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马尾松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思祖 杨梅 +2 位作者 曹子林 刘洪波 陈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16-522,共7页
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及分层切割法研究了不同干扰强度对马尾松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 ,并对 3个林分蓄积量、各器官相对比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及净生产力均随干扰强度的减轻而... 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及分层切割法研究了不同干扰强度对马尾松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 ,并对 3个林分蓄积量、各器官相对比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及净生产力均随干扰强度的减轻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物量 生产力 人为干扰 强度
下载PDF
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内涵、特征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池源 石洪华 +1 位作者 郭振 丁德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105,共13页
海岛生态系统拥有明显且独特的脆弱性,对海岛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构成威胁。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海岛生态脆弱性是维护海岛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的根本前提,一套科学、统一且针对性强的概念体系是海岛生态脆弱性研究的基础。参考... 海岛生态系统拥有明显且独特的脆弱性,对海岛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构成威胁。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海岛生态脆弱性是维护海岛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的根本前提,一套科学、统一且针对性强的概念体系是海岛生态脆弱性研究的基础。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以我国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并探析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内涵、特征和成因。海岛生态脆弱性是在独特的自身条件和复杂的系统干扰下海岛生态系统表现出的易受损性和难恢复性,具备长期性、分异性和可调控性的特征;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限的规模大小和明显的空间隔离使得海岛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海陆二相性、资源短缺性和独立完整性,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和人为干扰相互作用,形成并加剧海岛生态脆弱性。概念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海岛生态脆弱性的深入分析与合理调控提供切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生态系统 海岛生态脆弱性 内涵 成因 人为干扰
下载PDF
甜槠天然群落主要种群高度生态位在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梅 林思祖 +1 位作者 刘洪波 曹子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5,241,共5页
对甜槠天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人为干扰会改变多数树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排序,但未改变优势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排序,在同一干扰强度的甜槠群落中均为最大。在... 对甜槠天然群落中主要种群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人为干扰会改变多数树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排序,但未改变优势种的高度生态位宽度排序,在同一干扰强度的甜槠群落中均为最大。在轻度人为干扰群落中,甜槠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值远高于其它树种;而在重度人为干扰群落中,甜槠的高度生态位宽度减小,与其它种之间的差值也明显减小,说明它对高度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下降。人为干扰所产生的异质性生境可促进或抑制植物种的生长,使物种利用高度空间资源的能力发生变化,从而使种与种的生态位的重叠状况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种群 天然群落 高度生态位 动态变化 生态位宽度 人为干扰强度 空间资源 发生变化 生态位重叠 变化动态 甜槠群落 优势种 利用率 植物种 异质性 排序 树种 减小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常绿阔叶林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梅 林思祖 +2 位作者 曹光球 刘洪波 曹子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通过对甜槠群落几个主要种群甜槠、深山含笑、木荷、赤楠分布格局的研究,探讨常绿阔叶林在受到人为干扰后的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当群落受不同程度外界扰动后,各种群分布格局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人为干扰强度越大,甜槠、深山含笑的聚... 通过对甜槠群落几个主要种群甜槠、深山含笑、木荷、赤楠分布格局的研究,探讨常绿阔叶林在受到人为干扰后的种群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当群落受不同程度外界扰动后,各种群分布格局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人为干扰强度越大,甜槠、深山含笑的聚集性越强,而木荷、赤楠的聚集性则下降。在低立木级上,轻度干扰更有利于形成种群的集群分布特征;在中间立木级上,随立木级的增大,种子萌发和萌条能力强的树种分布格局趋势是以重度干扰群落中的聚集性更强;在高立木级上,各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呈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常绿阔叶林 种群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梅 林思祖 曹光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0-32,共3页
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Shannon-Win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优多指数(Z),研究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轻度和重度)对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群落生态因... 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Shannon-Win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优多指数(Z),研究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轻度和重度)对甜槠(Castanopsis eyrei)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群落生态因子、种群繁殖对策发生明显变化,物种的数量特征和分布特征产生差异,使重度人为干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比轻度人为干扰群落的高,但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比轻度人为干扰群落低,灌木层和草本层则较高。