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ETTLEMENT——Take the Lanzhou Valley Basin as An Examples
1
作者 鲜肖威 张林源 +1 位作者 艾南山 Wihelm Wohlk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1年第1期44-55,共12页
Lanzhou Valley Basin is composed of two smaller diamond-shaped basins striking from NW to SE and including 6 river terraces. The lower terraces remaining even and smooth are main sites for city buildings. The main fun... Lanzhou Valley Basin is composed of two smaller diamond-shaped basins striking from NW to SE and including 6 river terraces. The lower terraces remaining even and smooth are main sites for city buildings. The main function of Lanzhou urban settlement is a ferry and transport centre. Lanzhou used to be an im-portant crossing site and post on the 'silk road',and then became a transport and trade centre in Northwest China.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17th century, Lanzhou became the capital of Gansu,a new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anzhou urban settlement indicates that urban settlement is a system consisting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based on the for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 factor URBAN SETTLEMENT interface analysis QUATERNARY
下载PDF
Human settlement'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based on spatial trend surface model: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2
作者 ZHAO Wan-min WANG Yang GUO Jian-feng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4期318-323,共6页
Integrated with GIS and remote sensing(RS) technology,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ts methodology for human-settlement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ntroduced.This methodology has been called spatial trend field model(S... Integrated with GIS and remote sensing(RS) technology,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ts methodology for human-settlement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ntroduced.This methodology has been called spatial trend field model(STFM).STFM's application history in the field of human-settlement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een discussed at first.Then,some index data models have been created through STFM,which include population density trend field,human activity strength trend field,city-town spatial density trend field,urbanization ratio trend field,road density trend field,GDP spatial density trend field and PER-GDP spatial density trend field.With all above-mentioned indexes as input data,through 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lgorithm(ISODATA),this paper makes a verification study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The result of the case study confirms that STFM methodology is credible and has high efficiency for regional human-settlement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住区 空间密度 社会网络 重庆市 面模型 分析基 地理信息系统 国内生产总值
下载PDF
潮汐影响下的江南滨海传统聚落“环境-人居”形态及其成因
3
作者 王海松 周冉 +2 位作者 杨智荣 陈雨杉 宾慧中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太湖流域的江南水乡聚落包括低乡聚落、高乡聚落及滨海聚落。过往研究较多集中于低乡及高乡区域,对滨海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环境-人居”视角,结合潮汐对滨海地区环境的影响,从熬波煮盐、灶田垦殖、抗倭设防、沙... 太湖流域的江南水乡聚落包括低乡聚落、高乡聚落及滨海聚落。过往研究较多集中于低乡及高乡区域,对滨海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成因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环境-人居”视角,结合潮汐对滨海地区环境的影响,从熬波煮盐、灶田垦殖、抗倭设防、沙岛求生等维度,剖析江南滨海地区传统聚落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团灶聚落、圩田聚落、墩汛聚落、宅沟聚落等4类典型传统聚落的形成机理及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滨海聚落 环境-人居 团灶聚落 圩田聚落 墩汛聚落 宅沟聚落
下载PDF
Human Settlement Analysis Based on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Data: A Case Study of Xuzhou City, China 被引量:5
4
作者 ZHU Jishuai TIAN Shufang +1 位作者 TAN Kun DU Pei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389-400,共12页
To evaluate urban human settlement, we propose a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dex(HSEDI) model by choosing vegetation coverag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mpervious surfaces, slope, wetness, and water co... To evaluate urban human settlement, we propose a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dex(HSEDI) model by choosing vegetation coverag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mpervious surfaces, slope, wetness, and water condition as the evaluation factors. We applied the proposed model to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Landsat-5 Thematic Mapper(TM) images from 1998 to 2010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data with a 30-m resolution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values of the six evaluation factors. The HSEDI value in Xuzhou City was found to be between 2.24 and 8.10 from 1998 to 2010, and it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uninhabitable, moderately uninhabitable, generally inhabitable, moderately inhabitable, and inhabitable. The best HSEDI value was in 2007. The generally inhabitable region was about 100.98 km^2, covering 30.87% of the total area in 2007; the moderately inhabitable region was about 170.58 km2 covering 52.15% of the total area; the inhabitable region was about 32.03 km^2, covering 9.79% of the total area; the percentage of the uninhabitable region was zero; and that of the moderately uninhabitable region was very small, less than 1.00%. Moreover, we analyzed the habitability in the respect of spatial patterns and change dete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aded regions of habitability