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older Joint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s Using in Deep Space Exploration
1
作者 Qilong Guan Chunjin Hang +4 位作者 Shengli Li Dan Yu Ying Ding Xiuli Wang Yanhong Ti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6-28,共13页
The spacecraft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s will face extreme environments,including cryogenic temperature,intense radiation,wide-rang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even the combination of conditions mentioned ab... The spacecraft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s will face extreme environments,including cryogenic temperature,intense radiation,wide-rang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even the combination of conditions mentioned above.Harsh environments will lead to solder joints degradation or even failure,resulting in damage to onboard electronics.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n high reliability solder joints using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use of onboard protection devices,bu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reliability of spacecraf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viation industry.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reliability research on SnPb solder alloys,Sn-based lead-free solder alloys and In-based solder alloys in extreme environments,and try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ollow-up studies,which focus on solder joint reliability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pace exploration Extreme environments Solder joints MICROSTRUCTURE ELECTRONICS RELIABILITY
下载PDF
Significant Oil Discovery by Joint Exploration in Bohai Gulf
2
《China Oil & Gas》 CAS 1999年第3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Significant Oil Discovery by joint exploration in Bohai Gulf
下载PDF
New Climax Is Coming in 1995 of CNOOC Joint Exploration
3
作者 Yan Hao 《China Oil & Gas》 CAS 1995年第2期64-64,共1页
NewClimaxIsComingin1995ofCNOOCJointExploration¥YanHaoTheaimofChina'soffshoreoilandgasexplorationin1995istoin... NewClimaxIsComingin1995ofCNOOCJointExploration¥YanHaoTheaimofChina'soffshoreoilandgasexplorationin1995istoincreasevalidexpl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Climax Is Coming in 1995 of CNOOC joint explor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joint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the SMILE satellite and EISCAT-3D radar 被引量:2
4
作者 JiaoJiao Zhang TianRan Sun +7 位作者 XiZheng Yu DaLin Li Hang Li JiaQi Guo ZongHua Ding Tao Chen Jian Wu Chi W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SCD 2024年第1期299-306,共8页
The Solar wind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Link Explorer(SMILE)satellite is a small magnetosphere–ionosphere link explorer developed cooperatively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It pioneers the use of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The Solar wind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Link Explorer(SMILE)satellite is a small magnetosphere–ionosphere link explorer developed cooperatively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It pioneers the use of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to perform large-scale imaging of the Earth’s magnetosheath and polar cusp regions.It uses a high-precision ultraviolet imager to image the overall configuration of the aurora and monitor changes in the source of solar wind in real time,using in situ detection instruments to improve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ar activity and changes i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The SMILE satellite is scheduled to launch in 2025.The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ces Association(EISCAT)-3D radar is a new generation of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constructed by EISCAT and is the most advanced ground-based