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chanism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assisted oil displacement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low and medium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1
作者 LIU Yikun WANG Fengjiao +8 位作者 WANG Yumei LI Binhui ZHANG Dong YANG Guang ZHI Jiqiang SUN Shuo WANG Xu DENG Qingjun XU 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4期864-873,共10页
Aiming at the technology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assisted oil displacement which combines hydraulic fracturing,seepage and oil displacement,an experimental system of energy storage and flowback in fracturing assisted ... Aiming at the technology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assisted oil displacement which combines hydraulic fracturing,seepage and oil displacement,an experimental system of energy storage and flowback in fracturing assisted oil displacement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to simulate the mechanism of percolation,energy storage,oil displacement and flowback of chemical ag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assisted oil displacement,the chemical agent could be directly pushed to the deeper area of the low and medium permeability reservoirs,avoiding the viscosity loss and adhesion retention of chemical agents near the pay zone;in addition,this technology could effectively enlarge the swept volume,improve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replenish formation energy,gather and exploit the scattered residual oil.For the reservoir with higher permeability,this measure takes effect fast,so to lower cost,and the high pressure hydraulic fracturing assisted oil displacement could be adopted directly.For the reservoir with lower permeability which is difficult to absorb water,hydraulic fracturing assisted oil displacement with surfactant should be adopted to reduce flow resistance of the reservoir and improve the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development effect of the reservoir.The degree of formation energy deficit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effective swept range of chemical agents.Moreover,the larger the formation energy deficit was,the further the seepage distance of chemical agents was,accordingly,the larger the effective swept volume was,and the greater the increase of oil recovery was.Formation energy enhancem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which was the key to EOR by the technology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assisted oil displa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chemical flooding formation energy enhancement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enhancing oil recovery
下载PDF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sm of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s driving microscopic residual oil
2
作者 WU Feipeng LI Na +6 位作者 YANG Wei CHEN Jiahao DING Bujie XIA Lei LIU Jing WANG Cong WANG Lush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6期1411-1422,共12页
