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ssu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lcium,Copper and Iron Levels in Cancerous Lung Pati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Nasar YousufALWAHAIBI Jokha Sultan ALGHARIBI +1 位作者 Amna Salirn ALSHUKAILI Ahmed Khalifa ALSHUKAILI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expression of various trace elements and markers in lung cancer is controversial.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presence of calcium(Ca),copper(Cu),iron(Fe) and carcinoembryonic a...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expression of various trace elements and markers in lung cancer is controversial.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presence of calcium(Ca),copper(Cu),iron(Fe)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in cancerous untreated lung tissues and to determine a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markers and lung cancer.Methods Fourty-eight cancerous lung tissue blocks,from 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Hospital,Sultanate of Oman,were studied.Fe,Ca,Cu,and CEA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tissue blocks using Perl's Prussian blue,Von Kossa's,modified rhodanin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s,respectively.Results Twenty-three of 48 specimens showed positive Fe staining,2 showed positive Ca staining and Cu was absent in all specimens.93.7% expressed CEA in varying degree of positivity.81.25% of these sections showed high expression of CEA.Conclusion Tissue concentrations of trace elements were not elevated in lung cancer and therefore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marker.Despite the low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EA as previously reported,tissue CEA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marker in the evaluation of lung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学 临床分析 患者
下载PDF
Copper interactions with DNA of chromatin and its role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2
作者 M.Govindaraju H.S.Shekar +4 位作者 S.B.Sateesha P.Vasudeva Raju K.R.Sambasiva Rao K.S.J.Rao A.J.Rajamm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13年第5期354-359,共6页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to DNA induced by abnormal interactions of copper using circular dichroism, in combination with UV-absorbance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Results confi...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to DNA induced by abnormal interactions of copper using circular dichroism, in combination with UV-absorbance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Results confirm that binding of copper to bases of DNA in chromatin is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Binding efficiency of Cu2~ ions to DNA is increased in proportion to the degree of unwinding of the double helix induced by denaturation. Altered B-DNA conformation will alter the integrity of DNA which may affect the normal process of DNA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Copper induced DNA damage in the brain may cause neurotoxicity and the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is implicat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rain CHROMATIN DNA coppe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下载PDF
Growing Human Embryonic Neurons in Glass Capillary: A Simple Method to Study Interaction between Motile Cells and Neurons and to Explore the Neurotoxicity of Metals
3
作者 M. Stabile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4年第5期415-420,共6页
