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ilient performance of self-centering hybrid rocking walls with curved interface under pseudo-static loading
1
作者 Su Xing Yan Shi +1 位作者 Sun Xianglei Wang T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65-85,共21页
Frame and rocking wall(FRW)structures have excellent resilient performance during earthquakes.However,the concrete at interfacial corners of rocking walls(RWs)is easily crushed due to local extreme compression during ... Frame and rocking wall(FRW)structures have excellent resilient performance during earthquakes.However,the concrete at interfacial corners of rocking walls(RWs)is easily crushed due to local extreme compression during the rocking process.An innovative RW with a curved interface is proposed to prevent interfacial corners from producing local damage,enhancing its earthquake resilient performance(ERP).The precast wall panel with a curved interface is assembled into an integral self-centering hybrid rocking wall(SCRW)by two post-tensioned unbonded prestressed tendons.Moreover,two ordinary energy dissipation steel rebars and two shear reinforcements are arranged to increas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lateral resistance.Two SCRW specimens and one monolithic reinforced concrete(RC)shear wall(SW)were tested under pseudo-static loading to compare the ERPs of the proposed SCRW and the SW,focusing on studying the effect of the curved interface on the SCRW.The key resilient performance of rocking effects,failure modes,and hysteretic properties of the SCRW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nonlinear deformations of the SCRW are concentrated along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SCRW and the foundation,avoiding damage within the SCRW.The restoring force provided by the prestressed tendons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self-centering capacity with small residual deformation,and the resilient performance of the SCRW is better than that of monolithic SW.In addition,the curved interface of the SCRW makes the rocking center change and move inward,partially relieving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crush of concrete.The rocking range of the rocking center is about 41.4%of the width of the SCR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centering hybrid rocking wall(SCRW) monolithic shear wall(SW) earthquake resilient performance(ERP) curved interface rocking center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in counter gravity casting for large thin-walled A357 aluminum alloy components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新雷 郝启堂 +1 位作者 介万奇 周玉川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8年第4期847-851,共5页
Counter gravity casting equipments(CGCE) were widely used to produce large thin-walled A357 aluminum alloy components. To improve the pressure control precision of CGCE to get high quality castings, a pressure control... Counter gravity casting equipments(CGCE) were widely used to produce large thin-walled A357 aluminum alloy components. To improve the pressure control precision of CGCE to get high quality castings, a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fuzzy-PID hybri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he digital assembled valve was developed. The actual pressure tracking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al system by applying PID controller and fuzzy controller to varied phases, is not only able to inherit the small error and good static stability of classical PID control, but also has fuzzy control’s advantage of fully adapting itself to the object. The pressure control error is less than 0.3 kPa. By using this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large complex thin-walled A357 aluminum alloy castings with high quality was successfully p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7铝合金 压力控制系统 混合模糊PID控制 薄壁结构 反重力浇注
下载PDF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ll operator hybrid simulation method
3
