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oir Microfacies of Sand Body an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Erlian Rift Lake Basin 被引量:1
1
作者 Du Jinhu Zou Weihong and Zhang Wenchao(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abe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NPC) 《China Oil & Gas》 CAS 1998年第4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LAK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rvoir Microfacies of Sand Body an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Erlian Rift Lake Basin
下载PDF
探讨在同一个固定污染源中丙烯醛与非甲烷总烃结果关系的分析
2
作者 杜晓锋 俞伟 《污染防治技术》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探讨在同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筒内同步分析丙烯醛和非甲烷总烃时,《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38-2017)中测定得出的非甲烷总烃结果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6-1999》中测... 探讨在同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筒内同步分析丙烯醛和非甲烷总烃时,《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38-2017)中测定得出的非甲烷总烃结果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36-1999》中测定得出的丙烯醛结果,两者进行结果关系的判断,并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当同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筒内的污染物以丙烯醛为主要排放因子时,在同一个样品的气袋内,若分别检测丙烯醛和非甲烷总烃时,丙烯醛的浓度结果值与非甲烷总烃的浓度结果值相比较,丙烯醛的浓度结果值会大于非甲烷总烃的浓度结果值,以此为例,可以综合得出在对同一个固定污染源中测定主要特征有机污染物与综合性有机污染物的结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醛 非甲烷总烃 比较 结果关系
下载PDF
QSAR for Predicting Biodegradation Rat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queous Systems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香 李先国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212-1221,共10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biodegradation rates (k b) of 22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as studi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nd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biodegradation rates (k b) of 22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as studi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nd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MLR) method.The equilibrium geometries and vibration frequenc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t the B3LYP/6-31+G(d,p) level by thinking Solvent effects using a selfconsistent reaction field (SCRF) based on the 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 (PCM).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biodegradation rat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molecular structure,and there is one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in-plane bending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conjugated ring of PAHs (Freq) and k b.By means of regression analysis,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biodegradation rate were obtained and the equation of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kb =-0.653+0.001Freq+0.068CQ+0.049N1.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ed QSAR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model had good predictive ability.The fact that a bending frequen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HOMO or LUMO energies in predicting k b suggests that the bending of benzene ring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zymatic catalysis of the initial oxidation st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iodegradation rate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活化P/HZSM-5催化生物质热解气重整制备富烃生物油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云武 裴涛 +3 位作者 李冬华 王继大 李继容 郑志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3-1364,共12页
为了探讨催化剂的酸性和孔道结构与热解产物之间的构-效关系,采用金属改性的M-P/HZSM-5 (M=Zn、Ce、Co、Cu、Ga和Mg)为催化剂,催化生物质热解气相重整制备富烃生物油,探究金属的种类对产品的产率以及选择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_(3)-... 为了探讨催化剂的酸性和孔道结构与热解产物之间的构-效关系,采用金属改性的M-P/HZSM-5 (M=Zn、Ce、Co、Cu、Ga和Mg)为催化剂,催化生物质热解气相重整制备富烃生物油,探究金属的种类对产品的产率以及选择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_(3)-TPD、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GC/MS、UV-荧光光谱和元素分析仪对重整生物油的产物组成、脱氧特性以及共轭结构进行分析,并用TGA、拉曼光谱和SEM对失活催化剂进行评价,探究其结构-性能关系以及催化失活机制。结果表明:金属的添加并未改变催化剂的骨架结构,但形成了新的金属位点,调整了催化剂酸性分布,使比表面积以及孔容下降,平均孔径增加。金属位和酸性位的协同作用明显地促进了生物油的脱氧和单环芳烃的转化,脱氧顺序为Zn>Mg>Co>Ce>HZSM-5>Ga>P>Cu,且芳烃产率与总酸含量呈正相关,较高的酸度和平均孔径以及适宜的比表面积有利于芳烃的生成。然而,较低的酸度和较小的孔径促进了烯烃化合物的转化。当采用Zn-P/HZ为催化剂时,碳氢和芳烃产率最高,为86.46%和78.29%,共轭体系最大。Zn促进了苯、甲苯和烷基苯的形成,Mg促进了二甲苯的转化,而Cu和Ga促进了轻质烯烃的形成,金属的添加明显地降低了石墨化程度,提高了抗结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催化热解 金属改性分子筛 碳氢化合物 构-效关系
下载PDF
QSAR for Photodegradation Activit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queous Systems
5
