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natural ventila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humid regions
1
作者 喻伟 沈艳 丁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68-74,共7页
The current ventilation condition of the hot and humid regions was analyzed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residents in this region expect to improv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through natural ventila... The current ventilation condition of the hot and humid regions was analyzed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It is found that residents in this region expect to improv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through natural ventil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n,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by the field test that natural ventilation has certain practical effect on improving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CFD simulation software is employed to verify the test result. Based on PMV modified model,and according to norms,geography and climate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results,the application of the time and effectiveness of natural ventilation in hot and humid region were analyzed,to some extent,providing a basis for reducing the air-conditioner's runtime with natural venti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ventilation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RESIDENTIAL BUILDING hot-humid region
下载PDF
Evapotranspiration and humidity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land cover conversion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被引量:3
2
作者 DENG Hua SHAO Jing-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3期590-605,共16页
A new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GRR) after considering the continuity of inundation and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cover.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 A new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TGRR) after considering the continuity of inundation and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cover.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 was predicted using a modified Penman-Monteith(P-M) model. The region's ratio of precipitation to evapotranspiration was calculated as the humidity index(HI). The data obtained was used to analyze climatic responses to land cover con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vapotranspiration and humidity vari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97 to 2009, the average annual PET increased in the early years and decreased later. In terms of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a significant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appeared between annual PET and annual HI. In 1997,the annual PET was higher in the lower reaches tha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TGRR, but the areas with high PET shifted substantially westward by 2003. The annual PET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2006, but the areas with high PET shrank by 2009. In contrast, the annual HI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localized spatial variability. Over the three periods, the dominantforms of land cover conversions occurred from evergreen cover to seasonal green cover, from seasonal green cover to evergreen cover, and from seasonal green cover to seasonally inundated areas, respectively. These accounted for 48.0%, 38.4%, and 23.8% of the total areas of converted land covers in the three periods,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97 and 2003, the main forms of land cover conversions resulted i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growths in the average annual PET, while all of them pushed down the average annual HI. From 2003 to 2006, the reservoir region experienced neither a decrease in the annual PET nor an increase in the annual HI. The period between 2006 and 2009 saw a consistent downward trend in the annual PET and a consistent upward trend in the annual 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 湿度变化 水库区 空间可变性 土地 活动范围 自然特征 分类系统
下载PDF
THE DISTRIBUTION REGION AND THE DISTRIBUTIV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RESHOLD OF OSIER WEEVIL IN CHINA
