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X in Mammalian CHO-DG44 Cells
1
作者 Jinwu CHEN Yi LI +4 位作者 Mei LIU Sainan WANG Zilong XIAO Junjie XIA Lulu Q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3期50-54,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a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line that stably expresses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X(rhFX),and to induce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gene with different ... [Objectiv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a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line that stably expresses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X(rhFX),and to induce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gen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ethotrexate(MTX).[Methods]PCR was performed to obtain the rhFX gene,and a recombinant expression plasmid pOptiVEC-rhFX was constructed and subjected to doubl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sequencing identification.CHO-DG44(DHFR-)cells were transfected by the liposome method,and the target protein was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detected by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Western blot.A cell line with efficient and stable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gene was obtained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MTX to select positive clones.[Results]PCR yielded a 1509 bp rhFX sequence,and the results of double digestion and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constructed pOptiVEC-rhFX plasmid was correct.After transfection of cells,MTX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rotein expression.When MTX reached 1.0μmol/L,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the target protein was(9±0.27)μg/ml.The purity of the target protein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as 93%,which could be used for subsequent experiments.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rhFX in eukaryotic mammalian cells wa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MTX concentration,and a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process for the target protein wa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Conclusion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hFX,and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related to rhF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X(rhFX) Eukaryotic expression MTX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下载PDF
Binding of EGF1 Domain Peptide in Coagulation Factor Ⅶ with Tissue Facto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Triggering of Coagul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梅恒 胡豫 +3 位作者 王华芳 石威 邓君 郭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The binding function of EGF1 domain peptide with tissue factor(TF)and its ability of triggering coagulation were explored.The TF expression model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induction.The affinity ... The binding function of EGF1 domain peptide with tissue factor(TF)and its ability of triggering coagulation were explored.The TF expression model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induction.The affinity of EGFP-EGF1 and TF expressing cells was analyz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FCM).The affinity of EGFP-EGF1 and rat soluble TF was quantitated b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The ability of EGFP-EGF1 in triggering coagulation was tested by prothrombin time assay.The FCM 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gulation facto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tissue factor ANTIcoagulation
下载PDF
High-yield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mouse coagulation factor Ⅶ in methylotrophic yeast Pichia pastoris 被引量:1
3
作者 项贵明 粟永萍 +1 位作者 程天民 艾国平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6年第5期288-292,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high-yield secretory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mouse coagulation factor Ⅶ (rmF Ⅶ ) protein in Pichia pastoris (P. pastoris). Methods: The fragment of mF Ⅶ cDNA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a pcDN... Objective: To explore high-yield secretory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mouse coagulation factor Ⅶ (rmF Ⅶ ) protein in Pichia pastoris (P. pastoris). Methods: The fragment of mF Ⅶ cDNA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a pcDNA3-mFⅦ plasmid. Then the cDNA fragment was subcloned into α-factor secretion signal open reading frame of pPIC9K secretory expression vector. The mutagenesis of mF Ⅶ was performed by Site-Direct Mutation and then verified by DNA sequencing. The yeast expression vector of rmF Ⅶ, named as pPIC9K-rmFⅦ, was linearized with Sac I and transferred into GS115 strains(his-Mut+)by electroporation. The recombinants were identified by direct PCR and selection on MM and MD plates. rmF Ⅶ was expressed in recombinant strains (his+Mut+) for 4 d. The expression level and activation of rmF Ⅶ in the BMMY medium were detect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respectively. Results:pPIC9K-rmFⅦ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rred to GS115 strains successfully. 