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minar Flow in the Gap between Two Rotating Parallel Frictional Plates in Hydro-viscous Drive 被引量:5
1
作者 HUANG Jiahai WEI Jianhua QIU Minxi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44-152,共9页
The velocity,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flow in the gap between hydro-viscous drive friction disk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in the design of hydro-viscous drive and angular velocity controller. In th... The velocity,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the flow in the gap between hydro-viscous drive friction disks are the key parameters in the design of hydro-viscous drive and angular velocity controller. In the previous works dealing with the flow in the gap between disks in hydro-viscous drive, few authors considered the effect of Coriolis force on the flow. The object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entrifugal force, Coriolis force and variable viscosity. A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steady and laminar flow is presented. An approximate solution to the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iteration method assuming that the fluid viscosity remains constant. Then the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variable viscosity is solved by mea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ode FLUENT.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flow are obtained. It is found that radial velocity profile diverges from the ideal parabolic curve due to inertial forces and tangential velocity profile is nonlinear due to Coriolis force, and pressure has two possible solution branches.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variable viscos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pressure profiles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fluid with constant viscosity.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designed for this work consists of two disks, and one of them is fixed. Experimental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the flow within test rig are obtai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trend of numerical results is in agreement with that of experimental ones.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hydro-viscous driv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viscous drive rotating disks flow inertial force viscosity-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Effects of groove on behavior of flow between hydro-viscous drive plates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家海 范毓润 +1 位作者 邱敏秀 方文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347-356,共10页
The flow between a grooved and a flat plate wa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ove on the behavior of hydro-viscous drive. The flow was solved by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de, Fluent. Para... The flow between a grooved and a flat plate was pres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ove on the behavior of hydro-viscous drive. The flow was solved by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de, Fluent.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flow, such as velocity, pressure, temperature, axial force and viscous torque,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ressure at the upstream notch is negative, pressure at the downstream notch is positive and pressure along the film thickness is almost the same. Dynamic pressure peak decreases as groove depth or groove number increases, but increases as output rotary speed increases. Consequently, the groove depth is suggested to be around 0.4 mm. Both the groove itself and groove parameters (i.e. groove depth, groove number)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flow temperature. Circumferential pressure gradient induced by the groove weakens the viscous torque on the grooved plate (driven plate) greatly. It has little change as the groove depth increases. However, it decreases dramatically as the groove number increas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nd of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re the same with numerical results. And the output rotary speed also has relationship with input flow rate and flow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行为 驱动板 粘性 计算流体动力学 压力峰值 实验温度 旋转速度
下载PDF
Theoret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Friction and 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viscous Drive in Mixed Friction Stage 被引量:1
3
作者 Hongwei Cui Qiliang Wang +1 位作者 Zisheng Lian Lo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9-69,共11页