作者 XU Xiang LI Xiangu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1期66-72,共7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photodegradation activity of 12 PAHs is studied using DFT and HF methods, and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he equilibrium geometries and vibr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photodegradation activity of 12 PAHs is studied using DFT and HF methods, and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he equilibrium geometries and vibration frequenc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considering Solvent effects using a selfconsistent reaction field based on the polarizable continuum model. With DFT and HF methods, different quantum chemical structural descriptors are obtained by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results with DFT method are better for QSAR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hotodegradation activ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molecular structure. I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hotodegradation rate include the energy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orbital EHOMO and the number of six-carbon benzene ring N1, and the QSAR model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is logkb = 6.046 + 54.830EHOMO + 0.272N1.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ed QSAR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model has good predictive ability. EHOMO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cing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AHs, because the higher EHOMO is, the more easily electron will be excited and the more easily molecular will be degraded. Comparison of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AHs with their biodegradation shows that the committed step of biodegradation is that the effects of microorganisms make the chemical bond break, while in the committed step of photodegradation PAHs eject elect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density functionaltheory (DFT) PHOTODEGRADATION
下载PDF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the Structure and Photo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作明 李小林 荆国华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05-212,共8页
Based on the quantum chemical descriptors,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and predict 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logK)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 Based on the quantum chemical descriptors,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and predict 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logK)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by use of linear method(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 and non-linear method(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A BP-ANN with 3-3-1 architecture was generated by using three quantum chemical descriptors appearing in the MLR model.The standard heat of formation(HOF),the gap of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energies(ΔELH) and total energy(TE) were inputs and its output was logK.Leave-One-Out(LOO) Cross-Validat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CV) of the established MLR and BP-ANN models were 0.6383 and 0.7843,respectively.The nonlinear BP-ANN model has better predictive ability compared to the linear MLR model with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for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sets to be 0.1071,0.1514 and the squar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 of 0.9791,0.9897,respectively.In addition,some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structural features affecting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AHs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 photo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logK)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back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和特征筛选方法的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急性毒性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滕跃发 王晓晴 +2 位作者 李斐 吉成龙 吴惠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6,共14页
藻类是水生食物网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工业进步和人类活动,大量化学品被释放到水生环境中,对藻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若藻类受到危害势必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因此有必要开展藻类的... 藻类是水生食物网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工业进步和人类活动,大量化学品被释放到水生环境中,对藻类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若藻类受到危害势必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因此有必要开展藻类的毒性评估。藻类的毒性评估需要大量的毒性数据,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水生毒性数据成本较高且比较耗时,定量构效关系(QSAR)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良好的替代方法。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中的53条急性毒性数据,利用极限梯度提升(XGB)算法和特征筛选方法建立了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急性毒性的QSAR模型。最优模型的训练集决定系数(R^(2)_(TR))达到了0.97,验证集决定系数(Q^(2)_(EXT))达到了0.78,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_(LOO))也达到了0.51,表明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机理解释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拓扑电荷数、总原子序数和电负性是影响羊角月牙藻急性毒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建立的QSAR模型和EPI Suite分别预测了16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对藻类的急性毒性,并对其进行了毒性分级。研究结果为藻类的急性毒性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一个高效预测工具,有利于加快化学品的水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羊角月牙藻 定量构效关系 机器学习 极限梯度提升 特征筛选
下载PDF
多环芳烃交叉反应率QSAR模型构建及半抗原设计
8
