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ornidazole metabolites in human bile after intraveneous doses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5
1
作者 Jiangbo Du Pan Deng +3 位作者 Xiaoyan Chen Haidong Wang Tiangeng You Dafang Zho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59-167,共9页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MS)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ornidazole metabolites in human bile after intravenous doses.A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 MS)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ornidazole metabolites in human bile after intravenous doses.A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assay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ile level of ornidazole.Bile samples,collected from four patients with T-tube drainage after biliary tract surgery,were prepared by protein precipitation with acetonitrile before analysis.A total of 12 metabolites,including 10 novel metabolites,were detected and characterized.The metabolites of ornidazole in human bile were the products of hydrochloride(HCl)elimination,oxidative dechlorination,hydroxylation,sulfation,diastereoisomeric glucuronation,and substitution of NO_(2) or Cl atom by cysteine or N-acetylcysteine,and oxidative dechlorination followed by further carboxylation.The bile levels of ornidazole at 12 h after multiple intravenous infusions were well above it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or common strains of anaerobic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NIDAZOLE UPLC/Q-TOF MS LC–MS/MS human bile METABOLITE
原文传递
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ed adults:A report of two cases 被引量:8
2
作者 Ana Paula Oppenheimer Christopher Koh +7 位作者 Mary McLaughlin John C Williamson Thomas D Norton Jennifer Laudadio Theo Heller David E Kleiner Kevin P High Caryn G Mors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1期115-121,共7页
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 is a group of rare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ductopenia,the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leading to cholestasis.Described in association with... 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VBDS) is a group of rare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ductopenia,the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leading to cholestasis.Described in association with medications,autoimmune disorders,cancer,transplantation,and infections,the specific mechanisms of disease are not known.To date,only 4 cases of VBDS have been reported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infected patients.We report 2 additional cases of HIV-associated VBDS and review the features common to the HIV-associated cases.Presentation includes hyperbilirubinemia,normal liver imaging,and negative viral and autoimmune hepatitis studies.In HIV-infected subjects,VBDS occurred at a range of CD4+ T-cell counts,in some cases following initiation or change in antiretroviral therapy.Lymphoma was associated with two cases;nevirapine,antibiotics,and viral co-infection were suggested as etiologies in the other cases.In HIV-positive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cholestasis,early identification of VBDS and referral for transplantation may improve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RETROVIRAL therapy 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 Ductopenia Liver BIOPSY
下载PDF
A study of bile kinetics and flow pattern of human gallbladder in vivo
3
作者 谢刚 吴贵华 +3 位作者 陈培 杨瑞芳 吴云鹏 曾宪俊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2年第1期52-57,共6页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luid mechanic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oval gallbladder’smoving boundaries was obtained by CT,radio contrast radiography and B mode echography.Weadop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fiel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luid mechanic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oval gallbladder’smoving boundaries was obtained by CT,radio contrast radiography and B mode echography.Weadop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field,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transient