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istein inhibits human TNF-α-induced porcine endothelial cell adhesiveness for human monocyte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
1
作者 Xiaofeng Zhang Yan Gu +2 位作者 Zhimin Feng Liqin Ban Meifu 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6期470-475,共6页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is a major barrier to xenotransplantation.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hTNF-α) possesses cross-species activity and directly amplifies the immune rejection via the upregulation of adhesio...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is a major barrier to xenotransplantation.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hTNF-α) possesses cross-species activity and directly amplifies the immune rejection via the upregulat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on porcine endothelium.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in the induction of expression of E-selectin and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 and the augmentation of adhesion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PBMo)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 (PBNK), after rhTNF-α-stimulation of porc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PAEC) in vitro. rhTNF-α-increased adhesiveness of PAEC for both PBMo and PBNK was dose-dependently reduced by pretreatment of PAEC with the selective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 inhibitor genistei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ccurred at the early time of PAEC activation triggered by rhTNF-α, and was completely reversible. PTK activity assay indicated that genistein also suppressed rhTNF-α stimulated activ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ISTEIN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hTNF-α) PORCINE aortic endothclial cellS (PAEC)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PBMo) human peripheral blood natural killer cellS (PBNK) cell adhesion.
原文传递
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人外周血原代单核细胞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媛 巩伟丽 +4 位作者 湛小燕 卓海龙 张飒 戴倩倩 李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985-5988,共4页
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和抗肿瘤等重要功能。快速、有效地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是研究巨噬细胞功能的前提。利用细胞大小及胞内颗粒度属性对单核细胞与其他白细胞组分进行区分。通过流式细胞... 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和抗肿瘤等重要功能。快速、有效地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是研究巨噬细胞功能的前提。利用细胞大小及胞内颗粒度属性对单核细胞与其他白细胞组分进行区分。通过流式细胞分选,获得了较高纯度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染色分析显示,该方法对单核细胞的分选效率达85%以上。进一步实验证明,分选得到的单核细胞能够在体外正常分化为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 原代单核细胞 流式分选
下载PDF
Nycodenz-密度渗透压介质离心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尹建平 余谨 +3 位作者 王先广 陈禹潭 马威 赵云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5-293,共9页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集24名健康志愿献血者外周血,分别以EDTA-K2、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将抗凝全血或单个核细胞悬液缓慢加入不同密度和渗透压组合的Nycodenz-NaCl溶液上层,离心分离单核细胞;EDTA抗凝血经Ficoll-...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集24名健康志愿献血者外周血,分别以EDTA-K2、肝素钠、枸橼酸钠抗凝,将抗凝全血或单个核细胞悬液缓慢加入不同密度和渗透压组合的Nycodenz-NaCl溶液上层,离心分离单核细胞;EDTA抗凝血经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再分别用Nycodenz-NaCl密度渗透压介质离心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MACS(抗CD-14磁珠)分离单核细胞。结果如上4种方法获得的单核细胞纯度和收获率中位数(M)分别为98.9%和68.5%、89.6%和64.5%、64.8%和60.5%、94.1%和73.5%,比较显示Nycodenz法获得的单核细胞纯度最高(P<0.01);吞噬指数和趋化指数分别为188.8±11.2和26.8±5.9、187.8±12.2和26.1±5.1、144.4±24.8和15.4±7.3、177.1±18.3和18.9±6.7,统计表明Percoll法和Nycodenz法获得的单核细胞的吞噬指数、趋化指数高于贴壁法和MACS法(P<0.05);单核细胞受LPS刺激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IL-10、TNF-α水平(pg/ml)分别为2 545±341、1 216±397、3.999±418,2 489±425、1080±277、3 891±446,2 147±223、794±180、3268±411,35±12、142±81、407±199,比较得知MACS的单核细胞受LPS刺激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IL-10、TNF-α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其他方法(P<0.01);单核细胞经典亚群CD14+CD16-HLA-DR+百分比和非经典亚群CD14+CD16+HLA-DR+百分比(M)分别为89%和5%、88%和1%、73%和1%、51%和36%,统计表明MACS法的单核细胞经典亚群百分比明显低于其他分离方法(P<0.01),而非经典亚群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方法(P<0.01)。结论 Nycodenz-NaCl密度渗透压介质离心法能够分离获得较高纯度、较多经典型的单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Nycodenz 贴壁法 活性磁珠细胞分选法(MACS) PERCOLL 人外周血
