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xing Deposition of Upper Carboniferous in Jiangshan,Zhejiang Province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Fusheng ZHU Zhijun +2 位作者 HOU Zengqian YAN Zhaobin GUO Guo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The Outangdi Formation in Jiangshan, Zhejiang, is the mixing deposit of terrigenous clastics and carbonates in Weiningian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he mixing deposits include interbeddings, which constitute a series... The Outangdi Formation in Jiangshan, Zhejiang, is the mixing deposit of terrigenous clastics and carbonates in Weiningian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he mixing deposits include interbeddings, which constitute a series of alternated clastic and carbonate beds and mixing within the same bed which forms "hunji rock". The Outangdi Formation has the features of intercalated marine and terrestrial deposits with the progradational sequences, which are lower fine and upper coarse sedimentary granularity in the section. Hunji rock is formed in a seashore environment. It is a mixed carbonate sediment found in beaches or tideland facies with quartz sand taken from a bayou or beach by coastwise flow and circumfluence. There are two kinds of hunji sequences: (1) interbeds of sandstone and carbonate rock in seashore environments; and (2) interbeds of clastics in river facies and carbonate rock in ocean facies. It is indicated that mixing depositions belong to "facies mixing", affected mainly by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rise of the global sea level, and the dynamics of water medium in the basin. Regional sea level periodic changes and progradational sequence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he intense uplift of the old land called Cathaysia. The classification and name of mixed sedimen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nterbeds and alternated beds of clastic and carbonate beds are named "hunji sequence", a new genetic term. It is suggested that hunji rock means a special sediment event of mixing terrigenous clastics and carbonates instead of a name of a specific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ing deposits hunji rock hunji sequence tectonic uplift CARBONIFEROUS Jiangshan ZHEJIANG
下载PDF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1
2
作者 董桂玉 陈洪德 +3 位作者 何幼斌 秦志勇 罗进雄 辛长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31-939,共9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出了渐变式、突变式和复合式3种成因类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和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2类沉积背景下详细论述了层序格架中混合沉积的发育情况;结合混合沉积本身的特点讨论了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最后针对混合沉积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类型 控制因素 混积层序
下载PDF
大港滩海区第三系湖相混积岩的成因与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70
3
作者 马艳萍 刘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7-613,共7页
大港滩海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分布的混积岩主要为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 ,其次为碳酸盐质—陆源碎屑混积岩和含碳酸盐—陆源碎屑混积岩。其中白水头地区的混积岩发育于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体系之中 ,为相缘渐变... 大港滩海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分布的混积岩主要为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 ,其次为碳酸盐质—陆源碎屑混积岩和含碳酸盐—陆源碎屑混积岩。其中白水头地区的混积岩发育于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体系之中 ,为相缘渐变混合沉积的产物 ;而马东—马东东地区的混积岩发育于重力流沉积体系之中 ,为浊流沉积的产物。本区混积岩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孔隙流体的化学性质经历了由碱性到酸性 ,最后又回到碱性的变化历程。其中海绿石、微晶方解石、部分石英溶蚀和连生方解石为碱性流体条件下的共生组合 ;次生加大石英、油气侵位、溶蚀溶解、高岭石为酸性条件下的共生组合 ;伊利石、绿泥石、钠长石化、孔隙充填方解石和白云石为碱性流体条件下的共生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混积岩 成岩作用 流体演化 碎屑颗粒
下载PDF
混合沉积和混积岩的讨论 被引量:142
4
作者 沙庆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3-66,共4页
混合沉积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 (包括异化粒等 )在沉积上的混合。混合沉积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 ,狭义的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的混合 (在同一岩层内 ) ,而广义的混合则包括了狭义的和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 混合沉积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 (包括异化粒等 )在沉积上的混合。混合沉积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 ,狭义的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的混合 (在同一岩层内 ) ,而广义的混合则包括了狭义的和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混合沉积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尽管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研究与应用已很成熟 ,但对混积岩的研究多被忽视了。对狭义的混合沉积物有必要起一成因名称———混积岩。当人们接触到混合沉积时 ,除了分析研究它们的组分和结构特征外 ,还必须去思考 ,它们为什么能经常频繁地交互出观 ,或是直接混合在一起 ?倒底是 :①陆源碎屑跑到碳酸盐的沉积背景里 ?②碳酸盐跑到陆源碎屑的沉积背景里 ?③二者分别从各自的源地跑到第三种沉积背景里 ?还是④二者本来就在同一沉积背景里 ?接下来就要思考是什么动力条件使它 (们 )能从这个沉积背景 (环境 )“跑”到另一个沉积背景 (环境 )里去 ?是水 ?是风 ?是自身 ?还是别的什么力量 ?那么 ,又是怎样的水动力或风动力条件呢 ?是正常条件 ,还是突发事件 ?很明显 ,要分析研究混合沉积和混积岩 ,这些问题就不得不细细加以考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岩 陆源碎屑 碳酸盐
