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
作者 孙自明 孙炜 +1 位作者 林娟华 马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3-940,共8页
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在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勘探成果,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洗象池群的有利勘探方向。洗象池群储层以泥晶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晶... 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在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勘探成果,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洗象池群的有利勘探方向。洗象池群储层以泥晶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等,储层品质一般较差;纵向上,洗象池群具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烃源岩;志留系泥页岩和下奥陶统泥质岩类可分别作为洗象池群的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优质储层是洗象池群油气成藏的必要前提,源—储配置样式及其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尽管研究区洗象池群具有上、下2套烃源岩供烃的可能,但受中寒武统膏盐岩层的阻隔,下伏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难以向上运移到洗象池群聚集成藏,而盐上层系发育的一系列断背斜空间上易于构造出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与洗象池群储层有效的源—储配置形式,有利于洗象池群形成“新生古储”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油气成藏条件 洗象池群 寒武系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福山凹陷油气分布主控因素与源汇聚成藏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齐振国 卢政环 +7 位作者 姜福杰 宋泽章 陈迪 张宇琦 郭婧 房舟 王夕榕 刘一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7-792,共16页
福山凹陷是一个“小而肥”的富油气凹陷,是北部湾盆地和南海的油气成藏研究的借鉴和参考.福山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东气西油”、“深气浅油”、“中、东富集”的特点,但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尚不明确,制约着勘探方向的选择.本文在... 福山凹陷是一个“小而肥”的富油气凹陷,是北部湾盆地和南海的油气成藏研究的借鉴和参考.福山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东气西油”、“深气浅油”、“中、东富集”的特点,但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尚不明确,制约着勘探方向的选择.本文在原油和烃源岩色谱-质谱分析、包裹体荧光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等实验基础上,结合盆地数值模拟开展了油气运聚成藏过程的分析,重点从源、汇、聚3个关键方面总结了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和规律.结果表明:受东部火成岩侵入的影响,白莲次凹流二段烃源岩成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生烃能力更强;流一段、流三段砂体厚度大、物性好,断层在涠洲组沉积时期活动速率高,与砂体共同构成了油气输导体系,控制油气运汇的过程和方向,但断层泥质含量南北有较大差异,导致现今断层封闭能力不同;受源、汇、聚3个成藏关键要素控制,皇桐次凹油气主要向北(永安)、东南(红光、花场)、西(朝阳、美台)汇聚,白莲次凹油气主要向北(北部海域)、东南(金凤)、西南(花场)汇聚,与油气运移地化指标示踪结果一致.总体上具有“热促生烃、两凹供烃、断-砂输导、高位聚集、凹早凸晚、深浅分隔、复式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聚成藏特征 油气运聚 成藏模式 福山凹陷
原文传递
板桥凹陷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小文 何生 侯宇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板桥凹陷主要烃源岩为沙三段地层暗色泥岩,而沙三段砂岩为板桥凹陷主要储层之一.在恢复板桥凹陷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史的基础上,定量模拟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特征,模拟结果利用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地层温度和63口井钻探结果验... 板桥凹陷主要烃源岩为沙三段地层暗色泥岩,而沙三段砂岩为板桥凹陷主要储层之一.在恢复板桥凹陷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史的基础上,定量模拟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特征,模拟结果利用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地层温度和63口井钻探结果验证.模拟结果表明:(1)板桥凹陷现今的热流值在59.8~61.7mW/m2之间,古热流演化经历了早期(65~50.4Ma)持续升高和晚期(50.4~0Ma)逐渐降低两个阶段,在距今50.4Ma达到最高;(2)东营组沉积末期,板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成熟度(Ro)大约在0.5%~1.25%之间,现今成熟度(Ro)范围大约在0.5%~1.8%之间,在距今大约35Ma开始生烃,距今30Ma开始达到生烃高峰;(3)沙三段烃源岩在距今大约31Ma开始排烃,距今31~26Ma为主要排烃阶段,距今26~0Ma为少量排烃阶段;(4)板桥凹陷油气主要运移路径主要受控于古构造面,凹陷区以发散流为主,北部陡坡带以平行流为主,汇聚流主要存在板桥凹陷南部缓坡带.在板桥凹陷沙三段存在6个有利油气聚集区,其中以聚集区Ⅰ和Ⅱ最有利,主要是因为近源、油气运移动力强和运移距离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凹陷 沙三段 盆地模拟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和聚集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