下载PDF
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物首次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反映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含量 被引量:6
4
作者 常英军 赵翔宇 +1 位作者 霍明瑞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6-150,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 本研究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与骨髓/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量的关系。对70名亲缘健康供者均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d),连续5天。第4天和第5天分别采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首次干细胞采集时用EX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供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数量。结果表明:rhG-CSF动员的70例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数量为(1.15±0.60)×109/L;骨髓和外周血采集物中的CD34+细胞总量分别是(5.85±2.93)×107和(1.33±0.77)×108;骨髓和外周血混合采集物的CD34+细胞总量是(1.92±0.86)×108。Pearson和Spearman分析显示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09/L)与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相关系数:r=0.265,p=0.027)、外周血采集物中CD34+细胞总量(r=0.340,p=0.004)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r=0.398,p=0.001)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骨髓采集物、外周血采集物以及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的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027、0.004和0.001)。首次干细胞采集时供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对混合移植物中CD34+细胞总量预测的敏感性是71%,特异性是70%(p=0.007)。结论:rhG-CSF动员的骨髓和外周血混合移植健康供者首次干细胞采集时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可有效预测输注给受者的CD34+细胞总量即采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移植物 外周血采集物 CD34^+细胞 单核细胞
下载PDF
人单核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极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晔 洪润丹 +4 位作者 王志国 刘涵云 孟琛达 王茹 徐全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86-292,共7页
目的在成功建立巨噬细胞(Mφ)体外培养模型基础上,比较不同来源Mφ的极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人重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后培养出PBMC Mφ。人单核细胞系THP-1在100 ... 目的在成功建立巨噬细胞(Mφ)体外培养模型基础上,比较不同来源Mφ的极化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并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人重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后培养出PBMC Mφ。人单核细胞系THP-1在100 nmol·L^-1佛波酯刺激下分化为THP-1 Mφ。上述两种来源的Mφ分别采用不同的极化因子进行诱导,经50 ng·mL^-1脂多糖+20 ng·mL^-1干扰素-γ诱导形成M1型Mφ(M1 Mφ),经20 ng·mL^-1白细胞介素-4诱导形成M2型Mφ(M2 Mφ)。观察两种来源Mφ的细胞形态,比较两种细胞表面极化标记物(CD86和CD206)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露糖受体C1样蛋白(MRC1)、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来源的Mφ经M1极化因子刺激后,TNF-α、IL^-1β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CD86表达量增加,与PBMC Mφ相比,THP-1 Mφ中的TNF-α、IL^-1β分泌水平更高;两种Mφ在M2极化因子刺激后MRC1、IL^-10 mRNA水平上调,CD206在PBMC Mφ中表达显著增强,而在THP-1 Mφ中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THP-1可能更适合进行M1极化的研究,而PBMC可能更适合进行M2极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人单核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鹏 刘映峰 +4 位作者 梁东辉 陈允钦 缪绯 张秀丽 刘永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其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血浆中分离低密度脂蛋白,以Cu2+诱导法将其氧化修饰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塑料吸附法从...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其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血浆中分离低密度脂蛋白,以Cu2+诱导法将其氧化修饰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塑料吸附法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首先以50 nmol/L佛波酯刺激48 h使之转化为巨噬细胞,然后与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孵育24 h,使之转化为泡沫细胞。结果经50 nmol/L的佛波酯诱导48 h后,光镜下发现单核细胞已转化为典型的巨噬细胞。油红O染色发现,与8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孵育24 h后培养细胞中出现了大量的红染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提示细胞内总胆固醇明显增加,其中胆固醇酯含量大于游离胆固醇,符合泡沫细胞的定义。结论直接采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成功地建立了泡沫细胞疾病模型,其病理生理学特性接近于体内状况,可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和药物防治提供一种可靠的病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外周血 单核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泡沫细胞 模型
下载PDF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促凝血活性及新型促凝血因子hfgl2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永芬 田德英 +5 位作者 习东 严伟明 宋建新 黄加权 聂华 宁琴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6-138,T0001,共4页