48-hour post induction by methanol rmFⅦ protein was secreted into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expressed products was shown to be about 46 kD by SDS-PAGE analysis.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the expressed rmF Ⅶ exhibited specificity and antigenicity. Conclusion: Since mFⅦ is considered as a tumor-targeting molecule ,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anti-tumor strategy on rmF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SE coagulation factor PICHIA PASTORIS protein EXPRESSION Site-Direct Mutation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monoclon alantibodies to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Ⅹ
4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407-,共1页
关键词 Preparation of monoclon alantibodies to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e of a New Coagulation Factor XI Catalytic Domain for Drug Discovery 被引量:1
5
作者 江龙光 袁彩 +4 位作者 陈宏炜 王宇 赵宝玉 张旭 黄明东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7期1021-1029,共9页
Human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XI (FXI) is a key enzyme in the amplification phase of blood coagulation cascade, and is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anti-coagulan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e designed a... Human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XI (FXI) is a key enzyme in the amplification phase of blood coagulation cascade, and is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anti-coagulan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e designed a new mutant form of FXIa catalytic domain rhFXI370-607 (N73Q-N113Q-C123S), and report here the facile preparation,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is protein. We highlight a few uniqu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XIa after comparison with the trypsin family serine proteases at sequence and structural levels. This work provides a foundation to develop new small molecular FXIa inhibitors with increased potency and specif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lood coagulation factor XI crystal structure serine proteases INHIBITORS
下载PDF
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对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秦学伟 陈宣伶 +2 位作者 姚兰 佟明汇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2-967,共6页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 目的:评估小剂量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rFⅦa)用于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对凝血功能调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多瓣膜置换术的93例患者,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在输注血制品及促凝血药物后,止血效果仍不理想者,麻醉医师和心脏外科医师共同决定是否给予rFⅦa,其中32例接受了rFⅦa治疗(rFⅦa组),rFⅦa剂量范围为11.23~17.54μg/kg;61例未接受rFⅦa治疗(非rFⅦa组)。收集两组患者凝血五项指标、出血量、血制品输注情况、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血探查例数、血栓性事件和死亡例数等数据。结果:手术结束(T2)时刻非rFⅦa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大于rFⅦa组且超出正常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时刻非rFⅦa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rFⅦa组且低于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非rFⅦa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rF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Ⅶa组凝血酶原时间(PT)、APTT、TT、Fib、血红蛋白(Hb)和PLT在T1至T2时刻的变化幅度均小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人纤维蛋白原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使用量均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在术后2 h(T3)、术后6 h(T4)引流量均明显少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非rFⅦ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Ⅶa组患者未出现与应用rFⅦa相关的血栓性事件。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小剂量rFⅦa给药可改善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而不增加血栓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脏多瓣膜置换术 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凝血调控 全身麻醉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表达、激活与功能鉴定
7