A new method of growing human embryonic neurons in glass capillary is proposed. Beside the simplicity of the method, the main advantage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possibility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direction... A new method of growing human embryonic neurons in glass capillary is proposed. Beside the simplicity of the method, the main advantage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possibility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directional flow of human motile cells (leukocytes, red blood cells, sperm cells) and the neuronal monolayer and to evaluate the toxicity on neuronal growth of a copper wire or others filiform materials introduced in the glass capillary. The neurotoxicity of copper is verified by this device, because copper wire inserted into the capillary interferes with engraftment and growth of neuronal cells. No interference by neuronal monolayer was found with the flow of human sperms trough the capillary. Also the flow of leukocytes and erythrocytes occurred without agglutination or adhesion to cellular monolayer with serial observation at 30, 60, 120 minutes. A further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e possibility of withdrawing culture medium microquantities from capillary in order to study neuronal secretory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EMBRYONIC NEURONS Neuronal Growth in Glass Capillary copper NEUROTOXICITY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铜线放线监测系统设计
4
作者 何龙 靳斌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7-23,共7页
针对于在工业中对缠绕在工字轮上的扁平铜线放线过程中,出现的由于铜线偏移倾斜造成的工业生产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铜线放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腐蚀中心算法匹配铜线颜色,对铜线进行实时追踪,确定铜线的位置与在LCD屏幕上的宽... 针对于在工业中对缠绕在工字轮上的扁平铜线放线过程中,出现的由于铜线偏移倾斜造成的工业生产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铜线放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腐蚀中心算法匹配铜线颜色,对铜线进行实时追踪,确定铜线的位置与在LCD屏幕上的宽度,从而检测出铜线的偏移或倾斜,为后面的铜线纠正提供数据。系统使用了MT9V034摄像头作为图像采集模块,LCD显示屏作为图像显示模块,STM32H743与串口屏分别作为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对铜线追踪的同时,有效的检测出铜线的偏移与倾斜,对于线宽的测量误差在5 px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铜线 偏移 倾斜 追踪 腐蚀中心算法 人机交互
下载PDF
人Cu,Zn-SOD在酵母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施惠娟 陈哲宇 +3 位作者 李明峰 魏东芝 吴祥甫 袁勤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甲醇酵母 (Pichia pastoris)是一种理想的真核蛋白高水平表达系统。将人 Cu,Zn- SOD基因克隆到酵母整合型质粒载体 p PIC3.5K,经转化 his4缺陷型酵母 GS1 1 5,用 MD培养基及 PCR方法筛选阳性转化子 ,并用含 G41 8的 YPD培养基筛选多拷... 甲醇酵母 (Pichia pastoris)是一种理想的真核蛋白高水平表达系统。将人 Cu,Zn- SOD基因克隆到酵母整合型质粒载体 p PIC3.5K,经转化 his4缺陷型酵母 GS1 1 5,用 MD培养基及 PCR方法筛选阳性转化子 ,并用含 G41 8的 YPD培养基筛选多拷贝转化子 ,经甲醇诱导表达。 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杂交结果证实了表达产物为重组的人 Cu,Zn- SOD,经计算机扫描分析 ,表达量占酵母可溶性蛋白的 1 4% ,所表达的人 Cu,Zn- SOD比活可达每毫克蛋白质 77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Cu Zn-SOD 甲醇酵母 基因表达 蛋白质印迹
下载PDF
重组人铜锌SOD在脱水过程中的二级结构变化及保护剂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葛宇 刘玲 +2 位作者 高剑英 高俊杰 袁勤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用衰减全反射(AT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重组人铜锌SOD(rhCu,Zn-SOD)在脱水过程中的二级结构变化及保护剂的作用。结果显示,在脱水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发生了重排,无论是真空干燥还是冷冻干燥,子峰峰位都发生偏移,α-螺旋结构消失... 用衰减全反射(AT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重组人铜锌SOD(rhCu,Zn-SOD)在脱水过程中的二级结构变化及保护剂的作用。结果显示,在脱水过程中,蛋白质结构发生了重排,无论是真空干燥还是冷冻干燥,子峰峰位都发生偏移,α-螺旋结构消失,产生无规卷曲结构。糖和硼酸盐能够有效地维持酶的天然构象,其中海藻糖对冻干过程中rhCu,Zn-SOD的α-螺旋结构维持率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红外光谱 蛋白质 重组人铜锌S0D 二级结构 保护剂 脱水过程 α—螺旋结构
下载PDF
