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受教育权——基于“理由束”方法论的分析视角
1
作者 徐靖 陶文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共13页
对于“何为受教育权”这一问题,既有的受教育权方法论并未提供有效的应答策略。描述性方法论界定的受教育权概念缺少区分性和普遍性特征,评价性方法论因无力解决并不稳定的教育价值立场问题而使得受教育权概念陷入正当性“陷阱”。对此... 对于“何为受教育权”这一问题,既有的受教育权方法论并未提供有效的应答策略。描述性方法论界定的受教育权概念缺少区分性和普遍性特征,评价性方法论因无力解决并不稳定的教育价值立场问题而使得受教育权概念陷入正当性“陷阱”。对此,在理由论的基础上,受教育权可被视为依附于一束理由的“要求”。在该“理由束”中,结合欧洲人权法院相关判决,受教育者的自我实现是初级内在理由,平等接受教育为次级内在理由,而包括国家干预在内的其他理由则构成外在理由;受教育权的初级和次级内在理由属于立法范畴的理由,又因无法在立法上穷尽外在理由,所以外在理由被分配至司法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权 欧洲人权法院 方法论 理由束 权利理论
下载PDF
语文核心素养基于课程三维属性的探讨--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2
作者 施晓风 杨玉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语文是具有复合功能的学科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除“语言运用”对应“工具性”之外,语文课程还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这三种属性。对思维能... 语文是具有复合功能的学科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除“语言运用”对应“工具性”之外,语文课程还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这三种属性。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科学性的范畴,文化自信是人文性的体现,而审美创造则属于感性活动,是艺术领域,语文的三维属性都与语言密不可分,且共同对塑造完整的人格发挥各自的作用。在人工智能大发展的今天,反思学科教育的本质属性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 科学性 人文性 艺术性
下载PDF
大学与人文教育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晓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7,共9页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在近代以来的发展中,科学理性渐有凌驾和排斥人文理性的趋向,这在大学教育的演变中有鲜明的体现。人文教育不仅是人文学科的知识教育,更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学科的知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地...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在近代以来的发展中,科学理性渐有凌驾和排斥人文理性的趋向,这在大学教育的演变中有鲜明的体现。人文教育不仅是人文学科的知识教育,更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学科的知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地位的变化,有其历史的根由,而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则是大学理念残缺的一种症候。在继续推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吸取博雅教育的理念及相关理论,有助于弥合科学和人文在教育中的疏离倾向,校正大学的理念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教育 人文教育 高等教育 科学精神
下载PDF
大学的主流文化与“以善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毅 胡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7-161,共5页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大学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由于"人化"的本然性和真善美的最高价值诉求而内在融通。两种文化的本质内容通过大学的主流教育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表现出来并得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融互动、互异互...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大学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由于"人化"的本然性和真善美的最高价值诉求而内在融通。两种文化的本质内容通过大学的主流教育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表现出来并得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融互动、互异互补。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将成为当代教育的理性选择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文化与人文教育 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 止于至善 人文教育理念
下载PDF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实践的合理限度 被引量:7
5
作者 贺武华 廖明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6-80,共5页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会出现偏差、走样,导致教育失误。教育以人为本,首先应该获得普遍的人性观认同,需要防范、弱化其中消极的一面,不应该任意张扬人的生物性、非理性、无德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样需要勤奋吃苦、挫折困难、批评惩...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会出现偏差、走样,导致教育失误。教育以人为本,首先应该获得普遍的人性观认同,需要防范、弱化其中消极的一面,不应该任意张扬人的生物性、非理性、无德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样需要勤奋吃苦、挫折困难、批评惩罚、纪律法制等传统教育的必要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合理限度 教育补救
下载PDF
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被引量:9
6
作者 杜小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论述了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 :1 建立好的课程体系 ,实现文理渗透 ;2 通过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环境来达到文化素质养成的目的 ;3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高校 中国 学生 第二课堂 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素质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情怀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娟 赵志勇 +1 位作者 李晶 汤方霄 《中国轻工教育》 2014年第1期44-46,66,共4页
