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icacy of diurnal BG-Sentinel traps to capture nocturnal adult Armigeres subalbatus mosquitoes and impact of altitudinal variations in forests
1
作者 Devi Shankar Sum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9年第11期512-519,共8页
Objective:To establish an efficacious and efficient surveillance method of Armigeres(Ar.)subalbatus,a known filarial vector,surviving in forest habitats to estimate realistic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ssess the impact o... Objective:To establish an efficacious and efficient surveillance method of Armigeres(Ar.)subalbatus,a known filarial vector,surviving in forest habitats to estimate realistic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ssess the impact of altitudinal vari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the trap.Methods:In the study,12 locations in areas with an altitudinal range from 82 m to 920 m were selected in three reserve forests for night sampling of adult Ar.subalbatus mosquito using standard chemical lure based BG-Sentinel traps and CDC-light traps in pairs.Effects of locations and time were estimated on the efficacy of traps as mosquito density using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Impact of altitudinal vari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traps was assessed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with slope comparison.Results:BG-Sentinel trap collected significantly more adult Ar.subalbatus,4.43 folds in Gorumara NP,5.19 folds in Neora Valley NP and 12.10 folds in Mahananda WLS than the CDC-light trap irrespective to locations.BG-Sentinel traps were tolerant of altitudinal variations(80 m-170 m)and showe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ensity and altitudes in contrast to CDC-light traps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apturing efficacy with increase in altitudes(P<0.001).Conclusions:The study suggests that BG-Sentinel traps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o collect more Ar.subalbatus mosquitoes during night time in comparison to CDC-light trap under complex climatic conditions of forest and variable al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quitoES surveillance ADULT mosquito TRAPS Altitudinal variations Armigeres subalbatus
下载PDF
What incentives encourage local communities to collect and upload mosquito sound data by using smartphones?A mixed methods study in Tanzania
2
作者 Rinita Dam Winifrida Mponzi +9 位作者 Dickson Msaky Tumpe Mwandyala Emmanuel W.Kaindoa Marianne E.Sinka Ivan Kiskin Eva Herreros-Moya Janey Messina Syed Ghulam Sarwar Shah Stephen Roberts Kathy J.Willis 《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 2023年第1期348-362,共15页
Background To detect and identify mosquitoes using their characteristic high-pitched sound,we have developed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known as the‘HumBug sensor’,that records the acoustic signature of this sound,alo... Background To detect and identify mosquitoes using their characteristic high-pitched sound,we have developed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known as the‘HumBug sensor’,that records the acoustic signature of this sound,along with the time and location.This data is then sent remotely to a server where algorithms identify the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ir distinctive acoustic signature.Whilst this system works well,a key question that remains is what mechanisms will lead to effective uptake and use of this mosquito survey tool?We addressed this question by working with local communities in rural Tanzania and providing three alternative incentives:money only,short message service(SMS)reminders and money,and SMS reminders only.We also had a control group with no incentive.Methods A multi-site,quantitative empi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four