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in breast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surgery for cancer: A controversial issue
1
作者 Maria Giovanna Scioli Valerio Cervelli +3 位作者 Pietro Gentile Alessandra Bielli Roberto Bellini Augusto Orlandi 《Stem Cell Discovery》 2013年第3期164-166,共3页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cancer in women. Patients, in particular young women,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tumor have a poorer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lastic surgery procedures for breas...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cancer in women. Patients, in particular young women,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tumor have a poorer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lastic surgery procedures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 including autologous fat grafting, concur to reduce cosmetic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 maintenance of the transplanted fat is partial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resident adipose derived-stem cells (ASCs). The latter can be isolated by digestion and centrifugation from th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SVF) of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Intraoperatory SVF/ASC enrichment has been proposed to stabilize and optimalize autologous fat engraftment for breast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fter mastectomy, but the safety of these procedures is still uncertain. Although the literature offers contrasting opinion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ASCs on cancer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tumor type, at the present time ASC implementation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rapies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n patients previously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 At the present, reconstructive therapy utilizing ASC-enriched fat grafting should be postponed until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active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breast cancer breast Reconstruction FAT GRAFTING
下载PDF
A novel mouse model of huma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with high CD44^+CD24^–/lower phenotype metastasis to human bone 被引量:10
2
作者 LING Li-jun WANG Shui +7 位作者 LIU Xiao-an SHEN En-chao DING Qiang LU Chao XU Jian CAO Qin-hong ZHU Hai-qing WANG F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1980-1986,共7页
Background A satisfactory animal model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zing to bone is unavailable. In this study, we used huma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and human bone to build a novel “human-source” model of human ... Background A satisfactory animal model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izing to bone is unavailable. In this study, we used huma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and human bone to build a novel “human-source” model of human breast cancer skeletal metastasis. Methods Huma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the CD44^+/CD24^-/lower subpopulation, was separated and cultured. Before injection with the stem-like cells, mice were implanted with human bone in the right or left dorsal flanks. Animals in Groups A, B, and C were injected with 1×10^5, 1×10^6 huma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and 1×10^6 parental MDA-MB-231 cells, respectively. A positive control group (D) without im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was also injected with 1×10^6 MDA-MB-231 cell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erformed for determination of CD34, CD105, smooth muscle antibody, CD44, CD24, cytokine, CXC chemokine receptor-4 (CXCR4), and osteopontin (OPN). mRNA levels of CD44, CD24, CXCR4, and OPN in bone metastasis tissues were analyz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Result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ells in implanted human bones of group B, which received 1×10^6 cancer stem-like cells, stained strongly positive for CD44, CXCR4, and OPN, whereas those of other groups showed no or minimum staining. Moreover, group B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human bone metastasis (77.8%, P=0.0230) and no accompaniment of other tissue metastasis. The real-time PCR showed an increase of CD44, CXCR4, and OPN mRNA in metastatic bone tissues in group B compared with those of groups C and D,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CD24 mRNA in group B were the lowest. Conclusions In the novel “human source” model of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demonstrated a higher human bone-seeking ability. Its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higher expressions of CD44, CXCR4, and OPN, and the lower expression of CD24 in breast cancer stem-lik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cancer stem-like cells human source bone metastasis animal model