随着新思潮和思想不断涌入,传统的说理教育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注重人性化的人文情怀,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人文素养相对较高的人才。
关键词 说理教育 人文情怀
下载PDF
论人的“文化—精神性”及其制度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晖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2-36,共25页
人类是"文化—精神性"的存在。这一有关人的界定,既克服了性善、性恶或好利恶害人性观及其制度预设的弊端,也克服了近代以来的人性理性观及其"科学主义"根据背景中唯一本质性追求的虚妄及其制度预设的冰冷和机械。... 人类是"文化—精神性"的存在。这一有关人的界定,既克服了性善、性恶或好利恶害人性观及其制度预设的弊端,也克服了近代以来的人性理性观及其"科学主义"根据背景中唯一本质性追求的虚妄及其制度预设的冰冷和机械。人的"文化—精神性",打开了关照人类本性的新视界,它包含了理性,但比理性更开阔、深邃。人的"文化—精神性"决定了人的内质,它既有人的"生物—自然"属性的一面,更有人的"精神—社会"属性的一面。其外在表达是语言符号和以法律为前提的制度符号。由于语言符号、制度符号及其规范功能与人类关系如此密切,乃至于人是文化的动物这个结论,可以径直地表达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规范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文化 性善论 性恶论 理性论 符号 制度
下载PDF
士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的价值分野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鲁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5,共6页
在当代教育和文化研究中 ,我们始终没有澄清意识上的混同 ,这种混同在文化定位上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 :把中国传统的士视同今天的知识分子 ;将文化定义为有价值的人工创造 ;视西方文化为人类文化的最高形式甚至唯一形式。只有澄清这三个... 在当代教育和文化研究中 ,我们始终没有澄清意识上的混同 ,这种混同在文化定位上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 :把中国传统的士视同今天的知识分子 ;将文化定义为有价值的人工创造 ;视西方文化为人类文化的最高形式甚至唯一形式。只有澄清这三个问题 ,我们才能发掘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成分 ,进而高举中国文化中人文主义的旗帜 ,为人类摆脱现代科技理性精神危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文化 价值 人文 理性
下载PDF
“仁”与“理”视阈下的道德教育——中西先贤人性论下的道德教育观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云丽 于洪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3-39,共7页
中国的先贤们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以"价值存在"为主的道德教育范式,人通过内在的道德奠基,外在的人伦纲常礼仪规范,以内省和自修为途径,达到德育目的:做仁爱的人。西方哲学家,用理性来概括人性... 中国的先贤们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以"价值存在"为主的道德教育范式,人通过内在的道德奠基,外在的人伦纲常礼仪规范,以内省和自修为途径,达到德育目的:做仁爱的人。西方哲学家,用理性来概括人性,并由此推演出以"知识存在"为主的道德教育范式,在自由的隐性状态下,通过认知达到德育目的:做理性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道德教育
下载PDF
突破师德评价若干困境的思考 被引量:14
11
作者 糜海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师德评价功能的实现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挑战和影响,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认识的困境和疑惑,主要表现为师德能否进行量化评价、师德评价中义与利的价值冲突以及应试教育对教...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师德评价功能的实现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挑战和影响,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认识的困境和疑惑,主要表现为师德能否进行量化评价、师德评价中义与利的价值冲突以及应试教育对教师道德理性的困扰等问题。师德评价是评与导的结合,必须确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以素质教育的逻辑和要求来推进新时代的师德建设,促进教师科学道德理性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评价 义和利 教育发展规律 人的发展规律 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 教师道德理性
下载PDF
人类情理世界的潜文本:《狼图腾》的叙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颖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100,共7页
《狼图腾》作为新世纪出现的动物叙事文学,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引领了中国当代文坛。作者以对描写对象狼这种草原动物和对文学的双重真诚情感,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叙事背后的理性思考也使得小说超出了一般动物小说的消遣娱乐层面,形成了内置... 《狼图腾》作为新世纪出现的动物叙事文学,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引领了中国当代文坛。作者以对描写对象狼这种草原动物和对文学的双重真诚情感,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叙事背后的理性思考也使得小说超出了一般动物小说的消遣娱乐层面,形成了内置的巨大的文化张力。但是,在过于密集的文化叙事中,对动物生命力张扬的同时,对暴力的过度诠释也带来了作品令人担忧的审美迷茫,给受众出了一道理性思维选择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情理 叙事价值 文化选择 《狼图腾》
下载PDF
科学文化:儿童科学教育的灵魂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淑玲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
