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and the Informal Employment of Floating Population
1
作者 LIU Yiwei LIU Erpe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2期23-28,共6页
The informal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employment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seven cities in the year of 2013 of our country, by establishing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t... The informal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employment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seven cities in the year of 2013 of our country, by establishing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and floating population informal employment empirically.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in the factors of human capital the floating people who hav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possessed good health and a higher education level will have a lower probability of engaging in informal employment; in the factors of human capital,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of associate with the local people,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engaged in informal employment. But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ave a lower probability of engaging in informal employment if he(she) got help from organization, be discriminated against by the local people and have a sense of U'ust in the government of the place where he(she) was engag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c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formal employment
下载PDF
Overview of Researches on Social Capital,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被引量:2
2
作者 Wenjing LUAN Honghong LU +1 位作者 Yulin TONG Danna L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3期73-77,共5页
With urba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 However,for a long time,their social integration situation in inflow places is... With urba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 However,for a long time,their social integration situation in inflow places is not ideal. Academic circle has done a lot of researches,but no effective strategy is so far put forward. Through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it is found that so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ocial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This paper takes this as starting point,combines characteristics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and overviews theories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amous scholars,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New generation migran
下载PDF
Based on the human capital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social insurance premium is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insurance
3
作者 Yun Zha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期89-91,共3页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insurance is a maj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even it is a mandatory social policy, companies still escaped pay society insurance.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this phenomenon beco...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insurance is a maj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even it is a mandatory social policy, companies still escaped pay society insurance.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this phenomenon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it not only damaged the justice of labor market, but also violated the staffs interest.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e enterprise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insurance behavior .Human capital is the impact of insurance companies. This paper is mainly focusing on the theory analysis of different human capital participating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capital, using the cost-benefit theory and rational choice theory in economics to explore participating behavior, enterprise employees of different human capital differences in attitude to attend social insurance. No matter enterprises with higher or lower human capital,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s choose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insurance act consistently. But, it can improve participate of low human capital enterprise behavior when payment rate reduced. So, it is suggested that establishing a lower level of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is helpful to expand coverage, it can through e^tahllgh the sunnlementarv insurance system meet the needs of more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capital social insurance premium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下载PDF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Guanxi in Students’Decision-Making abou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An Explorative Case Study
4
作者 LIU Dan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20年第3期453-481,共29页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developed by Bourdieu and Coleman as well as the Chinese concept of guanxi(关系)or relationships facilitates students’access to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a case 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developed by Bourdieu and Coleman as well as the Chinese concept of guanxi(关系)or relationships facilitates students’access to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a case study of a university in southeast China.The study comprises an initial survey of 381 first-year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a series of interviews with 30 participants.Social capital and guanxi inform analysis of the data.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employ different forms of social capital and guanxi networks in their decision-making about postgraduate education.They contribute to conceptualizations of how social capital is generated through guanxi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apital GUANXI students’choice student decision-making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hina
原文传递
TOWARDS A FOURTH ECOLOGY: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ith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被引量:2
5
作者 Joo Hwa Bay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2010年第4期176-197,共22页