作者 Chung-Chan Hung Yong-Song Che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The full operator method (FOM) has been proposed to overcome some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mmonly used operator splitting method (OSM). In particular, the FOM i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of both the... The full operator method (FOM) has been proposed to overcome some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mmonly used operator splitting method (OSM). In particular, the FOM is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of both the predictor and corrector using the estimated tangent stiffness of the tested structure. The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M, including stability and accuracy,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It is shown that FOM is conditionally stable.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characteristics are dependen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estimated tangent stiffness and the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acceleration variation in the time-stepping integration method. Mass-spring system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nonlinearity, including hardening, stiffening, and softening behavior,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M. It is found that the FOM can capture these types of nonlinearity with satisfactory accuracy. Using a prototype 12-story composite coupled wall system, the influences of the strong nonlinearity of the system as well as the displacement control errors from hydraulic actua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M a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M is capable of generating reasonably accurate results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strong structural nonlinearity and displacement control e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simulation tangent stiffness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 composite coupled wall system collapse behavior nonlinear behavior
下载PDF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江北侧锚碇复合型地下连续墙设计
4
作者 郭衡 邱峰 +2 位作者 肖海珠 李春雨 徐文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6-132,共7页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江北侧锚碇设计时对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基础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开挖范围、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最终采用基底深置的地下连续墙基础,以下伏基岩弱胶结泥质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江北侧锚碇设计时对沉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基础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开挖范围、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等,最终采用基底深置的地下连续墙基础,以下伏基岩弱胶结泥质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高49.5 m,地下连续墙墙底嵌入中等胶结泥质砂岩,地下连续墙高55.5 m。为减小锚碇基础的开挖量,采用大悬臂外挑锚块结构结合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的新型复合型地下连续墙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直径缩小至60 m,节省了工程造价。锚碇基础施工中基坑分层开挖,同时进行内衬砌施工。采用PLAIXS 3D软件对锚碇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基坑开挖时地下连续墙结构受力安全,锚碇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锚碇 地下连续墙基础 大悬臂锚块结构 CFG桩复合地基加固 地基承载力 结构设计
下载PDF
非随机载荷不确定的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可靠性分析
5
作者 屈小章 张加贝 翟方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81-1889,共9页
针对机车侧墙过滤系统制造安装和运行环境变化的可靠性问题,考虑到载荷参数认知不确定性建模困难,结合制造安装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含区间非随机载荷不确定的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实验对比,建立了机车侧墙过... 针对机车侧墙过滤系统制造安装和运行环境变化的可靠性问题,考虑到载荷参数认知不确定性建模困难,结合制造安装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含区间非随机载荷不确定的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实验对比,建立了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的CFD模型。其次,采用概率和区间混合不确定性模型及其相应的有效可靠性分析方法,对机车侧墙过滤系统的两相流动力学问题进行可靠性分析。对样本充足的结构参数和样本不足的载荷参数分别用概率和区间法进行度量,因样本不足而造成的认知不确定性建模困难可以快速得到解决,扩展了区间混合不确定性的可靠性分析技术在两相流动力学问题研究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电力机车侧墙过滤系统两相流问题的阻力和过滤效率等载荷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合理提高了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水平,既可兼顾成本又可提高过滤系统的可靠性,满足电力机车运行复杂环境高可靠性应用的要求,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可靠性分析 区间 混合模型 机车侧墙过滤系统
下载PDF
