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Human-Oriented Transport in City Hall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Case Study of the Kerman City Hall
1
作者 Sedigheh Meimandi Parizi Abdolreza Kazeminiya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15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In Ir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non-motorize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warrants the need to allocate adequate funding from the state and city hall. In this regard, in city hall development plans (t... In Ir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non-motorized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warrants the need to allocate adequate funding from the state and city hall. In this regard, in city hall development plans (the format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Interior),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 has been one of the ten chapte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rvey the content and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to the traffic sector in the former development program of Kerman city hall and by the way, assess the role of human-oriented transportation among the plans and programs of Kerman city hall. Therefore, the amount of funds allocated to the transport sector in Kerman city hall development plans and programs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a period of six years (2009-2014).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for surveying the posi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 among planners and urban management. Kerman is the historical cit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in the South East of Iran. Due to uncontrolled population growth in recent decades, a large number of cars added to its pathways, so it is required to have a plan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programs to be evaluated traffic.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budget alloc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hicle-oriented transportation is much more than human-oriented transportation and in fact, human-oriented systems of transport such as walking and cycling are considered less than the others. Also in the old fabric of Kerman city that ha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human-oriented transportation, the lowest level of funding is intended to regulate transportation. With this description, it is clear that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uman-oriented in urban transport sector, it fundamentally needs paradigm shift in urban transport development and revision in the attitudes of managers and planners, and in the meantime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 the programming cycle of urban development along with review of the allocating funds mechanism and to define projects in various sectors. Urban and transport planners can conduct municipalities projects with costing not too much and hereto provide non-motorized styles in the field of urban transport networks. If only allocated apart of the overall funding for roads, highways and city stree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options, the impact would be very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TRANSPORT human-oriented Transportation Non-Motorized TRANSPORT The Funding of CITY HALL Programs
下载PDF
Strategy for Human-oriented Living Street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Taking Dieshan Road as an Example
2
作者 Heng ZHANG Zhi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10期45-47,55,共4页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motor traffic has occupied the streets of contemporary China,and people's demand for street space has been ignored.The disappearance of street life and the rapid develo...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motor traffic has occupied the streets of contemporary China,and people's demand for street space has been ignored.The disappearance of street lif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ars have caused various problems including congestion,exhaust,noise,accidents,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so on.People-oriented living streets are gradually away from people's life,the street walking environment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and the street space does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pedestrians,especially the elderly.At present,China has entered an aging society,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is an inevitable problem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study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walk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the street characteristics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and takes the street space of Dieshan Road in Nanch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An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living street space environment,so that the elderly can go back to the street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G Living street human-oriented concept Dieshan Road
下载PDF
和谐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语篇分析
3
作者 庞亚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0,共7页
本文在和谐话语分析视角下对一个与动物有关的语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聚焦的是和谐话语分析中“以人为本”假定以及“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如何通过和谐话语分析揭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本文... 本文在和谐话语分析视角下对一个与动物有关的语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聚焦的是和谐话语分析中“以人为本”假定以及“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和“制约原则”,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如何通过和谐话语分析揭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本文的语料是刊登在《中国日报》的英文语篇,所得出的结论是:语言构建和塑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谐话语分析可以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各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话语分析 以人为本 良知原则 亲近原则 制约原则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开斌 宇业力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后,对于人性的研究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这又和我国的和谐社会具有什么关联呢?为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就显... 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后,对于人性的研究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这又和我国的和谐社会具有什么关联呢?为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课程准则上要求受教育者遵循所属阶级的道德观,也包含了对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行为上的规范;一旦受教育者的个人行为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演进时,那么整个社会群体的关系也就开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的社会关系趋向一致,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达成稳定和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化 社会和谐
下载PDF
以人为本: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步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165,共5页
确定以人为本作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太重视以人为本,既没有搞清楚人是什么,也没有弄清本为何物。民族院校的特殊... 确定以人为本作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太重视以人为本,既没有搞清楚人是什么,也没有弄清本为何物。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尊重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尊重学生的能力和创新,要做好“换位、定位、到位”三位一体的学生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民族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理念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宇宙 胡帆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源出于当下中国诸多重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相遇,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当代价值必然会凸显出来。以人为本就是最好的回应,是对曾令马克思为之苦恼不堪并曾长期困扰人们的人类历史之谜的真...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源出于当下中国诸多重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相遇,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当代价值必然会凸显出来。以人为本就是最好的回应,是对曾令马克思为之苦恼不堪并曾长期困扰人们的人类历史之谜的真正揭示。其中的"人",只能是"现实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更不是抽象的、无人身的理性。以人为本是以"现实的个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核心地位。深入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现实的个人 科学发展观 核心
下载PDF
康德伦理学体系中的“尊严”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冉光芬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0期13-16,共4页