3
作者 段立清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Osier WEEVIL Cryptorrynchus lapath DISTRIBUTION reg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RESHOLD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in the Hot and Humid Summertime of Shenzhen, China 被引量:2
4
作者 Lin Liu Yaoyu Lin +1 位作者 Dan Wang Jing Liu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7年第2期30-38,共9页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issue due to its irreplaceable role in maintaining good health and energy use. Thus,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discussions on influential facto...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issue due to its irreplaceable role in maintaining good health and energy use. Thus,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discussions on influential factors seem very necessary to achieve the climate-conscious urban design. Therefore,an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simultaneous field measurement were conducted in six different places during the hot and humid summertime in Shenzh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weather conditions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can be expressed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with strong solar radiation. The micro-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f six test sites vary greatl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regional spatial layouts.Moderate range of air temperature( Ta) is between 28 to 30 ℃ while that of relative humidity( RH) mainly concentrates in 60%-70% with the thermal sensation votes. 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impacting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are obtained and Tahas the greatest effect. The overall thermal comfortable ranges in Shenzhen are expressed by the range of 28. 14-32. 83 ℃ of PET and 24. 74-30. 45 ℃ of SET*. With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regional spatial layout and thermal climate and thermal comfort,it reveals that increasing the coverage ratio of water and green space( S) helps lower Taand increase RH. The global solar radiation( G)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height of buildings( H)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ky view factor( SVF). Overall,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of the regional spatial layout contributes to providing a thermal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micro-meteorology hot and humid climate field survey influential factors regional spatial layout
下载PDF
高寒阴湿区陇薯6号脱毒原种肥密配套模式研究
5
作者 黄伟 齐恩芳 +2 位作者 贾小霞 谢奎忠 杨棪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58-762,共5页
为探讨高寒阴湿区栽培陇薯6号脱毒原种的最佳氮磷肥用量及密度,为推广和应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构建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三因素与陇薯6号脱毒原种产量(Y)之间的回归模型:Y=38.139+2.519X... 为探讨高寒阴湿区栽培陇薯6号脱毒原种的最佳氮磷肥用量及密度,为推广和应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构建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三因素与陇薯6号脱毒原种产量(Y)之间的回归模型:Y=38.139+2.519X1-3.662X12-1.719X22-1.719X32。对模型解析寻优的结果表明,高寒阴湿区陇薯6号脱毒原种块茎产量大于33 t/hm^(2)的最优栽培方案为:施N 168.22~204.87 kg/hm^(2)、P2O5104.98~165.02kg/hm^(2),密度为47497~57503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区 陇薯6号 脱毒原种 施肥 栽培密度 配套模式
下载PDF
湿热地区城市静态水体能量分配特征研究--以广州荔湾湖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灵烨 许亘昱 赵立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6期9-14,共6页
城市水体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视为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工具。研究水体的能量分配特征是认识和把握水体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量化方法和充分的数据支撑,水体的能量分配,即水体与周边环... 城市水体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被视为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工具。研究水体的能量分配特征是认识和把握水体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量化方法和充分的数据支撑,水体的能量分配,即水体与周边环境能量交换的物理过程,尚未完全明晰。基于能量平衡理论,以广州荔湾湖为例,通过冬、夏两季的连续系统观测,得到湿热地区城市湖泊各能量分项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一、辐射通量在湖泊的能量平衡中具有双重作用,在白天短波辐射是主要能量输入源,在夜间长波辐射冷却是重要的散热形式;二、各能量分项受天气条件的影响不同,晴朗少云的“理想”天中净辐射通量Q*和潜热通量QE显著大于雨天和阴天多云等其他天气条件,而显热通量QH在这三种天气条件下的差异较小;三、季节对湖泊能量分配有显著影响,在高温高湿的夏季,蓄热通量Qs的平均日累计占比最大,即大部分净辐射分配给了蓄热;在凉爽干燥的冬季,QE占比最大,即大部分能量输入转化为了潜热。可为考察城市静态水体能量分配特征提供研究方法参考,并为认识和把握水体的气候调节效应提供湿热地区的数据支撑,进而推进基于蓝色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能量平衡 波文比法 湿热地区