The hydro-viscous drive(HVD)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an transmission in vehicles,fans,and scraper conveyors for step-less speed regulation or soft starting.In the mixed friction stage,the contact,friction,and torque c... The hydro-viscous drive(HVD)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an transmission in vehicles,fans,and scraper conveyors for step-less speed regulation or soft starting.In the mixed friction stage,the contact,friction,and 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friction pairs are very complex and change at any tim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ictional and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states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calculate and predict the friction and tor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iction pairs in the mixed friction stage.The fluid torque was calculated by applying the average shear stress model and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asperity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fractal contact theory.In addition,the contact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friction pairs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measured by using the MM1000-Ⅲfriction and wear testing machine.The asperity friction torque and total torque in the mixed friction stage were obtained and finally,the test rig for the torque characteristics was set up.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torque is shared by the oil film and the asperity friction.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sharply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a change in the relative rotational speed,following the Stribeck curve closely,and the contact frictional coefficient slow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the pressure between the friction pairs.The torque between the friction pairs is provided by the asperity friction,and the torque due to the oil film reduces to zero.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oil film is small,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torque is due to the asperity friction.The total torque also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film thickness ratio.Therefore,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the torque of the friction pairs in the mixed friction stage can be accurately calculated using the average shear stress model and asperity friction torqu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viscous drive(HVD) MIXED FRICTION STAGE TORQUE characteristics Contact FRICT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新型滚筒式传送带的二次型最优控制
4
作者 于沙家 沈静 +1 位作者 伊飞 李静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48-150,153,共4页
滚筒式传送带在物料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工厂中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在不增加驱动功率的基础上实现滚筒式传送带的平稳运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引入液粘离合器,利用粘性油膜的柔性效应实现滚筒的软起动。然后,... 滚筒式传送带在物料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工厂中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在不增加驱动功率的基础上实现滚筒式传送带的平稳运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引入液粘离合器,利用粘性油膜的柔性效应实现滚筒的软起动。然后,利用滚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实现传送带的平稳启动和运行。在考虑液粘离合器摩擦损失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的最有状态反馈控制率,优化了液粘离合器的接合过程,获得了良好的驱动性能。最后,对提出的新型滚轮式传送带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式传送带 驱动力矩 液粘离合器 二次型最优控制
下载PDF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表征方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东霞 苏玉亮 +2 位作者 高海涛 吴春新 姜书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针对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过程中的粘性指进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一维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表征方法,重点分析注采压差与油层温度等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并回归了这些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 针对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过程中的粘性指进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一维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表征方法,重点分析注采压差与油层温度等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并回归了这些因素对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非混相驱油时粘性指进距离随驱替时间的推进呈指数形式增长。在计算参数范围内,相同油层温度下,当注采压差小于7MPa时,随着注采压差的增大,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程度增大;当注采压差大干7MPa时,随着压差增大,粘性指进程度逐渐降低。注采压差一定时,随着油层温度升高,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降低,原油粘度降低速度减缓,油气流度比增大,CO_2非混相驱油粘性指进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油 粘性指进 表征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应用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刘尚奇 许心伟 张锐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5-69,共5页
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的可行性、相应的开采方式及油层厚度与原油粘度对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效果的影响。水平井开采方式包括水平井蒸汽吞吐、水平井蒸汽驱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的可行性、相应的开采方式及油层厚度与原油粘度对水平井注蒸汽开采效果的影响。水平井开采方式包括水平井蒸汽吞吐、水平井蒸汽驱与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粘度与油层厚度是影响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效果的主要油藏参数,对于油层厚度大于5m、原油粘度小于20×104mPa·s的特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与蒸汽驱可以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而油藏厚度大于20m、原油粘度大于20×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或天然沥青),则必须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平井 注蒸汽 重力驱油 油田开发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驱生产井井筒举升工况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石在虹 杨乃群 +1 位作者 刘德铸 徐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2-86,共5页
