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brid技术应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亚林 宋丹 +1 位作者 彭剑 苏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Hybird技术)治疗破口位于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AD37例,均采取腔内隔绝术,并在其术前行血管旁路移...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Hybird技术)治疗破口位于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AD37例,均采取腔内隔绝术,并在其术前行血管旁路移植术。其中男33例,女4例,年龄36-71(51.84±9.21)岁。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距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均小于15mm。27例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右颈总动脉一右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移植术,2例行左颈总动脉-左腋动脉移植术(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近端均被夹层血肿挤压)。术后立即转人介入导管室行腔内隔绝术。共置入带膜支架42枚(双支架5例,其中4例应用带膜支架加裸金属支架)。结果(1)37例行血管旁路移植术及腔内隔绝术均顺利。术后8—24(17.97±3.88)d出院。其中1例院内死亡,近期死亡1例(随访证实出院后当日死亡,等同于近期)。其余病例均无内漏、截瘫、内脏器官缺血、脑部缺血和左上肢缺血症状,随访30d,均恢复良好。(2)术后11例出现发热,排除感染因素,考虑为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恢复。2例因人工血管吻合口出血再次行吻合术。2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分析为对比剂肾病,经治疗后恢复。术后有5例仍有胸背痛症状,复查主动脉增强CT无内漏出血,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弓 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贺行巍 曾和松 +9 位作者 李柱锡 严江涛 周强 蒋建刚 郭小梅 马业新 魏翔 徐利军 刘立刚 胡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8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索"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用"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共33例,其中男31例,平均年龄... 目的探索"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采用"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共33例,其中男31例,平均年龄(51.3±11.5)岁。33例患者中A型夹层4例、B型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27例及主动脉弓瘤2例。A型夹层采取非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置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其余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之后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入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围术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其余均无偏瘫、截瘫、脑肺功能障碍、凝血障碍及严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13.5(3.7,24.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后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旁路人工血管及支架血流均通畅,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结论 "一站式"Hybrid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在简化手术复杂程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瘤 “一站式”hybrid技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升主动脉及弓降部病变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坤 常谦 +4 位作者 李景文 黑飞龙 吉冰洋 高国栋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2期65-67,92,共4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手术结合微创的杂交技术,同期治疗升主动脉及弓降部主动脉病变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高危主动脉夹层患者11例采用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 目的总结单中心手术结合微创的杂交技术,同期治疗升主动脉及弓降部主动脉病变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高危主动脉夹层患者11例采用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且合并广泛主动脉扩张1例。其中胸降主动脉瘤累及半弓合并夹层1例,弓降主动脉瘤1例。行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术置换+主动脉至头臂血管搭桥+顺行腔内覆膜支架植入,弓部近端锚定区均为重建的近端锚定区。结果全组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4±26)min,阻断时间(46±12)min,术中最低鼻咽温度(27.9±1.4)℃。术后住院期间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中支架释放后造影发现少量内漏,1例延迟苏醒,治疗后恢复出院。1例发生淋巴漏导致心包填塞,开胸结扎后好转出院。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用于主动脉Ⅱ型弓部杂交手术治疗高危主动脉夹层病变这一新型杂交技术有利于减少外科创伤和深低温停循环等所带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杂交手术 主动脉瘤 主动脉弓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远端夹层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冰 张挚 +3 位作者 赵辉 李晓辉 王朝阳 施巩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4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远端夹层形成的原因及再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本科收治的3例A型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患者,术后常规复查发现支架远端出现新发破口,均再次行主动脉夹层... 目的: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远端夹层形成的原因及再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本科收治的3例A型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后患者,术后常规复查发现支架远端出现新发破口,均再次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随访至2013年9月,3例患者未再出现新发破口,真腔均完全打开,假腔未见显影。结论: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作为一种新兴术式较传统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相比能明显简化手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但随着手术例数逐渐增多,其远端夹层形成作为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提示该术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及更多临床验证,而腔内治疗仍可作为再次修复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杂交修复术 支架
下载PDF
“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叶仕高 石俊杰 +3 位作者 郑晓宇 陈文 覃建颖 刘永春 《微创医学》 2018年第4期424-425,432,共3页