高耦连比新型混合连肢墙结构滞回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石韵 苏明周 +1 位作者 梅许江 蒋春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研究高耦连比对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个耦连比为45%的5层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1/3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从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退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评价... 为研究高耦连比对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个耦连比为45%的5层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1/3缩尺模型拟静力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从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退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及破坏模式等方面评价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耦连比为45%的混合连肢墙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墙肢底部弯矩,钢梁的变形能力较强,各层连梁成为沿墙体全高设置的一种耗能构件,扩大了能量耗散的范围,是一种典型的多重抗震设防体系,满足了抗震设计中对于延性的要求,得到的滞回曲线为稳定的梭形。与耦连比为30%试件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耦连比较高时墙肢裂缝分布较为分散,结构上部出现了微小的反向弯曲现象,钢连梁塑性发展更充分,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贡献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连肢墙 型钢边缘构件 钢连梁 耦连比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石韵 苏明周 梅许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3-139,共7页
为研究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5层1/3缩尺模型试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模型试件的耦连比为30%,根据底部剪力法采用三质点倒三角形加载形式。通过分析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 为研究含型钢边缘构件混合连肢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个5层1/3缩尺模型试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模型试件的耦连比为30%,根据底部剪力法采用三质点倒三角形加载形式。通过分析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及结构的耗能能力等,得到结构的破坏机理,并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通过钢连梁的剪切变形和墙肢底部的塑性铰变形来耗散能量,能够明显改善钢筋混凝土双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但是耦连比为30%时,墙肢混凝土裂缝较为集中,破坏主要出现在底部两层,建议提高耦连比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连肢墙 型钢边缘构件 钢连梁 耦连比 抗震性能
下载PDF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建勃 史庆轩 +2 位作者 刘云贺 李慎 马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3-67,共15页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是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中的混凝土连梁用钢板-混凝土组合(PRC)连梁代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对其抗震性能尚缺乏系统研究。该文在对PRC小跨高比连梁构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了PRC连梁-混合联... 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是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中的混凝土连梁用钢板-混凝土组合(PRC)连梁代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对其抗震性能尚缺乏系统研究。该文在对PRC小跨高比连梁构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了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的BS基本模型试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连梁内嵌钢板部分、连梁钢筋部分和混凝土部分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了结构的塑性铰发展规律。研究了耦联率、连梁截面尺寸、单面墙肢高宽比、楼层总高度和楼板作用等参数对该种新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建议适合于高烈度抗震设防区PRC连梁-混合联肢剪力墙合理耦联率的取值范围为4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 混合联肢剪力墙 塑性铰 耦联率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双塔连体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周颖 吕西林 +2 位作者 卢文胜 陈林之 黄志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8,共8页
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被认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之一,我国已有多个采用这种结构体系的单塔楼工程实例,但对双塔连体高层混合结构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不等高双塔连体混合结构,进行了7度多遇地... 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被认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之一,我国已有多个采用这种结构体系的单塔楼工程实例,但对双塔连体高层混合结构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不等高双塔连体混合结构,进行了7度多遇地震、基本烈度、罕遇地震和8度罕遇地震阶段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得到了结构的破坏模式,并对模型结构和原型结构的动力反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此类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研究表明,高位连体的竖向地震反应比较明显,设计中应适当考虑动力放大效应;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变形均呈现弯曲型;主塔楼核心筒在中震下可以保证"不坏",但结构小震下的层间位移略超过规范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混合结构 连体 振动台试验 动力反应
下载PDF
抗震工程中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Jerome F. Hajjar 《钢结构》 2008年第2期82-83,共2页
过去10年里,美国国内关于钢和混凝土组合体系建筑抗震工程的研究有显著的增多。对最近一系列组合横向阻力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包括由钢梁和混凝土填充的钢管组成的无支撑框架,带有混凝土填充钢管柱的支撑框架,型钢混凝土柱以及一系列... 过去10年里,美国国内关于钢和混凝土组合体系建筑抗震工程的研究有显著的增多。对最近一系列组合横向阻力系统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包括由钢梁和混凝土填充的钢管组成的无支撑框架,带有混凝土填充钢管柱的支撑框架,型钢混凝土柱以及一系列变化的组合混杂墙系统。相对于很多一般的系统,这些结构体系的优点包括它们在承受正常使用或极限荷载时的性能特征,以及材料与结构的经济性。此外,介绍其中一种混合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包括部分约束的带有加强混凝土填充墙的钢框架。总结出这些组合体系将来设计条款的概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和柱 梁柱节点 CFT 组合结构 组合墙系统 混凝土填充钢管 HWS 混杂墙体系 抗震工程 SRC