To clarify microscopic mechanisms of residual oil displacement by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microscopic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s of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 driving residual oil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icroscop... To clarify microscopic mechanisms of residual oil displacement by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microscopic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s of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 driving residual oil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icroscopic visualization device of pulsating water drive.For the four types of residual oil left in the reservoir after water flooding,i.e.membrane,column,cluster,and blind end residual oils,hydraulic pulsation waves broke the micro-equilibrium of the interface by disturbing the oil-water interface,so that the injected water invaded into and contacted with the remaining oil in small pores and blind holes,and the remaining oil was pushed or stripped to the mainstream channel by deformation superposition effect and then carried out by the injected water.In the displacement,the pulsation frequency mainly affected the cluster and blind end remaining oil,and the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 with a frequency of about 1 Hz had the best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recovery.The pulsation amplitude value mainly affected the membrane and column residual oil,and the larger the amplitude value,the more remaining oil the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 would displace.The presence of low intensity continuous flow pressure and holding pressure end pressure promo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pulsating energy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cluster residual oil.The rise in temperature made the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 work better in displacing remaining oil,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oil 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pulsation wave microscopic remaining oil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disturbance of oil-water interface enhanced oil recovery
下载PDF
致密储层压驱焖井阶段渗吸机理分子模拟研究
3
作者 王凤娇 孟详昊 +2 位作者 刘义坤 徐贺 胡超洋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4-1634,共11页
针对致密储层开发中存在的天然地层能量衰减快、驱替相有效波及体积不足等难题,考虑将压驱与焖井相结合的高效开发技术应用于致密储层.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微观作用力角度分析致密储层压驱渗吸机理,进行致密储层压驱过程溶质动态迁移表... 针对致密储层开发中存在的天然地层能量衰减快、驱替相有效波及体积不足等难题,考虑将压驱与焖井相结合的高效开发技术应用于致密储层.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从微观作用力角度分析致密储层压驱渗吸机理,进行致密储层压驱过程溶质动态迁移表征,并从分子尺度对渗吸阶段进行划分.采用分子模拟方法,构建致密储层壁面-油相-驱替相三相体系,分别从体系弛豫特征、浓度分布及扩散能力和介质间相互作用能等方面分析常规水力压裂后常压驱替条件和压驱高压条件渗吸过程特征性差异,从分子尺度阐释致密储层压驱渗吸机理.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压裂后驱替而言,压驱条件下,驱替相分子扩散系数提高20.06%,与孔隙壁面的相互作用能提高2.3倍;驱替相分子吸附层数增加,油相解吸效果更为明显,渗吸换油效率提高38.73%.此外,渗吸效率随储层温度变化的过程存在峰值,具有先上升后降低的特征;且受到壁面润湿性的影响,壁面亲水性越强渗吸效率越高.从分子尺度将焖井渗吸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水分子优先靠近壁面;驱替相流体与油相分子竞争吸附,将吸附态油相剥离为游离态,使其远离壁面;压驱液溶质分子进入初始油相范围,进一步置换油相,提高渗吸效率.压驱技术高压注入压驱剂可快速补充地层能量,扩大驱替相流体波及体积并提高洗油效率,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可大幅度提高渗吸驱油效率.该项研究可为致密储层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压驱技术 焖井 渗吸机理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义坤 王凤娇 +8 位作者 汪玉梅 李斌会 张栋 杨光 支继强 孙硕 王旭 邓庆军 徐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2-759,共8页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的黏度损失与黏附滞留,具有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并将零散分布的剩余油汇集采出的效果。渗透率较高的储集层,压驱见效快,为降低成本,可直接采用高压注水压驱。渗透率较低的储集层吸水困难,采用表面活性剂压驱可有效降低储集层渗流阻力,提高储集层吸水能力与开发效果。地层能量亏空程度是影响压驱剂有效波及范围的主要因素,地层能量亏空越大,化学剂渗流距离越远,有效波及体积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地层增能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最大,是压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化学驱 地层增能 剩余油分布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层状砂岩油藏提高水驱油效率的对策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全华 孙卫 +1 位作者 吴诗平 何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3-416,共4页
