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身度天:董仲舒“天人一”参证进路及其价值
1
作者 白立强 杜蘅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0-44,共5页
董仲舒“天人一”涵摄着理论与实践双重向度。天人同元奠基了“天人一”的理论前提,而“以身度天”则为参证“天人一”的具体生成进路。“以身度天”通过对自身性天的观照,在天人互鉴中启发乃至培固先天良正之品质,进而重塑自身的主体... 董仲舒“天人一”涵摄着理论与实践双重向度。天人同元奠基了“天人一”的理论前提,而“以身度天”则为参证“天人一”的具体生成进路。“以身度天”通过对自身性天的观照,在天人互鉴中启发乃至培固先天良正之品质,进而重塑自身的主体性地位。由此建构起以德立人、以人立天的“天人一”良序格局。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一” 以人立天 天地秩序 天人关系
下载PDF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义释
2
作者 王海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6,24,共7页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一语中的“合”并非语言层面的合而言之,而是合而为一;其“虚”亦不可理解为太虚,而是“天德”。“天德”即天性,“合虚与气”即天性之在人、物。“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意为天性必须落实于人、物方可呈现,方...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一语中的“合”并非语言层面的合而言之,而是合而为一;其“虚”亦不可理解为太虚,而是“天德”。“天德”即天性,“合虚与气”即天性之在人、物。“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意为天性必须落实于人、物方可呈现,方可以“性”名之。整体而言,“四有句”中的天、道、性、心构成了一个天人贯通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地之心 天人关系 立人
下载PDF
绿洲地域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永兴 张小雷 阚耀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8,共7页
绿洲地域系统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但目前对绿洲系统的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论述了绿洲、绿洲地域系统的概念、结构,讨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研究了人类与自然两大系统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在自然... 绿洲地域系统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但目前对绿洲系统的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论述了绿洲、绿洲地域系统的概念、结构,讨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研究了人类与自然两大系统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在自然条件约束下,人类在绿洲地区活动范围的空间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 干旱区 生态系统 演变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娟 范代读 +1 位作者 刘曙光 李从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95-1200,共6页
长江三角洲人地相互作用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强.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主要依附于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活动场所也受制于三角洲发育的影响.之后人们逐渐采取适应自然变化的措施,力争能与... 长江三角洲人地相互作用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强.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主要依附于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活动场所也受制于三角洲发育的影响.之后人们逐渐采取适应自然变化的措施,力争能与自然协调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过度的人类活动已使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的问题包括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污染、盐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脆弱区之一.由于影响长江三角洲环境的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以及人类的主动适应能力,目前难以确定三角洲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即超过它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人地相互关系 全球变化 脆弱性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天水谢家湾全新世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化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淑清 陈淑娥 +2 位作者 魏明建 李英 李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1-84,94,共5页
 在野外详细观测的基础上,对天水谢家湾全新世黄土剖面以2cm为间距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对所有样品作了磁化率和粒度分析,结果综合反映出研究区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早期升温、中期基本暖湿、晚期趋于干冷的气候环境演化阶段,其中全新世中...  在野外详细观测的基础上,对天水谢家湾全新世黄土剖面以2cm为间距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对所有样品作了磁化率和粒度分析,结果综合反映出研究区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早期升温、中期基本暖湿、晚期趋于干冷的气候环境演化阶段,其中全新世中期在总体温湿的大背景下,存在频繁的气候波动。以此为基础,结合对渭河文化的历史研究资料,探讨了区内约1万年以来的人地关系演化历史,指出人地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地区 全新世 环境变迁 人地关系演化 古气候环境
下载PDF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被引量:188
6
作者 刘彦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1234,共14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30 a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30 a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圈"与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领域。初步研究表明:①现代人地系统具有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征,人-地交互作用过程、格局及其综合效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球表层人地系统成为现代地学综合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主题。②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人地关系,亟需深入探究人地系统耦合格局与机理,探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依据城乡关系将人地关系地域类型划分为城市地域系统、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地域系统可细分为农业系统、村庄系统、乡域系统、城镇系统等子系统,分别对应于作土关系、人居关系、居业关系、产城关系。③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地作用于地球表层人地系统,形成了人地系统耦合与交互作用的地表圈层-"人地圈",其实质是现代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相互联系、耦合渗透而形成的自然–经济–技术综合体或人地协同体。④人地系统科学或人地科学是研究人地系统耦合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复杂交互效应的新型交叉学科。它是现代地理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聚焦,以现代人地圈系统为对象,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改造和影响地表环境系统的状态,以及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与耦合规律、人地协同体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核心。传承创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发展人地系统科学,更能凸显地球表层人类的主体性、人地协同的过程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为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耦合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科学
下载PDF
区域能源安全复杂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沈镭 刘立涛 张艳 《中国能源》 2010年第11期30-36,共7页