卵巢癌细胞中hCTR1的表达与细胞对顺铂耐药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海林 姜燕 +1 位作者 赵亮 鹿欣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人铜离子转运蛋白1(humanc opper transporter1,hCTR1)与卵巢癌细胞对铂类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hCTR1,转染包装细胞后感染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用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hCTR1的pBABEpuro... 目的:探讨人铜离子转运蛋白1(humanc opper transporter1,hCTR1)与卵巢癌细胞对铂类药物耐药的关系。方法:构建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hCTR1,转染包装细胞后感染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用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hCTR1的pBABEpuro-hCTR1/SKOV-3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RF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pBABEpuro-hCTR1/SKOV-3细胞中hCTR1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顺铂(cisplatin,DDP)对pBABEpuro/SKOV-3和pBABEpuro-hCTR1/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FCM检测DDP对上述细胞周期的影响,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on-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scopy,ICP-MS)测定细胞内的铂含量。结果:成功构建了hCTR1高表达的SKOV-3稳定细胞株。DDP对pBABEpuro-hCTR1/SKOV-3细胞的IC50值为(18.97±1.24)μmol/L,对pBABEpuro/SKOV-3细胞的IC50值为(29.35±2.12)μmol/L(P<0.01)。DDP对pBABEpuro-hCTR1/SKOV-3细胞的S期阻滞作用大于pBABEpuro/SKOV-3细胞。pBABEpuro-hCTR1/SKOV-3细胞对DDP的摄入能力大于pBABEpuro/SKOV-3细胞。结论:hCTR1参与卵巢癌细胞对DDP的转运,其高表达可增强SKOV-3细胞对DDP的摄入能力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抗药性 肿瘤 顺铂 人铜离子转运蛋白
下载PDF
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被引量:44
8
作者 郑袁明 宋波 +5 位作者 陈同斌 黄泽春 雷梅 廖晓勇 陈煌 郑国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3-1101,共9页
根据蔬菜消费量和兼顾品种多样性的原则,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栽培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分别采集53个菜地土壤和100种蔬菜416个样品,以研究蔬菜和土壤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并评价不同蔬菜品种对土壤铜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与北京市土壤背景... 根据蔬菜消费量和兼顾品种多样性的原则,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栽培基地和蔬菜批发市场分别采集53个菜地土壤和100种蔬菜416个样品,以研究蔬菜和土壤铜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并评价不同蔬菜品种对土壤铜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北京市菜地土壤铜积累明显,其含量范围、算术均值、中值、几何均值分别为6.0 ̄65.2、24.5、23.2和22.7 mg.kg-1,菜地土壤铜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蔬菜地土壤质量标准;北京市蔬菜铜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含量范围、算术均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0.024 ̄8.25、0.713和0.505 mg.kg-1鲜重;瓜果类蔬菜铜含量显著高于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特菜类铜含量显著高于叶菜类蔬菜。北京市裸露地蔬菜铜含量显著高于设施栽培蔬菜,但北京市本地产蔬菜和外地产蔬菜铜含量差异不显著。铜含量与对土壤铜的富集能力以云架豆为最高,因而其抗污染能力较差,茄子、辣椒、小白菜和大葱铜含量次之,冬瓜、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甘蓝、萝卜、叶甜菜和部分特菜最低。估算表明,北京市居民从蔬菜中摄入铜的量为815.6μg.人-.1d-1,目前尚无明显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蔬菜 健康风险 抗污染品种
下载PDF
突变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施惠娟 孙建新 +3 位作者 范立强 魏东芝 吴祥甫 袁勤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rhCu,Zn-SOD cDNA基因改造以得到更加稳定的酶。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的 rhCu,Zn-SOD cDNA为模板,利用含有突变核苷酸的引物进行 PCR扩增,将正确测定的含 rhCu, Z...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rhCu,Zn-SOD cDNA基因改造以得到更加稳定的酶。方法:以本实验室构建的 rhCu,Zn-SOD cDNA为模板,利用含有突变核苷酸的引物进行 PCR扩增,将正确测定的含 rhCu, Zn-SOD突变(rhCu,Zn-MSOD)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到表达载体PET-22b(+)中,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rhCu,Zn-MSOD。结果: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8%,具有特异性SOD酶活性。结论:从基因突变的角度改善酶的性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PCR 基因突变 rhCu Zn-MSOD
下载PDF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人发中铜铅镉锌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宾 金家英 +1 位作者 张玉忠 吴家良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报道了0.0025mol·L ̄(-1)HCl-0.2mol·L ̄(-1)NH_(4)Cl底液中连续测定人发中铜、铅、镉、锌的微分电位溶出法。四元素峰电位分别为-0.20V,-0.46V,-0.67V,一1... 本文报道了0.0025mol·L ̄(-1)HCl-0.2mol·L ̄(-1)NH_(4)Cl底液中连续测定人发中铜、铅、镉、锌的微分电位溶出法。四元素峰电位分别为-0.20V,-0.46V,-0.67V,一1.02V(SCE),峰形好,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发样相对标准偏差≤4.3%,回收率为97.6%~104.6%。并对HNO_3-HClO_4和HNO_(3)H_(2)O_2消化发样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发 电位溶出法
下载PDF
非完全消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发中铁和铜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起凯 刘立行 李玉泽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48,共2页