villages in Tanzania from April to August 2021.Consenting participants(n=148)were recruited and placed into one of the three intervention arms:monetary incentives only;SMS reminders with monetary incentives;and SMS reminders only.There was also a control group(no intervention).To test effectiveness of the mechanisms,the number of audio uploads to the server of the four trial groups on their specific dates were compared.Qualitative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feedback survey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explore participants’perspectives on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study and to capture their experiences of using the HumBug sensor.Results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or many participants(37 out of 81),the main motivation expressed wa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types of mosquitoes present in their houses.Results from the quantitative empirical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participants in the‘control’group switched on their HumBug sensors more over the 14-week period(8 out of 14 weeks)when compared to those belonging to the‘SMS reminders and monetary incentives’trial group.These finding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or p>0.95 under a two-sided z-test),revealing that the provision of monetary incentives and sending SMS reminders did not appear to encourage greater number of audio uploads 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Conclusions Knowledge on the presence of harmful mosquitoes was the strongest motive for local communities to collect and upload mosquito sound data via the HumBug sensor in rural Tanzania.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mos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flow of real-time information back to the communities on type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mosquitoes present in their ho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quito surveillance Acoustic recognition HumBug sensor Digital citizen science Community engagement Mixed methods study
下载PDF
2023年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3
作者 周立晶 刘泉 +1 位作者 尹燕平 李劲松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掌握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类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区域及生境分布等本底信息,为制定媒介伊蚊控制措施并开展登革热预警预测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四川省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2023版)》等... 目的掌握德阳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类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区域及生境分布等本底信息,为制定媒介伊蚊控制措施并开展登革热预警预测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四川省登革热防控技术方案(2023版)》等,分别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对2023年德阳市蚊幼孳生情况和成蚊密度开展监测。采用WPS 2016软件录入并整理数据,SPSS 25.0软件进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结果蚊幼孳生:共调查3600户,积水数8507个,其中阳性数为697个;BI值为19.36,室外高于室内(Z=3.61,P<0.01);CI为8.19%,室内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P=0.28);蚊幼孳生高峰在7—9月且布雷图指数到达高值≥20,废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生境更易出现伊蚊孳生(均P<0.05)。成蚊密度:5—10月共捕获407只白纹伊蚊,平均密度为3.77只/(人·h);8月为密度峰值,达6.61只/(人·h)。结论2023年德阳市部分季节和生境的白纹伊蚊蚊幼孳生和成蚊密度较高,且在7—9月,有登革热疫情暴发风险,应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防控登革热疫情发生与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伊蚊密度 季节消长 监测
下载PDF
2020—2023年长春市蚊虫生态学监测及病毒携带状况调查
4