我国当前的科学教育严重地扼杀了儿童的好奇心,未能很好地培养儿童对科学文化的理解与接受。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于我国传统文化本就缺乏科学文化的基因,而当初从西方引进科学教育时也忽视了科学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受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我国当前的科学教育严重地扼杀了儿童的好奇心,未能很好地培养儿童对科学文化的理解与接受。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于我国传统文化本就缺乏科学文化的基因,而当初从西方引进科学教育时也忽视了科学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受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对立观念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一直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轻科学文化素养的培育。今后我国儿童科学教育应充分重视科学文化的宣传,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下载PDF
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8
14
作者 段志坚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7期110-113,共4页
校园文化应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核心 ,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 ,全面繁荣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素质教育 文化建设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文化冲突与人性冲突——重读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淑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164,共3页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中篇小说《苹果树》表现了两种文化的冲突、人性内在的冲突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方面的冲突,而这些冲突是人类永恒的困惑。
关键词 文化 人性 情感 理智 围城 冲突
下载PDF
反叛与理性:关于“地下摇滚”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磊 《河北学刊》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地下摇滚”在本质上与现存社会及人类审美走向是一种对抗性的否定关系 ,它已由一种音乐存在逐渐扩展为一种令人堪忧的社会问题 ,但是 ,我们的音乐理论界或社会学界却对其缺少深刻、系统的分析与批判 ,缺少积极的“疗救”意识。面对这... “地下摇滚”在本质上与现存社会及人类审美走向是一种对抗性的否定关系 ,它已由一种音乐存在逐渐扩展为一种令人堪忧的社会问题 ,但是 ,我们的音乐理论界或社会学界却对其缺少深刻、系统的分析与批判 ,缺少积极的“疗救”意识。面对这种令人遗憾的空白 ,笔者以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等为分析平台 ,对其进行客观、全面、深刻的审视 ,指出它的本质所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理论上的引导 ,以使中国音乐能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向前发展。这在加强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 ,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摇滚" 审美主张 反人性 反审美 反文化 反文明 原因与对策
下载PDF
论“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三生理性”教育——对“三生教育”的哲学考察之一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志坚 苗启明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应当深入到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中去,这样就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共人本主义哲学精神结合进来,即通过"每个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而实现"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的、既是个体的又是公共的人本价值精神。"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教育 三生理性 人生哲学 社会公共人本主义 价值精神
下载PDF
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军英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文章针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日益严重的现状,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较差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文章针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日益严重的现状,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较差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艺术教育,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切实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理工科大学生 缺失 原因 措施
下载PDF
科学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法制教育理念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苇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15-17,共3页
通过寻求科学与人文的内在融通,增进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互用,让科学更加昌明,让人文之光更加夺目,观察科学与人文视野下的高职法制教育理念,研究高职法制教育应遵循的理性与情感结合的教学理念,重塑价值理性,高扬人性尊严,促进个人与社会... 通过寻求科学与人文的内在融通,增进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互用,让科学更加昌明,让人文之光更加夺目,观察科学与人文视野下的高职法制教育理念,研究高职法制教育应遵循的理性与情感结合的教学理念,重塑价值理性,高扬人性尊严,促进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法制教育 理性 情感 信仰
下载PDF
论情理文化与人情世界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红 杨威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2-34,共3页
人情世界作为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主要表现形态,有其深刻的文化底蕴-情理文化。本文以文化学的视角概述的情理文化的确切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并由此印证了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其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人情世界 情理文化 情感至上 实用主义 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