通过对砂体几何形态、沉积韵律、连通特性等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上述诸特征起主控因素即沉积环境的具体分析,就不同沉积环境下所形成砂体的注水开发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压裂、酸化等开发工艺措施,为改善开发方案。
关键词 注水开发 驱油效率 层状砂岩油藏 油田开采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建生 李华敏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3,共3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该马达的核心是一个变中心距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这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将行星齿轮传动与液压马达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机械传动与液压传动的结合。简要介绍这种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分...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该马达的核心是一个变中心距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这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将行星齿轮传动与液压马达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机械传动与液压传动的结合。简要介绍这种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马达的结构、排量和配流与行星齿轮机构类型的关系。对几种不同类型的液压马达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给出了一个比较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行星齿轮 液压马达 结构 配流
下载PDF
水力脉动波驱动微观剩余油实验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飞鹏 李娜 +6 位作者 杨维 陈佳豪 丁步杰 夏雷 刘静 王聪 汪庐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1226,共10页
为了明确水力脉动波驱动剩余油的微观机理,利用水力脉动微观可视化驱替装置开展水力脉动波驱动剩余油微观可视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水驱后残存的膜状、柱状、簇状、盲端4种剩余油类型,水力脉动波通过扰动油水界面,打破界面微平衡,... 为了明确水力脉动波驱动剩余油的微观机理,利用水力脉动微观可视化驱替装置开展水力脉动波驱动剩余油微观可视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水驱后残存的膜状、柱状、簇状、盲端4种剩余油类型,水力脉动波通过扰动油水界面,打破界面微平衡,使注入水侵入小孔道和盲孔与其中的剩余油接触,通过变形叠加效应将剩余油推动或剥离至主流通道,再由注入水携带驱出。其中,脉动频率主要影响簇状、盲端剩余油,频率为1 Hz的水力脉动波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脉动振幅值主要影响膜状、柱状剩余油,振幅值越大,水力脉动波驱动剩余油越多;存在较低强度的续流压力和持压端压力可以促进脉动能量集中,大幅提高簇状剩余油的动用效果;温度升高会促进水力脉动波发挥其动用剩余油的作用,从而提高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脉动波 微观剩余油 驱油机理 油水界面扰动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矿用乳化液浓度配比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勇 宋磊 曲乃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7,共4页
分析了传统的矿用乳化液浓度配比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配比精度和成本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不需要进行防爆设计的往复式单柱塞配比装置的设计。该装置根据固定的面积比进行乳化液浓度配比,使乳化液浓度不受供水压力等外界参数变化的影响... 分析了传统的矿用乳化液浓度配比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配比精度和成本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不需要进行防爆设计的往复式单柱塞配比装置的设计。该装置根据固定的面积比进行乳化液浓度配比,使乳化液浓度不受供水压力等外界参数变化的影响,配比精度高;该装置不需要额外的液压泵和马达,生产成本较小,并且属于纯液压式装置,不需要防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乳化液浓度 乳化油 配比装置 往复式单柱塞定量泵
下载PDF
油源动态特性及伺服阀前蓄能器对轧机控制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益群 杨阳 +1 位作者 韩松杉 陈春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5-379,共5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油源动态特性与电液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间的关系展开实验研究,得出了负载变动与油源压力波动之间的耦合规律,并对阀前蓄能器进行不同初始充气压力和不同初始容积的负载实验,得出其初始充气压力和初始容积的影响规律,为... 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油源动态特性与电液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间的关系展开实验研究,得出了负载变动与油源压力波动之间的耦合规律,并对阀前蓄能器进行不同初始充气压力和不同初始容积的负载实验,得出其初始充气压力和初始容积的影响规律,为根据系统控制精度要求选择充气压力和初始容积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 液压厚度自动控制 恒压变量泵 蓄能器
下载PDF
低速泵抽系统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明高 郝桂青 +1 位作者 陈永超 薛永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2,共7页