下载PDF
湿热地区大学校园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评价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7
作者 林燕 皇雪莲 +1 位作者 黄骏 李琼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43,共11页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 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对湿热地区大学校园步行环境的热环境和风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探究周边水体、树木遮阴和建筑遮阴三个主要因素对步行环境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的组合与风环境指标差值以及热环境指标差值的相关性。选取夏季和春季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因素组合测点的单日测量数据,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步行环境春夏两季的日间风环境指标和热环境指标变化特征,评价不同因素组合在步行环境设计和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区别,以此得出多种步行环境微气候舒适的局部模型,以期为湿热地区大学校园的室外步行环境微气候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候 步行环境 大学校园 湿热地区 酷热指数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大学学生宿舍冬季热舒适性探讨
8
作者 周洪涛 李嘉 《北方建筑》 2023年第5期36-40,共5页
宿舍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生活场所,在严寒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休息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本文对长春市某大学南北向两间宿舍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黑球温度进行了测量,并计算了房间的PMV值,通过对居住大学生... 宿舍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生活场所,在严寒地区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休息质量有着较大影响。本文对长春市某大学南北向两间宿舍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黑球温度进行了测量,并计算了房间的PMV值,通过对居住大学生的热舒适评价进行调查,探讨影响严寒地区大学学生宿舍冬季热舒适性的因素及提高严寒地区大学学生宿舍冬季热舒适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朝向是影响宿舍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北向宿舍的热舒适度低于南向宿舍的热舒适度,提高服装热阻可以有效提高热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宿舍 热舒适度 温度 湿度 气流速度
下载PDF
基于病害特征的湿热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传海 杨艺 +2 位作者 王旺 蔡扬发 杨海明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针对目前规范中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存在部分地区不适用、难以指导养护决策等问题,该研究通过调研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坏状况,基于湿热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提出路面损坏状况综合指数I_(PCI,n),其包括横向裂缝状况指数I_(PCI... 针对目前规范中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存在部分地区不适用、难以指导养护决策等问题,该研究通过调研广东省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坏状况,基于湿热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提出路面损坏状况综合指数I_(PCI,n),其包括横向裂缝状况指数I_(PCI,t)、纵向裂缝状况指数I_(PCI,l)、坑槽修补状况指数I_(PCI,p)和其余破损状况指数I_(PCI,a);建立基于不同沥青路面基层类型的横向裂缝评价模型和基于不同成因的纵向裂缝评价模型;分项指标权重采用包含动态客观权重和病害属性权重的组合权重,并将这两种权重视为被加权项,采用熵权理论计算组合权重;最后基于实际项目,对比I_(PCI,n)和PCI的评价结果,分析规范指标和I_(PCI,n)推荐养护措施与实际养护措施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I_(PCI,n)评定结果符合实际路况,其养护方案制定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损坏状况综合指数 横向裂缝状况指数 纵向裂缝状况指数 湿热地区 组合权重 养护决策
下载PDF
天祝县高寒阴湿区35份燕麦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10
作者 李德明 张榕 +2 位作者 武慧娟 耿小丽 刘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14-3123,共10页
为筛选适宜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对35份燕麦种质资源在天祝县生产性能差异及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通过对14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为筛选适宜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对35份燕麦种质资源在天祝县生产性能差异及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通过对14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35份燕麦材料的生产性能,旨在促进现有燕麦种质资源充分利用及培育适合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燕麦品种。结果表明:1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最高的是叶长,为1.87,其次是株高和茎粗;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蘖数,为25.12%,其次是分蘖数和穗长。主成分分析显示,10个数量性状转化成可以代表原有指标86.35%信息量的4个主成分,第1至第4主成分分别反映轮层数、分蘖数、根长和叶宽。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类,种质类群Ⅰ和类群Ⅱ未发现突出特点,以矮秆或分蘖多为育种目标的类群Ⅲ作为亲本材料,以高秆和长穗为育种目标的类群Ⅳ作为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地区 燕麦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湿热地区超大型绿色航站楼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11
作者 陈雄 王世晓 《当代建筑》 2023年第7期13-15,共3页