作者 李倩卉 刘旭 +5 位作者 王志军 路中枢 高雪寒 薛成峰 张子义 李齐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并从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等方面对活化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a)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公司专有的CHO细胞表达系统构建rhFⅦ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高产细胞株。通过经典的...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系统,并从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等方面对活化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a)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公司专有的CHO细胞表达系统构建rhFⅦ表达载体并筛选稳定高产细胞株。通过经典的离子交换技术纯化并活化rhFⅦ。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对rhFⅦa进行生物化学分析,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LI)验证其与组织因子(TF)的结合,利用对发色底物酶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弹力仪(TEG)对其凝血活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与成熟产品NovoSeven进行了比较。结果:rhFⅦ在CHO细胞流加培养中得到了成功表达,其表达量可达50 mg/L。成功激活的rhFⅦa显示出与NovoSeven高度相似的生物化学与凝血活性。结论:利用CHO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活化的rhFⅦ,其在生化与凝血活性等方面与市售产品一致,为实现rhFⅦa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凝血因子 活化的人重组凝血因子 CHO细胞 组织因子 甲型血友病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晓阳 藏美荣 +3 位作者 锁静 孟建波 宋晓宁 王金铠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机制。方法报告1例AS合并APL及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APL达到完全缓解期,继续巩固治疗。AS、APL和DIC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人白细胞抗原-B27、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17轴和其他免疫功能。结论AS与APL、DIC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从基因到免疫功能都存在着潜在的发病机制,其中的奥妙仍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人白细胞抗原-B2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23/17轴
下载PDF
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献平 袁肇凯 +6 位作者 毛以林 谭光波 卢芳国 胡志希 田松 李杰 孙贵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及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相关性。方法对CHD心血瘀阻证组112例、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CHD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FⅦ基因型(M1M1、M1M2、M2M2)和...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及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相关性。方法对CHD心血瘀阻证组112例、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CHD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FⅦ基因型(M1M1、M1M2、M2M2)和等位基因(M1、M2)及FⅦc。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在基因型M1M1和等位基因M1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Ⅶ-M1M1基因型的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呈CHD心血瘀阻证组>非CHD血瘀证组>CHD非血瘀证组>健康对照组递减趋势;而FⅦ-M1M2基因型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相反,呈现健康对照组<CHD非血瘀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CHD心血瘀证组的趋势;在三个病变组内,FⅦ基因M1M1型的FⅦc检测值均较M1M2型显著增高。结论FⅦ基因M1M1多态性和M1等位基因与CHD心血瘀阻证相关;F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Ⅶc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活性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凝血因子Ⅶ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方峻 夏凌辉 +1 位作者 魏文宁 宋善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30-732,共3页
本研究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水平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选取 3 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 ,采用一期凝血法分别检测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 1月后血浆凝血因子Ⅶ水平∶因子Ⅶ活性 (FⅦ∶C) ;采用重... 本研究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水平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选取 3 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 ,采用一期凝血法分别检测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 1月后血浆凝血因子Ⅶ水平∶因子Ⅶ活性 (FⅦ∶C) ;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一期凝血法检测活化因子Ⅶ (FⅦa)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因子Ⅶ抗原 (FⅦAg)。结果显示 :①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FⅦa、FⅦ∶C和FⅦAg水平分别为 4 .0 0± 0 .86μg/L、( 14 8.5± 4 0 .4 ) %和 ( 99.8± 2 1.1) % ,健康对照则分别为 2 .77± 1.0 2 μg/L、( 113 .1± 3 3 .0 ) %和 ( 73 .7± 18.3 ) % ,尿毒症患者的FⅦa ,FⅦ∶C ,FⅦAg水平与健康对照比较显著增高 (P 值均 <0 .0 5 ) ;②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FⅦa,FⅦ∶C和FⅦAg水平分别为 5 .5 6± 1.4 5 μg/L、( 2 0 0 .8± 68.7) %和 ( 12 4 .1± 19.3 ) % ,与血液透析前相比较 ,FⅦa,FⅦ∶C和FⅦAg水平均显著增高 ( P值均 <0 .0 5 ) ;③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FⅦAg ,FⅦ∶C及FⅦa水平与血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3 7,P <0 .0 5 ;r =0 .4 0 ,P <0 .0 5 ;r =0 .2 8,P <0 .0 5 ) ;与血肌酐水平亦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14 ,P <0 .0 5 ;r =0 .2 3 ,P <0 .0 5 ;r =0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尿毒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Ⅶ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饶绍琴 杨洋 +3 位作者 腾飞鹏 赵清 杨百理 刘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活性的变化 ,以探寻检测FⅦ活性的最适条件。方法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采用一步法检测血浆FⅦ :C活性水平及相应的凝血酶元时间 (PT)。将标本分别置于 0℃、2 2℃环境中 ,1、2、4小...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血浆凝血因子Ⅶ (FⅦ )活性的变化 ,以探寻检测FⅦ活性的最适条件。方法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采用一步法检测血浆FⅦ :C活性水平及相应的凝血酶元时间 (PT)。将标本分别置于 0℃、2 2℃环境中 ,1、2、4小时上机检测。结果  0℃ 4小时与 0℃ 1小时、2小时 ,检测FⅦ :C活性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2℃ 1、2、4小时检测FⅦ :C活性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2℃ 1小时与 0℃ 2小时检测FⅦ :C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0℃条件下血浆FⅦ可被激活 ,但在 2小时内对凝血时间测定影响不大 ,故不能及时检测的患者血样应在 2小时内用冰水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凝血因子 血浆 凝血时间 凝血酶元 凝血因子活性 影响 患者 标本 显著性 水平