目的:了解各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的促凝血活性(PCA)及新型促凝血因子人纤维介素(human fibrinogen like protein 2,hfg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25例,健康对照25例,分离外周血单... 目的:了解各种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的促凝血活性(PCA)及新型促凝血因子人纤维介素(human fibrinogen like protein 2,hfg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25例,健康对照2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度和重型患者标本33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轻度、中度共25例,健康对照25例分离其外周血白细胞(WBC)。用一期冻融法测量其PCA。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fgl2的表达。结果: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患者PBMC的PCA较健康对照高出20倍。WBC的PCA在以下各组(健康对照组、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轻中度组、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度和重型组)呈逐步上升过程,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CA在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组患者PBM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WBC的表达。PCA在健康对照组PBMC和WBC的表达无显著差异,hfgl2在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结论: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患者PBMC中的PCA和hfgl2表达均显著升高,且其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hfgl2表达的强度(阳性细胞数)与PCA的升高呈正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单个核细胞 白细胞 人纤雏介素 促凝血活性
下载PDF
间接抗原递呈途径在同种异体表皮细胞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陈希炜 王锡华 +6 位作者 罗高兴 罗奇志 马兵 易绍萱 贺伟峰 王儒鹏 唐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 探讨间接同种异型识别在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表皮细胞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表皮细胞 (Epidermalcells ,EC)、异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eripheralbloolymphocytes ,PBL)和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 目的 探讨间接同种异型识别在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表皮细胞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表皮细胞 (Epidermalcells ,EC)、异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eripheralbloolymphocytes ,PBL)和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 ,含单核细胞 )。将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CTLA4Ig)腺病毒载体转染EC。转染与未转染的EC中均加入异体PBL或PBM共同培养 ,应用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 3H TdR)掺入法 ,测定各培养系中PBL、PBM增殖情况。结果 CTLA4Ig腺病毒载体能成功转染EC并表达相应蛋白。未转染的EC刺激异体PBL轻度增殖 (P <0 .0 5 ) ,以及刺激含单核细胞的PBM明显增殖 (P <0 .0 1) ;经CTLA4Ig腺病毒载体转染的EC刺激PBL、PBM增殖则明显减弱 (P <0 0 5 )。结论 间接同种异型识别在EC排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TLA4Ig能明显减轻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细胞 CTLA4Ig腺病毒表达载体 外周血淋巴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健康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的比较
9
作者 宋丽华 王庸晋 +2 位作者 武翠玲 黄燕 石变华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建立人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比较高三酰甘油血症个体单核细胞与健康个体单核细胞发生泡沫化的程度。方法:采用密度离心法和玻璃粘附法分离纯化来源于高三酰甘油血症个体和健康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 目的:建立人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比较高三酰甘油血症个体单核细胞与健康个体单核细胞发生泡沫化的程度。方法:采用密度离心法和玻璃粘附法分离纯化来源于高三酰甘油血症个体和健康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加入PMA(100 nmol/L)诱导3 d以分化为巨噬细胞;对照组加培养基,实验组(高三酰甘油血症个体组、健康个体组)加ox-LDL(100mg/L)诱导2 d以分化为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泡沫细胞形态学特征,镜下计算脂滴占胞浆超过1/3以上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与ox-LDL共孵育2 d后,细胞中出现大量的红染脂滴颗粒,形成泡沫细胞。高三酰甘油血症个体组红染脂滴占胞浆超过1/3以上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与健康个体组相比,P<0.05。结论: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建立泡沫细胞模型;来自高三酰甘油血症个体单核细胞较健康个体单核细胞更容易被诱导形成泡沫细胞,且其泡沫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酰甘油血症 人外周血 单核细胞 泡沫细胞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高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ICAM-1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龚小花 郑景晨 +2 位作者 潘晓燕 朱虹 沈飞霞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 α-硫辛酸(ALA)对体外高糖(HG)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条件下采用正常糖组(NG组)、高渗组(HS组)、HG组和HG+不同浓度AL... 目的探讨 α-硫辛酸(ALA)对体外高糖(HG)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条件下采用正常糖组(NG组)、高渗组(HS组)、HG组和HG+不同浓度ALA组(ALA50组、ALA100组、ALA250组)与人PBMC共同培养24h和48h,并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ICAM-1蛋白的浓度。结果(1)HG组各时段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ICAM-1蛋白水平均较NG组显著增高(均P〈0.01);(2)ALA100组和ALA250组培养48h时的细胞上清液中MCP-1蛋白水平均较HG组显著降低(均P〈0.01),且两组MCP-1蛋白水平均较培养24h时降低(均P〈0.05),而ALA250组各时段的蛋白水平均较ALA100组降低(均P〈0.01);(3)ALA100组和ALA250组各时段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蛋白水平均较HG组显著降低(均P〈0.01),而两组各时段ICAM-1蛋白水平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A250组各时段的蛋白水平均较ALA100组降低(均P〈0.01)。结论HG可刺激人PBMC中MCP-1、tCAM-1蛋白分泌水平增高;ALA则可降低MCP-1、ICAM-1蛋白的表达,目其疗效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Α-硫辛酸