原文传递
肿瘤研究的金钥匙:肿瘤干细胞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曙 何志颖 +1 位作者 阎龙 胡以平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5年第4期423-425,共3页
“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不是均一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肿瘤干细胞具有诱发并维持肿瘤恶性表达的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肿瘤真正意义上的靶向治疗找到了良方妙药,即选择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治愈肿瘤。找到肿瘤干细胞并了解其生... “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不是均一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肿瘤干细胞具有诱发并维持肿瘤恶性表达的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肿瘤真正意义上的靶向治疗找到了良方妙药,即选择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治愈肿瘤。找到肿瘤干细胞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我们真正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根治肿瘤并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概述对人淋巴细胞白血病、乳腺肿瘤、脑部肿瘤及其他肿瘤的肿瘤干细胞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人淋巴细胞白血病 乳腺肿瘤 脑肿瘤 肝肿瘤
下载PDF
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凊 张博 车绪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8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AD-MSC)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方法贴壁法从人脂肪组织分离获得h AD-MSC,完成鉴定;分别用脂肪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分化;h AD-MSC与人乳腺癌细胞MDA-MB... 目的研究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 AD-MSC)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对乳腺癌转移的影响。方法贴壁法从人脂肪组织分离获得h AD-MSC,完成鉴定;分别用脂肪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和成骨细胞分化;h AD-MSC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共培养,Transwell小室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迁移、侵袭能力。结果从人脂肪组织中成功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共培养之后的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从人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并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乳腺癌 共培养 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薛会朝 王雷 +3 位作者 李建 王迎 王国戗 郭长磊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标本室保存的新鲜乳腺癌标本35例,制备单细胞悬液,利用免疫磁...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标本室保存的新鲜乳腺癌标本35例,制备单细胞悬液,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进行细胞分选,分选出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low细胞)和分化细胞(CD44^-CD24^-细胞),利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中ER、PR、HER-2的表达。结果同一患者的乳腺癌干细胞与分化细胞的ER、PR、HER-2表达呈现出3种情况:(1)乳腺癌干细胞阴性表达,分化细胞阳性表达;(2)乳腺癌干细胞阳性表达,分化细胞阳性表达;(3)乳腺癌干细胞阴性表达,分化细胞阴性表达。分化细胞中ER、PR及HER-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干细胞(P<0.05)。乳腺癌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共有4种表型,分别为SR^+HER-2^-、SR^+HER-2^+、SR-HER-2^+和SR-HER-2^-,其中,SR表示ER和(或)PR。乳腺癌干细胞的SR-HER-2^-表型比例最大,分化细胞的SR^+HER-2^-表型比例最大;分化细胞的SR^+HER-2^-、SR^+HER-2^+表型比例显著高于乳腺癌干细胞(P<0.05),分化细胞的SR-HER-2^-表型比例显著低于乳腺癌干细胞(P<0.05),但分化细胞与乳腺癌干细胞的SR-HER-2^+表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干细胞中ER、PR、HER-2阳性表达较低,随着乳腺癌干细胞的不断分化,阳性表达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聂俊 董坚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4期2758-2761,共4页
乳腺癌是引起女性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基因表型分析提示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通过与ER及HER2相... 乳腺癌是引起女性肿瘤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基因表型分析提示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可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通过与ER及HER2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因子KB 雌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肿瘤干细胞
下载PDF
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继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FITC/P...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FITC/PI双染检测不同浓度的蟾蜍灵对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从MDA-MB-231细胞系中分选出乳腺癌干细胞。CCK-8结果显示,蟾蜍灵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蟾蜍灵随时间和浓度增加诱导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蟾蜍灵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灵 乳腺癌 人乳腺癌干细胞
下载PDF
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对乳腺癌干细胞的靶向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炜川 陈璐璐 +5 位作者 权香兰 李颖 金永民 金文彪 于可心 张松男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971-976,共6页