目的观察"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进行"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手术分两步完成后,评价该方法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6~4... 目的观察"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进行"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手术分两步完成后,评价该方法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6~4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1型内瘘,重新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内瘘消失;全组患者生存良好,未出现截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杂交"方法治疗主动脉弓部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瘤 杂交去分支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
下载PDF
主动脉弓杂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芸 林丽霞 +1 位作者 刘连英 许春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杂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12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5例(3.88%)并发脑梗死,其中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治愈出院4例,但均遗留神经... 目的分析主动脉弓杂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12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杂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5例(3.88%)并发脑梗死,其中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治愈出院4例,但均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需进一步行康复治疗。结论桥血管狭窄或闭塞、主动脉弓部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造成栓塞、术后低血压、伤口血肿及小动脉瘤形成是主动脉弓杂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对主动脉弓杂交术后患者,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避免低血压的发生外,还要做好神经系统、伤口出血和肢体血运的观察,以预防和及早发现脑梗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杂交术 脑梗死 原因分析 护理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弓部重建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立忠 戎天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8-344,共7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症,其中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致死率最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随着主动脉外科的快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外,还出现了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杂交...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外科急症,其中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致死率最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随着主动脉外科的快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外,还出现了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杂交手术、主动脉腔内修复等技术。但是治疗方法越多,越能说明该疾病缺乏统一、简便、安全、有效的适合所有患者的手术方式。由于主动脉弓在解剖、功能及病理改变上的复杂性,人们对于弓部重建的最适策略一直争议不断。本文将目前开展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重建方法进行综述,并做简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弓部重建 外科手术 杂交手术 腔内修复
下载PDF
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元勇 邹君杰 +2 位作者 缪苏宇 杨宏宇 章希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778-782,7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32)、单分支组(n=13)、烟囱组(n=62)和开窗组(n=31)。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围手术期结果。TEVAR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1年,随访内漏情况、分支狭窄情况、分支闭塞情况;统计随访期间死亡情况和术后再干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累及无名动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最长为杂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最多为开窗组患者(P<0.05);四组患者随访时间、内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各技术间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新技术仍需大量病例积累和长期随访数据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杂交技术 烟囱技术 单分支支架 开窗技术
下载PDF
累及主动脉弓部血管病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9
作者 林冬群 郑远 +3 位作者 黄伯湘 彭勃 王侃 林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累及主动脉弓部血管病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6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血管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开放手术36例,杂交手术10例,完全血管腔内治疗14例。结果围术期手术30d内死亡3人,均为A型夹层,其余... 目的探讨累及主动脉弓部血管病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6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血管的患者,体外循环下开放手术36例,杂交手术10例,完全血管腔内治疗14例。结果围术期手术30d内死亡3人,均为A型夹层,其余均经治疗后恢复。腔内治疗支架近端轻度内漏3例,出院时复查内漏2例消失。结论主动脉弓部血管病变的处理需根据病变类型、累及范围、起病缓急、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综合考虑,采用个性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胸部 主动脉弓 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腔内修复
下载PDF
复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单中心临床经验
10
作者 张志刚 邓毅权 +3 位作者 李伦明 梁湘源 王广阔 成祥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总结复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复合技术治疗的35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资料,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例,胸主动脉瘤4例,穿透性溃疡... 目的总结复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复合技术治疗的35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资料,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例,胸主动脉瘤4例,穿透性溃疡1例。观察患者的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弓上血管重建时间(120.0±16.5)min。1例患者因迟发型Ⅰ型内漏行全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经治疗康复出院。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42.0±7.6)个月,随访检查全主动脉CTA显示支架位置正常无内漏,分流血管血流通畅,吻合口无狭窄。患者无发生脑血管意外、脊髓缺血、肢体缺血等,无死亡病例。