quality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urban fringe and the improved region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ma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ason for the degraded habitability quality is the rapid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urban green spa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urban area promoted the improved habitability quality. Besides, we further analyzed socio-economic and socio-demographic data to confirm the results of the habitability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uman settlement in Xuzhou City is in a satisfactory condition, but som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ontrol the possible uninhabitable and moderately uninhabitable region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generally inhabitabl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徐州市 环境分析 遥感数据 多时相 覆盖模型 评价因素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A Field Assessment on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Thermal Comfort of Historical District--A Case of the Wugoushui Settlement in Taiwan
5
作者 Yu-Chieh Chu Min-Fu Hsu Chun-Ming Hsieh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8期463-472,共10页
关键词 下线 服务 迁移
下载PDF
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及规划分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静 刘猛 +4 位作者 孙亚楠 蔡音飞 王霜 王敏 陈云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7-1011,共15页
为开展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与区域规划分类,以山西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从经济发展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生态宜居环境、社会保障环境、文化旅游环境视角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 为开展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与区域规划分类,以山西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从经济发展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生态宜居环境、社会保障环境、文化旅游环境视角构建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别确定指标权重和功能分值,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系统协调度指数评价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采用K-means聚类分析获取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水平的集聚情况,并进行规划分类与管理。研究表明:2006—2021年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健康发展水平先上升后略微下降,功能分值由2006年的0.2862上升至2018年的0.6965,再下降至2021年的0.6113,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2021年,太原市、晋中市和长治市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变化趋稳,大同市总体向好;运城市略有回落;其他6市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2018年为转折点,2006—2021年山西省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协调度指数先升后降,由2006年的1.7087上升至2018年的2.1268,再下降至2021年的1.9502。经济发展环境与生产生活环境子系统、经济发展环境与生态宜居环境子系统、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态宜居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经济发展环境与社会保障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先升后降,其余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M”形波动发展。依据K-means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将2021年山西省各市乡村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程度划分为相对较差、中等、相对较好三类,并针对不同健康发展程度提出相应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与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K-means聚类分析 山西省
下载PDF
乡村场所依恋心理模型研究——以云南省姚安县官屯为例
7
作者 石艺林 李东徽 +1 位作者 苏瑞 杨磊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136-143,共8页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官屯社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村民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人、村庄和过程三个维度测量原住民对乡村的感知度,并探索乡村依恋与三要素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人、村庄和认知要素对乡村依恋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村庄要...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官屯社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村民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人、村庄和过程三个维度测量原住民对乡村的感知度,并探索乡村依恋与三要素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人、村庄和认知要素对乡村依恋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村庄要素对乡村依恋产生了直接负面影响,其中,儿童、中年、老年设施以及医疗和道路设施的负面影响最高;在过程维度的认知−情感−行为三要素中,认知对依恋产生直接影响,而情感和行为则产生间接影响。本文提出乡村场所依恋模型,阐明了乡村依恋的影响关系机制,旨在为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场所依恋 风景园林 结构方程模型 人地关系 乡村人居环境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云南段)人居自然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研究
8
作者 鄢垚 夏既胜 王宇彤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基于2010、2015、2020年3期遥感影像和其他多源数据,从自然环境的角度,选取地貌、土壤、植被覆盖等10个环境质量因子作为人居自然环境质量评估指标,将熵权法、欧式距离函数等多方法复合建立流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综合度量模型,通过GIS... 基于2010、2015、2020年3期遥感影像和其他多源数据,从自然环境的角度,选取地貌、土壤、植被覆盖等10个环境质量因子作为人居自然环境质量评估指标,将熵权法、欧式距离函数等多方法复合建立流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综合度量模型,通过GIS趋势面、Moran's I指数及冷热点分析揭示流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流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受坡度、地貌和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环境质量优异地区的空间分布与坡度平缓、地貌适宜且植被良好的区域具有较高的重叠性;流域三期人居自然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表现为:空间维上,南部>北部、中部>东部>西部,从南到北,环境质量下降,中下游优于上游;时间维上,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尤其是中游以南的滇中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流域整体呈正相关集聚分布,置信度高的热点区以中下游以南的楚雄州及昆明地区为主;而置信度高的冷点区覆盖整个迪庆藏族自治州。研究得出的人居自然环境度量模型及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揭示的人居自然环境时空变异规律为区域进行灾害搬迁选址和环境保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人居自然环境度量模型 Moran's I指数 冷热点分析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检视与应对方略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帅 闫海莹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3-102,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检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困境,是建设美丽中国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逻...