从区域能源安全的复杂性入手,运用复杂科学理论,阐述了区域能源安全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探讨了区域能源安全的路径依赖及其解决途径,文章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和模型,提出了基于人—地关系的区域能源安全复杂性框架模型。借助该框架模型... 从区域能源安全的复杂性入手,运用复杂科学理论,阐述了区域能源安全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探讨了区域能源安全的路径依赖及其解决途径,文章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和模型,提出了基于人—地关系的区域能源安全复杂性框架模型。借助该框架模型以区域能源安全功能分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区域能源安全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在能源结构、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高碳能源方面,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为此,必须坚持走能源结构优质化、节能降耗、循环利用以及科技创新的综合途径,大力开辟低碳或无碳化能源。实证分析显示,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是能源最不安全区;能源较不安全区散布于东中西地区;区域能源安全区主要分布于西部的青海、宁夏、四川、贵州和云南5省(市、自治区);而区域能源富裕区则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能源安全 复杂性科学 路径依赖 人—地关系 能源安全区划
下载PDF
论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马蔼乃 邬伦 +2 位作者 陈秀万 程承旗 毛善军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该文阐述 1995年以来 ,中国地理学界关于 3S(RemoteSensing ,GlobalPositioningSystemandGeographicalIn formationSystem)的研究与应用 ;1998年以来 ,对数字地球有所介绍与了解 ;2 0 0 0年以来 ,对对地观测系统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外有... 该文阐述 1995年以来 ,中国地理学界关于 3S(RemoteSensing ,GlobalPositioningSystemandGeographicalIn formationSystem)的研究与应用 ;1998年以来 ,对数字地球有所介绍与了解 ;2 0 0 0年以来 ,对对地观测系统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外有“地理信息科学”的杂志 ,国外也有将 3S称为空间信息技术 (SpatialInformationTechnique )的。该文作者长期以来研究并讲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全球定位系统等课程 ,提出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 ,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信息巨系统 ,进而提出了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 ;以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为基础 ,提出了天地人机关系 ,发展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 ;并且论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 ;指出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 天地人机关系 可持续发展 信息社会 GIS RS GPS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 被引量:8
9
作者 韩永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共5页
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从生态道德关系的角度,承担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任务;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伦理思想。生态伦理学只建立了生态伦理(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的思维模式,而没有从理论上建立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行为模式。本文从人地关... 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从生态道德关系的角度,承担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任务;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伦理思想。生态伦理学只建立了生态伦理(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的思维模式,而没有从理论上建立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行为模式。本文从人地关系角度,以行为地理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这是对生态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协调系统 生态伦理学 地理熵 负熵流
下载PDF
人地关系的理论透视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爱民 樊胜岳 +1 位作者 刘加林 缪磊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从对人地关系内涵的认识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人地关系演进的基本趋势与规律,并对人地关系的基本原理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的整体系统 基本规律
下载PDF
问题优先级判别:生态保护修复中的核心生态智慧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芳 李贺诚 +3 位作者 简钰清 白竹惠 王玥心 王小兵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6-61,共6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智慧在中国日趋重要,特别是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然而现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存在一个难点:无数问题交叉在一起,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判别生态问题优先级并依次推进保护修复是一个需要智慧的决策过程。针...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生态智慧在中国日趋重要,特别是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然而现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存在一个难点:无数问题交叉在一起,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判别生态问题优先级并依次推进保护修复是一个需要智慧的决策过程。针对这个瓶颈,立足国内外文献综述探究生态问题优先级判别的不同思路与方法。研究发现:(1)生态问题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生境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格局;(2)国外生态保护修复问题优先级判别存在3个不同的时段与思路“生态重要性判定-投资收益判别-多目标优化决策”;(3)国内整体还是处于第一个生态重要性判定的阶段,对生境的强化不足,偶有学者提及多目标决策优化。立足研究,对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问题优先级判别提出了4点建议,以促使相关决策更具生态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社会-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关系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对人地关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月臣 陈国忠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从人地关系的界定、人地关系的哲学与伦理思辨、人地关系的属性、人地关系矛盾的表现和影响因素以及人地关系战略研究方法几方面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类社会 地理环境
下载PDF
面向国家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15
13
