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北京旧城区内胡同空间的模糊性
1
作者 齐伟民 侯琬盈 《北方建筑》 2024年第3期3-7,共5页
模糊空间是旧城区内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然而长期以来设计者在对旧城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活动中忽略了其存在的意义。本文以北京旧城区内胡同公共空间为视角,分析胡同模糊空间的空间形态、存在状态、功能性、场地特点... 模糊空间是旧城区内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然而长期以来设计者在对旧城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活动中忽略了其存在的意义。本文以北京旧城区内胡同公共空间为视角,分析胡同模糊空间的空间形态、存在状态、功能性、场地特点等,同时,以追溯北京旧城的历史文化记忆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对过渡性模糊空间、整合性模糊空间和不确定性模糊空间进行了改造实践,总结出在胡同内不同类型模糊空间的改造手段应与其空间特性紧密结合,以期为旧城胡同空间的改造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空间 模糊性 胡同空间 旧城改造
下载PDF
居住区公共空间社会维度的句法释义:以北京传统胡同空间中社会交往模式的探讨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静文 毛其智 党安荣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1期166-169,共4页
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地描述空间结构形态,为公共空间的社会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该文借助于空间句法对北京传统胡同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 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地描述空间结构形态,为公共空间的社会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该文借助于空间句法对北京传统胡同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释义这些街巷空间何以成为居民社会生活多样性的支持系统,以及何以成为人们乐意聚集的交往场所空间。对今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社会维度 交往模式 胡同空间
下载PDF
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北京胡同绿色空间微更新研究——大栅栏片区的探索 被引量:11
3
作者 蒋鑫 徐昕昕 +1 位作者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18-22,共5页
北京旧城胡同具有悠久的绿色空间营造传统,而社区居民作为绿色空间更新的主体,拥有极大的自发性和能动性。随着北京'留白增绿'等政策的推进,基于居民自发更新的'自下而上'的绿色空间微更新越来越得到重视,充分发挥居民... 北京旧城胡同具有悠久的绿色空间营造传统,而社区居民作为绿色空间更新的主体,拥有极大的自发性和能动性。随着北京'留白增绿'等政策的推进,基于居民自发更新的'自下而上'的绿色空间微更新越来越得到重视,充分发挥居民自发性对于社区生活原真性留存、景观管理和维护、社区力量凝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梳理大栅栏片区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分析现存胡同绿色空间的类型与组织模式,阐明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之后结合实地调研成果重点分析居民自发更新下胡同种植空间、搭建材料与植物选择的特征。最后,结合具体实例从组织形式、绿化模式和思路创新3个方面探讨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胡同绿色微更新的实现途径,总结绿色空间微更新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民自发更新 胡同绿色空间 微更新
下载PDF
北京老城区胡同的空间模糊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华 赵雅 《工业设计》 2021年第2期95-96,共2页
胡同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道路,它是“多种化学元素”发生反应的场所,体现人与公共空间的对话。但胡同空间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矛盾日益显著,面积减少,沦为停车位和堆放杂物的地方,形态上呈现出混乱的状态。对于这种空间的研究,从居民居... 胡同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道路,它是“多种化学元素”发生反应的场所,体现人与公共空间的对话。但胡同空间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矛盾日益显著,面积减少,沦为停车位和堆放杂物的地方,形态上呈现出混乱的状态。对于这种空间的研究,从居民居住的环境以及居民所自发创造的周边环境入手,结合空间模糊性理论,探讨北京老城区胡同的空间模糊性设计策略,这些设计策略支撑居民对胡同空间的使用,可以发掘出空间的更多可能性,为胡同公共空间的留存和改造提供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老城区 胡同 空间模糊性设计
下载PDF
胶东丘陵山区胡同式民居价值研究——以牟平河北崖村为例
5
作者 温亚斌 王赢 马瑞芹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1年第1期61-68,共8页
本文以位于丘陵山区的河北崖村为例,主要分析了其南北纵向胡同的布局特征、形成原因及其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指出在建村初期,其半公共、半私密的胡同空间不仅适应了早期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需求,而且充分证明了其南北纵向胡同式布局... 本文以位于丘陵山区的河北崖村为例,主要分析了其南北纵向胡同的布局特征、形成原因及其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指出在建村初期,其半公共、半私密的胡同空间不仅适应了早期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需求,而且充分证明了其南北纵向胡同式布局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营造;又客观分析了胡同空间的不足之处,揭示了胡同空间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最基本的元素,其历史变迁与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息息相关,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胡同空间活力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纵向胡同 丘陵山区 智慧 空间活力