作者 唐勇 孙鹤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 了解长春市2020—2023年蚊虫的密度、种类、消长规律及病毒携带情况,为蚊虫防控及蚊媒传染病的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长春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全国病媒生物病原学监测方案(试行)... 目的 了解长春市2020—2023年蚊虫的密度、种类、消长规律及病毒携带情况,为蚊虫防控及蚊媒传染病的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长春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及《全国病媒生物病原学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每年5—10月在长春市朝阳区和绿园区使用诱蚊灯法开展监测。使用Excel 2016和SPSS 21.0软件分析不同年份、月份及生境中蚊密度监测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的差异比较。结果 2020—2023年共设置诱蚊灯920盏,捕获成蚊14 554只,蚊虫总密度为15.81只/(灯·夜),蚊虫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牲畜棚捕获蚊虫占总捕获蚊虫的72.7%,且主要以刺扰伊蚊为主,其他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主。蚊种构成比和各蚊种密度在不同年份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092,P<0.05;F=14.118,P<0.05)。蚊虫密度季节消长趋势总体呈单峰型,7—8月为密度高峰。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2020—2023年长春市蚊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未发现其携带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但应关注淡色库蚊的构成比及密度,加强防蚊灭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生态学监测 消长趋势 密度
下载PDF
2020—2023年沈阳市蚊虫监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洋 吴旭 +3 位作者 周博 于冠华 贾贺 王鼎然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了解掌握沈阳市蚊虫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3年每年的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在沈阳市城区(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和农村(农户和牲畜棚)5类生境进行蚊虫监测。结果2020—2023年沈阳市... 目的了解掌握沈阳市蚊虫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2023年每年的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在沈阳市城区(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和农村(农户和牲畜棚)5类生境进行蚊虫监测。结果2020—2023年沈阳市共捕获蚊虫19734只,蚊虫种群构成中刺扰伊蚊、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居前3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425%、2551%和1815%。2020—2023年蚊虫平均密度为3947只/(灯·夜),不同生境蚊虫密度以牲畜棚最高,达41429只/(灯·夜),医院最低,为275只/(灯·夜)。蚊虫总体的季节消长情况呈单峰曲线,各年度蚊虫密度高峰期均在7—9月。结论沈阳市蚊虫防治以牲畜棚和农户为重点控制场所,对于监测到中华按蚊、朝鲜伊蚊等蚊虫场所要重点关注,有效地控制蚊媒传染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监测 密度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下载PDF
2022年南京都市圈成蚊生态学监测分析
6
作者 王白茹 宋丙栋 +5 位作者 刘琳 彭柳明 杨之国 张治津 郑彬 张守刚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南京都市圈2022年蚊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防治和预防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经纬度自北向南选择5个地区为监测点,采用诱蚊灯法开展成蚊监测。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 目的分析南京都市圈2022年蚊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防治和预防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经纬度自北向南选择5个地区为监测点,采用诱蚊灯法开展成蚊监测。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22年南京都市圈5个监测点捕获雌蚊6070只,蚊密度为0.63只/(灯·h),其中监测点D蚊密度最高,监测点E蚊密度最低。捕获蚊虫隶属2亚科4属5种,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是常见蚊种。总体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分布,7月达峰值,为2.11只/(灯·h)。监测点A、监测点B、监测点D的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分布,监测点C呈双峰分布。农村地区牲畜棚蚊密度最高,其次为农户,城镇以公园蚊密度最高,医院蚊密度最低。不同生境各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157,P<0.001)。结论南京都市圈蚊密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呈明显的季节消长,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牲畜棚、农户和公园是重点防治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密度 监测 季节消长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2023年蚊虫监测结果分析
7
作者 元永艇 冯磊 +5 位作者 顾盈培 刘琛 刘婧怡 李慧慧 刘俊 刘汉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掌握浦东新区蚊虫密度、蚊种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以评估蚊媒疾病风险,为蚊虫防控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CO_(2)诱蚊灯在浦东新区47家社区监测点和杨思医院开展成蚊监测,对2017—2023年蚊虫的时间分布、种群密度及生境分布进行比... 目的掌握浦东新区蚊虫密度、蚊种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以评估蚊媒疾病风险,为蚊虫防控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CO_(2)诱蚊灯在浦东新区47家社区监测点和杨思医院开展成蚊监测,对2017—2023年蚊虫的时间分布、种群密度及生境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蚊密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捕获成蚊23107只(雌20661/雄2446),平均雌蚊密度为3.17只/(台·夜)。淡色库蚊为浦东新区优势蚊种,占比81.68%。不同年份不同蚊种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以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蚊虫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单峰分布,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7月。各类生境间的成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牲畜棚密度最高,达到6.46只/(台·夜)。结论浦东新区的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为重点控制场所,6—7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可根据蚊虫的生境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开展科学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种群密度 监测 季节消长