flow fieldwithin the human gallbladder in vivo and successfully made out the distribution of bile flow withinthe cyst,known as Newtonian fluid and axisymmetric flow.Thus we completed the poineering ofthe bile flow study within the gallbladder,and confirmed the way of the cholelithogenesis withinthe cyst.Theoretically the vortex flow is proved to be the mechanical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gallbladder stone and several conclusions were drawn from this study:(1)near the axis of thecontacting gallbladder exists an accelerated bile out-flow column;(2)near the central cross-section ofthe flow field there exist two opposed vortex areas,the one which near the axis rotatescounterwise and flows faster;(3)a gross similarity exists between the law of attenuation of bile flowvelocity and the gallbladder contraction;(4)chololithogenesis within the cyst is related to the vortex inthe flow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cystography GALLBLADDER CHOLELITHIASIS bile ducts bile human
下载PDF
Bile acid formation in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 被引量:1
4
作者 Curt Einarsson Ewa Ellis +3 位作者 Anna Abrahamsson Bo-Gran Ericzon Ingemar Bjrkhem Magnus Axels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22-525,共4页
AIM To evaluate a culture system for bile acidformation in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 incomparison with HepG2 cells.METHODS Hepat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normal human liver tissue and were cultured inserum-free William... AIM To evaluate a culture system for bile acidformation in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 incomparison with HepG2 cells.METHODS Hepat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normal human liver tissue and were cultured inserum-free William’s E medium.The medium wascollected and renewed every 24 h.Bile acids andtheir precursors in media were finally analysed by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RESULTS Cholic acid(CA)and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conjugated withglycine or taurine accounted for 70% and 25% oftotal steroids.A third of CDCA was alsoconjugated with sulphuric acid.Dexamethasoneand thyroid hormon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didnot significantly effect bile acid formation.Theaddition of cyclosporin A(10 μmol/L)inhibited thesynthesis of CA and CDCA by about 13% and30%,respectively.CONCLUSION Isolated human hepatocytes inprimary culture behave as in the intact liver byconverting cholesterol to conjugated CA andCDCA.This is in contrast to cultured HepG2 cells,which release large amounts of bile acidprecursors and unconjugated bile acids into the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acid FORMATION cell culture CHOLESTEROL METABOLISM CYCLOSPORIN human HEPATOCYTES
下载PDF
人体胆汁中微塑料的检测与分析
5
作者 李小康 胡乐 +10 位作者 黄冬冬 晏华军 胡勇军 张涛 胡少辉 殷强 朱泉 刘汉忠 吴尚 钟碧波 袁岸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323,共13页
微塑料(MPs)因其广泛分布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报告微塑料在人体胆汁中的暴露,本研究通过对人体胆汁中的微塑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为今后深入探究微塑料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纳... 微塑料(MPs)因其广泛分布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报告微塑料在人体胆汁中的暴露,本研究通过对人体胆汁中的微塑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为今后深入探究微塑料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纳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2023年3月—5月确诊为胆囊结石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胆汁样本作为实验组,以程序空白、实验空白及仪器空白作为对照组,采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方法检测2组样本中微塑料的种类及含量。在12个胆汁样本中检测到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66(PA66)和聚乙烯(PE)共4种微塑料类型,在单个样本中可检测到1~3种不同的微塑料种类,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00%(12/12),其中PVC阳性率为100%(12/12),PA66阳性率为91.66%(11/12),PET阳性率为25.0%(3/12),PE阳性率为8.33%(1/12)。在检测到该塑料颗粒的样本中,PA66含量为(10.36±8.62)μg·g^(-1),PVC平均含量为14.53μg·g^(-1),PET平均含量为10.66μg·g^(-1),在唯一检测到PE的样本中,其含量为3.01μg·g^(-1)。本研究对人体胆汁中的微塑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微塑料与人类疾病的深入探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人体 胆汁 热解-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糖宁孜亚比土斯片基于高糖人结直肠腺癌细胞模型对小克里斯滕森菌-TαMCA-FXR/TGR5轴的调控作用
6