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自由为基石,强调理性本身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在理性被工具化的启蒙时代凸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其思想体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康德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与其它非理性存在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基于自由的道德法则。... 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自由为基石,强调理性本身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在理性被工具化的启蒙时代凸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其思想体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康德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与其它非理性存在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基于自由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的存在以及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追究是人的尊严的体现。所以,人的尊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遍立法,人是目的和意志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尊严 普遍立法 人是目的 意志自律
下载PDF
谈图书馆服务实施“以人为本”的途径 被引量:2
8
作者 白晨 王荣荣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9-90,共2页
图书馆作为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要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作为构建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为图书馆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和思路。文章从更新服务理念、构建人文环境等方面论... 图书馆作为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要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作为构建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为图书馆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和思路。文章从更新服务理念、构建人文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在图书馆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工作 以人为本 人性化服务
下载PDF
从以人为本视角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三明学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龚榕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12,共4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大学生身上,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构建高校教育创新力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梅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文化创新力、资源整合力和领导执行力构成了大学教育创新力,其核心要素是人。大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以文化创新力和领导执行力为手段,通过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以及金融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大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 文化创新力、资源整合力和领导执行力构成了大学教育创新力,其核心要素是人。大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以文化创新力和领导执行力为手段,通过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以及金融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大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力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城市解读的社会学视角
11
作者 吴向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8,共3页
在中国城市快速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解读城市,可以探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新方式,在城市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升城市的人文内涵,使中国城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社会学 城市 城市社会
下载PDF
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法则
12
作者 颜旭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年第3期42-45,共4页
作为一项以人为起点,并以人为归宿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内在的伦理法则。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道德法则,人道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的道德法则,人文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条件的道德法则。作为道德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的人本、... 作为一项以人为起点,并以人为归宿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内在的伦理法则。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道德法则,人道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的道德法则,人文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条件的道德法则。作为道德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的人本、人道、人文思想应当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所选择和吸收,并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伦理法则 人本 人道 人文
下载PDF
论万里精神
13
作者 陈厥祥 蒋建军 吴祖新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万里精神与万里模式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它们都是万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都是万里人深入学习、领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文章着重对万里精神的丰富内容进行了归整、分析和研究,对它的意义作了... 万里精神与万里模式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它们都是万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都是万里人深入学习、领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文章着重对万里精神的丰富内容进行了归整、分析和研究,对它的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这对弘扬万里精神,进一步深入研究万里模式,不断推动万里模式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里精神 万里模式 以人为本 创新发展
下载PDF
高校学生工作应实现“四化”
14
作者 缪锐锋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3期51-53,共3页
社会变迁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极好的改革机遇。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工作应当勇于面对挑战、积极改革、实现"四化"。实现"四化"就是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实现人本化、法制化、科学化... 社会变迁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极好的改革机遇。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工作应当勇于面对挑战、积极改革、实现"四化"。实现"四化"就是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实现人本化、法制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四化"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改革和完善的要素,在实际工作中要协调推进,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人本化 学生工作法制化 学生工作科学化 学生i作系统化
下载PDF
在“发展”中解读“以人为本”
15
作者 赵阵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7年第2期85-86,共2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是以人为本,人的产生使自然界演化变成了主体性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人自身的活动构成了发展的手段。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自由逐步...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是以人为本,人的产生使自然界演化变成了主体性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人自身的活动构成了发展的手段。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从不自由逐步走向自由的过程,人本身的自由程度是发展的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目标 手段 标识
下载PDF
湖南文学走向以人为本的60年
16
作者 魏饴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用"革命文学"来概括湖南文学建国60年的主流有失偏颇。政治标准不等于不以人为本,文学应服务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湖南文学不断走向以人为本,出现了大量优秀之作。这些作品具有直面政治风云、关注人生质量、... 用"革命文学"来概括湖南文学建国60年的主流有失偏颇。政治标准不等于不以人为本,文学应服务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湖南文学不断走向以人为本,出现了大量优秀之作。这些作品具有直面政治风云、关注人生质量、透视地域文化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文学 以人为本 革命文学
下载PDF
“审美意识形态论”与人在文学活动中的存在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宪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6-170,共5页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中国文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指引下所创生的学术成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揭示的文学性质,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它的产生不仅是中国新时期对艺术的科学认识...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中国文学理论在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指引下所创生的学术成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所揭示的文学性质,是文学中呈现出来的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它的产生不仅是中国新时期对艺术的科学认识的回归,而且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在理论基础上是有马克思学说的人学与社会学统一的学理依据的。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在当代中国学术环境中再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人本主义思想,应该注重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建设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 马克思学说 人学与社会学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论宪法监督价值生成的文化基础
18
作者 资金星 匡传东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5-99,共5页
宪法监督与宪法相伴而来,通过两百多年的宪政实践,宪法监督充分展现了其独特而深刻的价值。然宪法监督价值的生成却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至少体现为"人性恶"、"以人为本"与"权力异化"。
关键词 宪政文化 人性 人本 权力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19
作者 赵存见 王延军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发展观问题探索的新成果,它正确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怎样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得以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并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合法性...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发展观问题探索的新成果,它正确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怎样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以人为本”的思想得以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并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合法性地位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20
作者 许在荣 陈玉淮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1-124,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进,势必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并将改变现存的经济格局。作为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的伦理道德,总要反映和维护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伦理道德的变化,因此科学发展观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进,势必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并将改变现存的经济格局。作为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的伦理道德,总要反映和维护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伦理道德的变化,因此科学发展观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从伦理学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了人的目的性和主体作用;(二)追求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公平的伦理精神;(三)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四)突出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