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期刊

作者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ING HYDROCARBON PROSPECTIVE ZONE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FUZZY LOGIC METHOD
1
作者 Hidayah Nurul Hasanah Zen Laila Wahyu Trimartanti +1 位作者 Zaenal Abidin Agus Maman Abadi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463-474,共12页
Hydrocarbon prospective zone is a certain layer in a reservoir which is estimated producing oil. The geologists use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find the prospect layers. The research used five variables modeled... Hydrocarbon prospective zone is a certain layer in a reservoir which is estimated producing oil. The geologists use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find the prospect layers. The research used five variables modeled by three fuzzy membership functions and eight rules of fuzzy logic. The rules cause insensitiveness in the working system. This study therefore was conducted by modeling each of input variables into different models using 36 rules. It aims to determine the existence of hydrocarbon prospective zone through a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a reservoir using fuzzy inference system with Mamdani method. The data were taken from well log data in reservoir "X". There were some steps in doing this study, including fuzzification, inference system, and defuzzification. The result showed 99 prospect layers from 3000 layers in reservoir "X" with 97.7% of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l log fuzzy logic prospective zone hydrocarbon qualitative analysis
原文传递
大庆卫星油田微生物勘探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袁志华 赵青 +3 位作者 王石头 张玉清 姜洪福 刘云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7-831,共5页
将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大庆卫星油田油气成熟开发区,揭示了卫星油田工区内受断层控制的油气富集规律,将成熟开发区向西侧进行了拓展,且在未知区域发现了4个油气富集区。这4个油气富集区的总面积为16.08km2,占总研究区面积的19.7%,这表... 将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大庆卫星油田油气成熟开发区,揭示了卫星油田工区内受断层控制的油气富集规律,将成熟开发区向西侧进行了拓展,且在未知区域发现了4个油气富集区。这4个油气富集区的总面积为16.08km2,占总研究区面积的19.7%,这表明研究区内的含油气远景不是十分理想。根据微生物异常区形态和面积、微生物异常最大值和平均值,将微生物异常区与断层的关系与已知含油气区进行了比较,对4个油气富集区进行了分级。其中:中部异常区为最有利的目标区块;其次是东南异常区。根据卫星油田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在工区内部署了10口评价控制井。钻井证实,其含油气性符合率达80%。这对于我国的复杂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藏的后期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支撑,将对我国的油气勘探尤其是在油田开发区寻找剩余油及扩边增储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微生物勘探技术 油气富集区 微生物异常值 油气远景评价 卫星油田
下载PDF
山东金亭岭金矿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卢月玲 陈远荣 +5 位作者 林立保 罗亦城 刘晓明 李军州 张冠清 廖德好 《矿产与地质》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通过对山东金亭岭金矿各类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的含量变化以及在纵向上的异常展布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叠加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甲烷、乙烷、丙烷、... 通过对山东金亭岭金矿各类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在该矿床不同中段的含量变化以及在纵向上的异常展布和富集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叠加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乙烯、丙烯、Sb(前缘晕)→As、Hg(矿头晕)→Au、Ag、Pb、Zn、Cu、Mn(矿中晕)→Co、Ni、Mo、Bi(矿尾晕),并总结了找矿预测标志,为其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借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烃类组分 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 预测标志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前景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宗礼 李君 +2 位作者 李正文 林世国 杨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缝、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和源外砂砾岩裂缝5种亚类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分布较广,火成岩油气藏分布较为局限,碎屑岩的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中、东部,源外砂砾岩裂缝油气藏发现较少。系统对比分析认为,潜山和欠压实碎屑岩油气藏是深层现实的勘探领域,火山岩油气藏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主控因素 油气藏特征 勘探前景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带寒武—奥陶系生烃潜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满朝 焦志峰 崔宝琛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主要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带寒武—奥陶系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烃源岩的特征以及生烃时间、运移条件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区油气源充足,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藏的基础,指出塔东一井东、北、西北一带,其次是群克1井以南地段,是重点寻找... 主要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带寒武—奥陶系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烃源岩的特征以及生烃时间、运移条件等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区油气源充足,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藏的基础,指出塔东一井东、北、西北一带,其次是群克1井以南地段,是重点寻找寒武—奥陶系油气的远景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生烃潜力 孔雀河 远景区 沉积特征 区块 油气藏 烃源岩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远景区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谢渊 丘东洲 +6 位作者 王剑 汪正江 刘建清 余谦 李嵘 杨平 李旭兵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69-1780,共12页