目的探讨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靶向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CF-7以球体形式在加入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同时构建携带TERT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并通过溶瘤、MT... 目的探讨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靶向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CF-7以球体形式在加入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同时构建携带TERT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并通过溶瘤、MTT及体内抗肿瘤实验观察RCA-TERT-Ad35对干细胞样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与亲代细胞相比,MCF-7球体细胞显示出干细胞特性,且MCF-7球体细胞中hTERT基因过表达,其对细胞毒性剂紫杉醇具有耐药性。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TERT过表达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抑制细胞生长。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与RCA-Ad35相比,RCA-TERT-Ad35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小鼠的存活状态。结论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可优先杀伤TERT过表达的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溶瘤腺病毒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乳腺癌细胞系MCF7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峰 金晓霞 施民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9期1244-1250,共7页
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共培养后,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MET)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并检测共培养条件下上皮间质转化是否是通过旁分泌因素影响MCF-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方法体外成功分离h BMSCs,利... 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共培养后,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MET)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并检测共培养条件下上皮间质转化是否是通过旁分泌因素影响MCF-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方法体外成功分离h BMSCs,利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h B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光镜观察MCF-7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否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特征性改变。利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α-SMA及β-catenin的表达。收集共培养体系中的条件培养液,作用MCF-7细胞,Western blot鉴定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标志物的水平;CCK8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CF-7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与h BMSCs共培养之后的MCF-7细胞表现出明显增强的上皮间质转化能力(P<0.05)。培养体系中的条件培养液刺激MCF-7细胞,其上皮间质转化特征及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P<0.01)。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乳腺癌细胞系发生上皮间质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系可以通过旁分泌信号促进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进一步增强其增殖及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旁分泌机制
下载PDF
HER-2表达与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紫杉醇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璐璐 权香兰 +4 位作者 于可心 李颖 金文彪 尹香花 张松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耐药性与乳腺癌干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将HER-2弱阳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分为未处理组和紫杉醇(Taxol)处理组,采用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获得紫杉醇耐药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Taxol),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 目的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耐药性与乳腺癌干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将HER-2弱阳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分为未处理组和紫杉醇(Taxol)处理组,采用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获得紫杉醇耐药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Taxol),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间HER-2的表达差异,采用微球体培养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癌干基因Oct4的表达,Aldefluor Assay测定两组细胞中ALDH1的表达率。结果经紫杉醇预处理10天后成功获得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DA-MB-468/Taxol),MTT法显示同样条件下再次暴露于紫杉醇时,紫杉醇处理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DA-MB-468/Taxol)HER-2蛋白过表达。细胞悬浮培养7天后,乳腺癌微球体形成,未处理组与不同浓度(5 nmol/L、10 nmol/L)紫杉醇处理组的微球体细胞数量分别为29、65、48个,紫杉醇处理组微球体数目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Oct4干性基因在MDA-MB-468/Taxol中表达显著增加。Aldefluor Assay实验显示对照组中未处理组与紫杉醇处理组ALDH1的表达率均为0.1%,而实验组中未处理组与紫杉醇处理组的表达率分别为0.2%和0.6%,表明紫杉醇耐药细胞中乳腺癌干细胞的比例增加。结论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具有紫杉醇耐药性。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耐药细胞具有更高的微球体形成能力及干细胞标志物表达能力的癌干细胞样特点,是介导化疗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 癌干细胞 耐药
下载PDF