结论复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简化手术操作,避免体外循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技术 主动脉弓 腔内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尧 杨鹏 +2 位作者 卢晨 刘宇 胡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70-174,共5页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极其罕见,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巨大憩室易压迫纵隔和憩室破裂可导致患者死亡,开放手术治疗此类疾病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复合手术、Kommerell憩室、右位主动脉弓”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搜索引擎,对...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极其罕见,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巨大憩室易压迫纵隔和憩室破裂可导致患者死亡,开放手术治疗此类疾病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复合手术、Kommerell憩室、右位主动脉弓”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搜索引擎,对相关文献和个案进行总结,并报道1例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成功实施Ⅰ型复合手术。针对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巨大Kommerell憩室,复合手术创伤小、围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手术 Kommerell憩室 右位主动脉弓
下载PDF
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1
12
作者 舒畅 +4 位作者 施俊哲 葛建军 罗明尧 魏民新 方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病变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传统的外科手术与微创腔内修复术均存在不足,将两种技术相融合的杂交技术(Hybrid技术)则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选择。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参考国内外临床实践,... 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病变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传统的外科手术与微创腔内修复术均存在不足,将两种技术相融合的杂交技术(Hybrid技术)则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选择。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参考国内外临床实践,以国内实践为主,结合文献报道形成了本专家共识,旨在阐明Hybrid主动脉弓修复术分型、技术优势、所需硬件条件和团队要求,以及针对各型Hybrid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基本流程等方面提出规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技术 主动脉弓 专家共识 开放手术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HybridⅡ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王可鑫 胡小平 +5 位作者 夏军 王志维 徐鹏 阮永乐 昌金星 闵心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探讨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应用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治疗4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29~79岁,平均... 目的:探讨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应用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治疗4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29~79岁,平均(54.51±11.66)岁,发病时间2~96 h。其中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7例、夹层累及冠状动脉2例、脏器灌注不良5例、下肢供血障碍1例、高血压病36例、糖尿病4例、马方综合征2例。对围术期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去分支(Debranch)+主动脉支架置入术(TEVAR)16例,Bentall+Debranch+TEVAR 5例,窦部成形+升主置换+Debranch+TEVAR 20例。全组无单瘫、截瘫、昏迷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意识模糊1例、躁动4例、谵妄2例。低氧血症15例、气管切开4例、肾功能衰竭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5例。全组无延迟关胸、二次开胸止血及乳糜胸发生。随访6~12月,死亡2例,其中脑出血1例、重症感染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缩短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明显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杂交技术 全主动脉弓部修复术 神经功能障碍 内漏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部扩张性疾病治疗进展
14
作者 丁焕宇 罗建方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586-589,共4页
主动脉弓部扩张性疾病复杂多样,危害严重。目前已开展的术式包括传统外科手术、杂交手术和完全腔内修复术(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现就不同治疗策略治疗主动脉弓部扩张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弓 杂交手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与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王晓玉 陈敬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11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比较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与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AAD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A组接受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 目的比较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与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AAD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A组接受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B组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状态、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开胸率。结果A组手术时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用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清醒时间、清醒后VAS评分、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开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相比,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AAD患者创伤较小,但两者在近期手术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 全主动脉弓置换结合支架象鼻置入术
下载PDF