作者 方创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中国人文地理学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复兴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要继续围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把人地... 中国人文地理学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复兴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要继续围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把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纵深层次推进,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实践应用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突出新的实践形式,把全球化与本土化、全国化与地方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体化与同城化、中心化与空心化、信息化与可视化、生态化与低碳化、科学化与现代化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未来研究的8大方向。在人文地理学科建设过程中,敢于挑战经典理论,尤其是西方传统的经典理论,敢于直面现实,学会向权力讲授真理,敢于当科学勇士,倡导科学精神,不可变成官场的奴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未来研究方向 人地关系 中国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新探——兼论教育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明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9-93,共5页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简称人 -地关系 )问题 ,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 ,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 -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 ,人 -...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简称人 -地关系 )问题 ,随着世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 ,已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已有的人 -地关系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认为 ,人 -地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双向同构关系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机制特征。人类活动可划分为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和人口生产活动 ,这三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 ,由于三类活动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机制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 教育
下载PDF
略论医学地质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东岩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3年第1期41-49,共9页
医学地质主要研究地球上的无机物(元素、矿物、岩石等)和有机物(微生物等)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既包括致病的一面,也包括治病的一面,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研究表明:砷、汞、氡、石棉、晶质硅等地球物质及沙... 医学地质主要研究地球上的无机物(元素、矿物、岩石等)和有机物(微生物等)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既包括致病的一面,也包括治病的一面,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研究表明:砷、汞、氡、石棉、晶质硅等地球物质及沙尘暴等均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而通过对钙、磷等元素与人体骨骼的关系和元素-食物-心血管病关系的分析以及对某些人土食石习惯的探讨都清楚地证明了人体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地方病是医学地质研究的重点。我国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已取得重要成果。医学地质这一综合性边缘学科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地质 地球物质 元素 人体 食物 地方病 防治工作
下载PDF
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国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特定时空层次下的系统有序度和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几大挑战 :①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 ;②人地关系变化速度超过人类认识与预警能力 ;③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与科学价值精确性存在矛盾 ;④地...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特定时空层次下的系统有序度和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几大挑战 :①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 ;②人地关系变化速度超过人类认识与预警能力 ;③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与科学价值精确性存在矛盾 ;④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竞争剧烈 ;2 1世纪地理学研究主要趋势 :①地理学研究人文化 ;②界面研究将成为自然地理研究热点 ;③全球研究是地理学重大题材 ;④地理学研究生态化 ;⑤山地研究将成为地理学重大领域 ;为着地理学的顺利发展 ,建议 :①造就地理学思想家和战略家 ;②进行地理学方法论的集成和创新 ;③寻找适合各时代认识水平的定量化方法 ;④重点突出与人类命运攸关的重大课题 ,创立有震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地球表层系统 人地关系 模糊性 人文化 自然地理
下载PDF
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孝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22-125,共4页
本文首先从地理学发展史角度分析了地理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研究对象的演变和确立 ,然后综合现代地理学性质和实践的应用性得出现代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结论 ,并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的界定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 现代地理学 地球表面 地域系统 研究对象 人地关系 整体性 区域性
下载PDF
发展中的环境地理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以剑 《大自然探索》 1992年第3期78-83,共6页
关键词 环境地理学 空间结构 地域分异
下载PDF
人地关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19
作者 李月臣 郭跃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S1期109-113,共5页
人地关系历来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文章从人地关系的界定;人地关系的哲学与伦理思辨;人地关系的属性;人地关系矛盾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几方面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类社会 地理环境 系统
下载PDF
榆林地区全新世聚落时空变化与人地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珂 莫多闻 +2 位作者 毛龙江 曹玮 王炜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4-355,共12页
在对榆林地区仰韶时期至西周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考古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内聚落分布同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全新世气候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历史,与其相应的人类活动同样具有强烈的兴衰变化特点,表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 在对榆林地区仰韶时期至西周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考古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内聚落分布同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全新世气候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历史,与其相应的人类活动同样具有强烈的兴衰变化特点,表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5~4kaB.P.前后,在气温和降水有所降低的背景下,人类文化却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说明除了当时的环境仍较为适宜外,社会发展自身规律对人类文化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本区全新世人类文化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自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开始,榆林地区的气候处于全新世鼎盛期,吸引南来移民在此定居,6.5~4.5kaB.P.的约2000年间形成的遗址有127处;龙山前期气候较为适宜,4kaB.P.后气候转向干凉,但由于环境条件仍然较为适宜和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在4.5~3.7kaB.P.仅800年的时间形成的遗址多达740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商代和西周时期,由于气候的进一步干凉化,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该时期遗址数量大幅减少至77处,表明当时人口的显著减少和社会繁荣程度的明显退步,且畜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全新世环境 遗址时空分布 人类活动历史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