ER-α36介导乳腺癌中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新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骆艺 黄剑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9期1722-1727,共6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特殊类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而曲妥珠单抗可选择性地作用于HER2的胞外域,抑制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曲妥珠单抗耐药是HER2阳性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药机制尚待进一步...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特殊类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而曲妥珠单抗可选择性地作用于HER2的胞外域,抑制HER2阳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曲妥珠单抗耐药是HER2阳性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药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雌激素受体(ER)-α36是一种新型的ER,其定位于细胞膜及细胞质,能快速介导膜性雌激素信号,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ER-α36与HER2存在相互作用,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是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的内在因素,因此阐明两者的内在联系,将为HER2的靶向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α36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曲妥珠单抗 乳腺癌干细胞/祖细胞 耐药机制
下载PDF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7通过增强细胞增殖和干性促进人乳腺癌进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得草 刘程 +3 位作者 马集 王梦远 战军 张宏权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8-896,共9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7(CDCA7)在人类乳腺癌中的相关功能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检索出不同乳腺癌亚型差异表达基因,找到在基底型乳腺癌中高表达基因,在这些基因中找到CDCA7,通过临床患...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7(CDCA7)在人类乳腺癌中的相关功能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检索出不同乳腺癌亚型差异表达基因,找到在基底型乳腺癌中高表达基因,在这些基因中找到CDCA7,通过临床患者的相关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确定其研究意义,进而建立CDCA7稳转细胞系,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成球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功能,最后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分子机制。结果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显示,CDCA7在基底型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高于其他亚型,高表达的CDCA7预示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在luminal细胞系中稳定地过表达CDCA7后,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增殖能力,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明显增多,而凋亡细胞显著减少。同时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过表达CDCA7的细胞表现出了干细胞标记(CD133,乙醛脱氢酶)上调。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CDCA7能够上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以此影响Wnt信号通路,并影响细胞增殖和干性。结论 CDCA7作为一个促瘤基因,能够通过依赖β-catenin以及Wnt信号通路的方式来诱导luminal乳腺癌细胞向basal-like亚型转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7 Basal-like/luminal乳腺癌 干细胞 Β-连环蛋白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5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梅 袁春雷 +2 位作者 段思佳 何龙波 周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5(CCL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41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将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CL5阳性表达率。将乳腺癌干...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5(CCL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41例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将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CL5阳性表达率。将乳腺癌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转染抑制CCL5表达质粒(CCL5-siRNA)。用蛋白质印迹法CCL5和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转染细胞CCL5 mRNA和Nanog mRNA相对表达量,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转染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检测转染细胞侵袭细胞数。结果乳腺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CL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34%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CCL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0.11和1.57±0.26;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0.12和1.24±0.19;CCL5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0.08和0.96±0.13;Nanog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11和1.18±0.14;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6.64±7.48)%和(69.32±12.13)%;侵袭细胞数分别为(32.00±5.25)和(48.47±4.2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CCL5表达异常升高,沉默CCL5表达后可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其可能作用机制与Nanog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5 增殖 侵袭
原文传递
下调钙网蛋白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曦 孟琳 +3 位作者 王天一 孙大鹏 仇凤启 马萍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稳定转染重组质粒pGPU6/CRT(shRNA-CRT),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干细...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稳定转染重组质粒pGPU6/CRT(shRNA-CRT),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CRT蛋白的表达,MTT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pGPU6/CRT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pGPU6/CRT对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从MDA-MB-231细胞系中成功分选出乳腺癌干细胞;pGPU6/CRT转染乳腺癌干细胞后,CR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下调的CRT表达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同时诱导乳腺癌干细胞凋亡。结论下调CRT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干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干细胞 CALRETICULIN 增殖 侵袭 凋亡