下载PDF
城市转型时期的空间改造与文化重构——京味话剧中的当代胡同市民形象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明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在京味话剧的舞台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胡同市民或是固步自封地坚守胡同-四合院的城市空间及其所承载的老北京文化,或是转而谋求经济利益,却由于长期浸染于安逸的胡同文化,其商业意识、竞争能力、文化资本等不足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在京味话剧的舞台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胡同市民或是固步自封地坚守胡同-四合院的城市空间及其所承载的老北京文化,或是转而谋求经济利益,却由于长期浸染于安逸的胡同文化,其商业意识、竞争能力、文化资本等不足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城市生活。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之下,胡同市民的文化心理仍处于重构之中。他们的现代转型亦滞后于城市的空间改造。在市场经济时代,胡同-四合院的居住空间既是一种生产对象,也是一件可供交易的商品,而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导的城市改造实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空间生产。面对北京旧城的更新改造,胡同市民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只能被迫迁往城市的郊区,新的有钱阶层则取而代之地入驻城市的中心。可见城市的空间改造也是一种阶层分布和社会结构的重组。这其中的变化和落差将直接导致胡同市民的身份危机和城市认同感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 四合院 京味话剧 市民形象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基于居民日常生活的杂院改造研究——以北京景阳胡同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青山周平 《住区》 2016年第3期38-42,共5页
近来,北京的旧城区正在进行各种城市重建。但是,很多重建不是依据对居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分析为基础,而大多数都是复制表面的坡屋顶和灰砖等符号进行再表现的情况。以这种重建手法建设的地区失去了传统街道原有的本质价值,变成了只是表... 近来,北京的旧城区正在进行各种城市重建。但是,很多重建不是依据对居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分析为基础,而大多数都是复制表面的坡屋顶和灰砖等符号进行再表现的情况。以这种重建手法建设的地区失去了传统街道原有的本质价值,变成了只是表面文章的传统街道。本文是以北京景阳胡同的大杂院改造项目为例,论述"基于日常生活观察与分析的传统住宅改造"的设计手法所拥有的价值以及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旧城区 胡同 日常生活 住宅改造
下载PDF
Parklet在胡同公共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郝运 张帆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parklet适应性地运用到胡同空间当中。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对parklet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胡同公共空间中家具的现状,进行了适应性运用的合理性分析。并以杨梅竹斜街为例,套用parklet的形式并将其适应性地在胡...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parklet适应性地运用到胡同空间当中。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对parklet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胡同公共空间中家具的现状,进行了适应性运用的合理性分析。并以杨梅竹斜街为例,套用parklet的形式并将其适应性地在胡同公共空间中围绕点位选择、需求分析、模型生成的全流程进行设计实践,提炼出基于胡同地理与文化特点的公共空间家具设计原则,为今后大规模的旧城更新中胡同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 公共空间 家具 parklet
下载PDF
浅析北京传统胡同住宅区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以沙井胡同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田紫娟 刘博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9期67-71,共5页
北京传统胡同住宅区反映了老一辈人所生活居住的场所特点,其具有识别性的建筑形式、舒适亲切的街道空间以及老北京人的特色生活文化给人带来独特的心理认知,体现了北京胡同特有的场所精神。文章通过对沙井胡同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 北京传统胡同住宅区反映了老一辈人所生活居住的场所特点,其具有识别性的建筑形式、舒适亲切的街道空间以及老北京人的特色生活文化给人带来独特的心理认知,体现了北京胡同特有的场所精神。文章通过对沙井胡同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分析,浅析了胡同住宅区街道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胡同 街道空间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场所记忆与北京历史街区胡同空间重塑——以白塔寺宫门口岔口更新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言翔 代海泉 马英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文章分析了历史街区胡同空间的现状和活力重塑的需求,从历史街区胡同的场所记忆出发,提炼出胡同空间场所记忆所在载体,结合白塔寺宫门口胡同岔口更新改造方案,论述如何保留场所记忆的同时重塑空... 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文章分析了历史街区胡同空间的现状和活力重塑的需求,从历史街区胡同的场所记忆出发,提炼出胡同空间场所记忆所在载体,结合白塔寺宫门口胡同岔口更新改造方案,论述如何保留场所记忆的同时重塑空间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胡同空间 场所记忆 更新重塑
下载PDF