通过油气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可能发育3套主要的生储盖组合及1套次要生储盖组合;可能存在原生型油气藏等4种油气藏。依据生储盖及其组合发育特征、保存条件、油气显示、构造圈闭及油气系统分析... 通过油气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可能发育3套主要的生储盖组合及1套次要生储盖组合;可能存在原生型油气藏等4种油气藏。依据生储盖及其组合发育特征、保存条件、油气显示、构造圈闭及油气系统分析,初步优选出利川—恩施、石门—桑植、仁怀—金沙、武隆—道真4个有利含气远景区,以及湄潭—思南、黄平—麻江2个较有利含气远景区。这些认识成果,为深入开展雪峰山西侧地区有利油气勘探目标区块优选和评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 震旦系-下古生界 油气远景区 预测与评价
下载PDF
塔中Ⅱ号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2
7
作者 宁飞 汤良杰 +3 位作者 张钰 王鹏昊 朱传玲 陈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8-372,共5页
根据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探讨了塔中古隆起塔中Ⅱ号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并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Ⅱ号断裂带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不同区段的主逆冲断裂规模不同。塔中... 根据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探讨了塔中古隆起塔中Ⅱ号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并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Ⅱ号断裂带在横向上具有分段性,不同区段的主逆冲断裂规模不同。塔中Ⅱ号断裂带演化受到晚寒武世之前张性断裂的控制,中寒武统膏盐岩在局部地区发生的较明显塑性流动和聚集增厚,影响了上覆地层的构造变形过程,主断裂于中奥陶世末—晚奥陶世发育。由于中寒武统膏云岩段分隔,寒武系发育盐上、盐下两套白云岩优质储层。在盐上斜坡区,受构造翘倾活动影响,可能会发育构造或岩性圈闭,因此盐上白云岩优质储层可成为良好的勘探目标。在塔中Ⅱ号断裂带普遍发育的古潜山圈闭中,其潜山围斜带可能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断裂带 分段性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条件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廖德好 陈远荣 +4 位作者 卢月玲 周锋 林立保 张冠清 陈纪凌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12期92-94,98,共4页
内蒙古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岩浆热液矿床,通过分析该矿床不同中段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在纵向上的变化及展布特征,总结其富集分布规律。同时结合该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得出该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 内蒙古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岩浆热液矿床,通过分析该矿床不同中段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在纵向上的变化及展布特征,总结其富集分布规律。同时结合该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得出该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该矿床1 150 m中段以下及周边地区的找矿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组分 微量元素 异常分带模型 找矿标志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渊 王剑 +16 位作者 汪正江 刘建清 李旭兵 王传尚 杨平 李嵘 丘东洲 陈厚国 柏道远 刘早学 汪启年 周文 王宗秀 梁彬 王信 张景华 梁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50-1768,共19页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新建了几丁虫等典型微古化石剖面和同位素地层剖面;二是基本查明区内构造格架和主要褶皱、断裂、滑脱层的分布特征,明确雪峰山主要为准原地构造隆起成因;三是较高精度地恢复了震旦纪—早古生代重点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其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揭示了沉积相带对生储岩石发育分布的控制关系;四是更详细地圈定了震旦系—下古生界9个重点层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发育分布特征,划分出3套有利生储盖组合;五是解剖总结认为构造抬升和断裂活动是区内及邻区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是决定现今油气保存与勘探选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六是优选出利川—恩施等4个有利含气远景区及2个较有利含气远景区,为深入开展油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实现油气勘探新发现奠定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地区 盆山过渡带 震旦系-下古生界 油气地质调查 油气远景区
下载PDF
阜阳地区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伯林 《安徽地质》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资料的分析,认位该区具备寻找中、小型油气藏的资源基础。应选择面向二次生烃中心,可得到持续的油气充注,与二次生烃具有良好配置关系的区带作为首选勘探目标。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成藏模式 空间配置 油气运秽聚集 勘探区带
下载PDF
南薇西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油气资源远景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旭亮 刘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结合南薇西盆地及邻区的重、磁力异常特征分析与综合反演,文章对该区油气有利远景区进行了预测。南薇西盆地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以高重高磁特征为主,火山活动强烈。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南部坳陷的北部表现为整体低重、低磁背景上的局部... 结合南薇西盆地及邻区的重、磁力异常特征分析与综合反演,文章对该区油气有利远景区进行了预测。南薇西盆地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以高重高磁特征为主,火山活动强烈。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南部坳陷的北部表现为整体低重、低磁背景上的局部团块状高重、高磁异常,为火山岩与碳酸盐台地的综合反映。南薇西盆地新生界厚度呈北东向条带状薄厚相间的特征,南部坳陷新生界厚度最大,中部坳陷次之。盆地北部处于莫霍面隆起区,而南部莫霍面相对较深,为减薄型陆壳的特征。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居里面整体较浅,可能与南海扩张引起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减薄、地幔物质上侵有关。中部坳陷和南部隆起的居里面明显浅于南部坳陷,表明中部坳陷和南部隆起的热活动强于南部坳陷。重磁场特征及其反演结果与石油地质特征表明,南薇西盆地的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其西南盆地外围的区域应为盆地最好的油气远景区,其次为南部坳陷,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油气潜力不大。在油气远景区内,局部团块状、等轴状的重力高异常区部分可能为碳酸盐台地,生物礁较为发育,应为未来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薇西盆地 重力异常 磁力异常 油气远景区 构造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