本研究针对湿热地区全年暖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夏长冬短、夏季炎热等气候特点,基于湿热地区典型航站楼建筑,研究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提炼了湿热地区超大型航站楼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关键技术指... 本研究针对湿热地区全年暖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夏长冬短、夏季炎热等气候特点,基于湿热地区典型航站楼建筑,研究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提炼了湿热地区超大型航站楼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关键技术指标,获取了围护结构热工参数适宜取值范围,搭建了相应的航站楼建筑围护结构构造做法体系。同时,开创性地构建了适宜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的大型航站楼综合遮阳一体化系统,提出了高性能被动式防热围护结构节能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利用规划设计阶段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解决了航空枢纽建筑绿色节能的先进性与舒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绿色建筑 航站楼
下载PDF
2021年9月13—14日青海海南地区降水过程分析
12
作者 李悦 李国玉 贺永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135-137,共3页
针对2021年9月13—14日海南州出现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触发机制及卫星、雷达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过程特点及各种物理指标。结果表明:(1)整体环境条件为高温高湿,冷暖气流在青海省东部地区交汇,系统东移至... 针对2021年9月13—14日海南州出现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触发机制及卫星、雷达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过程特点及各种物理指标。结果表明:(1)整体环境条件为高温高湿,冷暖气流在青海省东部地区交汇,系统东移至海南地区,触发强降水。(2)强而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集聚,而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对能量的释放起到触发作用,中尺度系统加强水汽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决定了降水开始时间和地点。(3)地面水汽达到了地面暴雨的基本阈值,湿层深厚,局地水汽条件较好。(4)发生强降水的地点位于对流云团移动方向前侧TBB梯度较大地区及对流云团中心亮温较低处。(5)此次强降水过程,回波中心密实,强回波边缘梯度大,而且反射率因子、垂直液态水含量(VIL)等都符合短时强降水回波强度特征,强回波带停滞时间较长,造成列车效应,导致了强降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高温高湿 海南地区
下载PDF
FAO-PM法估算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土潜在蒸发蒸腾量
13
作者 李冬雪 孙宗元 李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70,86,共10页
为准确估算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Ⅱ_(1)区)路基土平衡湿度,引入联合国粮农组织Penman-Monteith法(FAO-PM)估算气候因素控制型路基土潜在蒸发蒸腾量,以解决Thornthwaite法在负温时潜在蒸发蒸腾量计算值为0的问题。详细阐述了FAO-PM模型... 为准确估算东北东部山地润湿冻区(Ⅱ_(1)区)路基土平衡湿度,引入联合国粮农组织Penman-Monteith法(FAO-PM)估算气候因素控制型路基土潜在蒸发蒸腾量,以解决Thornthwaite法在负温时潜在蒸发蒸腾量计算值为0的问题。详细阐述了FAO-PM模型中5个气候因素的具体含义,并给出算例说明计算流程;根据Ⅱ_(1)区内6个气象台站月均气象数据计算得到各地路基土潜在蒸发蒸腾量;分析主要气候因素对路基土潜在蒸发蒸腾量的影响规律与程度。研究表明:Ⅱ_(1)区各地路基土全年潜在蒸发蒸腾总量为71.14~87.37 cm,负温时该值为8.27~12.39 cm,占全年总量的9.8%~15.7%;潜在蒸发蒸腾量与各地平均气温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与其他气候因素的负相关关系;负温条件下,路基的潜在蒸发蒸腾量与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日照时数呈正比,与平均相对湿度呈反比;FAO-PM法估算的逐月潜在蒸发蒸腾量与气象站实测数据的误差范围为0.47~13.22 cm,负温时误差范围为0.47~4.31 cm。因此,FAO-PM法适用于估算公路自然区划Ⅱ_(1)区路基土潜在蒸发蒸腾量,且具有可接受的估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潜在蒸发蒸腾量 FAO-PM法 路基 山地润湿冻区(Ⅱ_(1)区)
下载PDF
风环境视野下南方湿热地区高密度小学校园布局比较分析与策略研究
14
作者 应小宇 沈丽颖 +5 位作者 韩鑫裕 高婧 秦小颖 陈佳卉 皇甫凡雨 王虹宇 《华中建筑》 2023年第5期51-57,共7页
针对深圳高密度城区的学位紧缺问题,在“新校园”模式改革与探索背景下,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的提高使得中小学的建设模式发生改变,建筑布局的集约化对校园风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对深圳近四年高密度小学设计实践的研究,依据深圳设计规范与提... 针对深圳高密度城区的学位紧缺问题,在“新校园”模式改革与探索背景下,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的提高使得中小学的建设模式发生改变,建筑布局的集约化对校园风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对深圳近四年高密度小学设计实践的研究,依据深圳设计规范与提升指引,结合南方湿热地区气候特征,归纳演绎出34种高密度小学典型布局模式,进行风环境模拟,得到不同模式下总图布局与平均风速比、风速离散度、风舒适面积比的关系,进而分析不同总图布局与校园风环境性能的相关性规律,为风环境视野下的南方湿热地区高密度小学设计提供方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校园 风环境 南方湿热地区 总图布局 新校园行动计划
下载PDF
吐纳呼吸:江南地区传统宅居营造中的湿度调节技艺探析
15
作者 王琛 龚小榆 骆雯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了适应湿润多雨的气候,江南地区传统宅居营造积累了丰富有效、因地制宜的技艺经验。本文以徽州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与古代文献,以“宅”(住宅)与“居”(生活)相结合的视角,从聚落宅院、宅居实体和宅居环境三方面,探析... 为了适应湿润多雨的气候,江南地区传统宅居营造积累了丰富有效、因地制宜的技艺经验。本文以徽州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与古代文献,以“宅”(住宅)与“居”(生活)相结合的视角,从聚落宅院、宅居实体和宅居环境三方面,探析当地传统宅居营造如何通过调节湿度,满足住宅的安全、耐久与生活的健康、舒适的技艺。最后指出其在匠技、匠艺与匠哲三方面具有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宅居 营造技艺 湿度调节 江南徽州
下载PDF
景德镇一次雷暴回波“崩塌”现象与强风关系的分析
16
作者 陈鲍发 马中元 +3 位作者 王立志 黄龙飞 蔡俊峰 李燕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59-466,共8页
