索探寻,即安时处顺、审美自足信念的思考;自由闲静、任真自适的心态定位;躬耕陇亩、自耕自资生活方式的选择。所有这一切最终使得陶渊明成为了一个人生的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生命智慧 “天人合一” 诗意人生 心灵救赎
下载PDF
董仲舒社会救助思想探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文涛 《衡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2-27,共6页
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体系中,既有借天象示儆、貌似迷信的禳灾术,也有直面现实的社会救助主张。建构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的求雨、止雨术,表达了董仲舒对水旱灾害的关切,他认为天灾的危害可以通过尽人事来减轻,王朝政治对于灾害救助... 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体系中,既有借天象示儆、貌似迷信的禳灾术,也有直面现实的社会救助主张。建构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的求雨、止雨术,表达了董仲舒对水旱灾害的关切,他认为天灾的危害可以通过尽人事来减轻,王朝政治对于灾害救助非常重要,这种包含在禳灾术中的救助思想的积极性是显而易见的。重农、限民名田、禁止随意杀害奴婢、轻徭薄赋等措施具有防止和限制贫富分化以保民、安民的作用,调均贫富是董仲舒社会救助思想的重要内容,着眼点在于使天下容易治理。他把救助思想纳入到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体系之中,不仅关注救荒,而且将救荒与平时安民保民、济贫调均等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思虑更加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董仲舒 社会救助 天人感应
下载PDF
孙中山社会救助思想的形成及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国辉 赵莹莹 刘永晋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07-110,共4页
孙中山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社会救助思想,尤其是以民为本的博爱观,并成为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孙中山社会救助思想及其主持建立起来的民国社会救助体系为后来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采取各项... 孙中山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社会救助思想,尤其是以民为本的博爱观,并成为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孙中山社会救助思想及其主持建立起来的民国社会救助体系为后来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政府采取各项救助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中国传统社会救助事业的近代化转变由此拉开序幕,孙中山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自然不容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社会救助 博爱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三种叙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滕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的依据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规定、相互扬弃、相互生成的历史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则可认为是对社会历史实践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视角,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叙事,表现为一种政治哲...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的依据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规定、相互扬弃、相互生成的历史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则可认为是对社会历史实践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视角,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叙事,表现为一种政治哲学建构,它是21世纪以来的社会历史实践创新发展的历史结果。它可以通过阶级理论叙事与人类立场话语关系、革命理论叙事与建构性话语关系,以及解放理论叙事和救亡政治话语三个方面得到理解和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人类立场 建构政治 救亡政治
下载PDF
非理性主义的人文情结及其理论缺失——对人本主义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满泽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10,共5页
非理性人本主义企图通过本体论的重建和人的本质的重新定位,来反抗传统理性哲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漠视和束缚,把人从异化的世界里拯救出来。但其世界观的先天不足和拯救方法的苍白无力,使其没能完成任务。只有把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物... 非理性人本主义企图通过本体论的重建和人的本质的重新定位,来反抗传统理性哲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漠视和束缚,把人从异化的世界里拯救出来。但其世界观的先天不足和拯救方法的苍白无力,使其没能完成任务。只有把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物质和精神并举,着力解放生产力,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和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主义 人文情结 理论缺失 人本主义哲学 本体论
下载PDF
《萤窗异草》中的人仙恋及其文化心理原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燕萍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6-96,共11页
尝试从人仙恋作为白日梦的角度入手 ,分析这类恋情乃现实生活中 ,人类因精神、物质上的种种欠缺所作的幻想 ;在托幻中寻求补偿和满足 ,以平衡失重的心理。战乱相寻、尘世纷扰 ,因而有仙乡的追求。人类对年老、死亡的焦虑及畏惧 ,亦凝结... 尝试从人仙恋作为白日梦的角度入手 ,分析这类恋情乃现实生活中 ,人类因精神、物质上的种种欠缺所作的幻想 ;在托幻中寻求补偿和满足 ,以平衡失重的心理。战乱相寻、尘世纷扰 ,因而有仙乡的追求。人类对年老、死亡的焦虑及畏惧 ,亦凝结为对不死的企盼。在仙恋、仙婚中 ,更有一类包含启悟元素之作。在这类篇章中 ,主人公因仙侣的引导 ,去除品格上某些劣根或习性 ,得仙人“度脱”成仙。除了精神上的启悟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窗异草》 人仙恋 白日梦 文化心理原型
下载PDF
华兹华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颖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9-13,共5页
华兹华斯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早年支持法国革命,是出于人类解放的信念;他后来退出革命,是因为看到了革命的反人道主义的一面;他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破产的农民深表同情;他也看到了当时人们道德的堕落,批判了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返... 华兹华斯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早年支持法国革命,是出于人类解放的信念;他后来退出革命,是因为看到了革命的反人道主义的一面;他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破产的农民深表同情;他也看到了当时人们道德的堕落,批判了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返回自然与返回原始基督教,是他面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指出的救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华斯 人道主义 法国革命 工业化 救赎
下载PDF
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罪与赎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艳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50-53,共4页
良心是道德的最高法庭。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因揭发丈夫偷情,间接导致丈夫被撤职、下岗并自杀,她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自我审判、自我归罪,拼命挣钱养家来赎罪,结果却落得被扫地出门的悲剧。方方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给读... 良心是道德的最高法庭。方方小说《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因揭发丈夫偷情,间接导致丈夫被撤职、下岗并自杀,她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自我审判、自我归罪,拼命挣钱养家来赎罪,结果却落得被扫地出门的悲剧。方方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评判的可能性,激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而实现道德上的人性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自我审判 人性救赎
下载PDF
爱,永不止息——论《恋情的终结》中的自我救赎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茹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恋情的终结》是格林著名的宗教四部曲之一,解读这部小说,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家对人类精神生存的关怀。从一段恋情的终结写起,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自我由缺失走向实现,由不完整走向完整的过程。健康的爱情以认识人的本质为基础,是填补... 《恋情的终结》是格林著名的宗教四部曲之一,解读这部小说,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家对人类精神生存的关怀。从一段恋情的终结写起,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自我由缺失走向实现,由不完整走向完整的过程。健康的爱情以认识人的本质为基础,是填补两个互相隔绝的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抵抗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对个体生命异化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它指向的是爱、宽容和自我的成长。只有在自我的实现中,爱情才能健康发展。借助于一段悲剧性的恋情,格林展示了自我走向救赎的途径。同时,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探讨了爱自己、爱他人、爱信仰这三种感情,充分揭示了人性与宗教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格林 《恋情的终结》 自我 人性 宗教
下载PDF
析马萨乔画中人的尊严和救赎观
20
作者 刘华英 罗玉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09-112,共4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被认为是宣扬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媒介。以马萨乔的宗教名画《纳税银》为例,分析作品在教堂空间中的位置、画面的布局、人物的处理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探究其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 尊严 救赎 马萨乔 绘画作品 《纳税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