作者 黄冰 王玲 +2 位作者 关亚群 钟江 热比亚·努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宁孜亚比土斯片(TZT)基于高糖人结直肠腺癌细胞模型对小克里斯滕森菌科-牛磺-α鼠胆酸钠盐(TαMCA)-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受体5轴的调控作用。方法配制菌株液体培养基、高糖培养基、TZT溶液、TαMCA溶液,培养菌株,制备... 目的探讨糖宁孜亚比土斯片(TZT)基于高糖人结直肠腺癌细胞模型对小克里斯滕森菌科-牛磺-α鼠胆酸钠盐(TαMCA)-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受体5轴的调控作用。方法配制菌株液体培养基、高糖培养基、TZT溶液、TαMCA溶液,培养菌株,制备灭活小克里斯滕森菌及其发酵液,常规培养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取部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灭活菌体组、106 CFU/mL活菌组、10^(7)CFU/mL活菌组、10^(8)CFU/mL活菌组、10^(9)CFU/mL活菌组,对照组用无菌Caco-2专用培养基培养,灭活菌体组用灭活小克里斯滕森菌菌体悬液干预,106 CFU/mL活菌组、10^(7)CFU/mL活菌组、10^(8)CFU/mL活菌组、10^(9)CFU/mL活菌组分别在含有完全分化的Caco-2细胞培养板孔中加入2 mL 10^(9)CFU、10^(8)CFU、10^(7)CFU、10^(6)CFU的小克里斯滕森菌活菌干预。取部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发酵培养液组,对照组用无菌Caco-2专用培养基培养,发酵培养液组用小克里斯滕森菌发酵液干预。取部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TZT低、中、中高、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加入8 g/L高糖培养基干预24 h,TZT低、中、中高、高剂量组分别加入10、25、50、100μg/mL的TZT含药培养基干预24 h。取部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25μmol/L TαMCA组、50μmol/L TαMCA组,后两组换入25、50μmol/L的含TαMCA培养基干预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XR、TGR5、IL-8、IL-10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XR、TGR5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6)CFU/mL活菌组、10^(7)CFU/mL活菌组、10^(8)CFU/mL活菌组、10^(9)CFU/mL活菌组TGR5 mRNA表达高(P均<0.05),FXR、IL-8、IL-10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菌发酵液组FXR mRNA表达高(P均<0.05),TGR5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FXR mRNA表达高(P<0.05),TGR5 mRNA表达低(P<0.05),FXR、TGR5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高糖组比较,各TZT组FXR mRNA表达低(P均<0.05),TGR5 mRNA表达高(P均<0.05),FXR、TGR5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25μmol/L TαMCA组FXR mRNA、蛋白表达低(P均<0.05),TGR5 mRNA、蛋白表达高(P均<0.05);50μmol/L TαMCA组FXR蛋白表达低(P<0.05)。结论小克里斯滕森菌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TZT可能通过促进小克里斯滕森菌的生长,产生代谢产物影响胆汁酸代谢,促进TαMCA肠道内累积,进一步抑制肠FXR表达,促进TGR5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宁孜亚比土斯片 法尼醇X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5 胆汁酸 肠道菌群 小克里斯滕森菌 人结直肠腺癌细胞 高糖
下载PDF
人胆囊类器官培养体系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智闻 陈费 +5 位作者 刘畅 刘清桂 王紫君 王敏君 李瑶 胡以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2-408,共7页
目的构建人胆囊类器官的培养体系,实现人胆囊类器官体外稳定快速扩增,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分离人来源胆囊组织上皮细胞,运用三维培养体系将细胞嵌入基质胶中进行3D培养。观察胆囊类器官生长过程中球囊样结构的面积、周长与形态,计算形状... 目的构建人胆囊类器官的培养体系,实现人胆囊类器官体外稳定快速扩增,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分离人来源胆囊组织上皮细胞,运用三维培养体系将细胞嵌入基质胶中进行3D培养。观察胆囊类器官生长过程中球囊样结构的面积、周长与形态,计算形状因子。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胆囊类器官的干性标志物CD133、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以及胆管上皮细胞标志物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 CAM)、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19、性别决定区Y框9(SOX9)的表达情况。使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摄入实验检测小分子CHIR-99021和blebbistatin对类器官增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胆囊类器官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类器官形成的球囊面积逐渐增大,第7天的类器官面积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时其形状因子从第1天的0.80(0.75,0.84)增高至0.83(0.81,0.85)(P<0.01),表明类器官在体外稳定生长且形状逐渐趋于一个完美的圆。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类器官表达胆管上皮细胞标志物。在培养基中加入小分子CHIR-99021和blebbistatin后,Brd U检测显示类器官的增殖能力增强(P<0.01)。结论在体外成功培养获得了具有增殖能力的人胆囊类器官,其具有胆管上皮细胞的特性,可用于胆管疾病的研究与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胆囊上皮细胞 类器官 干细胞 细胞增殖 胆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人胆汁中罗红霉素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雪庆 钟大放 +3 位作者 吴硕东 王爱民 田蕾 于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人胆汁中罗红霉素的代谢转化产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对患者po罗红霉素后的胆汁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13个代谢产物,分别为罗红霉素的(9Z)异构体及其(9E),(9Z)N去甲... 目的:研究人胆汁中罗红霉素的代谢转化产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对患者po罗红霉素后的胆汁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13个代谢产物,分别为罗红霉素的(9Z)异构体及其(9E),(9Z)N去甲基和N双去甲基衍生物和(9E)及(9Z)脱克拉定糖衍生物,(9E)和(9Z)红霉素肟及其(9E)和(9Z)N去甲基及N双去甲基衍生物,其中9种为新发现的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人胆汁 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阱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几何异构化 药物代谢物