ionospheric experimental device in the high-latitude polar region.It has multibeam and multidirectional quasi-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3D)imaging capabilities,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operation capabilities,and multiple-baseline interferometry capabilities.Joint detection by the SMILE satellite and the EISCAT-3D rada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vealing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the solar wind–magnetosphere–ionosphere.Therefore,we performed an analysis of the joint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the SMILE satellite and EISCAT-3D,analyzed the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two can perform joint detection,and defined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that can be solved by joint detection.In addition,we developed Web-based software to search for and visualize the joint detection period of the SMILE satellite and EISCAT-3D radar,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joint detection experim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wind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Link explorer(SMILE)satellite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Sciences Association(EISCAT)-3D radar joint detection
下载PDF
3D joint inversion of controlled-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and magnetotelluric data 被引量:1
5
作者 RONG Zhihao LIU Yunhe 《Global Geology》 2022年第1期26-33,共8页
Different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exploration depth,especially in frequency domain electromagnetic(EM)exploration.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skin depth,this differe... Different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exploration depth,especially in frequency domain electromagnetic(EM)exploration.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skin depth,this difference will increase with the effective detection frequency of the method.As a result,when per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on single type of EM data,it is not possible to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the subsurface geoelectric structure at the full scal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joint inversion on different type of EM data.In this paper we combine the magnetotelluric method(MT)with the controlled-source audio-magnetotelluric method(CSAMT)to study the frequency-domain three-dimensional(3D)joint inversions,and we use the unstructured finite-element method to do the forward modeling for them,so tha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ccuracies of differ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can be satisfied.By combining the two sets of data,we can obtai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at different depths,and depict the full-scale subsurface geoelectric structures.In actual mineral exploration,the 3D joint inversion is more useful for identifying subsurface veins in the shallow part and blind mines in the deep part.It can delineate the morph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ore bodies more completely and provide reliable EM interpretations to guide the mining of miner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joint inversion controlled-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method magnetotelluric method onshore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下载PDF
邯东断裂浅部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分析
6
作者 南燕云 李亦纲 +2 位作者 刘亢 裴跟弟 宋键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5,共14页