下载PDF
2020—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蚊媒密度分析
8
作者 马卓 阙燃 魏绪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2年蚊种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O_(2)诱蚊灯法于2020—2022年每年5—10月对东城区10个监测点进行蚊密度监测。Excel 2007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GraphPad Pris...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2年蚊种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O_(2)诱蚊灯法于2020—2022年每年5—10月对东城区10个监测点进行蚊密度监测。Excel 2007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2020—2022年共捕获蚊虫7488只,蚊密度为1.73只/(灯·h)。不同年份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7,P=0.1476)。淡色库蚊为东城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7.71%,白纹伊蚊次之;蚊总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上旬和8月下旬;不同蚊种蚊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均呈单峰型;不同生境中居民区蚊密度最高,为2.37只/(灯·h),不同生境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P=0.2148)。结论东城区应根据蚊虫密度、种类构成、季节消长规律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制措施,以居民区为重点场所,在高峰来临前开展灭蚊工作,防止蚊媒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密度 监测
下载PDF
2012—2020年兰州市成蚊监测分析
9
作者 叶晓磊 左晶 石清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掌握兰州市主要城区蚊虫种群构成、不同生境下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开展调查。对2012—2020年兰州市蚊密度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2—2020年共捕获蚊虫10010只,蚊虫总密度为449... 目的掌握兰州市主要城区蚊虫种群构成、不同生境下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开展调查。对2012—2020年兰州市蚊密度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2—2020年共捕获蚊虫10010只,蚊虫总密度为449只/(灯·h)。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占蚊虫总数的9847%,其次是三带喙库蚊(043%);不同生境以牲畜棚蚊密度最高942只/(灯·h),医院最低1.69只/(灯·h);牲畜棚、公园和农户蚊种较丰富;2017年总体蚊密度最高,为46只/(灯·h);9年捕获蚊虫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在7—8月。结论2012—2020年兰州市蚊密度总体控制较好,应继续加强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蚊灭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蚊 季节消长 监测分析
下载PDF
黑箱法和CO_2诱捕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曹晖 冷培恩 +3 位作者 周毅彬 丁志伟 楼菊萍 束惠慧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9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比较黑箱法和CO2诱捕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5~1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采用黑箱法和CO2诱捕法每旬监测一次成蚊密度。结果黑箱法捕获成蚊以淡色库蚊居多,占80.5%;CO2诱捕法捕获成蚊以白纹伊... 目的比较黑箱法和CO2诱捕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5~1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采用黑箱法和CO2诱捕法每旬监测一次成蚊密度。结果黑箱法捕获成蚊以淡色库蚊居多,占80.5%;CO2诱捕法捕获成蚊以白纹伊蚊比例最高,占55.9%;CO2诱捕法捕获雌蚊比例高于黑箱法;黑箱法和CO2诱捕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密度变化都具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黑箱法适合用于淡色库蚊的监测;而CO2诱捕法适用于白纹伊蚊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黑箱法 CO2诱捕法
下载PDF
2015年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勇 周小洁 +3 位作者 刘婷 田彦林 付学峰 曾晓芃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为了准确摸清北京市病媒生物危害的本底情况,全面掌握蚊、蝇、鼠、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为预测、预报和控制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 目的为了准确摸清北京市病媒生物危害的本底情况,全面掌握蚊、蝇、鼠、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为预测、预报和控制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粉迹法、盗食法和堵洞查盗法。结果北京市2015年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占蚊总数的93.72%),白纹伊蚊居第2位(占蚊总数的5.84%),三带喙库蚊第3位(占蚊总数的0.38%)。平均蚊密度为1.11只/灯·小时,比2014年下降了11.9%,其中7月上旬达到最高峰。在不同环境中,旅游景点蚊密度最高,其余依次为公园绿地和居民区。主要蝇种为麻蝇(占蝇总数的43.62%),腐蝇居第2位(占蝇总数的16.08%),绿蝇居第3位(占蝇总数的14.23%)。平均蝇密度为6.62只/笼·天,比2014年降低了15.02%,其中7月下旬蝇密度最高。在不同环境中,公园绿地蝇密度最高,其余依次为农贸市场和居民区。主要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平均蟑螂密度值为0.06只/张·夜,比2014年降低10.44%。其中7月蟑螂密度最高。在不同环境中,中小餐饮蟑螂密度最高,其余依次为居民家庭和农贸市场。其中居民家庭蟑螂侵害率9.69%,较2014年降低29.9%;密度为0.11只/张·夜,较2014年降低38.0%。主要鼠种为褐家鼠(69.44%)和小家鼠(30.56%)。鼠密度为0.22%,与2014年持平。其中6月鼠密度最高。在不同环境与行业中,公共绿地鼠密度最高,其余依次为中小餐饮和地下管线。结论北京市2015年主要病媒生物危害均处于较低水平,今后应持续提升监测系统敏感性,不断改进监测方法,重点关注传播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主要媒介,提高监测与预警预报的水平,为北京市病媒生物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 监测