蒸汽辅助重力驱(SteamAssistedGravityDrainage)SAGD技术是水平井结合注蒸汽工艺技术在开采稠油中的具体运用,在我国辽河油田开始了现场试验。为了分析生产井能否维持自喷并进行正常的SAGD开采... 蒸汽辅助重力驱(SteamAssistedGravityDrainage)SAGD技术是水平井结合注蒸汽工艺技术在开采稠油中的具体运用,在我国辽河油田开始了现场试验。为了分析生产井能否维持自喷并进行正常的SAGD开采,本文打破了常规的计算方法,首次将井眼轨迹计算技术引人多相流动的计算中,应用多相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建立了井筒内的能量平衡方程及热传导方程。通过对汽液两相流体在倾斜井筒中总传热系数方程式、热传导方程式及能量平衡方程式的求解,得出了计算井筒内任意点处压力、干度及其他物性参数的计算公式,总结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软件。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该理论是正确的,利用该软件所得计算结果可以作为油田SAGD生产举升方案设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驱 多相流动 SAGD 井筒举升 生产井
下载PDF
大型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宋伟刚 战欣 王元元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301-311,共11页
在分析大型带式输送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启动过程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对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基本要求.对现有的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进行了分类,即分为变频调速、液力耦合器传动、直流电动机调速、液体粘性离合器传动、液... 在分析大型带式输送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启动过程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对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基本要求.对现有的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进行了分类,即分为变频调速、液力耦合器传动、直流电动机调速、液体粘性离合器传动、液压马达驱动、交流电动机软起动和差动变频无级调速等7类,讨论了各种驱动方案的原理和优缺点.对带式输送机上应用的各种驱动装置从最大长度、输送量、驱动的使用数量、单元驱动功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为了提高输送机启动过程的稳定性,对于工况复杂的大型输送机系统必须采用闭环控制;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进步,变频调速方式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带式输送机 驱动装置 变频调速 软启动器 液粘离合器 液力耦合器
下载PDF
油膜调速离合器传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董勋 周益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文运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分析了油膜调速离合器的传动机理.考虑到油膜调速离合器的特点,计算模型中引入流体的旋转惯性力,对雷诺方程加以修正,并用有限元素法求其数值解.通过联立求解修正的雷诺方程和能量方程,确定流体膜的温度场和相... 本文运用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分析了油膜调速离合器的传动机理.考虑到油膜调速离合器的特点,计算模型中引入流体的旋转惯性力,对雷诺方程加以修正,并用有限元素法求其数值解.通过联立求解修正的雷诺方程和能量方程,确定流体膜的温度场和相应的压力分布.研究了摩擦片上所开油槽的作用及油槽形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 油膜 调速 传动 机理
下载PDF
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方伟 侯友夫 +3 位作者 张立强 袁晓明 宋喜福 席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22-3727,共6页
为揭示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分布规律,建立油膜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采用FLUENT软件对油膜温度场进行求解,并研制专门的液黏传动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间油膜的温度随摩擦副... 为揭示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分布规律,建立油膜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采用FLUENT软件对油膜温度场进行求解,并研制专门的液黏传动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间油膜的温度随摩擦副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油膜温度与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同时,有沟槽区和无沟槽区油膜的温度沿径向递增,且有沟槽区油膜的温度远低于无沟槽区的温度;变形界面与平行界面间油膜的温度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是,变形界面间油膜的平均温度略低于平行界面间油膜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传动 变形界面 温度场 油膜
下载PDF
双活塞液粘调速离合器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廖湘平 龚国芳 +1 位作者 王鹤 周天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共6页
为了解决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副偏磨问题,提高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片运动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基于摩擦片受力模型,推导出了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片间油膜的动态平衡方程及传递函数,并对其动... 为了解决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副偏磨问题,提高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片运动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基于摩擦片受力模型,推导出了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片间油膜的动态平衡方程及传递函数,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及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双活塞结构液粘调速离合器与单活塞的相比输出响应速度明显提高;在输出转速为80 rad/s时,其响应时间可由52 s减少到2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粘调速离合器 双活塞结构 动态特性
下载PDF
电液比例溢流阀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鹏 侯友夫 +1 位作者 杨少军 黄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4,共3页
电液比例溢流阀是液粘调速离合器电液控制系统的关键元件。通过实验对其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并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根据实验数据所简化的传递函数的正确性。
关键词 液粘调速离合器 电液比例溢流阀 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 仿真
下载PDF
大庆油田稠油原油物性实验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少君 郭庆军 +2 位作者 王晓芳 李斌会 张江 《当代化工》 CAS 2007年第4期458-460,共3页
粘度高密度大的稠油,其物理特性与一般原油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描述了国内外的稠油分类标准和稠油基本特征的同时,对大庆油田稠油的高压物性实验结果与黑油的高压物性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庆油田稠油表现出油藏埋藏浅地层原... 粘度高密度大的稠油,其物理特性与一般原油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描述了国内外的稠油分类标准和稠油基本特征的同时,对大庆油田稠油的高压物性实验结果与黑油的高压物性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庆油田稠油表现出油藏埋藏浅地层原油粘度高密度大含气、含蜡量少和饱和压力低的特点。分析后认为大庆油田的稠油适合于热蒸汽驱开发,并在进行热力采油时,不必过多考虑压力及溶解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稠油分类 原油粘度 原油密度 高压物性 蒸汽驱
下载PDF