The architect has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while creating architecture for people to last,with the help of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could solve some problems,but is y... The architect has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while creating architecture for people to last,with the help of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could solve some problems,but is yet to solve many of the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in human history.Perhaps many of the problems can only be solved with careful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havior,social intercourse,and economics in relation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s and organizations,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imultaneously.There seemed to be a divide between the way an engineer and an architect think and practice in making a building and a piece of architecture,where the former is highly mathematical,and the latter deals with cultural poetics and a whole range of social and technical issues of which the physics of the environment is but one dimension(Bay and Ong 2006).It may appear natural in this age of 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in many cities that the current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sign(ESD)system,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science of the physical world,would be readily accepted by the architect in practice and education.Many of the current ESD guidelines can contribute to the avoidance of a further decay of the earth,thus preventing droughts and floods,etc.,and hope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of the environment for all the“business as usual”social-economic activities.With more world leaders of the developed world agreeing in principle on the need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perhaps a lot more will be don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models for ecologically friendly planning,commerce,industry,and design.There could be a cognitive bias3 of overconfidence and systemic error that the predominantly engineering focus to keep climate change at bay will solve the problem of sustainability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The current limited concept of“ecological”or the“green”design does contribute to sustainability,but is quite limited and not the whole picture of sustainability.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involves the dynamic and complex balance of environmental(man-made and natural),economic and social dimensions,from many earlier sources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the Third Ecology(Chermayeff and Tzonis 1971)about social ecolog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man-made urban fabric,and recently,the much accepted pervasive framework of the Brundtland Commission Report 1987:Our Common Future,which included more discussions about the interrelatedness with economic equi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Foremost and ultimately it is about promoting and ensuring social quality of living now and sustaining that into the future,for all nations,the rich and the poor,through solving the matrix of social,economic,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issues:1.Belief in science,disenchantment,symbol of failure of modern architecture-Pruitt Igoe;2.An anti-thesis to Pruitt Igoe-Bedok Court;3.The cultural concerns and preparametric design thinking process of the architect;4.Architecture,social science,cultural value,social capital,behavior,and ESD;5.A Fourth Ecology,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by architects,social scientists,and engine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Y sustainability ARCHITECTURE Modern Architecture FUNCTIONALISM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sign rating tool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socio-climatic bioclimatic human behavior diversity human potential
下载PDF
社会信用与企业韧性——基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6
作者 阳立高 王智志 李玉双 《科学决策》 CSSCI 2024年第3期45-56,共12页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测度了企业韧性水平,并以城市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200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测度了企业韧性水平,并以城市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信用提升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韧性;社会信用主要通过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三个机制来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信用对企业韧性的增强作用在内部治理水平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中的效果更大。文章为研究企业韧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如何增强企业韧性、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 企业韧性 城市人力资本 企业交易成本 企业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的发展成就与转型升级 被引量:3
7
作者 郑秉文 毛颖珂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共12页
在对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回顾与总结基础上,对经办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梳理:当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超编现象十分普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下降;经办费用投入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在对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回顾与总结基础上,对经办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梳理:当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超编现象十分普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下降;经办费用投入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鉴于此,提出加快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思路:全国社会保险经办系统实行人员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社会保险经办投入列入社会保险基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 人员编制 人力资本 数字化转型 经办费用
下载PDF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如何影响共同富裕?——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群 徐秋晨 赵晓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30,共20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分别对社会保障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通过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障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在...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分别对社会保障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通过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障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在2011—2020年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社会保障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的特征,共同富裕水平在空间上则呈现“东-中-西”逐级递减趋势。经检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点。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保障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两条路径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水平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还存在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共同富裕 居民消费 人力资本 门槛效应
下载PDF
资本理论视域下肾移植患者工作适应的影响因素及路径
9
作者 马铮铮 钮美娥 +2 位作者 卢向敏 曹梦艺 钱春娅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5-702,共8页