邯东断裂为太行山山前断裂以东的一条隐伏断裂,是华北平原坳陷区内邯郸凹陷的东界断裂,位于邯郸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城区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 邯东断裂为太行山山前断裂以东的一条隐伏断裂,是华北平原坳陷区内邯郸凹陷的东界断裂,位于邯郸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城区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年代学测试方法,对邯东断裂的展布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系统研究,共布设跨断裂浅层地震勘探测线6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3条。综合分析表明,邯东断裂为一条近NNE-SSE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倾向W,视倾角约50°~75°。断裂上断点埋深南浅北深,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南段与北段相比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东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活动特征
下载PDF
多尺度电磁联合方法在贵州某磷矿深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博尧 郭振威 +3 位作者 柳建新 刘春明 杨牧 王妍艺 《矿产勘查》 2024年第9期1653-1660,共8页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多,深部磷矿资源开采迫在眉睫。贵州作为磷矿资源大省,品位高、矿层厚,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但该地区呈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可溶岩总面积达12.88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3%。开采...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多,深部磷矿资源开采迫在眉睫。贵州作为磷矿资源大省,品位高、矿层厚,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但该地区呈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可溶岩总面积达12.88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3%。开采过程中极易发生井喷、突泥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与开发成本,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探明地下岩溶发育情况对于磷矿开采工作十分重要。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以及磷矿埋藏深的特点,本文综合运用扩频激电法和可控源电磁法进行岩溶探测。两种方法优势互补,相互印证,通过对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剖面图进行定性分析,准确地圈定出岩溶发育区,为下一步磷矿开采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岩溶发育地区的物探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探测 扩频激电法 可控源电磁法 多尺度联合探测
下载PDF
载人月球探测月面活动机器人的发展机遇及关键技术
8
作者 张崇峰 王慎泉 韩亮亮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3-561,共9页
世界航天领域迎来了月球探测的新热潮,在日益丰富、复杂的载人月球探测月面活动中,机器人可在人机联合探测、原位资源利用等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围绕月面机器人在载人探月月面活动中的应用,调研了国外载人月球探测计划中提出的机器人... 世界航天领域迎来了月球探测的新热潮,在日益丰富、复杂的载人月球探测月面活动中,机器人可在人机联合探测、原位资源利用等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围绕月面机器人在载人探月月面活动中的应用,调研了国外载人月球探测计划中提出的机器人任务及方案;结合我国载人月球探测规划,梳理分析了无人验证、航天员首次登月、科考与开发等不同阶段对机器人的配置需求和发展机遇;面向极端地形条件下的人机联合探测、联合大范围移动、熔洞宜居性探测等典型场景,设计了机器人的活动流程;梳理分析了月面机器人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及难点,可为我国载人月球探测月面活动机器人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探月 月面活动 月面机器人 发展机遇 人机联合探测
下载PDF
三维观测系统属性联合定量分析及其应用
9
作者 钟家均 李华科 涂远艮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54-565,共12页
观测系统设计是地震勘探中资料采集中重要的一环,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资料获取是否满足地质任务要求以及是否满足资料品质需求。常规的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一般根据设计观测系统的炮检点几何分布属性(炮间距、道间距、炮线距、接收线... 观测系统设计是地震勘探中资料采集中重要的一环,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资料获取是否满足地质任务要求以及是否满足资料品质需求。常规的三维观测系统属性分析一般根据设计观测系统的炮检点几何分布属性(炮间距、道间距、炮线距、接收线距、接收线数、炮点数、接收点数)以及面元内部的覆盖次数、炮检距等多种因素结合进行独立评价来支持技术设计,但由于每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制衡且紧密关联的,独立分析评价结果可能出现混淆模糊的情况。笔者引入观测系统属性定量分析评价方法,综合三维观测系统的炮检点分布属性、覆盖次数分布、面元属性及针对目的层的设计,最终获得观测系统属性综合定量因子值,直接进行不同种类观测系统针对地质任务的优选比较,在地震采集前期设计观测系统评价中减少了观测系统设计人员的经验判断,使得设计结果的评价更加简捷、科学、合理,经实际地震勘探设计应用检验,这种多属性联合定量分析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设计 地震采集 联合分析 三维 观测系统 面元属性 定量分析 因子
下载PDF
面向载人月球探测的航天员-多机异构群联合探测方案
10
作者 谷程鹏 张文奇 +2 位作者 韩亮亮 施飞舟 张崇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3-702,共10页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的特殊性,对未来载人月球探测的任务需求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根据人机特点对人机功能分配进行论证,优化月面活动系统配置,提出了“双人一车多机”异构群联合探测的人机系统方案;针对环境巡视探测、月面资源利用、基...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的特殊性,对未来载人月球探测的任务需求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根据人机特点对人机功能分配进行论证,优化月面活动系统配置,提出了“双人一车多机”异构群联合探测的人机系统方案;针对环境巡视探测、月面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三类任务需求,建立了多模式人机联合探测流程规划,充分发挥人和机器人的优势,可满足全地形多功能探测作业的应用需求;最后,提出了月球车和机器人的需求及方案设想。研究成果可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提供参考依据及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月球探测 月面活动 人机联合探测 载人月球车 月面机器人
下载PDF
磁电异常联用技术在矿井火区勘探中的应用
11