下载PDF
北京LG大厦单塔结构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检保 吕西林 +3 位作者 卢文胜 赵斌 侯光瑜 陈彬磊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4,39,共6页
本文通过对北京LG大厦单塔主体结构1/20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8度多遇、8度基本、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等,研究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似... 本文通过对北京LG大厦单塔主体结构1/20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8度多遇、8度基本、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等,研究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似理论,推导、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构第1、2、3阶振型频率依次为:4.319Hz(x向平动)、4.883Hz(y向平动)和6.761Hz(整体扭转),对应阻尼比分别为0.043、0.046和0.026;原型结构对应前3阶振型周期为1.794s、1.587s和1.146s,其扭转、平动周期比为0.64,且在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005和1/101,显示原型结构布置基本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能够抵抗所在地区设防烈度下各水准地震作用。论文最后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阻尼比
原文传递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侯光瑜 陈彬磊 +2 位作者 苗启松 刘向阳 黄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介绍了8度抗震设防区的北京LG大厦塔楼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研究和相应的节点构造。核心筒是整个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为了改善核心筒剪力墙的延性,设计中在核心筒四大角及纵横墙交点处设置钢骨柱。同时,为了提高承... 本文介绍了8度抗震设防区的北京LG大厦塔楼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研究和相应的节点构造。核心筒是整个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为了改善核心筒剪力墙的延性,设计中在核心筒四大角及纵横墙交点处设置钢骨柱。同时,为了提高承托楼面桁架的剪力墙联系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沿核心筒y向联系梁内设置了型钢,与钢骨柱组成暗框架,加强了核心筒的整体性。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了这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与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非常吻合。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核心筒边缘构件和底部框架柱均没有发现钢筋压屈、混凝土崩落现象;核心筒与外围框架两者间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核心筒内的暗钢柱提高了楼面钢梁端部锚固能力,钢梁与混凝土墙之间的连接没有发现破坏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梁端测得的应变较大,这种现象反映了梁(桁架)的端部即便是接“铰接”处理,仍然存在地震作用产生的约束弯矩,设计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了这种结构体系通过合理设计和构造可以用于高烈度地震区,核心筒内设置钢骨后,此类结构最大适用高度的限值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可以突破150m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 暗埋钢框架 弹塑性时程动力分析 8度抗震
原文传递
钢连梁与剪力墙嵌入式连接节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海陆 苏明周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56,136,共11页
混合联肢墙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震后便于修复等特点,能够较好地适用于高烈度地区的建筑。钢连梁与剪力墙的连接节点承担着传递墙肢间内力的作用,是混合联肢墙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嵌入式节点是最常用的连接方式。通过总结嵌... 混合联肢墙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震后便于修复等特点,能够较好地适用于高烈度地区的建筑。钢连梁与剪力墙的连接节点承担着传递墙肢间内力的作用,是混合联肢墙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嵌入式节点是最常用的连接方式。通过总结嵌入式连接节点的7种力学模型,包括基本假定、节点承载力与钢梁嵌入计算长度间的关系、影响节点承载力因素、钢梁的有效计算宽度等,梳理了相关文献对钢梁嵌入设计长度及节点细部构造的建议,指出了既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以上研究,给出了将钢梁段与剪力墙的连接在工厂进行预制的新思路,提出了装配式混合联肢墙结构体系,并为新型节点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连梁 混合联肢墙 嵌入式连接 装配式混合联肢墙
原文传递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4
14
作者 聂建国 陶慕轩 +2 位作者 黄远 田淑明 陈戈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80,共10页
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和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为对象,综述了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方面的一些研究新进展。针对组合框架中楼盖的空间组合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发展了三种组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重点讨论了在杆系模型中考虑楼盖空... 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和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为对象,综述了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方面的一些研究新进展。针对组合框架中楼盖的空间组合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发展了三种组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重点讨论了在杆系模型中考虑楼盖空间组合作用的方法,从而实现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大规模计算。通过刚度解析和数值分析,对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中框架与核心筒的刚度匹配、位移限值指标的取值进行探讨,并对不同混合结构体系的位移特性、失效模式以及安全性能进行对比,为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的体系优化提供参考。最后,对组合结构体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建议进一步完善组合结构体系的计算手段及其优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体系 组合框架 框架-核心筒 混合结构 空间组合作用 地震反应分析 刚度匹配 位移角限值