下载PDF
人胆管癌与正常人胆汁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国飞 王济明 +1 位作者 罗诗樵 吕济相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胆管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疾病已属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极低,所以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为检测肿瘤标志物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的相... 背景与目的:胆管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疾病已属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极低,所以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为检测肿瘤标志物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建立胆汁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筛选胆管癌患者胆汁和正常人胆汁中的差异表达蛋白,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胆管癌的肿瘤标志物。方法:收集胆管癌患者和正常人胆汁标本,经脱盐、脱脂纯化处理后提取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应用PDQuest 8.02D图像软件对银离子染色的双向电泳图像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行质谱鉴定。结果:成功建立胆管癌和正常人胆汁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其图谱上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352±23)个和(317±26)个。选取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蛋白质斑点10个,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5种有意义的蛋白质,包括(angiopoienrelated protein 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substrate 2)、(catenin,beta 1)、(kertain,typeⅠ cytoskeletal 16)和(ras-related protein 37)。从功能上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蛋白质组学能很好地显示胆管癌患者与正常人胆汁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研究鉴定的5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为研究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人胆汁 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下载PDF
c-Met siRNA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秀华 缪林 +2 位作者 季国忠 范志宁 刘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的趋势,5年生存期低于5%,因此亟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探讨针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RNA干扰对人胆管癌(CCA)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c-Met基因的小干... 目的: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的趋势,5年生存期低于5%,因此亟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探讨针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RNA干扰对人胆管癌(CCA)QBC93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c-Me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人CCA QBC939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c-Met、细胞周期素(Cyclin)D1和A表达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活化。结果:c-Met siRNA显著抑制c-Met蛋白表达,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c-Met蛋白表达逐渐下降,500 nmol/L c-Met siRNA对c-Met蛋白表达的抑制率达65%。HGF刺激24 h,细胞增殖是对照组的4.54倍,100 nmol/L c-Met siRNA预处理即显著抑制HGF诱导的细胞增殖,其抑制率达26%,且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500 nmol/L c-Met siRNA对HGF诱导的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85%。HGF刺激4h,PI3K和Akt的活性即显著增强,分别是对照组的4.09和4.54倍,c-Met siRNA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GF诱导的PI3K/Akt活化,500 nmol/L c-Met siRNA几乎完全抑制HGF诱导的PI3K/Akt活化。HGF显著诱导人CCAQBC939细胞ERK1/2活化,50 ng/ml HGF刺激4 h,磷酸化ERK1/2表达是对照组的3.63倍,c-Met siRNA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GF诱导的ERK1/2活化。HGF显著诱导人CCA QBC939细胞细胞周期素D1和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2.83和3.16倍,c-Met siRNA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HGF诱导的细胞周期素D1和A表达。结论:针对人c-Met基因的RNA干扰可有效阻断人CCA QBC939细胞c-Met表达,并通过阻断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活化而抑制HGF诱导的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胆管癌QBC939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c—Met 小干扰RNA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人胆汁中结合胆红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涂向群 祝学光 韩健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21,共4页