作者 周东东 何启林 +1 位作者 卓辉 陆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针对新柳矿业周边小煤窑数量众多及小煤窑破坏漏风、引发自燃等问题,致使柳湾煤矿井田产生破坏,研究采用磁电异常联用技术和测温杆红外热像测温反演技术。研究表明:通过磁电异常联用技术和测温杆红外热像测温反演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准... 针对新柳矿业周边小煤窑数量众多及小煤窑破坏漏风、引发自燃等问题,致使柳湾煤矿井田产生破坏,研究采用磁电异常联用技术和测温杆红外热像测温反演技术。研究表明:通过磁电异常联用技术和测温杆红外热像测温反演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准确地探测和定位火源,从而实施有效的灭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异常 火源精探 测温杆 红外热成像测温 联合勘探
下载PDF
基于重磁电震综合解释的三维地质建模——以南陵—宣城矿集区为例
12
作者 郭冬 丁文祥 +3 位作者 兰学毅 陶龙 张媛媛 陆三明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5期139-152,共14页
南陵—宣城矿集区近年来逐步发展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第八个重要矿集区。由于地表覆盖层较厚,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复杂的断裂系统和隐伏岩体尚未得到系统的三维建模与分析,严重制约了成矿规律的认识和深部找矿工作的推进。... 南陵—宣城矿集区近年来逐步发展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第八个重要矿集区。由于地表覆盖层较厚,深部地质结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复杂的断裂系统和隐伏岩体尚未得到系统的三维建模与分析,严重制约了成矿规律的认识和深部找矿工作的推进。为揭示该区深部地质结构,综合利用重力、磁法、电磁法及地震等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结合钻孔和岩矿石物性等先验信息,优化隐式三维地质-地球物理建模方法,通过多源数据的联合反演和综合建模,建立了南陵—宣城矿集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详细刻画了区域内断裂网络、隐伏岩体及控矿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多重先验信息约束和钻孔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显著提升了对深部地质结构及成矿系统的解析能力。研究结果揭示了该区控矿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识别出潜在有利的成矿区段,分析显示,南陵—宣城矿集区内深部岩浆活动与主要构造系统之间具有密切的成矿耦合关系,模型中识别的多个隐伏岩体和控矿地层的接触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研究成果可为深部找矿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信息 联合反演 南陵—宣城矿集区 三维地质建模 深部找矿
下载PDF
临河坳陷高效油气勘探综合物探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索孝东 王泽丹 +3 位作者 石东阳 杨俊 李燕丽 张宇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19,共12页
针对临河坳陷主力生烃凹陷不清、构造及地层难以落实、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等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适用勘探新区高效勘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以基于多种灵活约束机制的中浅层重力多密度界面反演及归一式重... 针对临河坳陷主力生烃凹陷不清、构造及地层难以落实、成藏目标不清、突破井位难以落实等长期以来制约勘探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适用勘探新区高效勘探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以基于多种灵活约束机制的中浅层重力多密度界面反演及归一式重力正演剥层为核心,利用深层目标重力异常提取技术重新认识了临河坳陷地质结构。淖西深洼槽是临河坳陷的主力生烃区,临河坳陷南斜坡受黄河断陷槽控制,发育了中央断垒式潜山披覆构造带,具备两侧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提出并应用基于井、震资料控制的时频电磁模拟退火电阻率约束反演及基于精细地电结构模型的极化率约束反演等时频电磁目标储层油气检测技术,提高了深层目标的电性分辨率及目标储层的油气预测精度,快速锁定JH2x、LH1x及XH1井等靶区目标,为临河坳陷油气勘探的突破发挥了关键先导性作用,为低勘探程度新区、特别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重力勘探 重力多界面反演 重力剥层技术 时频电磁 电磁—井—震联合反演
下载PDF
工况外载条件下钛合金/钢钻杆接头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益铭 张建军 +7 位作者 李晓 杨柳 李桂变 刘强 吴永清 马欣华 祝国川 尹成先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3期51-59,I0004,共10页
由于我国的优质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深层及超深层,超深井的钻探对钻柱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钛合金钻杆由于具有高强、低密、耐蚀、抗疲劳、耐热和无磁性等优点,是超深层天然气钻柱的研究热点。本文使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研究... 由于我国的优质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深层及超深层,超深井的钻探对钻柱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钛合金钻杆由于具有高强、低密、耐蚀、抗疲劳、耐热和无磁性等优点,是超深层天然气钻柱的研究热点。本文使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不同外载条件下钛合金材料和钢钻杆材料对高承载钻杆接头承载性能和密封性能的影响,并分析高承载钻杆接头在工况下的失效方式和力学特性。结论表明:钛合金材料可以使钻杆接头的整体应力水平降低20%,抗扭能力提高约60%,但在同样扭矩上扣后螺纹接头的主台肩密封压力比钢制钻杆接头低15%~20%;当加载内压+拉伸+弯矩的复合载荷后,螺纹的最大危险点由外螺纹主台肩圆弧凹槽处转移到了在外螺纹主台肩侧第一圈齿根处,螺纹整体的应力水平增高,密封性能下降。因此为了满足超深井天然气井钻采需求,使用钛合金/钢钻杆复合钻柱时,可适当提高钛合金钻杆的上扣扭矩,提高螺纹接头的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天然气开发 钛合金钻杆 高承载接头 三维力学 有限元分析 复合载荷
下载PDF
饰面石材矿产勘查评价中节理裂隙与荒料率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万勇 马文昆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为获取饰面石材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荒料率基本参数,本文针对节理裂隙发育特征,说明了不同阶段荒料率的工作程度及要求;简述了荒料率面统计及体图解荒料率测定方法,介绍了体图解荒料率自动化处理的优点。
关键词 节理裂隙 荒料率 饰面石材矿产 资源储量估算 勘查评价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南苑—通县断裂南西段结构特征和活动性
16
作者 牛文治 何付兵 +2 位作者 沙春梅 张悦泽 刘振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52-7562,共11页