为了解雷暴回波形成强风的原因,使用自动气象站数据、雷达拼图组合反射率(CR)产品、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产品生成子程序(PUP)和景德镇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方法,对2017年8月20日雷暴回波... 为了解雷暴回波形成强风的原因,使用自动气象站数据、雷达拼图组合反射率(CR)产品、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产品生成子程序(PUP)和景德镇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方法,对2017年8月20日雷暴回波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赣东北强风过程的影响系统为西太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500 hPa前倾槽、湿度锋、850 hPa切变线,地面有辐合线等。(2)景德镇附近不断有对流回波新生、发展、合并,组合反射率(CR)强度达到65 dBZ,60 dBZ强回波面积增大≥100 km^(2),回波处于最强盛时刻,但没有出现大风。(3)温度锋区和湿度锋区对雷暴回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生对流回波、回波快速发展和回波异常活跃上。(4)强风往往产生于雷暴回波最强盛至快速减弱时刻,CR回波强度60~65 dBZ减弱为55~60 dBZ,55 dBZ回波面积快速减小且分散;回波顶高(ET)从18 km降到15 km;垂直积分液体水含量(VIL)从50 kg/m^(2)降到30 kg/m^(2);这些变化在两个体扫时间内快速完成,故称为“崩塌”现象。(5)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上,CR回波强度从60 dBZ降到55 dBZ,55 dBZ回波面积迅速减小;径向速度垂直剖面(VCS)上,强回波区由正负速度对、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迅速转变为负速度区;地面开始出现强风。研究结果对局地雷暴大风或强风天气的预警监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合并 温湿锋区 “崩塌”现象 回波面积 负速度区
下载PDF
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对农田水热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6
17
作者 刘洋 栗岩峰 +1 位作者 李久生 严海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104,135,共13页
为从农田土壤水、热循环角度揭示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机理,于2011—2013年在东北半湿润区开展了玉米田间试验,对膜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玉米田进行了土壤温度、含水率、田间小气候、作物生长、养分积累及产量的观测和分析。结果... 为从农田土壤水、热循环角度揭示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机理,于2011—2013年在东北半湿润区开展了玉米田间试验,对膜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玉米田进行了土壤温度、含水率、田间小气候、作物生长、养分积累及产量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相比,膜下滴灌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的土壤温度,苗期5~25 cm的日均土壤温度增加2.3℃,土壤积温增加87℃;整个生育期土壤积温增加115~150℃。覆膜减少了土壤蒸发,膜下滴灌玉米生育期的土壤蒸发量比不覆膜滴灌降低53%,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的土壤含水率。膜下滴灌提高了典型日的冠层空气温度并降低了冠层空气湿度,可能导致作物蒸腾量的增加。膜下滴灌明显增加了玉米生育前期的氮素吸收量,促进了玉米的营养生长,为生育后期的生殖生长积累了更多的营养物质,成熟期的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分别比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增加14%和23%,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16%和28%。膜下滴灌营造了有利于玉米生长的土壤水、热环境,平均产量分别比不覆膜滴灌和地面灌处理提高11%和2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和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玉米 生长 产量 膜下滴灌 东北半湿润区
下载PDF
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72
18
作者 方向前 杨粉团 +13 位作者 付稀厚 柴寿江 孟祥盟 谭国波 张丽华 赵洪祥 闫伟平 边少锋 李伟堂 于雷 李忠芹 郑军虎 李桂梅 郑在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 吉单198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桦甸市播种面积达到40%以上,为发挥其最高生产潜力,2006—2007年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该品种最适播种方法为播种器播种,播深3~4cm,播种量1~2粒/埯,最适种植密度为46000~47000株/hm2,N、P和K施用量分别为194、81和96kg/hm2,在拔节期喷施化控剂国光225ml/hm2。形成吉单198在该地区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提高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的生产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冷凉区 玉米 吉单198 技术体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水分恢复 被引量:37
19
作者 万素梅 贾志宽 +1 位作者 韩清芳 杨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45-1051,共7页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荒地与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及发生的程度不同:荒地在80-100cm土层深度,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低于8a(含8a)的苜蓿草地,在250-350cm土层出现... 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荒地与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出现的区域及发生的程度不同:荒地在80-100cm土层深度,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低于8a(含8a)的苜蓿草地,在250-350cm土层出现轻度干层,生长年限超过8a,出现中度干层,干层范围延至500cm土层以下。苜蓿生长超过18a,0-200cm上层土壤水分开始恢复,年均恢复1.49%;但在200-1000cm土壤深层,18、26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含水量仅为10.20%,深层土壤通体干化,水分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土壤干层 水分恢复 半湿润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水文模型分析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胡彩虹 郭生练 +1 位作者 彭定志 熊立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2,共5页
介绍了在新安江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蓄满-超渗兼容和垂向混合水文模型,并对模型结构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黄河流域半湿润地区的栾川、千阳和大坝3个子流域以及半干旱地区永定河的尚义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测资料对这些模型进行分析比较... 介绍了在新安江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蓄满-超渗兼容和垂向混合水文模型,并对模型结构进行分析比较,选择黄河流域半湿润地区的栾川、千阳和大坝3个子流域以及半干旱地区永定河的尚义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测资料对这些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适用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蓄满-超渗兼容模型从结构和实际应用中比较适用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垂向混合模型从结构和适用上更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半干旱 半湿润 分析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