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2035年的远景目标之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检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困境,是建设美丽中国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伴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助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上成效显著,但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压力。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着治理主体单一、法治制度空置、资金保障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社会资本缺失、宣传教育乏力、考评手段陈旧、问责机制不全等八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在切实审视农村环境整治困局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略,并对整治进路实施理性预期与展望,以期为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模式 评估体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10
作者 赵永玉 阿里木江·卡斯木 +1 位作者 高鹏文 梁洪武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84-93,共10页
以GIS为平台,使用5 km×5 km栅格单元为基本单位,选择土地覆被、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水文条件以及土地沙化适宜度等自然因子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天山北坡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探讨,揭示了天山北坡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以GIS为平台,使用5 km×5 km栅格单元为基本单位,选择土地覆被、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水文条件以及土地沙化适宜度等自然因子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天山北坡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探讨,揭示了天山北坡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人居环境指数(HEI)介于10.72—80.19之间,地形起伏度、水文条件以及土地沙化适宜度为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限制因素,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整体呈现“屋脊式”空间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乌鲁木齐市-奎屯市为中轴线逐渐向两侧递减的态势,并出现以石河子市、奎屯市为“双核心式”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一般适宜区域分布面积最广,占天山北坡城市群总面积的39.79%;比较适宜区次之,占25.2%,分布着研究区43.87%的人口;然后是临界适宜区,占18%;不适宜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10.8%;高度适宜区最小,仅为研究区总面积的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HEI模型 GIS 天山北坡城市群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of natural suitability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 case study in Fengjie County,China 被引量:4
11
作者 Jieqiong LUO Tinggang ZHOU +1 位作者 Peijun DU Zhigang X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7,共17页
With rapid environmental degeneration and socio-economie development,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HSE)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changes and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different communities.Consequently,the spatial-t... With rapid environmental degeneration and socio-economie development,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HSE)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changes and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different communities.Consequently,the spatial-temporal evaluation of natural suitability of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NSHSE)has become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HSE,and for coordin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al populations,resources,and environments.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NSHSE patterns in 1997,2005,and 2009 in Fengjie County nea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GRA).A spatially weighted NSHS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egrating multi-source data (e.g.,census data,meteorological data,remote sensing images,DEM data,and GIS data)into one framework,where th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s of indices in the NSHSE model.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nd of natural suitability has been first downward and then upward, which is evidenced by the disparity of NSHSE existing in the south,north,and central areas of Fengjie County. Results also reveal clustered NSHSE patterns for all 30 townships.Meanwhile,NSHSE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and 71.49%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living in moderate and high suitable distri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SUITABILITY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ordinary least SQUARES model global and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e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GRA) Fengjie Cotmty
原文传递
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12
作者 延芳 陈英 +2 位作者 谢保鹏 裴婷婷 蔺志瑾 《中国林业经济》 2023年第1期15-20,共6页
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出发,以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为3个维度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甘肃省2008—2020年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发展相对缓慢,综合指数整体偏低... 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出发,以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为3个维度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模型对甘肃省2008—2020年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发展相对缓慢,综合指数整体偏低,省内市州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嘉峪关、酒泉处于领先地位,张掖、金昌、武威次之,兰州、白银、天水、庆阳、定西、陇南发展一般,平凉、临夏自治州、甘南自治州名列其他市州之后。其中,生态及生活指标对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针对划分为不同等级区的市州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差异化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三生”空间 熵权TOPSIS模型 甘肃省
下载PDF
乡村人居环境构建与文化发展模式解读