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凯 逯党辉 +4 位作者 张志东 崔明哲 马金辉 范玉龙 翟水亭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应用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治疗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目的:探讨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应用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治疗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53±4.5)岁。对围术期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升主动脉置换8例,Bentall术10例,主动脉窦部成形加升主动脉置换8例。26例患者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48枚,2例远端真腔打开不良植入三枚支架;1例覆膜支架释放时移位,术中人工血管片环缩包裹加固后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无内漏发生,远端支架膨胀良好。2例(7.69%)术后死亡,其中1例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循环难以维持而死亡。术后一过性术后烦躁5例(19.23%,5/26),肌力下降2例(7.69%,2/26),声音嘶哑8例(30.77%,8/26);肝功能不全2例(7.69%,2/26),肾功能不全2例(7.69%,2/26),经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随访3~32个月,19例(79.17%)获得随访,5例因死亡失访,失访与手术及主动脉相关并发症无关,随访期全因死亡率为20.8%(5/24)。19例存活患者随访结果满意。结论:Hybrid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深低温停循环、脏器灌注不良的高危因素,缩短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杂交技术 hybrid Ⅱ型主动脉弓部修复术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17
作者 马金辉 张岚林 +5 位作者 阳晟 董松波 陈彧 潘旭冬 许尚栋 郑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采用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技术成...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采用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9例,中位年龄63.0(57.5,64.6)岁,平均EuroSCOREⅡ得分8.4%±0.7%。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所有患者无逆撕A型主动脉夹层和内漏发生。1例术后第5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院内死亡率2.3%,其余43例患者均存活出院。所有出院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率100.0%,中位随访时间14.5(6~42)个月。1例脊髓损伤患者于术后2年死亡,1例术后3个月因支架远端附近新发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升主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病变无需体外循环,包裹技术加固了近端支架锚定区,避免了逆撕A型夹层、内漏、移位等风险。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再干预手术率低,对于高龄、高危且有复杂合并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升主动脉包裹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弓部病变
原文传递
“HENDO”技术体系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明尧 舒畅 +3 位作者 方坤 于存涛 钱向阳 孙晓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987-991,共5页
主动脉弓部疾病包括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溃疡、夹层和壁内血肿等,是主动脉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治疗难点之一。通过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过去5年来的有关临床数据,结合主动脉外科前沿发展的最新理论,笔者... 主动脉弓部疾病包括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溃疡、夹层和壁内血肿等,是主动脉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治疗难点之一。通过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过去5年来的有关临床数据,结合主动脉外科前沿发展的最新理论,笔者于2019年提出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H)、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ndo)、开放式手术(open surgery,O)三种技术结合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HENDO"技术体系,倡导国内大型的主动脉疾病诊疗中心建立HENDO团队及合作机制,消除外科医生个人技术短板带来的治疗选择偏倚,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全面掌握上述三大主流技术群,从而为每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达到提高生存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杂交手术 腔内修复术 开放手术
原文传递
不开胸“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的近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水波 朱健 +5 位作者 郗二平 张瑜 高旭辉 汪海波 许贵华 李雪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988-991,共4页
目的 总结不开胸“杂交”手术(不开胸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接受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主动脉腔内... 目的 总结不开胸“杂交”手术(不开胸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接受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旁路术毕即转入导管室行同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6~71岁。分析该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情况。结果 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4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3例,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10例。全部手术均获得成功。1例患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术后7 d、3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复查CT,随访截至2015年9月,随访时间12~5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血管支架无内漏。结论 不开胸“杂交”手术可用于治疗难以耐受主动脉置换的主动脉弓部主动脉夹层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弓 hybrid手术
原文传递
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近远期结果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宏鹏 郭伟 +6 位作者 刘小平 尹太 贾鑫 熊江 马晓辉 张敏宏 许永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近、远期结果。方法将我科2002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的28例胸主动脉瘤或夹层累及主动脉弓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68岁。15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胸主动脉瘤,13例为主动脉夹层。术后...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近、远期结果。方法将我科2002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的28例胸主动脉瘤或夹层累及主动脉弓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68岁。15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胸主动脉瘤,13例为主动脉夹层。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进行CT血管造影或B超随访。主要研究内容是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12例开胸行全弓旁路术,左侧颈总-左侧锁骨下动脉旁路3例,右侧颈总-左侧颈总-左侧锁骨下动脉旁路11例,右侧颈总-左侧颈总动脉旁路2例。技术成功率为92.9%(26/28),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0/28),手术死亡率为7.1%(2/28),脑卒中发生率为7.1%(2/28)。随访时间(36±3)个月,1年通畅率为100%,3年通畅率为92.9%(26/28),5年通畅率85.7%(24/28);1年生存率为89.3%(25/28),3年生存率为71.4%(20/28),5年生存率为60.7%(17/28)。结论主动脉夹层弓部病变杂交手术的近、远期结果满意,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将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 杂交手术 血管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