下载PDF
上海市中心城区成蚊种群动态及新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强 曹晖 +3 位作者 周毅彬 丁志伟 樊坚 冷培恩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为全面掌握上海中心城区蚊虫种群动态及新变化,选取城区蚊虫较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采用CO:诱捕法进行连续超过220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224d共捕捉到蚊虫20826头,包括3属6... 为全面掌握上海中心城区蚊虫种群动态及新变化,选取城区蚊虫较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采用CO:诱捕法进行连续超过220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224d共捕捉到蚊虫20826头,包括3属6种;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上海中心城区优势蚊种(构成比分别为71.8%和19.7%);不同蚊种季节分布差异性显著,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高峰期分别位于5~6月和7~8月,且整体上淡色库蚊密度高于白纹伊蚊(除8月下旬外,其余均P〈0.05),三带喙库蚊在7月中下旬显著上升(分别为681和580头/旬);蚊虫13变化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在相同的月份或季节亦出现较大日变化差异;将2008~2011年历史监测数据与2012年进行趋势比较,仅个别年份间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年份间的旬分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提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优势蚊种仍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该两种蚊种的季节分布与某些文献报道存在差异,主要由上海城区的气候特点决定;上海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仍应针对这两种蚊虫的季节分布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控措施,此外三带喙库蚊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不断提高,为上海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监测 CO2诱捕法 种群动态 上海中心城区
下载PDF
浙江省2006年蚊类种群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傅桂明 杨天赐 任樟尧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掌握浙江省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统一使用诱蚊灯法诱捕。结果全省绝大多数地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蚊虫在7—9月为活动的高峰期。结论淡色库蚊现为全省的主要优势种,三带喙库蚊在宁波和丽水两个地区为主要种... 目的掌握浙江省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统一使用诱蚊灯法诱捕。结果全省绝大多数地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蚊虫在7—9月为活动的高峰期。结论淡色库蚊现为全省的主要优势种,三带喙库蚊在宁波和丽水两个地区为主要种群,白纹伊蚊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提示各地防治蚊媒传染病,控制蚊密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控制
下载PDF
信阳市和洛阳市2004-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晓燕 康锴 +5 位作者 徐超 尚思远 李幸乐 马红霞 陈豪敏 许汴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5,190,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信阳市和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用SPSS 12.0、Excel2003软件分析2004-2010年信阳市、洛阳市乙脑病例资料和2010年两市监测的媒介蚊虫和健康人群抗体资料。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乙脑中和抗体... 目的分析河南省信阳市和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用SPSS 12.0、Excel2003软件分析2004-2010年信阳市、洛阳市乙脑病例资料和2010年两市监测的媒介蚊虫和健康人群抗体资料。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 2004-2010年,信阳市乙脑年均发病率为1.97/10万,年均病死率为2.92%;洛阳市年均发病率为1.01/10万,年均病死率为9.73%。信阳市发病高峰为7~8月,占91.47%;洛阳市则为8~9月,占84.29%。信阳市0~14岁发病占97.52%,洛阳市≥15岁发病明显上升,占57.08%,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557.71,P<0.05)。信阳市以散居儿童为多(68.36%),洛阳市以农民为多(46.46%)。信阳市蚊虫密度高峰为6~7月,分别为25.09只/人.h和27.31只/人.h;洛阳市为7-8月,分别为13.94只/人.h和14.12只/人.h。信阳市≥15岁乙脑抗体阳性率为97.78%,洛阳市为48.94%,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55.42,P<0.05)。结论信阳市乙脑发病高峰较洛阳市提早1个月,与信阳市蚊虫密度高峰早于洛阳市1个月相一致;信阳市发病以0~14岁为主,洛阳市≥15岁发病明显上升,与信阳市≥15岁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高于洛阳市一致。针对性防控是降低两市乙脑发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例 健康人群 媒介蚊虫 监测
下载PDF