下载PDF
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颖 封青川 +2 位作者 杨冬之 齐华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检测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3例河南汉族DVT患者和250名正常对照者FⅦ基因R353Q、5’F7和IVS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频率、等位... 目的:检测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3例河南汉族DVT患者和250名正常对照者FⅦ基因R353Q、5’F7和IVS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及单倍型分析。结果:DVT组和对照组R353Q、5’F7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IVS7基因型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569),DVT组H7等位基因频率(44.7%)低于对照组(51.8%)(χ2=4.112,P=0.043)。结论:FⅦ基因R353Q、5’F7多态性可能不是河南汉族人群DVT发病的遗传学风险因子;IVS7多态的H7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人群DVT发病的遗传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凝血因子 基因多态性 河南 汉族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心肌梗塞危险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蔡强军 陈纪林 +3 位作者 袁家颖 马会利 宋杰 许敏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活性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心肌梗塞的关系。 方法:测定125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137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梗塞组)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MspI酶切法确定...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活性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心肌梗塞的关系。 方法:测定125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和137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梗塞组)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MspI酶切法确定其基因型。 结果:①心肌梗塞组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P<0.01)和血清总胆固醇(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仅前者与心肌梗塞的危险性独立相关(OR=1.04,P<0.01)。②凝血因子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③M_1M_1纯合子血浆凝血因子W活性显著高于M_1M_2杂合子(P<0.05)。 结论:支持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升高是中国汉族人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凝血因子Ⅶ活性受其基因MspI多态性的影响,但该多态性并不是中国汉族人心肌梗塞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心肌梗塞 MSPI多态性
下载PDF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分子发病机制与临床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丁秋兰 王鸿利 +5 位作者 王学锋 王明山 傅启华 武文漫 胡翊群 王振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 探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factorⅦ ,FⅦ )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寻找基... 目的 探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 (coagulationfactorⅦ ,FⅦ )缺陷症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性。方法 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 ;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5’和 3’非翻译区进行分析 ,寻找基因突变 ;将含插入或缺失突变序列克隆入pMD18 TTA克隆载体中 ,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 ,以确定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应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相应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析 ,无酶切位点改变的基因片段用等位基因特异的PCR(ASPCR)方法 ,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 在 10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中发现 8种类型的基因突变 ,其中 6 390T→C(Phe4 0Cys) ,94 82G→T(Arg15 2Leu) ,和 114 87 9delC 3种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6种突变发生在催化区 ;除一种缺失突变外 ,其余均为点突变 ;所有的基因突变都来自先证者的父亲和 (或 )母亲。Thr35 9Met和Arg30 4Trp突变分别在 4个及 2个无亲缘关系的家系中重复出现。 2例Thr35 9Met纯合突变 (FⅦ :C分别为 2 %和 3% )及 1例Arg15 2Leu、114 87 9delC及Arg30 4Trp复合杂合突变 (FⅦ :C为 1% )临床表型为重型 ;2例双重杂合突变 (His348Gln和Thr35 9Met,Agr30 4Trp和Arg30 4Gln)临床表型分别为中型和无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诊断
下载PDF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连建华 于海东 +5 位作者 李艾帆 张世峰 宋波 齐华 郑红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560例健康对照组和5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Ⅶ基因R353Q多态性。结果FⅦ基因第353位存在R、Q2种等位...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560例健康对照组和5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Ⅶ基因R353Q多态性。结果FⅦ基因第353位存在R、Q2种等位基因,以及R/R、R/Q和Q/Q3种基因型。患者组Q等位基因频率和R/Q+Q/Q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其中Q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河南 汉族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贻萌 路方红 +4 位作者 王克志 吴凡 田奇 孙慧 商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91-694,共4页