在低温下用浓硝酸及过氧化氢消化人发至消化液呈透明淡棕色 ,加乳化剂OP溶解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油脂 ,可获得一均匀的样品乳浊液。取适量乳浊液配制成试液 ,喷入空气 -乙炔火焰 ,以氘灯进行背景吸收扣除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对样品处理... 在低温下用浓硝酸及过氧化氢消化人发至消化液呈透明淡棕色 ,加乳化剂OP溶解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油脂 ,可获得一均匀的样品乳浊液。取适量乳浊液配制成试液 ,喷入空气 -乙炔火焰 ,以氘灯进行背景吸收扣除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对样品处理条件、干扰的消除及方法的准确度进行了考查。本方法的测定结果与灰化法一致 ,相对误差小于± 0 4%。t检验表明 ,两种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非完全消化法 人发 测定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火焰原子吸收法中的增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庞艳华 马旭 +1 位作者 丁永生 公维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36-538,共3页
本文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发中铜含量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增敏作用.实验表明,在0.80%(V/V)HNO3存在下,0.08%(m/V)SDS可以提高吸收值约2~3倍.本法测定痕量铜的RSD≤2.1%(n=5),回收率在88.8%~97.5%之间.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表面活性剂 人发
下载PDF
K系数-多波长线性回归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人发中铜铁锌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继平 陈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2-274,共3页
将双波长K系数吸光光度法与多波长线性回归吸光光度法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三组分的方法 ,即K系数 多波长线性回归吸光光度法。采用OP 5 Br PADAP为显色体系 ,控制溶液 pH值为 5.7,利用此方法对人发中铜、铁、锌同时测定 ,结果... 将双波长K系数吸光光度法与多波长线性回归吸光光度法相结合 ,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三组分的方法 ,即K系数 多波长线性回归吸光光度法。采用OP 5 Br PADAP为显色体系 ,控制溶液 pH值为 5.7,利用此方法对人发中铜、铁、锌同时测定 ,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9%~ 4 .95% ,加标回收率在 95.0 %~ 10 5.0 %之间。方法具有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K系数 多波长线性回归 人发 铁锌 同时测定
下载PDF
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大规模生产工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星 陈吉中 +2 位作者 隋建丽 方允中 周潮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4-36,27,共4页
本文以干扰素生产中废弃的人红细胞为原料,采用乙醇-氯份沉淀→磷酸氢二钾盐析→丙酮沉淀手续和DEAE—52层析步骤,进行了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的酶制剂中含量为... 本文以干扰素生产中废弃的人红细胞为原料,采用乙醇-氯份沉淀→磷酸氢二钾盐析→丙酮沉淀手续和DEAE—52层析步骤,进行了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的酶制剂中含量为90.6%,比活性在2000McCord—Fridovich单位/mg蛋白以上,无菌、无热原质、安全性等项指标符合国家卫生部对血液制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铜锌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人红细胞 生产工艺
下载PDF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人发中铜 被引量:5
15
作者 和彦苓 张艾华 +1 位作者 谈旭吟 陈建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6-227,共2页
在pH 9.25四硼酸钠体系中Cu(Ⅱ)与丁二酮肟产生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极谱波,峰电位在-0.47V(vs.SCE)。峰电位与铜浓度在0~0.5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测定人发中铜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回收率在97%~102%之间。
关键词 人发 单扫描 示波极谱法
下载PDF
不同地区乳汁中锌、铜、铁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桂菊 陈学存 杨月欣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7个不同地区共1012份产后1~6个月乳母的乳汁进行了锌、铜、铁含量测定,结果均以产后12天较高,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52±1.70,0.51±0.16和1.03±0.53μg/g,并随泌...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7个不同地区共1012份产后1~6个月乳母的乳汁进行了锌、铜、铁含量测定,结果均以产后12天较高,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52±1.70,0.51±0.16和1.03±0.53μg/g,并随泌乳期延长而下降。不同地区乳汁中锌、铜、铁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各地区乳汁中锌含量均与乳母膳食中动物性来源锌及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呈正相关。乳汁中铜含量与乳母膳食中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也呈正相关。未发现乳汁中铁含量与乳母膳食中营养素的摄取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乳母
下载PDF