原文传递
人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园园 朱新贤 +1 位作者 靳霞 童晓文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195-203,共9页
目的通过构建间充质干细胞(MSC)与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共培养模型,探讨MSC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含荧光基因第三代自身失活慢病毒载体感染人类脐带分离提取的MSC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以单独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 目的通过构建间充质干细胞(MSC)与乳腺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共培养模型,探讨MSC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含荧光基因第三代自身失活慢病毒载体感染人类脐带分离提取的MSC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以单独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分别设立对照,2种乳腺癌细胞分别与MSC共培养,检测乳腺癌细胞在MSC作用下增生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结果MSC在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过程中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第3天共培养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数高于单独MDA-MB-231培养组[(5.50±0.71)×10^3个比(1.63±0.41)×10^3个],培养至第7天,两组间MDA-MB-231细胞数差异进一步增大[(81.25±7.40)×10^3个比(26.25±4.15)×10^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共培养后MSC促进乳腺癌细胞表达干细胞特有标记物CD90,MCF-7从共培养第2天CD90表达率(1.38±0.30)﹪升高至第9天(92.45±2.04)﹪。在共培养中MSC围绕肿瘤细胞集落方式生长,在形态上变长,并发现一种新型混合细胞(hybrid融合细胞)同时表达绿色和红色荧光,且对化疗药物更敏感。结论MSC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伴随MSC形态学改变和hybrid融合细胞出现,乳腺癌细胞获得MSC特有CD90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乳腺癌 CD90 共培养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Sec23a基因对人乳腺癌类肿瘤干细胞的干性抑制作用研究
16
作者 周仕霞 孙志卫 +1 位作者 王健宇 邢若曦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48-657,共10页
该文使用新型悬浮细胞连续培养法从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中分离出类肿瘤干细胞株(MDA-435-spheroid enrichment,MDA-435-SE),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对MDA-435-SE细胞的类肿瘤干细胞特性进行了验证... 该文使用新型悬浮细胞连续培养法从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中分离出类肿瘤干细胞株(MDA-435-spheroid enrichment,MDA-435-SE),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对MDA-435-SE细胞的类肿瘤干细胞特性进行了验证。然后对MDA-435-SE细胞进行慢病毒感染,建立了稳定敲低Sec23a基因表达的细胞株MDA-435-SE-sh Sec23a和阴性对照细胞株MDA-435-SE-LV3NC,通过Cell Counting Kit-8增殖实验、96孔板单克隆成球实验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探索Sec23a基因对乳腺癌类肿瘤干细胞MDA-435-SE的干性调控作用。在乳腺癌类肿瘤干细胞MDA-435-SE中敲低Sec23a基因后,细胞的增殖曲线和倍增时间并没有明显改变,但细胞的体外成球直径和单细胞克隆效率均显著增强。动物实验表明,Sec23a基因的敲低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类肿瘤干细胞MDA-435-SE的体内成瘤能力。该研究使用新型悬浮细胞连续培养的方法获得来源于人乳腺癌的类肿瘤干细胞株,并使用体内和体外干性相关实验验证了敲低Sec23a基因后,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类肿瘤干细胞MDA-435-SE的干性,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类肿瘤干细胞 悬浮聚球 Sec23a
原文传递
IL-12重组质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睿 崔乐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IL-12重组质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原代细胞,制备BMSC条件培养基,分析BMSC条件培养基对MCF-7细胞株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建立裸鼠MCF-7转移瘤模型... 目的探讨IL-12重组质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原代细胞,制备BMSC条件培养基,分析BMSC条件培养基对MCF-7细胞株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建立裸鼠MCF-7转移瘤模型,分为对照组、BMSC组、IL-12组以及联合组,各组每3 d进行一次瘤内注射,共注射3次,15 d后处死裸鼠,比较各组裸鼠肿瘤、脾脏重量。采用c^2检验、t检验以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MSC条件培养基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升高[24 h(13.42±1.93)﹪,48 h(16.83±1.77)﹪,72 h(20.21±2.01),F=6.271, P=0.000]。BMSC条件培养基处理MCF-7细胞,可有效促进MCF-7细胞凋亡,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升高[24 h(10.82±2.18)﹪,48 h(18.73±2.95)﹪,72 h(28.15±3.52)﹪,F=9.215,P=0.000]。与对照组裸鼠肿瘤体积[1 d(124.12±9.28)mm^3,3 d(582.41±17.28) mm^3, 7 d(983.42±42.10) mm^3,15 d(793.46±109.38) mm^3]比较,BMSC组[1 d(132.61±12.41) mm^3,3d(378.46±23.08) mm^3,7 d(542.61±58.49)mm^3,15 d(329.48±47.51) mm^3]、IL-12组[1 d(119.85±13.10) mm^3,3 d(322.75±26.49) mm^3,7 d(518.37±67.54)mm^3,15 d(302.17±68.53) mm^3]以及联合组[1 d(123.41±8.94)mm^3,3 d(217.85±24.03)mm^3,7 d(318.29±47.32) mm^3,15 d(189.27±37.58)mm^3]裸鼠肿瘤体积生长速度均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_(1d)=0.827,F_(3d)=37.583、F_(7d)=31.472、F_(15d)=15.372,P <0.001);处死各组裸鼠后裸鼠肿瘤质量比较,BMSC组[(529.42±98.74) mg]、IL-12组[(544.01±117.85)mg]以及联合组[(327.55±78.56) mg]均低于对照组[(877.42±120.11)mg],且联合组裸鼠肿瘤质量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821,P <0.001);而裸鼠脾指数BMSC组(7.58±1.21)、IL-12组(7.63±1.09)以及联合组(10.03±1.52)均高于对照组(5.37±0.89),联合组裸鼠脾质量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11,P <0.001)。结论 BMSC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MCF-7肿瘤增殖作用,联合使用pc DNA6/IL-12对裸鼠MCF-7转移瘤抑制具有着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乳腺癌细胞 转移瘤 裸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