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 探讨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MspI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采用侯选基因及病例—对照的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对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因子Ⅶ基因MspI多态性分析并确定基因型 ,同时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测定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结果发现 ,与高血压组比较 ,脑梗死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增高 (2 .78± 0 .5 9比2 .5 3± 0 .6 2 μg L ,P <0 .0 5 )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5 3± 0 .6 2比 2 .4 1± 0 .6 1μg L ,P >0 .0 5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OR =1.134,P <0 .0 5 ) ;凝血因子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组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均与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显著相关 ,M1 M1 纯合子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显著高于M2 等位基因携带者 (P <0 .0 5 )。以上提示 ,血浆活化凝血因子Ⅶ水平增高是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并受其基因MspI多态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活化凝血因子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基因多态性 凝血因子 患者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伴凝血因子Ⅶ缺乏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少平 何卫平 +4 位作者 张文瑾 范振平 吉英杰 高峰 史雪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复习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的特点。方法分析1例慢性乙型肝炎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PT明显延长,FⅦ活性降低,而APTT及其他凝血因子活性均正常,HBV标记物阳性,而肝功能... 目的复习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的特点。方法分析1例慢性乙型肝炎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PT明显延长,FⅦ活性降低,而APTT及其他凝血因子活性均正常,HBV标记物阳性,而肝功能指标正常。结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少见的出血性疾病,多伴有基因缺陷,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T明显延长而肝功能正常时,应积极查找肝病以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的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茂民 王卓 +1 位作者 冯晶晶 章金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的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将制备并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与CNBr-Sepharose 6B Fast Flow介质偶联,制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并用rhFⅦ标准品验证层析柱的层析效果;采用DE-AE-Sephadex A-50吸附细胞表达的上清,... 目的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的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将制备并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与CNBr-Sepharose 6B Fast Flow介质偶联,制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并用rhFⅦ标准品验证层析柱的层析效果;采用DE-AE-Sephadex A-50吸附细胞表达的上清,对吸附产物用Sephadex G-25脱盐柱做脱盐处理;然后用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做亲和层析;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等试验测定纯化产物的纯度;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纯化产物的促凝活性。结果制备出rhFⅦ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介质;细胞表达产物经DEAE-Sephadex A-50、Sephadex G-25脱盐和亲和层析纯化后,经SDS-PAGE鉴定获得了分子量为50kD的单一蛋白洗脱峰;纯化所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促凝活性,促凝时间(DT)为52s。结论建立了纯化rhⅦ的亲和层析方法 ,为rhF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层析 重组人凝血因子(rhF) 纯化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BHK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茂民 王娜 +2 位作者 王栋 于群 章金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凝血因子Ⅶ是凝血块形成的起始关键分子之一,它对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表达具有促凝活性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通过PCR的方法从质粒pUC-FⅦ中扩增人凝血因子ⅦcDNA,并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构建重组表... 凝血因子Ⅶ是凝血块形成的起始关键分子之一,它对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表达具有促凝活性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通过PCR的方法从质粒pUC-FⅦ中扩增人凝血因子ⅦcDNA,并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IRES-FⅦ,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BHK-21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细胞有限稀释等方法获得克隆细胞株,收集无皿清培养上清,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和活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IRES-FⅦ,实现了其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促凝活性。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成功表达,为整体止血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 表达载体 BHK细胞 基因表达 止血剂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Ⅶ C329G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国粦 连云宗 +2 位作者 李极品 徐元斌 吴玉水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1期1358-1360,共3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野生型和C329G突变型的FⅦ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HK-21细胞进行体外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学和凝血活性检测。结果FⅦC329G突变后,其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不受影响,突变型与野生型FⅦ... 目的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野生型和C329G突变型的FⅦ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HK-21细胞进行体外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学和凝血活性检测。结果FⅦC329G突变后,其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不受影响,突变型与野生型FⅦ的表达量相近,但突变型FⅦ无凝血活性。结论FⅦ第329位的半胱氨酸对其凝血活性功能起关键作用。当它被甘氨酸替换后,即丧失其凝血活性,此为FⅦC329G突变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发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缺乏症 凝血因子 F7基因 突变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