下载PDF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0
5
作者 郭福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是晚石炭世威宁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 ,包括两种组分在同一岩层内相互混杂形成混积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形成混积层系。藕塘底组是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 ,剖面结构具有下细上粗的岸进序列。混积岩形...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是晚石炭世威宁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 ,包括两种组分在同一岩层内相互混杂形成混积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形成混积层系。藕塘底组是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 ,剖面结构具有下细上粗的岸进序列。混积岩形成于滨岸浅滩环境 ,由沿岸流和回流将河口或滨岸海滩的石英砂带到滨岸浅滩和潮坪相碳酸盐沉积区混杂而成。具两种混积层系类型 ,即浅海滨岸环境中砂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河流相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研究表明 ,混合沉积成因属“相混合” ,主要受区域构造隆升、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水介质条件特性控制。区域海平面周期性变化和岸进序列可能是华夏古陆强烈隆起的结果。作者还讨论了混合沉积的分类和命名 ,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相互交替构成的互层和夹层组合称为“混积层系” ,并建议将“混积岩”一词用来表征两种组分相互混杂这种特殊沉积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沉积 混积岩 混积层系 石炭系 沉积环境 构造隆升
下载PDF
混积岩一例——滇东震旦系陡山沱组砂质砂屑白云岩的成因 被引量:26
6
作者 沙庆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60,共5页
滇东震旦系陡山沱组顶部的砂质砂屑白云岩是一例典型的混积岩 ,即狭义的混合沉积。岩石中的石英砂分选好 ,圆度和球度高 ,它们时稀时密地呈“悬浮”状散布在白云石砂屑沉积物中。其产状及结构构造特征表明 ,它是当时的海滩砂在海进过程... 滇东震旦系陡山沱组顶部的砂质砂屑白云岩是一例典型的混积岩 ,即狭义的混合沉积。岩石中的石英砂分选好 ,圆度和球度高 ,它们时稀时密地呈“悬浮”状散布在白云石砂屑沉积物中。其产状及结构构造特征表明 ,它是当时的海滩砂在海进过程中被搬运到海洋中 ,并与白云石砂屑混合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震旦系 砂质砂屑白云岩 混合沉积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泥灰岩成因探讨 被引量:41
7
作者 梁宏斌 旷红伟 +2 位作者 刘俊奇 郭永军 苏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7-174,共8页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中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简称沙三下)泥灰岩属一类特殊的岩石类型组合,既非典型的碳酸盐岩,又非经典的碎屑岩。在进行了详细的岩心、薄片观察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认识到研究区岩石为混积岩类,将混...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中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简称沙三下)泥灰岩属一类特殊的岩石类型组合,既非典型的碳酸盐岩,又非经典的碎屑岩。在进行了详细的岩心、薄片观察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认识到研究区岩石为混积岩类,将混积岩(广义的)、混合沉积的概念和体系引入沉积物类型和岩相的划分中,为泥灰岩的科学定名提供了依据。据此对混积岩的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共划分出3大类型:结构混合、互层混合和夹层混合。每一类可以再细分为多种,其中结构混合包括①陆源组分为主的混积岩,②以内源组分为主的混积岩。互层混合成因的混积岩是最重要的岩石类型,本区所谓的纹层状泥晶灰岩大部分属于这一沉积类型,主要由灰质泥岩或泥灰岩与泥晶灰岩组成明暗相间的条带,有时含丰富的有机质。互层出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其岩石中原地组分和异地组分的含量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夹层混合沉积,表现为巨厚的碳酸盐岩质砾岩层夹前两类混积岩。构造、气候及物源等是控制混积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束鹿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混积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砂山组低渗微裂缝储集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臧士宾 崔俊 +2 位作者 郑永仙 许文梅 魏金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41,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借助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砂山组储集层特征进行分析。该区岩石中泥质含量高,岩性复杂,可划分为泥岩、碳酸盐岩、砂岩和混积岩4种类型。储集层中发育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微...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借助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新近系油砂山组储集层特征进行分析。该区岩石中泥质含量高,岩性复杂,可划分为泥岩、碳酸盐岩、砂岩和混积岩4种类型。储集层中发育粒间孔、溶蚀孔、微孔隙和微裂缝等,形成了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的储集空间特征。微裂缝是该区主要渗流通道,而微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该区微裂缝类型包括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储集层岩石纹层发育,砂质纹层和泥灰质纹层交互出现,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岩石受力不均衡、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泥岩收缩是形成微裂缝的主要原因。该区储集层物性受压实作用明显变差,溶蚀和胶结作用同时存在,对储集层物性影响较大。储集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由近似垂直的斜线段和近似水平的曲线段两部分组成,中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拐折点。斜线段反映了微裂缝特征,近似水平曲线反映了微孔隙特征。利用毛管压力曲线求取的排驱压力和平均孔喉半径无法真实地表述此类微裂缝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提出了有效孔喉半径概念,可以合理表述该区微裂缝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翼山油田 低渗透储集层 混积岩 微裂缝 毛管压力曲线 有效孔喉半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