目的:中国肾移植的高手术量与存活率使更多患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处于与移植肾共存的状态,其中大部分患者为工作阶段的中青年,工作适应不良将引发患者的生活、自信心及未来发展受限。本研究基于资本理论视域探讨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以及... 目的:中国肾移植的高手术量与存活率使更多患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处于与移植肾共存的状态,其中大部分患者为工作阶段的中青年,工作适应不良将引发患者的生活、自信心及未来发展受限。本研究基于资本理论视域探讨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对肾移植患者工作适应的影响并分析其路径。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4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专病门诊的204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资本量表、心理资本量表、人力资本量表、工作适应量表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3个变量对工作适应的影响。结果:肾移植患者工作适应得分为58.09±9.00。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资本能够正向预测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工作适应;社会资本还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工作适应,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影响工作适应;人力资本可直接影响工作适应;心理资本对工作适应有直接影响,也可通过人力资本间接影响工作适应(均P<0.001)。结论:肾移植患者工作适应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在任务掌握维度的得分较低。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肾移植患者工作适应具有积极影响。护理人员应重视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相对较低的患者,可通过制订资本理论视域下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工作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工作适应 社会资本 心理资本 人力资本 路径分析
下载PDF
农业强国背景下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创新能力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10
作者 谢士娟 王婷 +3 位作者 蔡宁 杨柳 杨宇 周华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2期1847-1854,共8页
新形势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成为实施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四川省5个经济片区为样板研究区域,系统实证评估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及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新形势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成为实施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选取四川省5个经济片区为样板研究区域,系统实证评估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及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能力上表现出不同差异;(2)负责人的教育程度、职称和年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正面影响;(3)参与产学研合作和获得政府财政支持能显著提升其创新能力。基于结论,建议相关部门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能力及强化农业龙头企业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来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在能力提升方面,应重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确保其创新能力的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创新能力 问卷调查法 层次分析方法 地方政策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农业强国
下载PDF
国家社科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立项主持人性别差异研究
11
作者 谭春辉 毕慧婷 +2 位作者 李明磊 王仪雯 王晓宇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社科基金立项主持人的性别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图情档领域,这种性别差异尤为明显。文章从性别视角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立项主持人,可为科研资助体系及科研人员性别差异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政策启示,帮... 社科基金立项主持人的性别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图情档领域,这种性别差异尤为明显。文章从性别视角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立项主持人,可为科研资助体系及科研人员性别差异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政策启示,帮助激发、增强、提升女性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破解女性“高位缺席”。以角色认同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获取2000—2022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的项目信息,在网上公开检索立项主持人的相关信息,借助信息计量、数理统计等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主持人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文章提出的从角色认同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角度探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主持人性别差异有一定的可解释性和合理性。研究提出9个假设,5个成立,4个不成立。其结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制订帮助女性科研事业发展措施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激发女性创造活力,缩小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性别差异 社科基金
下载PDF
高职生就业质量影响机制及教育干预策略研究
12
作者 王进 幸涛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重要途径。论文对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中的个体微观高职生样本进行追踪分析,研究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和变...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重要途径。论文对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中的个体微观高职生样本进行追踪分析,研究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和变化规律。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会提升高职生就业质量,但社会资本在推动高职生就业质量中起到短期溢出作用,人力资本在推动高职生就业质量中起到了长期溢出作用;揭示了影响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核心要素。利用高职院校学生调查数据,检验了各种教育干预的方法对提升就业质量核心要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就业质量 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
下载PDF
组织间人才流动双向后效情景模型构建
13
作者 王莉 张贺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7-50,共14页
组织间人才流动是常态化的自然过程。打破只关注人才流入正效应和流出负效应的认知茧房,聚焦人才流动的反功能,识别触发人才流动积极后效的各类情景变量,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论,从新旧雇主组织双角度、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路径构建了组织... 组织间人才流动是常态化的自然过程。打破只关注人才流入正效应和流出负效应的认知茧房,聚焦人才流动的反功能,识别触发人才流动积极后效的各类情景变量,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论,从新旧雇主组织双角度、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路径构建了组织间人才流动双向后效情景模型。既是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呼吁扩展“人才流动效应”理论研究的积极响应,也是挑战“常识性认知”的一种悖论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效应 扎根理论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模型构建
下载PDF
“调结构”兼顾“稳就业”:社会保险缴费的人力资本升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蕾 刘文龙 乔小燕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80,共14页
本文基于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将《社会保险法》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社保征管制度改革对企业内部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实施引致的社保征管力度加强显著促进了企业人力... 本文基于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将《社会保险法》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社保征管制度改革对企业内部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实施引致的社保征管力度加强显著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且该效应在大规模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社会保险法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升级的核心逻辑在于“现金流效应”和“替代效应”,而非资本增加引起的“互补效应”,具体表现为:社保征管力度加强,企业现金流减少、融资约束趋紧,优先削减非技能劳动力;社保征管力度加强,导致劳动资本相对价格上涨,企业选择用资本替代非技能劳动力。以上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社保征管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稳定就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缴费 劳动雇佣结构 人力资本升级 稳就业
下载PDF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凝聚“集体人力资本”的理论由来与实现途径
15