冷43块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美龙 易发新 +2 位作者 张振华 刘尧文 熊艳军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6-87,共2页
根据冷 4 3块油藏实际情况 ,压制了平面非均质性单层模型、纵向非均质性三层模型 ,研究了不同气液比、不同起泡剂浓度、不同温度和回压下氮气泡沫在模型中的驱油能力 。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氮气 泡沫 驱动 油气藏 单层模型 多层模型 驱替试验
下载PDF
独立驱动电动汽车机电耦合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程 徐志峰 +2 位作者 张汝 王刚 周逢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3,共5页
为解决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防滑控制造成的动力性下降的问题,选用黏性联轴器作为机电耦合装置。对黏性联轴器转矩传递特性进行试验分析,之后在建立黏性联轴器与整车Simulink模型的基础上,对装有黏性联轴器和未装黏性联轴器的汽车进行动力... 为解决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防滑控制造成的动力性下降的问题,选用黏性联轴器作为机电耦合装置。对黏性联轴器转矩传递特性进行试验分析,之后在建立黏性联轴器与整车Simulink模型的基础上,对装有黏性联轴器和未装黏性联轴器的汽车进行动力性和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黏性联轴器不仅提高了独立驱动汽车的动力性和操纵稳定性,并起到辅助防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驱动 机电耦合 黏性联轴器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外加电场作用下水驱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继红 岳湘安 +2 位作者 侯吉瑞 刘德新 张立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6,共3页
用非稳定法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研究了外加直流电场对水驱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直流电场下岩心水湿性增强,束缚水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影响这种渗透率变化的因... 用非稳定法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研究了外加直流电场对水驱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直流电场下岩心水湿性增强,束缚水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影响这种渗透率变化的因素有油相和水相的渗流特性、油藏壁面的双电层结构以及油藏中原油的电粘效应等。10 V/cm正向电场作用时水驱采收率提高约10%;7 0 V外加电压下,45°C原油在剪切速率0 036 s-1时的视粘度由771 mPas降至310mPas,这对油层中原油流动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直流电场 相对渗透率 电粘效应
下载PDF
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的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以都 张启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8-580,共3页
介绍了液体粘性软启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 ,建立了液体粘性制动器的粘性制动数学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在制动过程中 ,摩擦片间隙、粘性转矩以及摩擦片转速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粘性转矩的变化取决于摩擦片转速和摩擦片间隙趋近 0的速度 .... 介绍了液体粘性软启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结构 ,建立了液体粘性制动器的粘性制动数学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在制动过程中 ,摩擦片间隙、粘性转矩以及摩擦片转速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粘性转矩的变化取决于摩擦片转速和摩擦片间隙趋近 0的速度 .当采用不同的摩擦片间隙变化规律时 ,随着该间隙的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片 油膜 行星齿轮传动 软启动 液体粘性制动器
下载PDF
液黏调速离合器油槽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红伟 潘鑫 +1 位作者 姚寿文 闫清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3-1298,共6页
为了减小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带排转矩,降低摩擦副的空载功率损失,以双圆弧油槽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场数值分析、实验设计方法、响应曲面法及数值优化算法为一体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集成优化设计平台.分析液黏调... 为了减小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带排转矩,降低摩擦副的空载功率损失,以双圆弧油槽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场数值分析、实验设计方法、响应曲面法及数值优化算法为一体的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集成优化设计平台.分析液黏调速离合器摩擦副油槽参数对带排转矩的影响,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随着油槽宽度和油槽深度的增大,液黏调速离合器转矩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油槽数目的增多,液黏调速离合器转矩呈现单调上升的趋势.优化后,减小了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带排转矩,提高了发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带排转矩 油槽参数
下载PDF
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副的设计 被引量:6
19
作者 邵威 陈宁 魏建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9,共3页
传统液粘调速离合器技术借用湿式离合器摩擦副的设计方法,现已无法完全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本文对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副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专门的理论研究,得到其物理尺寸、表面沟槽、摩擦材料等参数的设计方法和热平衡校核的计算公式。试... 传统液粘调速离合器技术借用湿式离合器摩擦副的设计方法,现已无法完全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本文对液粘调速离合器摩擦副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专门的理论研究,得到其物理尺寸、表面沟槽、摩擦材料等参数的设计方法和热平衡校核的计算公式。试验研究表明:按照本文方法和公式进行设计和校核的摩擦副,完全能够满足调速离合器的实际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粘性传动 离合器 摩擦副
下载PDF
液黏调速离合器离心式油腔设计及其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湘平 龚国芳 +1 位作者 周天宇 彭雄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2-1067,共6页
液黏调速离合器是一种依靠多油膜剪切力传递扭矩的装置,尤其适合于大型风机、水泵等工程机械调速节能.由于其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流量大小无法保证均匀一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出现摩擦副过热、变形、偏磨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 液黏调速离合器是一种依靠多油膜剪切力传递扭矩的装置,尤其适合于大型风机、水泵等工程机械调速节能.由于其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流量大小无法保证均匀一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出现摩擦副过热、变形、偏磨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离心油腔式液黏调速离合器.理论分析表明:充分利用油腔离心力的甩油作用可使得润滑油均匀地甩入各摩擦副.另外,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2种不同结构的三维流场模型,应用Fluent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油腔结构和普通油道结构对喷油孔处压力和流速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离心式油腔的设计可显著提高液黏调速离合器各摩擦副润滑油入口处油压及流量的均匀性,从而提升液黏调速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调速离合器 离心式油腔 计算流体动力学 油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