重度人为干扰阻碍和延缓了群落的恢复进程,当干扰强度减弱时,群落中原有种群逐渐恢复并有新种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甜槠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永勋 曾从盛 +2 位作者 黄佳芳 王维奇 仝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6,共9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闽江河口潮间带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var.brevifolius)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入侵斑块湿地、输入养分的短叶茳芏湿地和踩踏形成的裸露湿地N2O通量进行测...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闽江河口潮间带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var.brevifolius)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入侵斑块湿地、输入养分的短叶茳芏湿地和踩踏形成的裸露湿地N2O通量进行测定,以研究不同的人为干扰方式对短叶茳芏湿地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斑块N2O通量[15.37μg/(m2.h)]低于短叶茳芏湿地[18.77μg/(m2.h)],互花米草入侵降低了短叶茳芏湿地的N2O排放,互花米草入侵的减排作用与潮汐关系密切,而与植物生长季节关系不明显;养分输入显著增加了短叶茳芏湿地N2O排放.秋季,养分输入后,短叶茳芏湿地N2O排放平均值为163.72μg/(m2.h),春季,养分输入后,高潮淹水时和高潮无淹水时,短叶茳芏湿地N2O排放平均值分别为227.62μg/(m2.h)和1178.64μg/(m2.h),极显著高于对照,高潮淹水时N2O排放峰值出现较高潮无淹水时早,N2O通量远低于高潮无淹水时;踩踏形成的裸露湿地N2O平均通量为-0.76μg/(m2.h),表明踩踏降低了短叶茳芏湿地N2O通量,但降低程度因植物的生长季节和潮汐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N2O通量 养分输入 闽江河口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停歇在长沟地区白头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罗金明 王永洁 +2 位作者 李广文 王治良 付建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110,138,共4页
基于野外观测资料和室内分析数据,探讨了秋收季节田间人为刺激对我国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长沟地区的白头鹤(Grus monacha)觅食和生理行为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收割活动产生的各种声音干扰对秋季停歇在长沟地区的白头鹤的觅食以及... 基于野外观测资料和室内分析数据,探讨了秋收季节田间人为刺激对我国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长沟地区的白头鹤(Grus monacha)觅食和生理行为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收割活动产生的各种声音干扰对秋季停歇在长沟地区的白头鹤的觅食以及健康产生明显地影响。人类活动不仅频繁地中断白头鹤的觅食过程,而且使白头鹤保持警觉的时间增加200%。白头鹤飞行的时间从21 min增加到43 min。此外,高强度的声音刺激往往产生较大的惊飞距离,距离白头鹤600 m的汽车/摩托车的鸣笛声就能使其惊飞。当地农民在田间大声叫喊的声音干扰度最大(达120 dB),这种声音刺激使700 m以外的白头鹤立即惊飞。受食物数量的影响,后期迁徙到长沟的白头鹤的健康状况明显比前期到达的差,不成形的粪便比例明显增加,食物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减小人类活动对白头鹤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有必要在长沟地区规划一个缓冲带。地方财政的专项资助有可能解决当地农民生计与白头鹤觅食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鹤 停歇地 觅食行为 人类干扰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生 姚小华 +4 位作者 任华东 杨光芳 杨实 兰应秋 农美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8,共5页
根据广西凌云县2005年喀斯特石漠化监测数据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均能引发土地石漠化。凌云县石漠化土地中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占35.4%,人为因素引发的占64.6%。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程度以强度石漠... 根据广西凌云县2005年喀斯特石漠化监测数据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均能引发土地石漠化。凌云县石漠化土地中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占35.4%,人为因素引发的占64.6%。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程度以强度石漠化为主,占自然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的66.5%;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也以强度石漠化为主,占人为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的68.5%。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中,过度樵采占33.6%,过度放牧占23.5%,毁林开垦占18.3%。人为因素是凌云县石漠化形成的直接因素,应该控制不合理的人为干扰,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石漠化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喀斯特石漠化 成因
下载PDF
生态退化的形成原因探讨 被引量:35
9
作者 章家恩 徐琪 《生态科学》 CSCD 1999年第3期27-32,共6页
生态退化由生态基质、内在的动能因素和外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干扰是生态系统退化的两大驱动力。从自然的角度来讲, 区域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等的异常变化是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和退化的自然成因。人为因素往往叠... 生态退化由生态基质、内在的动能因素和外在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干扰是生态系统退化的两大驱动力。从自然的角度来讲, 区域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等的异常变化是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和退化的自然成因。人为因素往往叠加在自然因子之上,对生态退化起着加速和主导的作用,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农业活动、工业与城市化活动、政治与战争、贫困、文化与旅游等, 它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不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形成原因 人为干扰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闽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朱锦懋 姜志林 +2 位作者 蒋伟 郑群瑞 江训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63-270,共8页