低速泵抽是解决稠油、出砂、低孔低渗等复杂储层测压取样的关键技术,国外油田服务公司凭借该项技术长期垄断着该类储层的测压取样市场。结合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研制的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EFDT)的特点,提出了2种降低泵速方式,即调节... 低速泵抽是解决稠油、出砂、低孔低渗等复杂储层测压取样的关键技术,国外油田服务公司凭借该项技术长期垄断着该类储层的测压取样市场。结合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研制的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EFDT)的特点,提出了2种降低泵速方式,即调节泵抽缸活塞比和控制泵抽缸流量;进一步研制了相应的低速泵抽设备,即小排量精密泵抽模块和宽频调速液压动力模块,并进行了室内测试、实验井测试及现场作业应用。本文研制的低速泵抽系统能大幅度降低与精准控制EFDT仪器泵抽速度,实现了对稠油、出砂、低孔渗等复杂储层的地层测试,极大地拓展了EFDT的应用范围,填补了国内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压取样 稠油储层 出砂 低孔低渗储层 低速泵抽系统 小排量精密泵抽模块 宽频调速液压动力模块
下载PDF
水力压裂裂缝方向对油井含水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江 王玉英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水力压裂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在低渗透油气田 ,它已成为油田开发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对于注水或天然水驱油藏 ,水力压裂后油井生产动态受多因素控制 ,文中通过数学分析方法 ,重点对裂缝方向与井网、井排、油水边缘... 水力压裂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在低渗透油气田 ,它已成为油田开发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对于注水或天然水驱油藏 ,水力压裂后油井生产动态受多因素控制 ,文中通过数学分析方法 ,重点对裂缝方向与井网、井排、油水边缘的相互关系对压后油井的含水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 ,给出裂缝方向对压后油井产量、含水动态的影响。对完善压裂设计及提高压裂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裂缝方向 油井 含水率 低渗透油气田 油田开发
下载PDF
压驱防喷防卡工艺及工厂化施工模式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王守坤 张海龙 +3 位作者 南志学 宋金生 韩春才 杜晓明 《中外能源》 CAS 2022年第10期57-62,共6页
大庆油田开展压驱工艺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已成为三类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同时也存在防喷防卡效果差,工程事故率高,施工周期长;流程占地面积大,井网密度较高;设备自动控制弱,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为... 大庆油田开展压驱工艺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已成为三类油层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技术手段。但同时也存在防喷防卡效果差,工程事故率高,施工周期长;流程占地面积大,井网密度较高;设备自动控制弱,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为此,开展了压驱防喷防卡工艺及工厂化施工模式研究,形成压驱防喷防卡工艺管柱、带压压裂合压井口装置、压驱施工参数全自动计量控制方法、压驱工艺轻量化地面流程的技术系列,为压驱工艺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现场试验129口井,试验井单趟管柱连续施工能力提高到6段,单井防喷成功率86.2%,防卡成功率88.3%;分井场占地面积减少到600~1600m^(2),用工人数降低71.9%;与原模式相比,施工周期降低27.5%,单井施工成本降低13%,井组施工成本降低21%。压驱防喷防卡及工厂化施工提速降本效果达到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驱工艺 防喷防卡 合压井口 地面流程 施工成本 工厂化施工
下载PDF
预测水力压裂和裂缝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13
作者 杜冰鑫 陈冀嵋 钱文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40-42,共3页
在产层建立高的导流能力水力压裂裂缝将导致本井和邻井工作制度的改变,使油藏的有效作用增强。最大有效性是在对目标优化选择后采用水力压裂,它是由工作井段的最大表皮系数、地层供给压力系统的有效性、井的相互位置等来确定的。
关键词 产能 油水驱替 水力压裂 表皮系数
下载PDF
磁控位移传感器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永枝 宋建成 +2 位作者 马春燕 付峻青 杨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76-1680,共5页
液压支架是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其推移位置的准确性决定着采煤工作是否能够正常进行。通常液压支架的推移由推移油缸来完成。为了准确测量其推移位置,设计并开发了一种用于液压支架推移油缸的磁控位移传感器。基于磁环控制测量杆内干... 液压支架是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其推移位置的准确性决定着采煤工作是否能够正常进行。通常液压支架的推移由推移油缸来完成。为了准确测量其推移位置,设计并开发了一种用于液压支架推移油缸的磁控位移传感器。基于磁环控制测量杆内干簧管通断的原理,就可以将位移转变成电压信号。改变磁环的位置,相对应的干簧管导通,输出电压随之改变。传感器量程为1 000 mm,相对误差为0.800 00%,线性度约为0.095 8%,输出电压波动范围为±0.001 V。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磁控位移传感器运行稳定,测量精度高,满足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位移的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传感器 磁控 干簧管 液压支架 推移油缸
下载PDF
定量泵液压系统节能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利平 周兰午 +1 位作者 刘芬 王儒慧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6-38,共4页
分析了常规定量泵节流调速液压系统能耗大效率低的内在原因 ,阐明定量泵液压系统的节能途经 ,论述了采用增速缸、高低压双泵油源、多泵数字控制技术及液压蓄能器等几种有效的节能方法。
关键词 定量泵液压系统 节能方法 增速缸 高低压双泵油源 多泵数字控制技术 液压蓄能器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水力压裂施工曲线形态及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彦岭 《云南化工》 CAS 2019年第1期79-82,共4页