对氯苯甲酸构筑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HSA结合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振芳 袁芳 +3 位作者 黄秋萍 庞华钰 杨红兰 黄秋婵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_(2)·(phen)(H_(2) O)](pcba=对氯苯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98(2)nm,b=1.07240(4)nm,c=1.48719(6)nm,α=100.613(3)°,β=95.239(3)°,γ=10...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_(2)·(phen)(H_(2) O)](pcba=对氯苯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98(2)nm,b=1.07240(4)nm,c=1.48719(6)nm,α=100.613(3)°,β=95.239(3)°,γ=108.334(3)°,Z=2,D c=1.638 g·cm^(-3),F(000)=582,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_(1)=0.0359,wR_(2)=0.0891。采用紫外及荧光研究了配合物和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静态猝灭HSA荧光,可求得配合物与HSA的猝灭常数K_(sv)=2.35×10^(5)L·mol^(-1),猝灭速率常数K_(q)=2.35×10^(13) L·mol^(-1)·s^(-1),结合常数为K_(a)=2.14×10^(13)L·mol^(-1),结合位点n=2.37。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对胃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铜金属配合物 人血清蛋白 对氯苯甲酸 铜(Ⅱ) HSA结合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张掖西城驿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人类冶金活动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国科 杨谊时 +1 位作者 张山佳 王辉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6,共10页
本文通过张掖西城驿遗址文化层沉积物及现代表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高分辨率碳化植物种子14C测年和最新考古发掘资料,揭示了西城驿遗址4200-3500 BP cal期间人类活动特征,佐证了不同文化阶段人类冶金活动强度变化。Rb/Sr比值... 本文通过张掖西城驿遗址文化层沉积物及现代表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高分辨率碳化植物种子14C测年和最新考古发掘资料,揭示了西城驿遗址4200-3500 BP cal期间人类活动特征,佐证了不同文化阶段人类冶金活动强度变化。Rb/Sr比值、磁化率和重金属元素(Cu、Zn、Pb、As、Ni)含量变化过程显示,西城驿地区4200-4000 BP cal马厂文化时期人类活动增强,冶金活动开始出现;4000-3700 BP cal西城驿文化时期出现了冶金高峰期;四坝文化时期(3700-3500 BP cal)冶金活动强度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城驿遗址 元素地球化学 人类活动强度 铜冶炼
下载PDF
Cu(Ⅱ)和Fe(Ⅲ)-EDTA螯合物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华 蒙延峰 +1 位作者 郑传波 黄明江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75-278,共4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Fe(Ⅲ)和Cu(Ⅱ)-EDTA螯合物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作柱中衍生剂,研究了分离、测定Fe(Ⅲ)和Cu(Ⅱ)的EDTA螯合物的最佳条件.在WatersSpherisorb ODS2色谱柱上,以甲醇-水(体积比40∶60...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Fe(Ⅲ)和Cu(Ⅱ)-EDTA螯合物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作柱中衍生剂,研究了分离、测定Fe(Ⅲ)和Cu(Ⅱ)的EDTA螯合物的最佳条件.在WatersSpherisorb ODS2色谱柱上,以甲醇-水(体积比40∶60)作流动相(pH=5.29),在265 nm处检测,Fe(Ⅲ)和Cu(Ⅱ)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053和0.176 ng.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均不干扰测定,用该方法测定了人发中铁和铜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离子对色谱 人发
下载PDF
骨螺紫及其铜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萍 迟燕华 +4 位作者 庄稼 王晗 陈亮 柳旭 董发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9-1515,共7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HSA)与骨螺紫(Mx)及其铜配合物(Mx-Cu2+)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二元体系与三元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Cu2+存在下,HSA与Mx之间...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HSA)与骨螺紫(Mx)及其铜配合物(Mx-Cu2+)的相互作用.根据荧光猝灭数据,二元体系与三元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Cu2+存在下,HSA与Mx之间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明显加大,结合两个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可知,在三元体系中,Cu2+与Mx形成配合物后再与HSA发生作用;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Mx及Mx-Cu2+与HSA上氨基酸残基间的距离分别为r=2.82 nm和r=2.53 nm,三元体系能量转移效率E′大于二元体系E,说明Cu2+在结合作用中可能起到了能量转移介质的作用;对Δλ=60 nm时的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表明,在Mx及Mx-Cu2+作用下,HSA色氨酸残基的微区构象发生了变化,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极性增加;运用FTIR技术定量测定了HSA与Mx及Mx-Cu2+作用后二级结构的变化,发现2个体系中HSA二级结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α-螺旋结构明显减少约8%,β-折叠也减少约1%,而β-转角和无规卷曲分别增加了约6%和4%.说明对HSA二级结构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Mx,它与HSA的结合使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部分展开,二级结构从α-螺旋和β-折叠向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变,分子结构的松散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螺紫及其铜配合物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二级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