本文从群落及其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闽北长期封禁保护的森林(conservedforest,CF)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森林(degradedforest,DF)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认为,DF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Shan... 本文从群落及其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闽北长期封禁保护的森林(conservedforest,CF)和人为干扰后的退化森林(degradedforest,DF)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认为,DF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CF群落相近或略高,但DF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和层次结构的物种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群落物种种群基础已改变,稀有种和渐危种缺乏,这正是DF与CF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人为干扰 常绿阔叶林 森林生态学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不同林地类型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文 邵波 +1 位作者 董仕萍 王海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9-146,共8页
调查了3种不同人为干扰程度的林地类型,分析比较了其乔木层优势度、优势种数目,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大小结构等群落学指标.结果表明:(1)乔木层优势度指数及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自然林〉半自然林〉人... 调查了3种不同人为干扰程度的林地类型,分析比较了其乔木层优势度、优势种数目,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大小结构等群落学指标.结果表明:(1)乔木层优势度指数及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依次为自然林〉半自然林〉人工林,而优势种数目则反之.与自然林相比较,主城区中人工林地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低,但优势种数目较大,集中程度较低.(2)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和胸高断面积大小顺序分别为自然林〉半自然林〉人工林,半自然林〉自然林〉人工林.与自然林相比较,主城区中人工林乔木层的胸高断面积、生物量较低,分别只有自然林、半自然林的22.8%~57.5%,36.4%~69.7%.(3)木本植物高度等级和乔木层胸径等级中自然林在各个等级皆有分布,总体上呈正金字塔形.与自然林相比较,主城区林地型绿地中木本植物大小结构分布较为集中,树高多为1~2m,胸径集中在7.5~20cm.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重庆主城区营建人工林时应注意的一些群落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林地类型 木本植物 大小结构
下载PDF
甜槠群落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梅 林思祖 王鸿 《中南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研究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甜槠天然群落中主要种群甜槠和赤楠的分布格局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使甜槠种群的聚集性加强,而赤楠种群的聚集性降低,干扰强度对甜槠聚集性的影响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对赤楠聚集性的影响则是... 研究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甜槠天然群落中主要种群甜槠和赤楠的分布格局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使甜槠种群的聚集性加强,而赤楠种群的聚集性降低,干扰强度对甜槠聚集性的影响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对赤楠聚集性的影响则是随林龄增大呈现由小→大→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人为干扰 甜槠群落 种群分布格局
下载PDF
自然与人为干扰对四湖地区涝渍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浩 刘章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3期179-182,103-104,共4页
自然与人为干扰共同作用于四湖地区的涝渍生态环境。自然干扰因子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及水文改变等,人为干扰因子主要是指农业政策、人口压力、水利工程及环境污染等。在自然干扰条件下涝渍低洼地呈现出有规律的演变,而不合理的人为... 自然与人为干扰共同作用于四湖地区的涝渍生态环境。自然干扰因子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及水文改变等,人为干扰因子主要是指农业政策、人口压力、水利工程及环境污染等。在自然干扰条件下涝渍低洼地呈现出有规律的演变,而不合理的人为干扰程度直接决定了涝渍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湖地区 自然干扰 人为干扰 涝渍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福建建瓯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宇 朱锦懋 郑怀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9期209-217,共9页
【研究目的】以建瓯万木林常绿阔叶林(C)和人为破坏阔叶林(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的影响;【方法】野外调查样方植物种、个体数、植株高度、胸高直径、冠幅(盖度)和生活型,分析重要值、频密值及群落优势度;【... 【研究目的】以建瓯万木林常绿阔叶林(C)和人为破坏阔叶林(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的影响;【方法】野外调查样方植物种、个体数、植株高度、胸高直径、冠幅(盖度)和生活型,分析重要值、频密值及群落优势度;【结果】干扰后D群落物种更丰富;C群落演替已达到相对稳定阶段,D正在形成物种更为丰富的典型当地地带性植被类型;木荷和罗浮栲在C和D群落中都具有最大重要值;C群落喜阴植物种类较多,D群落则以阳性和中性植物种类较多;垂直高度3m以下的层次,D群落重要值(或频密值)较为平均地分配到各物种上;D群落稳定性较C差;【结论】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维持甚至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干扰群落经封山育林向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数量特征 常绿阔叶林 建瓯市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福建建瓯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宇 朱锦懋 郑怀舟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11,共6页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in conservedarea,C)和地处同镇,生境基本一致,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吴大源村和七道村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with human-caused disturbance,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建瓯常...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in conservedarea,C)和地处同镇,生境基本一致,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吴大源村和七道村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with human-caused disturbance,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群落与D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69.3和78.7,差异明显。D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因为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所占比例较C群落增多所致。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其均匀度计算表明,人为干扰对群落上层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D群落高大乔木待恢复。D群落经过多年封山育林,由于种类入侵和竞争,正在形成物种更为丰富的当地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该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可能是维持甚至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物种多样性 常绿阔叶林 建瓯市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福建建瓯常绿阔叶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宇 郑怀舟 《闽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13-119,共7页