作者 程克群 张宏广 惠璐瑶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8-53,共6页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破解乡村人力资本集聚难题的一条重要路径。凭借独特的品牌优势,依托品牌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机融合,借助“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破与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做强区域产业经济、助推产...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破解乡村人力资本集聚难题的一条重要路径。凭借独特的品牌优势,依托品牌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机融合,借助“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破与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做强区域产业经济、助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过程中重构了人力资本要素,并通过品牌共享、社会认同和集体行动三种途径凝聚了农户、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构成的“集体人力资本”。其中,品牌共享强化了多方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共享合作机制,社会认同唤醒了个体对其所属品牌群体的意识、较好地匹配了自我与群体的目标、合作,集体行动促进了横向“互补—合作”关系与纵向“投入—产出”关系的形成,提高了品牌参与主体的协同与创新能力。这一研究有助于揭示农业品牌化激活现代农业新动能的内在逻辑,为实现乡村振兴内部要素的结构联结、功能联结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集体人力资本 品牌共享 社会认同 集体行动
下载PDF
培育数字素养的价值与路径:基于农村共同富裕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飞 何舸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促进农村居民共享数字红利,以人的知识与技能现代化,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三维资本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公众数字素养作用于农村收入分配的机制,并基于CFPS2014、CFPS2016、CFPS2018、CF... 促进农村居民共享数字红利,以人的知识与技能现代化,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三维资本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公众数字素养作用于农村收入分配的机制,并基于CFPS2014、CFPS2016、CFPS2018、CFPS2020年四期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①培育数字素养能显著缩小农村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共同富裕。②个体经济、文化与社会资本是数字素养作用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而以上三个渠道畅通的关键在于数字素养的要素收入与劳动技能提升效应以及社会网络和信任关系增强效应。③致富动力、数字习得意识以及素养培育外围环境均会作用于数字素养的价值层,进而约束数字技能与知识水平,从而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表现出异质性效应:当家庭抚养负担重或依赖农业生产时,致富动力较强,培育数字素养对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价值更大,从而有利于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增强个体数字习得意识能有效提升个体数字技能,进而增强培育数字素养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正向价值;优化治理能力体现的软环境与数据技术发展的硬环境,能进一步激发数字素养培育的共同富裕促进效应。以上结论显现了培育数字素养的价值,从人的知识与技能现代化发展视角,探索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可行方案,既回应了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实现“库茨涅兹拐点”的争论,又呼应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战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数字素养 收入差距 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 社会资本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对抑郁症病人心理资本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孙丹丹 任京科 +3 位作者 刘麦仙 姚丰菊 冀紫阳 严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97-2801,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对抑郁症病人心理资本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处于稳定期的抑郁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对抑郁症病人心理资本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处于稳定期的抑郁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每周5次。干预前后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以及生活质量简表对两组进行训练效果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资本和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稳定期抑郁症病人心理资本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职能模式 抑郁 心理资本 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护理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互联网使用的资本积累 效应与城乡居民的相对贫困缓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素霞 蔡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2,共15页
促进全社会共享互联网发展红利是相对贫困治理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互联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积累效应是促进相对贫困缓解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 促进全社会共享互联网发展红利是相对贫困治理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互联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积累效应是促进相对贫困缓解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城乡设定贫困标准,并对比互联网减贫效应的城乡差异。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能缓解个体的相对贫困,且对农村居民的作用大于城镇居民,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将线上资源转化为线下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进而缓解相对贫困。其中,互联网使用积累的人力资本对城镇居民的减贫效应更强,经济资本对农村居民的减贫效应更强。同时,互联网使用的减贫效应存在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门槛条件,且门槛值存在城乡差异。建议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强化互联网的人力资本积累作用,加强对城镇贫困居民和农村“贫困边缘群体”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相对贫困 互联网使用 资本积累 城乡差异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经济资本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的高校教师学术论文产出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王仪雯 陈芳 谭春辉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4年第1期13-29,共17页
科学界的性别不平等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分析高校教师学术论文产出性别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对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和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高校教师的履历信息和学术论文产出数据,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选取27所... 科学界的性别不平等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分析高校教师学术论文产出性别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对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和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高校教师的履历信息和学术论文产出数据,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选取27所高校591位教师在CSCD收录的14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期刊发表的7584篇论文数据,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出发提出研究假设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高校教师学术论文产出的性别差异及原因。研究发现:第一,在学术论文产出方面,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校教师学术产出性别差异显著,且男性教师优于女性教师。第二,在人力资本方面,女性教师博士学历以及教授职称占比不及男性教师;在社会资本方面,女性教师在结构维、关系维以及认知维的社会资本均不及男性教师。第三,人力资本对高校教师学术论文产出的回报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部分社会资本对学术论文产出的回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为改善该领域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提供建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高校教师 学术论文产出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下载PDF
多维资本视域下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方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琪 李广海 梁倩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6,共9页
一流学科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地方高校整体实力和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厘清高校多维资本分类界说及其与学科建设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深度分析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包括资本转化效果不佳、资... 一流学科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地方高校整体实力和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厘清高校多维资本分类界说及其与学科建设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深度分析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包括资本转化效果不佳、资本交换能力不足、资本继承基础薄弱等方面问题。为此,需要结合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困境,从“提高资本转化的效果,促进资本的再生产能力提升”“加大资本交换力度,扩大资本的积聚效能”“加大资本传承能力,提升资本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突破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人力资本 学术资本 社会资本 经济资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