2013—2017年成都市蚊虫密度监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伟 蒋峥 +3 位作者 邓良利 田汶佳 何建邯 廖骏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掌握成都市蚊虫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控蚊媒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法,于每年4—11月在成都市城区和农村开展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337233只,平均蚊密度为3.52只/(灯·h),其中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 目的掌握成都市蚊虫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控蚊媒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法,于每年4—11月在成都市城区和农村开展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337233只,平均蚊密度为3.52只/(灯·h),其中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蚊总数的50.43%、35.85%。2013—2017年蚊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平均蚊密度为3.97只/(灯·h),为最高值;2017年平均蚊密度为2.82只/(灯·h),为最低值。成蚊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在6—7月;蚊媒疾病乙型脑炎发病数量高峰集中在7—8月,5年合计分别为27和30例。不同生境中牲畜棚成蚊密度最高,密度为19.19只/(灯·h)。结论初步掌握了成都市蚊虫的种群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密度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密切相关,应加强蚊虫及其传播疾病的综合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密度监测 季节消长
下载PDF
2020年辽宁省蚊虫密度与季节消长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纯玉 张家勇 +1 位作者 白玉银 丁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20年辽宁省蚊虫密度、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及制定蚊虫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对辽宁省5个国家级监测点和9个省级监测点蚊虫进行监测。结果 2020年辽宁省共布...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20年辽宁省蚊虫密度、种类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蚊媒传染病风险评估及制定蚊虫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对辽宁省5个国家级监测点和9个省级监测点蚊虫进行监测。结果 2020年辽宁省共布放诱蚊灯1 410盏,捕获雌蚊64 390只,蚊虫平均密度为45.67只/(灯·夜),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构成比为27.99%,其后依次为背点伊蚊(20.15%)、中华按蚊(17.88%)和刺扰伊蚊(16.39%)。不同生境蚊密度以牲畜棚最高,达160.07只/(灯·夜),居民区最低,为4.88只/(灯·夜)。全省各监测点蚊虫平均密度盘锦市最高,密度为140.58只/(灯·夜);大连市最低,密度仅为3.51只/(灯·夜)。全年蚊密度7月下旬达到最高峰,密度为112.20只/(灯·夜)。结论 基本掌握了辽宁省蚊虫密度、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可为蚊媒传染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监测 密度 季节消长
下载PDF
人诱停落法不同环境与昼夜时段成蚊种群构成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强 周毅彬 +4 位作者 冷培恩 丁志伟 徐康 樊坚 曹晖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4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索上海中心城区不同环境及不同昼夜时段成蚊种群构成的差异性。方法选取5个监测点和2个特定时段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人诱停落法2012年194 d共捕捉到成蚊1 666只,包括3属5种,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 目的探索上海中心城区不同环境及不同昼夜时段成蚊种群构成的差异性。方法选取5个监测点和2个特定时段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人诱停落法2012年194 d共捕捉到成蚊1 666只,包括3属5种,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分别占71.1%和27.7%;2个时段成蚊种群构成差异显著(χ2=817.553,P<0.01)。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分别是第1时段和第2时段优势蚊种(构成比分别为94.3%和66.2%);人民公园成蚊密度[0.557只/(人·次)显著低于人民广场[1.312只/(人·次),P<0.05],5个监测点的成蚊种群构成差异显著(χ2=164.225,P<0.01)。结论研究提示人诱停落法不同监测时段与监测点成蚊种群与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仍应针对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两种优势蚊种,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停落法 微环境 昼夜叮刺节律 上海城区
下载PDF
陕西省韩城市蚊类调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佘建军 孙亮 +2 位作者 孙养信 薛敏学 苏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最高,分别达18.25%和21.25%,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种群 诱蚊诱卵器 监测
下载PDF
江苏省消灭丝虫病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凤华 曹汉钧 +8 位作者 徐振刚 赵兰凤 钱益新 陈锦英 赵勇进 葛均 何宏政 刘海云 吴中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观察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传播规律 ,为消灭丝虫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横向监测技术。结果  71个流行县 (市 )经 12~ 2 0年的横向监测 ,微丝蚴率从内转阴 ,人群血清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接近。
关键词 丝虫病 病原学 蛟媒 血清学 监测 消灭
下载PDF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建东 陈婉 +6 位作者 陈红英 赵汉周 杨达玉 张旭彬 廖朝晖 许璐 卢岱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1402-1403,共2页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监测 伊蚊 控制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