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 Biomechanical Research of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Lumbar Spine
1
作者 Shuyu Zhang Tianyi Bai +3 位作者 Xingxu Zhang Chao Feng Zhengpeng Liu Yilong Zha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2年第3期21-33,共13页
A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mong them,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LDD)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low back pain. Biomech... A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mong them,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LDD)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low back pain. Biomechanical in vivo studies of the lumbar spine are mainly performed by implants or imaging data to record the real-time changes of form and stress o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mo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are slow due to the technological and ethical limitations. In vitro experiments include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adaver experiment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operate or differ greatly from normal human structures, and the results still need to be verified repeatedly to test their accuracy. As f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s relatively low cost and can repe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refore, we believe tha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biomechanical research, especially i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urgical models and the degenera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mecha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S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lumbar spine Animal Specimens human Cadaver Model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atics Analysis STRESS Range of Motion (RoM)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人体全腰椎振动特性研究
2
作者 范威 张驰 +2 位作者 张东祥 王庆东 郭立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3,共8页
振动暴露被认为是诱发腰椎退行性病变和下腰痛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寻振动载荷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基于人体腰椎L1节段至骨盆(L1-pelvis)的CT扫描数据,重构L1-Pelvis三维几何模型。对该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材料特性赋值,建立L1... 振动暴露被认为是诱发腰椎退行性病变和下腰痛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寻振动载荷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基于人体腰椎L1节段至骨盆(L1-pelvis)的CT扫描数据,重构L1-Pelvis三维几何模型。对该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材料特性赋值,建立L1-Pelvis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可获得的实验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该有限元模型,通过瞬时动态分析计算出腰椎各运动节段在幅值40 N,频率5 Hz轴向正弦振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并与-40 N和+40 N轴向静态载荷作用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响应参数包括椎体轴向位移、纤维环膨出变形和纤维环基质冯·米塞斯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静态载荷,振动载荷下腰椎各运动节段的椎体轴向位移、纤维环膨出变形、纤维环基质冯·米塞斯应力的幅值分别增加了0.550~1.020 mm、0.124~0.251 mm、0.043~0.099 MPa,最大增幅分别可达195.0%、175.7%、151.4%。从量化角度说明振动载荷下腰椎发生损伤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腰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模型 振动载荷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骨折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与双侧开窗的腰椎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骢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0期1-3,6,共4页
目的评估全椎板切除与双侧椎板开窗术后腰椎的运动范围与稳定性的区别。方法采用脊柱运动模拟器对6具新鲜冰冻腰椎的L1~L5进行试验。采用生理跟踪器对腰椎屈伸、侧弯与轴向旋转进行监测:(1)内部结构未进行手术;(2)L2~L5进行了椎板开窗... 目的评估全椎板切除与双侧椎板开窗术后腰椎的运动范围与稳定性的区别。方法采用脊柱运动模拟器对6具新鲜冰冻腰椎的L1~L5进行试验。采用生理跟踪器对腰椎屈伸、侧弯与轴向旋转进行监测:(1)内部结构未进行手术;(2)L2~L5进行了椎板开窗术;(3)L2~L5行全椎板减压术。采用Vicom运动系统对腰椎的运动进行测量。记录所有脊柱的运动范围与脊柱的强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椎板开窗术屈伸的范围增加了14.3%,全椎板减压术增加了32%(P<0.05),统计每节段表明:在每一节段全椎板减压术与双侧椎板开窗术相比运动范围是其大致2倍(P<0.05)。在3节段椎板开窗术中其强度平均减少了11.8%,在3节段全椎板减压术中强度平均减少了27.2%(P<0.05)。结论这些数据表明双侧椎板开窗术与全椎板减压术相比明显减少了运动范围及强度变形。保留中后侧的骨与韧带复合结构可能对减压后的脊柱滑脱有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减压 双侧开窗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猕猴腰椎观察
5
作者 郭常安 胡有谷 卜光颜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2期83-88,共6页
对 7只健康成年猕猴 ,分别行腰椎影像学、骨性结构测量和椎间盘组织学观察并与人类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 ,为其应用于人类腰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结果表明 :猕猴腰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特点和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特点与人类一致 ;两者... 对 7只健康成年猕猴 ,分别行腰椎影像学、骨性结构测量和椎间盘组织学观察并与人类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 ,为其应用于人类腰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可靠资料。结果表明 :猕猴腰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特点和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特点与人类一致 ;两者腰椎椎体和椎管的横径、矢径变化非常相似 ,其脊柱下腰段 (腰 5-腰 7)与人类脊柱下腰段 (腰 3 -腰 5)最为接近 ;两者腰椎的椎体数目、大小、生理弯曲和椎体高度的变化特点存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腰椎 比较研究 人类 骨性结构 影像学 脊柱外科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腰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厉锋 伦登兴 +3 位作者 刘大勇 郑桂锋 马崇一 赵晓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587-1592,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带有横连接装置的新型双侧椎弓钉固定人类骨质疏松腰椎标本的力学特性。[方法]4例人体骨质疏松的腰椎标本(L1~5),共16个单椎骨,2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随机分类两组。其中,8个单椎骨和1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采用带横连接新...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带有横连接装置的新型双侧椎弓钉固定人类骨质疏松腰椎标本的力学特性。[方法]4例人体骨质疏松的腰椎标本(L1~5),共16个单椎骨,2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随机分类两组。其中,8个单椎骨和1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采用带横连接新型双侧椎弓螺钉固定(试验组),另外8个单椎骨和1个双节段椎骨样本采用传统无横连接双侧椎弓钉固定(对照组)。对样本施加双侧椎弓钉拔出测试,记录各标本的最大拔出力,并影像学观察钉道破坏情况。[结果]最大拔出力试验组为(1173.24±244.57)N,而对照组为(705.23±264.09)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出测试后,螺钉拔出侧钉道的破坏情况不同:试验组4例出现单侧椎弓根外侧壁骨折,2例椎体骨折,2例一侧钉拔出,并骨质损毁;对照组8例均表现为螺钉拔出,钉道出现"扇形"扩大,均无椎弓根、椎体骨折。[结论]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相比,新型椎弓钉在骨质疏松腰椎固定中的稳定性更好,能够降低螺钉松动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腰椎 骨质疏松 人类尸体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氧甾酮133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后外侧腰椎模型中腰椎融合率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超 路坦 周迎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氧甾酮133(Oxy133)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兔后外侧腰椎模型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对24个月龄雄性成年新西兰白兔(3.0~3.5kg)的L3-L4脊椎实行双侧后外侧脊椎融合术。实验兔分成4组:对照组(A组)、30txgrhB... 目的探讨氧甾酮133(Oxy133)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兔后外侧腰椎模型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对24个月龄雄性成年新西兰白兔(3.0~3.5kg)的L3-L4脊椎实行双侧后外侧脊椎融合术。实验兔分成4组:对照组(A组)、30txgrhBMP-2(B组)、20mgOxy133(C组)、60mgOxy133(D组)。4周后,荧光显影检查其融合,8周后处死兔,通过放射显影、临床触诊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评估其融合效率。结果8周时放射显影技术进行融合率分析各组分别为:A组41.7%;B组91.7%;C组91.7%;D组100.O%。处死兔后剥离其脊柱通过临床触诊分析其融合率结果:A组0.0%;B组83.3%;C组83.3%;D组66.7%。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进一步确定以上结果。结论20mg和60mgOxy133都能促进骨融合,融合效率基本与30斗grhBMP-2接近,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Oxy133有希望替代rhBMP-2成为促进骨融合的治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甾酮133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后外侧腰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