13
作者 张婉秋 陈殿霞 陈晓春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3期33-36,共4页
基于乡村人居文化与空间载体不符的现状和发展困境,探讨如何为居民创造宜居环境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走共建的可持续特色振兴路线。具体结合人的需求层次、乡村空间资源和振兴分项目标三方面构建乡村多元振兴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人... 基于乡村人居文化与空间载体不符的现状和发展困境,探讨如何为居民创造宜居环境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走共建的可持续特色振兴路线。具体结合人的需求层次、乡村空间资源和振兴分项目标三方面构建乡村多元振兴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人居环境的建设和文化发展关系进行解读,得出,(1)乡村人居环境的构建和文化发展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是变化的复杂的本体;(2)建构和发展的过程是循环式的;(3)建构和发展的目标具有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文化 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 模式构建 需求层次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87
14
作者 封志明 唐焰 +1 位作者 杨艳昭 张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7-1336,共10页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中国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显著相关,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R2值高达0.87,人居环境指数可以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中国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人居环境适宜地区430.47×104km2,接近国土面积的45%,相应人口占全国的96.56%,其中3/4以上的人口集聚在约占1/4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中国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225.11×104km2,占国土面积的23.45%,相应人口4112万,占全国的3.2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人,是中国人居环境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中国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04.42×104km2,人口249万,不到全国的0.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大片地区沦为"无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指数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GIS 中国
下载PDF
论社会体育与环境 被引量:15
15
作者 董新光 曹彧 徐焕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53,共3页
社会体育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环境是一种体育资源,社会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对自然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统一;社会体育是一种社会环境,社会体育的发展要保持与社会环境适应与变造的协同一致;社会体育作为人居... 社会体育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环境是一种体育资源,社会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对自然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统一;社会体育是一种社会环境,社会体育的发展要保持与社会环境适应与变造的协同一致;社会体育作为人居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要实现社会体育与人居环境的共生与共荣的和谐有序。社会体育应是一种与环境协调的“绿色的”、“科技的”、“人文的”社会体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居环境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1 位作者 陈烈 沈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采用层次分析、加权求和等方法,在30名专家和近900名居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横向与纵向角度评价广州市边缘区人居环境,并与客观参照系统共同组成综合评价系统,构建了综合评价的"天平"模型.研究发现:主客观评价... 采用层次分析、加权求和等方法,在30名专家和近900名居民的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横向与纵向角度评价广州市边缘区人居环境,并与客观参照系统共同组成综合评价系统,构建了综合评价的"天平"模型.研究发现:主客观评价以及专家与居民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以及专家的优化度评价与居民的满意度评价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内,有助于全面地、科学地衡量人居环境状况,为制定人居环境的优化调控措施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人居环境 评价 “天平”模型
下载PDF
基于栅格尺度的云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志丁 骆华松 +1 位作者 唐郑宁 李树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4,99,共5页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制约着区域人口的集聚和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居环境适宜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牵涉的方面也更加广泛。采用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气...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制约着区域人口的集聚和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居环境适宜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牵涉的方面也更加广泛。采用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文指数、气候适宜度四类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了云南省不同区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结果将为云南省未来人口发展功能分区,人口空间优化分布,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地被指数 水文指数 气候适宜度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云南省
下载PDF
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春艳 李秀霞 刘雁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54-59,共6页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影响人居环境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和方面对优化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红河州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乐德 熊理然 付磊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2,108,共6页
基于GIS技术,应用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水文指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指数对红河州13个县市的县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5个县域(金平县、元阳县、红河县、河口县和绿春县)属于人居环境比较适宜地区;8个... 基于GIS技术,应用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水文指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指数对红河州13个县市的县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研究结果表明,5个县域(金平县、元阳县、红河县、河口县和绿春县)属于人居环境比较适宜地区;8个县市(泸西县、弥勒县、石屏县、建水县、开远市、个旧市、蒙自县和屏边县)属于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地区;局部区域属于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针对不同人居环境区域,提出了区域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评价与分区 红河州
下载PDF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成 王波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9-90,共2页
从建筑物理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城市物理环境因子 (热、光、声、电磁辐射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提出 :物理环境因子可能是某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潜在致病因子。最后指出 。
关键词 物理环境 人体健康 健康建筑 人居环境模式 建筑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