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散视角与华裔美国作家的文化翻译创作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曦 王心洁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90,共6页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但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相结... 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热点通常集中在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冲突方面,但对华裔作品本身的文化翻译属性论述不多。本文以三位华裔美国文学领军人物的代表作为例,通过将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理论与文化理论中的离散视角相结合,深入探讨华裔美国作家进行离散书写时展现的"杂合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翻译 离散视角 杂合性
下载PDF
困在文化夹缝中的“他者”——《无声告白》评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殷燕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探索了完全不同于以往华裔小说的主题,讲述了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上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跨种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立足于"华裔—美国人"...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探索了完全不同于以往华裔小说的主题,讲述了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上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跨种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立足于"华裔—美国人"双重身份,用文学的方式道出了华裔族群在文化混杂空间里所遭遇的文化冲突,逼真再现了身处文化夹缝中的"他者"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绮诗 《无声告白》 华裔文学 他者 文化混杂空间
下载PDF
国内美籍华裔文学研究论文分析(1980-2005)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木英 廖安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6-50,共5页
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报刊资料索引》中收录的1980—2005年国内美籍华裔文学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和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文章从论文的数量、质量、形式、主题、研究队伍等方面讨论美籍华裔文... 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报刊资料索引》中收录的1980—2005年国内美籍华裔文学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和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文章从论文的数量、质量、形式、主题、研究队伍等方面讨论美籍华裔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指出,美籍华裔文学研究从80年代起经历了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到本世纪走向成熟。研究者队伍、论文的内容、层次呈多样化,但目前还存在诸多空白需要填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籍华裔文学 研究论文 数据统计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报刊资料索引
下载PDF
从文化碰撞、文化认同到文化杂糅——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重构 被引量:5
4
作者 薛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2-113,共2页
"文化身份"是华裔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从雷庭招和赵健秀到汤亭亭和谭恩美,再到任碧莲和伍慧明,华裔美国文学作家都对文化身份问题给以了不同的解答,华裔美国文学诉求经历了从文化碰撞、认同到杂糅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碰撞 文化认同 文化杂糅
下载PDF
文化翻译与书写意指:美国华裔文学杂合文本背后的象征性权力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海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9-55,共7页
美国华裔作家借用多样的中国文化元素,用英语表述其在美国生存体验和精神状态的跨文化创作,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翻译"的实践行为。在"文化翻译"的实践中,他们自然担当起文化译者的职责,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 美国华裔作家借用多样的中国文化元素,用英语表述其在美国生存体验和精神状态的跨文化创作,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翻译"的实践行为。在"文化翻译"的实践中,他们自然担当起文化译者的职责,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并没有亲临体验的实际经历,只是少数有过短暂的回国寻根之旅。因此,他们对中国了解和认知不可避免地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面纱,但他们为什么还要执意充当中国文化的翻译者和诠释者呢?他们的"文化翻译"杂合文本背后隐藏的象征性权力:话语权的争夺、"解殖民"做出的努力和混合杂糅身份的塑造,可予以解释和说明他们的书写意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杂合文本 文化翻译 话语权 杂合身份
下载PDF
杂交柑橘与杂糅身份:林露德传记小说研究
6
作者 方红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0年第1期69-79,共11页
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的《千金》和《木鱼歌》这两部传记小说再现了19世纪美国华裔人物波莉、刘锦浓的生活经历。本文从杂糅的双重性入手研究这两部作品,提出传记小说的混搭形式与华裔杂糅身份相辅相成,传记小说以文史结合、虚实相间的形... 美国华裔作家林露德的《千金》和《木鱼歌》这两部传记小说再现了19世纪美国华裔人物波莉、刘锦浓的生活经历。本文从杂糅的双重性入手研究这两部作品,提出传记小说的混搭形式与华裔杂糅身份相辅相成,传记小说以文史结合、虚实相间的形式再现华裔身份的杂糅性及其物质基础。波莉、刘锦浓不只被动受到生活环境的物质、社会、文化影响,他们还在改变自然环境、建造农场和果园以及抵制种族歧视的活动中形成了文化杂糅身份,将其家园作为这一杂糅身份的空间形式与社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文学 传记小说 杂糅 林露德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杂合语言回译研究——以《喜福会》中罗马化汉语拼音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龙利 陈林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3-29,共7页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小说《喜福会》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中西合璧的叙事策略以及杂合的语言特色向读者艺术地展现了中西文化在碰撞和交流中逐渐走向融合的文化发展景观。语言杂合性,尤其是罗马化汉语拼音的使用,是这类作品的一...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小说《喜福会》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中西合璧的叙事策略以及杂合的语言特色向读者艺术地展现了中西文化在碰撞和交流中逐渐走向融合的文化发展景观。语言杂合性,尤其是罗马化汉语拼音的使用,是这类作品的一大特色,反映了作者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与深层的交际意图。运用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对杂合语言现象进行研究,能够比较科学地揭示语言形式与作者交际意图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回译时,译者应当保留原文的杂合语言特色,使话语本身与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建立起最佳关联。这样的译本能为汉语读者展现更加真实、生动的族裔生活,更好体现语言的开放性,也更能顺应后现代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喜福会》 语言杂合性 关联理论 交际意图 罗马化汉语拼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