南苑—通县断裂是北京市平原区重要的隐伏断裂之一,其结构特征及活动性的研究对于优化北京市国土空间格局及城市地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和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结合钻孔地层剖面及地质年代学测定,对南苑—通... 南苑—通县断裂是北京市平原区重要的隐伏断裂之一,其结构特征及活动性的研究对于优化北京市国土空间格局及城市地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和高精度重力勘探方法,结合钻孔地层剖面及地质年代学测定,对南苑—通县断裂南西段的结构特征及活动性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南苑—通县断裂在北京市南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其断裂行迹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重力剖面上得到了良好的反映。通过钻孔地层剖面及钻孔年代学格架分析,发现断裂没有错断中更新统以上地层,推测南苑—通县断裂南西段在中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此外,钻孔中新近纪玄武岩的出现也证明了断裂带定位的准确性,推断玄武岩岩浆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区域内大断裂的伸展活动共同作用结果。研究结果填补了南苑—通县断裂南西段活动性研究的空白,为北京市南部地区城市地质安全和国土空间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苑—通县断裂 断裂活动性 岩浆活动 钻孔地层剖面 地球物理探测
下载PDF
当阳复向斜页岩气探测区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暗示
17
作者 危自根 储日升 +1 位作者 谢军 范心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63-2971,共9页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 本文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扬子克拉通当阳复向斜区21个密集流动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V_(p)/V_(s)比和S波速度.结果表明,该区平均地壳厚度和V_(p)/V_(s)比值分别为33.8 km和1.75,推测当阳复向斜经历过下地壳减薄但地壳整体尚保持典型克拉通结构特征.研究区绝大部分台站都在3~4 km深度存在1~2 km厚的低S波速度层,推测可能与该深度范围内富集高孔隙度和低密度的页岩气层有关.本研究表明,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被动源数据资料,可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复向斜 页岩气勘探 低速薄层 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 接收函数H-κ叠加
下载PDF
基于新型加速度型检波器在城市浅层-超浅层地震波联合勘探中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赵家福 姜鹏 +1 位作者 张建 章建新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8期128-130,共3页
目前在浅层地震反射法中常用自然频率为60~100 Hz传统速度型检波器,经常遇到近震源道记录中反射波与干扰波(主要为面波)很难分辨的现象,需要一定的偏移距才能将其分辨清楚。同时最大偏移距又不能过大,由于目标层埋深很浅,若排列长度过大... 目前在浅层地震反射法中常用自然频率为60~100 Hz传统速度型检波器,经常遇到近震源道记录中反射波与干扰波(主要为面波)很难分辨的现象,需要一定的偏移距才能将其分辨清楚。同时最大偏移距又不能过大,由于目标层埋深很浅,若排列长度过大,记录的多为折射波,所以需要采用短排列、小道间距进行数据采集。在超浅层地震勘探中常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技术(MASW),MASW是从多道地震数据记录中提取面波进行横波速度反演从而获取超浅层的第四系分层剖面。MASW中通常选用自然频率为4.5 Hz传统速度型检波器。两种勘探方式需要两种不同频率检波器,施工效率大大降低。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应用新型高灵敏度、频率范围较宽的加速度型检波器同时采集反射、面波数据。在采集数据时兼顾反射波最佳窗口技术和多道面波法最佳窗口技术,实现一次数据采集,两种不同地震信号处理方法,获得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超浅层横波速度剖面,可以达到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加速度检波器 浅层地震反射 MASW 联合勘探
下载PDF
煤矿薄基岩区底砾层水害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邓重青 李永雷 高玉超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9期152-157,163,共7页
运河煤矿7308工作面邻近煤层露头区,为解决受第四系底砾-风氧化带含水层水害威胁问题,采用井上下联合钻探的方式对工作面附近区域含水层情况进行探查,查明开采区域附近第四系底砾-风氧化带含水层富水性及连通性。采用一孔多用的方式,通... 运河煤矿7308工作面邻近煤层露头区,为解决受第四系底砾-风氧化带含水层水害威胁问题,采用井上下联合钻探的方式对工作面附近区域含水层情况进行探查,查明开采区域附近第四系底砾-风氧化带含水层富水性及连通性。采用一孔多用的方式,通过探查钻孔进行靶向注浆加固、封堵,有效封堵了相邻采空区第四系底砾-风氧化带水补给水源,加固了煤层顶板,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水害威胁,解决研究区内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安全问题,实现了减水开采,降低了矿井涌水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基岩区 底砾-风氧化带水层 联合探查 注浆治理
下载PDF
薄覆盖层地区隐伏断层及其上断点探测的地震方法技术——以废黄河断层为例 被引量:35
20
作者 顾勤平 康清清 +3 位作者 许汉刚 刘建达 李大虎 聂碧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09-1618,共10页
通过在同一条测线上应用三种不同地震勘探手段(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法、横波反射法与高分辨率折射法)联合反演的方法,获得了测线控制地段内废黄河断层的确切位置、上断点埋深以及速度分布图像.探测结果表明:在薄覆盖层地区的断裂调查中,上... 通过在同一条测线上应用三种不同地震勘探手段(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法、横波反射法与高分辨率折射法)联合反演的方法,获得了测线控制地段内废黄河断层的确切位置、上断点埋深以及速度分布图像.探测结果表明:在薄覆盖层地区的断裂调查中,上述三种技术手段的联合反演要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手段更加可靠,并能从不同角度查明断层的位置、性质及其特征,为钻孔联合剖面位置的布设和钻孔深度的设计提供地震学依据.经高精度钻孔联合地质剖面证实,三种地震勘探方法反演得到的主要地层界面和构造特征都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吻合较好.试验表明了上述三种地震勘探方法在基岩面埋深较浅地区联合反演的可行性以及地震勘探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覆盖层地区 隐伏断层 共偏移距地震反射勘探 横波反射勘探 高分辨率折射勘探 联合反演 钻孔联合地质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