北京旧城胡同居住空间改造模式探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滕学荣 张博闻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北京旧城胡同居住空间改造的探索一直在反思中前进,历经30余载,始终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北京旧城胡同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与特色,对其保护与更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延续,更对改善人们的生活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当代北京旧城... 北京旧城胡同居住空间改造的探索一直在反思中前进,历经30余载,始终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北京旧城胡同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与特色,对其保护与更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延续,更对改善人们的生活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当代北京旧城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当下居住空间改造模式的探索进程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归纳出胡同居住空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以期对未来的改造模式提供借鉴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胡同 居住空间 改造模式 有机更新
下载PDF
历史街区的环境认知和空间再生——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12
作者 桂朝东 刘瑽 《建筑与环境》 2013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历史街区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基因,让人产生特定的空间感受和环境认知。南锣鼓巷在其总体空间布局、街道尺度、店面空间、产品特色等方面,诉说着历史街区的独特性。忙碌的现代人被极具威慑力的建筑物、大尺度的街道、大胆的色彩所“... 历史街区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基因,让人产生特定的空间感受和环境认知。南锣鼓巷在其总体空间布局、街道尺度、店面空间、产品特色等方面,诉说着历史街区的独特性。忙碌的现代人被极具威慑力的建筑物、大尺度的街道、大胆的色彩所“鼓动”.人们找不到逐渐消失的传统空间。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形势下,小尺度历史街区的空间再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将小巷子还给行人,实现“让车走路,让人逛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南锣鼓巷 空间再生 胡同
下载PDF
大城市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措施研究——以北京胡同为例
13
作者 林建新 戴冀峰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35-42,共8页
自行车交通是大城市旧城区出行的重要方式,优化改善自行车的行驶空间有助于发挥旧城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微循环作用.为研究自行车行驶空间问题,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自行车使用问卷调查,利用交叉分类法分析自行车出行环境影响因素;总结了旧... 自行车交通是大城市旧城区出行的重要方式,优化改善自行车的行驶空间有助于发挥旧城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微循环作用.为研究自行车行驶空间问题,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自行车使用问卷调查,利用交叉分类法分析自行车出行环境影响因素;总结了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环境症结,提出了旧城区的分层、分级的自行车行驶空间优化原则和胡同交通组织方案,并以北京市东城区胡同为例,提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和优化措施.研究发现,所提出的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方法和措施,能够配合街巷整治,以优化区域交通出行机构,打造舒适、便捷、友好、安全的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区 胡同 自行车 空间设计 改善措施
下载PDF
北京住区规划设计演变的空间句法解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窦强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8-32,共5页
运用"空间句法"研究方法,将北京城市边缘9个新近"门禁社区"规划设计案例与6个改革开放前后的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和1个传统胡同街区基准案例进行了纵向比较,以期揭示新近门禁社区规划设计在街道组构特性上的变异。图... 运用"空间句法"研究方法,将北京城市边缘9个新近"门禁社区"规划设计案例与6个改革开放前后的小区规划设计案例和1个传统胡同街区基准案例进行了纵向比较,以期揭示新近门禁社区规划设计在街道组构特性上的变异。图示分析发现,街道组构轴线模型的"整合核心"的分布模式有类属性变化。对案例轴线模型的度量分析则揭示了总的两类变化趋向:第一类,与北京城市郊区化进程相关联,是对传统胡同街区设计在街道组构特性上的进一步背离;另一类,与从公共到私有住宅开发模式的转变相关联,则可以被看作是对传统胡同街区设计在街道组构特性上的不同程度回归。这些变化趋向不仅会对住区空间的使用与体验有潜在的直接影响,而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规划设计 演变 空间句法 门禁社区 胡同街区 北京
原文传递
“胡同”空间形态对住区开放的借鉴意义
15
作者 刘悄然 赵鸣 徐放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102,共7页
"胡同"可以被看作一种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政府规划与自发改造共同形成的街区制住区,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仍有其独特的生命力。胡同具有分级的网状、灵活多样的交通组织形式,并且具有与之相应的空间分级。这种空间形态具有系统... "胡同"可以被看作一种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政府规划与自发改造共同形成的街区制住区,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仍有其独特的生命力。胡同具有分级的网状、灵活多样的交通组织形式,并且具有与之相应的空间分级。这种空间形态具有系统的规划体系以及经验性的开放程度,对于实践国家倡导推广的住区开放政策有很大启发。本文着眼于解读住区开放与封闭,指出住区的"开放"不仅仅是拆除围墙,而是一种空间重组。文章分析了胡同如何通过建立道路系统和活动空间,来满足居民交通、交往等活动需求。最后提出借鉴胡同的空间形态并融合现代住区优势的住区开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 住区开放 封闭型住区 空间形态 街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