人为干扰是引起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主要因素.以位于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C)和地处同镇,光照、降雨、土壤、气温等自然环境因子基本一致,但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两处常绿阔叶林(人为干扰群落,D)为... 人为干扰是引起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主要因素.以位于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C)和地处同镇,光照、降雨、土壤、气温等自然环境因子基本一致,但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两处常绿阔叶林(人为干扰群落,D)为对象,分析人为干扰对建瓯市常绿阔叶林群落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群落垂直空间结构方面,人为干扰主要破坏了群落垂直结构的上层,进而导致整个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化.对群落水平结构的分析表明,经过封山育林,D群落正向C群落演替.以米槠(Castanopsis cariesii)种群为代表对建瓯常绿阔叶林在人为干扰下种群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两群落米槠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且各项聚集强度指数无显著差异.虽然D群落中米槠重要值相对较低,在人为砍伐后的群落恢复过程中,由于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根桩萌蘖能力,从而仍具有较高的聚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群落空间结构 常绿阔叶林 建瓯市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西南喀斯特小流域生态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红玉 杨勇 李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91-97,共7页
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石漠化治理、土地利用方式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喀斯特小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人为干扰因素。在前人对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石漠化治理、土地利用方式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喀斯特小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人为干扰因素。在前人对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生态恢复动态过程为出发点,分析并探讨人为干扰对于植被、土壤、凋落物、土壤生物结构、功能和多样性的扰动。提出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应注意对生态系统要素的维持和丰富,并加强对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生态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人为干扰 生态治理 退化生态系统 喀斯特小流域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中人为干扰影响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宪 李际平 胡小飞 《湖南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43-47,共5页
通过对干扰行为和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分析,认为自然干扰属于自然演替的正常范畴,不作为生态完整性评价的影响因子,证实人为干扰在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响,通过对指标... 通过对干扰行为和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分析,认为自然干扰属于自然演替的正常范畴,不作为生态完整性评价的影响因子,证实人为干扰在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响,通过对指标的筛选得到人为干扰压力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指标权重。最后提出对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 人为干扰 指标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梅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68-71,共4页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15a后,经解析木分析表明,轻度干扰林分中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保持良好的生长趋势,总生长量比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林分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幼龄期也高于后二者,重度干扰林分的各要素生长量均增长缓慢。这...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15a后,经解析木分析表明,轻度干扰林分中马尾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保持良好的生长趋势,总生长量比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林分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幼龄期也高于后二者,重度干扰林分的各要素生长量均增长缓慢。这些结果表明超过一定限度的人为干扰阻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生长过程 人为干扰 胸径 树高 材积
下载PDF
人为干扰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蔡秀珠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4,共4页
采用分层切割法探讨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林分单株生物量而言,马尾松人工林中的幼苗、幼树、小树的单株生物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而在中树、大树阶段,马尾松单株生物量... 采用分层切割法探讨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林分单株生物量而言,马尾松人工林中的幼苗、幼树、小树的单株生物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而在中树、大树阶段,马尾松单株生物量大小与干扰强度成反比,在单株生物量分配率上看,不同立木级马尾松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与干扰强度无直接相关关系;就马尾松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而言,轻度干扰有利于林分总生物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马尾松 人为干扰强度 生物量 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