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压力、排量的变化,将压裂施工前置液阶段分为有破裂显示和无破裂显示两种类型;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压力、砂比等变化,将压裂施工携砂液阶段分为压力下降型、压力下降稳定型、压力波动型、压力上升型、压力稳定型五种类型... 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压力、排量的变化,将压裂施工前置液阶段分为有破裂显示和无破裂显示两种类型;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压力、砂比等变化,将压裂施工携砂液阶段分为压力下降型、压力下降稳定型、压力波动型、压力上升型、压力稳定型五种类型。压力下降型和压力下降稳定型是施工较理想的两种类型。同时,对异常压裂施工曲线分析,总结压裂施工常见问题包括压不开、压窜、砂堵、沉砂等,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水力压裂 曲线形态 压力 排量
下载PDF
大型环保焦炉启闭炉门机构液压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丽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3年第8期49-51,共3页
主要介绍大型环保焦炉机械设备启闭炉门机构液压控制技术特点,此技术使焦炉移动机械设备取门时在精确性、稳定性和安全环保方面更加可靠,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 环保焦炉机械 启闭炉门机构 液压控制技术 比例换向阀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油缸 闭环控制
下载PDF
高压大排量水力射孔机组的研制
18
作者 姜博宇 邵宏宇 宋艳春 《油气井测试》 2012年第6期71-72,76,共2页
高压水射流技术是利用增压设备和特定形状喷嘴来产生高速水射流,具有极高的能级密度。与传统技术相比,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改进油井产量、地层渗透率及采油速度。为此,高压大排量水力射孔机组采用高压水射流技术进行油井完井,可以在某段... 高压水射流技术是利用增压设备和特定形状喷嘴来产生高速水射流,具有极高的能级密度。与传统技术相比,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改进油井产量、地层渗透率及采油速度。为此,高压大排量水力射孔机组采用高压水射流技术进行油井完井,可以在某段地层上射出更深且直径更大的孔道,无压实、无伤害,从而提高了井筒周围导流能力与单井产量。现场的应用表明,本套设备更好地改善了施工的高效性和作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大排量 水力射孔机组 研制 油井产量 高压水射流
下载PDF
压驱技术高压降吸附提高采收率机理
19
作者 王凤娇 徐贺 +2 位作者 刘义坤 杜庆龙 张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3-411,共9页
以大规模压裂为基础的"压驱"技术,应用于特高含水老油田取得了显著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为进一步明确压驱技术对压驱剂驱油效率的影响,对高压作用下其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损耗展开研究。通过开展常压/高压动态吸附实验,对... 以大规模压裂为基础的"压驱"技术,应用于特高含水老油田取得了显著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为进一步明确压驱技术对压驱剂驱油效率的影响,对高压作用下其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损耗展开研究。通过开展常压/高压动态吸附实验,对比分析压驱过程压驱剂在岩心表面动态吸附量变化情况;结合常规压汞和扫描电镜测试,阐明了高压降吸附机理;通过反向压驱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高压降吸附作用对压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压驱剂在岩心表面的动态吸附量随驱替压差升高而呈现降低趋势;驱替压差分别为0.5 MPa、1.0 MPa、1.5 MPa条件下,压驱剂在岩心表面的动态饱和吸附量分别可较驱替压差为0.1 MPa时降低40.67%、62.17%和72.38%;高压作用下岩心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平均孔隙半径增加,流体渗流阻力降低,渗流速度升高,压驱剂在岩心表面的动态饱和吸附量降低;高压降吸附作用可提高压驱剂驱油效率,为常压条件下的1.96倍;因此,压驱过程中高压作用可有效降低压驱剂在地层内的动态吸附量从而提高驱油效率。研究成果对压驱技术矿场应用阶段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驱 高压驱替 动态吸附量 孔隙半径分布 提高采收率
原文传递
超高压智能数控真三维加载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强勇 向文 +2 位作者 张岳 王超 刘传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8-1637,共10页
随着世界对矿物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人类地下开采活动不断走向地球深部。为了揭示超深埋地下洞室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与强度破坏机制,采用数控技术和光电装换技术研制了超高压智能数控真三维加载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主... 随着世界对矿物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人类地下开采活动不断走向地球深部。为了揭示超深埋地下洞室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与强度破坏机制,采用数控技术和光电装换技术研制了超高压智能数控真三维加载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模型反力架、超高压加载系统、智能液压控制系统、模型位移自动采集系统、高清多探头窥视系统组成。系统额定出力63 MPa、最大加载45 000 kN、加载精度0.05 MPa。通过智能数控技术实现模型超高压真三维梯度非均匀加载;通过光电转换技术实现模型洞室任意部位位移的自动测试,位移测量精度0.001 mm;通过高清多探头窥视系统实时动态观测模型洞室的破坏状况。利用研制的整套模型试验系统对新疆塔河油田超深埋油藏溶洞的成型垮塌破坏过程进行相似材料三维地质力学模型验,揭示出古溶洞成型垮塌破坏模式、非线性变形特征和应力变化规律。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超高压智能数控真三维加载模型试验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在研究超深埋地下洞室的非线性变形破坏机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石油开采 超高压加载系统 智能液压控制系统 模型位移自动采集系统 超深埋油藏溶洞 溶洞垮塌破坏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