针对单结合胆红素(monoconjugatedbilirubin,MCB)理化性质极不稳定而造成对其分析、制备的困难性,在Spivak和Trotman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可行的人胆汁结合胆红素(conjugat... 针对单结合胆红素(monoconjugatedbilirubin,MCB)理化性质极不稳定而造成对其分析、制备的困难性,在Spivak和Trotman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可行的人胆汁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bilirubin,CB)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次洗脱的制备方法,并对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论证,得到了MCB较为满意的量与纯度,为进一步探讨MCB的理化性质及其与胆石形成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结合胆红素 制备 人胆汁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光散射检测器测定肝病病人血清中的胆汁酸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埃生 邹汉法 +3 位作者 李瑞江 汪海林 班允东 张玉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挥发激光散射检测器发展了分析胆汁酸的新方法,采用甲醇和乙酸铵缓冲液混合溶液为冲洗体系,梯度淋洗,10种甘氨型和牛磺型胆汁酸在25min内完成基线分线。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衍生,血清样品经预处理,平...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挥发激光散射检测器发展了分析胆汁酸的新方法,采用甲醇和乙酸铵缓冲液混合溶液为冲洗体系,梯度淋洗,10种甘氨型和牛磺型胆汁酸在25min内完成基线分线。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衍生,血清样品经预处理,平均回收率为96.1%,在4~50mg/L浓度范围内对峰面积与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系数在0.9915~0.9982之间。可用于正常人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胆汁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 高效液相色谱 ELSD 人血清 胆汁酸
下载PDF
凋亡素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健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PCR方法获得凋亡素基因,然后运用T4连接酶将凋亡素基因和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Adtrack-CMV连接,通过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再以DOTAP脂质体介导凋亡素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 目的探讨凋亡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PCR方法获得凋亡素基因,然后运用T4连接酶将凋亡素基因和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Adtrack-CMV连接,通过酶切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再以DOTAP脂质体介导凋亡素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通过TUNEL染色证实凋亡素能否导致人胆管癌细胞的凋亡。结果酶切和测序均证实了成功构建含凋亡素基因和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TUNEL染色显示凋亡素基因的转染引发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凋亡素能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的凋亡,在胆管癌的基因治疗上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素 转染 人胆管癌细胞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药效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晓莉 谭清和 +2 位作者 王建红 苏小琴 季进锋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荷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培养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9只荷人胆管癌裸鼠分成7组,每组7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A)组,吉西他滨(B)组,A+B组,2A+B组,A+2B组和2A+2B组,于分组当天腹...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荷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培养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9只荷人胆管癌裸鼠分成7组,每组7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A)组,吉西他滨(B)组,A+B组,2A+B组,A+2B组和2A+2B组,于分组当天腹腔注射奥沙利铂,第2天注射吉西他滨。给药剂量:奥沙利铂1.125mg/kg,吉西他滨50mg/kg,生理盐水0.3mL/只。第24天处死裸鼠后测量肿瘤标志物,进行移植瘤病理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治疗期间每周2次测量肿瘤直径,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结果荷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成瘤率100%。A、B组第24天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39.78%和45.73%;2A+2B组相对肿瘤增殖率最低,为32.05%。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肿瘤标志物、病理分析及MTT分析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对荷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有助于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荷瘤裸鼠 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联合 化疗
下载PDF
奋乃静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尤天庚 谢岑 +2 位作者 杜江波 陈笑艳 钟大放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6-523,共8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检测并表征奋乃静在人胆汁中代谢物的方法。T管收集一名精神病患者服用奋乃静后的胆汁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预处理后,采用UPLC/Q-TOF MS进行分析。根据高分辨质谱给出的准确...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检测并表征奋乃静在人胆汁中代谢物的方法。T管收集一名精神病患者服用奋乃静后的胆汁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预处理后,采用UPLC/Q-TOF MS进行分析。根据高分辨质谱给出的准确分子质量信息推测可能的分子式,结合MSE功能采集的前体离子和产物离子信息,利用质量缺损过滤(MDF)和generic dealkylation等代谢物鉴定软件筛选代谢物。通过对比原形药物和代谢物的质谱裂解途径,推测可能的代谢物结构。在服药(4mg,b.i.d)后的人胆汁中,共检测到29种奋乃静代谢物,包括I相代谢物16种,II相代谢物13种,其中16种为首次报道的新颖代谢物。奋乃静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羟基化、脱氢、N-去烷基化、甲基化、硫酸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等,该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奋乃静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乃静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人胆汁 代谢物
下载PDF