原文传递
钢木混合墙体抗侧性能试验及钢木混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征 王希珺 +1 位作者 何敏娟 董文晨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91-197,共7页
钢木混合结构是一种主要由钢框架、内填轻型木剪力墙和钢木混合楼盖组成的新型结构体系。分别对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螺栓连接的单榀钢木混合墙体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对比了两种连接下墙体的破坏模式和荷载-位移关系。试验发现,与普通螺... 钢木混合结构是一种主要由钢框架、内填轻型木剪力墙和钢木混合楼盖组成的新型结构体系。分别对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螺栓连接的单榀钢木混合墙体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对比了两种连接下墙体的破坏模式和荷载-位移关系。试验发现,与普通螺栓连接的墙体试件相比,高强螺栓连接的墙体试件受力性能较好,可以充分传递钢框架和木剪力墙间的剪力,保证两者协同工作。设计了72个不同参数的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木混合墙体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对模型进行往复加载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相同延性水平下,木剪力墙与钢框架初始刚度比大的钢木混合墙体较刚度比小的墙体具有更小的滞回阻尼比。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回归分析,进而给出了估算钢木混合结构体系的滞回阻尼比的算式。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钢木混合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木混合结构 螺栓连接 往复加载 抗侧刚度比 滞回阻尼比 抗震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设置钢板混凝土连梁的混合联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建勃 王游春 +2 位作者 史庆轩 任文更 李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10,共10页
设置钢板混凝土连梁的混合联肢剪力墙是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中的混凝土连梁用钢板混凝土(PRC)连梁代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联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控制是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内外PRC连梁已有试验数据... 设置钢板混凝土连梁的混合联肢剪力墙是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中的混凝土连梁用钢板混凝土(PRC)连梁代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联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控制是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内外PRC连梁已有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提出了PRC连梁基于不同位移要求的所需配钢特征值计算式。以连续化方法的解析解为基础,以联肢剪力墙合理耦联率、层间位移角限值和PRC连梁的延性需求为约束条件,提出了该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控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设置PRC连梁的混合联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控制,宜根据结构整体位移延性需求及目标耦联率,确定PRC连梁的截面尺寸、剪力需求和内嵌钢板截面尺寸,以实现预期的屈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 混合联肢剪力墙 控制方法 耦联率 延性
原文传递
楼盖体系对框架-核心筒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云鹏 肖嘉 韩合军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18,共5页
根据楼面梁端部的连接形式可将框架-核心筒结构常采用的楼盖体系分为三种:1)楼面梁与外框架和内筒均为铰接连接(铰接楼盖);2)楼面梁与外框架刚接连接但与内筒铰接连接(半刚接楼盖);3)楼面梁与外框架和内筒均为刚接连接(刚接楼盖)。通过... 根据楼面梁端部的连接形式可将框架-核心筒结构常采用的楼盖体系分为三种:1)楼面梁与外框架和内筒均为铰接连接(铰接楼盖);2)楼面梁与外框架刚接连接但与内筒铰接连接(半刚接楼盖);3)楼面梁与外框架和内筒均为刚接连接(刚接楼盖)。通过某高层混合结构的具体算例详细探讨了三种楼盖体系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对外框架与核心筒剪力墙之间内力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外框架内力的影响,并提出了铰接节点设计应考虑楼面梁轴力的不利因素,最后总结了各种楼盖体系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楼盖体系 混合结构 框架-核心筒 结构性能
原文传递
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混合结构体系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18
作者 马晓飞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78-484,共7页
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混合结构体系综合了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与配筋砌体结构抗侧刚度高、耗能能力强的优点,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而具有极大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将全连接类型混合结构体系性能水平划分为充分运行、正常运行... 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混合结构体系综合了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与配筋砌体结构抗侧刚度高、耗能能力强的优点,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而具有极大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将全连接类型混合结构体系性能水平划分为充分运行、正常运行、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个等级并确定抗震设防目标性能水平,进而确定达到目标性能水平时楼层水平侧移计算方法,并通过将实际多自由度体系向单自由度体系进行等效转换确定基底总剪力及层间剪力计算方法,明确位移反应谱,最终概括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步骤,并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对设计过程做出详细说明。研究成果可为此新型混合结构体系实际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 配筋砌块砌体 混合结构体系 位移 抗震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