下载PDF
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免疫学特征的初步发现(英文)
11
作者 王帆 宋柏林 郭红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评价人类角膜内皮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γ-干扰素诱导条件下的HLA-II类抗原、CD40抗原的表达。体外共同培养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CS测定共同培养... 目的:评价人类角膜内皮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γ-干扰素诱导条件下的HLA-II类抗原、CD40抗原的表达。体外共同培养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CS测定共同培养体系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γ-干扰素能够诱导HLA-II类抗原和共同刺激通路中CD40的表达,T淋巴细胞在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中被激活。结论:人类角膜内皮细胞作为潜在的抗原递呈细胞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细胞 人类角膜内皮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同刺激通路 荧光辅助细胞筛选分析
下载PDF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2
作者 王帆 宋柏林 +1 位作者 徐丽伟 Christian Ohrloff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 目的探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方法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干扰素-γ(IFN-γ)(1000U/mL)和不包含IFN-γ(1000U/mL)的F99和M199培养液中,按照1∶1等比例混合并含有5%小牛血清。健康志愿者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应用锥虫蓝染色鉴定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IFN-γ诱导条件下的HLA-DP、DQ、DR抗原及CD40的表达。同时,体外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荧光活化细胞分类(FACS)法测定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 IFN-γ能够诱导HLA-DP、DQ、DR抗原和CD40在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上的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红色染色。CD3和CD28抗体预处理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0%的CD69阳性T淋巴细胞活化,无IFN-γ诱导时有10%阳性T淋巴细胞,而IFN-γ诱导组中,有12%的阳性T淋巴细胞,说明共同培养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和PBMCs体系中,CD69阳性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结论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可以被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活化,由此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是具有免疫学特性潜能的抗原递呈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递呈细胞 人类永生化角膜内皮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 共同刺激通路 荧光活化细胞分类计 扰素-γ
下载PDF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热原检测法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贺庆 高华 +4 位作者 谭德讲 张媛 陈晨 刘倩 王军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11-1717,共7页
目的:针对现有热原检测法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热原(PBMC)检测法。方法:新方法依据人体发热机理设计,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模拟人体,将其分别与热原标准品(细菌内毒素)、受试品溶液进行孵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 目的:针对现有热原检测法存在的问题,研究建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热原(PBMC)检测法。方法:新方法依据人体发热机理设计,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模拟人体,将其分别与热原标准品(细菌内毒素)、受试品溶液进行孵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并比较其孵育体系中内源性热原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从而反映受试品的致热活性及热原污染情况。结果:①本方法孵育时间可选择17~24 h;②PBMC—IL-6法可检测多种热原[如革兰氏阴性菌来源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革兰氏阳性菌来源的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真菌来源的酵母多糖(zymosan)],其对上述热原的反应总体较家兔法灵敏;③PBMC—IL-6法对细菌内毒素最低检测限为0.0125 EU.mL-1,IL-6在LPS(0.0125~0.4 EU.mL-1)范围内与LPS浓度间有较好的量效关系;④本试验中,PBMC—IL-6法可应用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双黄莲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氟康唑注射液、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热原检测中;⑤本方法在4个实验室内重复性分别为100%,86.7%,91.7%,91%,在实验室间重复性分别为95.7%,90.5%,84%,86.7%,78.5%,80%;⑥PBMC—IL-6法灵敏度(即真阳性率)为90.1%(100/111),特异度(即真阴性率)为92.3%(72/78)。结论:PBMC—IL-6法具有对热原的检测谱宽、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可靠性强等特点,作为现有热原检测方法的补充该方法应得到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原检测法 细菌内毒素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IL-6)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