人体胆汁液晶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海珉 吴杰 +3 位作者 李静仪 周建莉 和丽军 许贤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对人体胆汁液晶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胆汁中的液晶以球形的微粒分散于胆汁中,其多色性、吸收性不明显,但边缘和贝克线很清楚,折射率大于胆汁折射率;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出特殊的干涉图样... 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对人体胆汁液晶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胆汁中的液晶以球形的微粒分散于胆汁中,其多色性、吸收性不明显,但边缘和贝克线很清楚,折射率大于胆汁折射率;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出特殊的干涉图样,载物台在360°转动过程中呈现出四次消光现象,光性符号是单轮正性的;干涉色级是一级灰白,双折射率△n=0.011-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胆汁 液晶 光学性质 胆汁 胆结石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裸鼠种植性人胆管癌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健 李大江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裸鼠种植性人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建立裸鼠皮下种植性人胆管癌模型,观察肿瘤内注射含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种植瘤的体积变化、毒副作用和组织学变化,同时计算抑瘤率。结果在治疗12d后含凋亡素基因的...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裸鼠种植性人胆管癌的治疗。方法建立裸鼠皮下种植性人胆管癌模型,观察肿瘤内注射含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种植瘤的体积变化、毒副作用和组织学变化,同时计算抑瘤率。结果在治疗12d后含凋亡素基因的腺病毒治疗组的种植瘤体积为(92.31±28.31)mm,较空病毒组(288.86±113.13)mm和生理盐水组(344.86±113.87)mm相比具有显著差别(P<0.01)。同时抑瘤率达到72.10%,明显高于空病毒治疗组11.9%(P<0.01)。在治疗期间没有观察到毒副作用。组织学结果也提示凋亡素基因是通过引发胆管癌细胞的凋亡来抑制肿瘤生长的。结论含凋亡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胆管癌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素基因 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人胆管癌
下载PDF
人与猪胆总管的弹性模量及其在异种肝移植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春 唐杰 +3 位作者 郭国荣 王配军 姚忠军 黄铁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人与猪胆总管弹性模量的关系,为猪到人异种肝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得5例成年人尸体和50例3 ̄12月龄湖北白猪的胆总管,在软组织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定胆总管的压力-直径关系,计算出增量弹性模量(Einc)、压力-应变弹性模量(... 目的:探讨人与猪胆总管弹性模量的关系,为猪到人异种肝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得5例成年人尸体和50例3 ̄12月龄湖北白猪的胆总管,在软组织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定胆总管的压力-直径关系,计算出增量弹性模量(Einc)、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和容积弹性模量(Ev)。横断取材,冰冻切片,HE法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管径和壁厚。结果:人与各月龄组猪胆总管的Einc(F=502.08,P=0.00)、Ep(F=137.42,P=0.00)和Ev(F=134.59,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0月龄猪胆总管的弹性模量与成人的相近(P>0.05),而3~6月龄及11、12月龄猪的弹性模量比成人的大(P<0.01)。结论:7~10月龄猪胆总管的生物力学特性与成人的比较接近,故在猪到人异种肝移植时,选用7~10月龄猪的肝脏作为供体材料,也许能提高移植肝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弹性模量 生物力学 异种移植
下载PDF
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智刚 郭启勇 +2 位作者 马力 何东风 金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EADM)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热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实验(MTT)、透射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热疗、化疗、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EADM)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浴加热法进行体外细胞毒实验(MTT)、透射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热疗、化疗、热化疗对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结果42℃以上单纯热疗对QBC939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1),42℃以上热化疗对QBC939细胞有明显的协同或相加作用(P<0.01)。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均观察到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热化疗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热疗、化疗、热化疗均抑制QBC939细胞增殖;热疗、化疗、热化疗诱导细胞凋亡为其抗癌机制之一;热疗提高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QBC939细胞 热化疗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菌株及混合菌株体外降胆固醇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印伯星 瓦云超 +2 位作者 黄玉军 徐广新 顾瑞霞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49,61,共7页
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V108、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grx08和干酪乳杆菌(L.casei)grx123株人源乳酸菌及其混合菌株(菌株LV108、grx08和grx12的混合比例为2∶1∶1)为研究对象,利用胆固醇降解率、同化量、沉淀量等指... 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V108、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grx08和干酪乳杆菌(L.casei)grx123株人源乳酸菌及其混合菌株(菌株LV108、grx08和grx12的混合比例为2∶1∶1)为研究对象,利用胆固醇降解率、同化量、沉淀量等指标考察益生菌降胆固醇特性,并研究乳酸菌活性、pH值及葡萄糖、胆固醇、胆盐浓度等因素对乳酸菌降胆固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V108同化胆固醇作用较强,优于菌株grx12、grx08及混合菌株,且降解优势于发酵20 h后逐渐显现。热灭活菌株主要通过共沉淀作用,而未处理的休眠菌株则主要通过同化作用降解胆固醇。此外,pH值、葡萄糖、胆固醇及胆盐对益生菌降胆固醇作用具有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乳酸菌 胆固醇浓度 胆盐浓度 降胆固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