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戏剧翻译中的杂合问题——兼论《茶馆》的两个英译本
1
作者 黄芳 胡燕娜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54-58,共5页
戏剧翻译的目的有两个:作为文学文本和作为演出文本。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导致译者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显然也是不同的,即产生了剧本翻译应向剧作者靠拢还是向目的语观众、读者靠拢的争论。本文突破戏剧翻译中这种二元对立的翻译思想,指... 戏剧翻译的目的有两个:作为文学文本和作为演出文本。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目的导致译者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显然也是不同的,即产生了剧本翻译应向剧作者靠拢还是向目的语观众、读者靠拢的争论。本文突破戏剧翻译中这种二元对立的翻译思想,指出杂合思想的运用有助于在英语国家弘扬中国经典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文学文本 表演文本 杂合
下载PDF
时空压缩·文化杂糅·主动桥接:网络微短剧出海策略初探——以ReelShort为例
2
作者 赵薇莎 傅逸芒 《新闻知识》 2024年第5期35-39,94,共6页
全球化背景,国内微短剧在国际市场上的潜力日益凸显。通过分析ReelShort平台热度排名前十的微短剧作品,本文从影像创作语法、内容表达方式及作品生产方式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微短剧成功出海的关键策略,发现微短剧通过时空压缩的影像创... 全球化背景,国内微短剧在国际市场上的潜力日益凸显。通过分析ReelShort平台热度排名前十的微短剧作品,本文从影像创作语法、内容表达方式及作品生产方式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微短剧成功出海的关键策略,发现微短剧通过时空压缩的影像创作语法、文化杂糅的符号生产与意义复制,以及“第三文化人”的主动桥接生产方式,有效实现了国际化传播。同时指出,微短剧当前面临意义生产的单一性和中国文化元素缺位的挑战,未来的创作应探索更多元、更具中国特色的故事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出海 ReelShort 影视创作语法 文化杂糅 第三文化人
下载PDF
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两个漫画版对比分析
3
作者 张华 《外语教育》 2019年第1期307-314,共8页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漫画形式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如雨后春笋般激增,以漫画小说跨媒介指涉产生的双重互文,消解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对经典符号化的莎士比亚的"变形改写"。本文通过比较美国约翰威立和欧洲自立英雄出...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漫画形式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如雨后春笋般激增,以漫画小说跨媒介指涉产生的双重互文,消解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对经典符号化的莎士比亚的"变形改写"。本文通过比较美国约翰威立和欧洲自立英雄出版的两部漫画版《麦克白》,发现英雄版通过借鉴日本漫画重构了年轻读者的文化身份,而威立版则试图通过表现主义视角再现莎剧这一行为消除漫画属于低俗文化的偏见,满足读者的多层次需求。毫无疑问,威立版和英雄版《麦克白》开辟了革新莎士比亚戏剧的新天地,显示了莎士比亚戏剧适应不同文化、社会、政治进行再创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麦克白》 漫画 混杂性
原文传递
亚洲跨文化戏剧研究:刘思远教授访谈录
4
作者 张丽芬 刘思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2,共8页
201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期间,张丽芬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刘思远教授围绕亚洲跨文化研究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刘思远教授回忆了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重点阐述了跨文化视野下的中日戏剧影响研究、亚洲戏剧研究。刘思远... 201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期间,张丽芬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刘思远教授围绕亚洲跨文化研究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刘思远教授回忆了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重点阐述了跨文化视野下的中日戏剧影响研究、亚洲戏剧研究。刘思远教授的研究主要从戏剧学出发,在方法上文本、剧场、历史、理论并重,在视角上将话剧和戏曲置于全球殖民化、现代化的框架中考察,兼顾亚洲特别是日本戏剧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刘思远教授指出,文明戏的文化杂糅性使其成为东亚殖民主义现代性的戏剧艺术典型。刘思远教授认为随着亚洲戏剧经典文献建设的日益完善,亚洲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亚洲戏剧 文明戏 表演杂糅 戏剧教学
原文传递
海盗与同伙——疫情期间网络戏剧大放光彩 被引量:4
5
作者 徐胤(译)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共16页
新冠疫情在对传统剧场模式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戏剧实践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从最初的线上直播、录播到专门面向线上观众创作的网络戏剧,再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戏剧模式,多家德语区剧院实现了对传统戏剧"即时性"和"... 新冠疫情在对传统剧场模式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戏剧实践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从最初的线上直播、录播到专门面向线上观众创作的网络戏剧,再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戏剧模式,多家德语区剧院实现了对传统戏剧"即时性"和"现场性"的颠覆,促进了戏剧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传播,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本文回顾了德语戏剧界自新冠疫情蔓延以来对戏剧结构和形式的探索,并对网络戏剧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戏剧模式 线上戏剧 德语区戏剧
原文传递
杂糅性与民族性:蒙古剧《沙格德尔》文艺性格探析
6
作者 赵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5,共6页
蒙古剧《沙格德尔》是昭乌达蒙古剧的创建剧目,是蒙古剧中罕见的汉语作品。本剧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既有新创剧种的杂糅性,也有蒙古剧的民族性。杂糅性表现在借鉴汉族戏曲、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同时深受国家意志的影响和制约;民族性则... 蒙古剧《沙格德尔》是昭乌达蒙古剧的创建剧目,是蒙古剧中罕见的汉语作品。本剧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既有新创剧种的杂糅性,也有蒙古剧的民族性。杂糅性表现在借鉴汉族戏曲、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同时深受国家意志的影响和制约;民族性则突出在题材的文学、音乐、表演三个层面都有着深厚的蒙古族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剧 《沙格德尔》 杂糅性 民族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