作者 李玲 王闻天 +3 位作者 邢冲 鲍佳韵 李壹 刘媛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85-2692,共8页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主要环境污染物和致癌物受到广泛关注。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多环芳烃检测时,由于其潜在交叉反应物太多,很难通过实验来确定所有的交叉反应率(CR)。本研究采用定量构效关系(QSAR)中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对芘多...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主要环境污染物和致癌物受到广泛关注。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多环芳烃检测时,由于其潜在交叉反应物太多,很难通过实验来确定所有的交叉反应率(CR)。本研究采用定量构效关系(QSAR)中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对芘多克隆抗体的CR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CR与其三维结构相关,立体场贡献率95%,静电场贡献率5%,相关性结果与随机选取的测试化合物的实际CR进行了比较,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被用于预测其他17种多环芳烃的CR,同时运用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从空间结构、疏水性、原子电荷、前线分子轨道和静电势比较了引入连接臂的三种半抗原,最终确定1-芘丁酸为最佳半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定量构效关系 量子化学计算 半抗原
下载PDF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的多环芳烃急性毒性研究
9
作者 安端阳 闫春华 +4 位作者 刘向前 李茂刚 汤宏胜 张天龙 李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9-2416,共8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结合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大鼠的急性毒性预测方法。首先,使用Edragon计算80种PAHS的分子... 本文建立了一种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结合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对大鼠的急性毒性预测方法。首先,使用Edragon计算80种PAHS的分子描述符,并基于归一化方法对分子描述符进行预处理以消除量级之间的差异。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结合变量重要性测量(Variable importance measurement,VIM)的混合变量选择方法对分子描述符进行筛选,并基于筛选出的分子描述符构建RF模型对PAHS急性毒性进行预测;最后,将获得的结果与RF和VIM-RF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PA-VIMRF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最优的校正集和预测集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0.9673和0.7456;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1162和0.2424;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MRE)分别为0.0440和0.0881。以上研究说明,随机森林结合定量构效关系具有分析速度快、预测准确度高等优势,该研究为PAHS的急性毒性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急性毒性 定量构效关系 随机森林 变量选择
下载PDF
环县—白豹地区长7段致密油差异分布控制因素
10
作者 陆奕帆 路俊刚 +2 位作者 王攀 牟蜚声 代林锋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6期43-5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白豹地区已探明大规模油藏,但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存在差异,没有明确成藏控制因素,阻碍了致密油的勘探与开发。基于测井资料、岩心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试油资料,对烃源岩展布及地化特征、储层岩石学、孔隙及...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白豹地区已探明大规模油藏,但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存在差异,没有明确成藏控制因素,阻碍了致密油的勘探与开发。基于测井资料、岩心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试油资料,对烃源岩展布及地化特征、储层岩石学、孔隙及物性特征,以及源储配置关系进行研究与评价,明确了环县-白豹地区致密油成藏控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环县-白豹地区长7段发育两套烃源岩,以黑色页岩为主,干酪根类型以I型与Ⅱ_(1)型为主,长73亚段发育一套富有机质烃源岩,厚度大且分布范围广;环县-白豹地区具有高石英、中等长石、低岩屑含量的特征,长7段广泛发育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集空间以微米级孔隙为主,渗透率较低。环县-白豹地区致密油成藏受到烃源岩展布、储层物性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综合控制。长73亚段黑色页岩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不同地区烃源岩厚度存在差异,环县-庆城地区烃源岩厚度较大,试油结果较好,华池-白豹地区烃源岩厚度较小,试油结果较差。长7段可划分为长71油层组与长72油层组2个部分,随着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增加,高产井分布频率逐渐上升,低产井与干井分布频率逐渐下降,以孔隙度9%~12%、渗透率0.1~0.3mD为最佳物性分布区间。将研究区内源储配置关系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I型长73亚段具有厚层的黑色页岩,长71与长72亚段发育有厚层砂体,是最佳的源储组合模式。Ⅱ型长73亚段黑色页岩厚度较小,且长72亚段没有砂体展布,不利于形成油藏。Ⅲ型长73亚段发育有中厚层黑色页岩,但长71亚段发育有中层泥质砂岩,弱于I型源储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成藏控制因素 烃源岩 储层 源储配置关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地层水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薛会 张金川 +2 位作者 王毅 卞昌荣 王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3-597,共5页
通过对塔中地区地层水矿化度、水型及水化学指数分析认为,塔中地区封闭保存条件良好。除志留系外,石炭系和奥陶系高矿化度中心和正、负向地层水化学指数中心与油气分布匹配良好。石炭系,塔中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好;奥陶系,塔中北坡Ⅰ号断... 通过对塔中地区地层水矿化度、水型及水化学指数分析认为,塔中地区封闭保存条件良好。除志留系外,石炭系和奥陶系高矿化度中心和正、负向地层水化学指数中心与油气分布匹配良好。石炭系,塔中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好;奥陶系,塔中北坡Ⅰ号断裂带保存条件较好。石炭系和奥陶系油气运移与水动力有关,分别受重力流和压实流影响。前者由北西向南东运移,后者由北东向南西运移。地层水总矿化度和水化学指数变化与含油气性关系密切,就塔中地区而言,有利于油气保存的地层水化学指标分别为:地层水矿化度大于35 g/L,变质系数大于0,钙镁系数大于1,钠氯系数小于0.9,脱硫系数小于3,碳酸盐平衡系数小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水化学指数 地层水 油气关系 塔中低凸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板街古油藏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藏成矿关系研究
12
作者 平原 黄威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9期30-40,共11页
在南盘江盆地发现了过演化程度(高成熟—过成熟)的烃类包裹体,其主要赋存于与板街古油藏储层沥青共生的方解石脉中。通过镜下鉴定、激光拉曼测试、显微测温等手段,对烃类包裹体和与其同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 在南盘江盆地发现了过演化程度(高成熟—过成熟)的烃类包裹体,其主要赋存于与板街古油藏储层沥青共生的方解石脉中。通过镜下鉴定、激光拉曼测试、显微测温等手段,对烃类包裹体和与其同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中包裹体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两大类,有机包裹体又进一步划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固相沥青包裹体,气相组分主要为甲烷和乙烷,固相组分主要为碳质沥青。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19~150℃,代表了包裹体的捕获温度;而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127~161℃和165~184.3℃两个区间,则代表了原先捕获的烃类包裹体在未被破坏的情况下经历热演化的温度区间。该古油藏中包裹体为泥盆系烃源岩在热裂解生湿气和生干气时期原油裂解生成的气烃进入二叠系储层,被早期生成的方解石捕获。保存在包裹体内的烃类经历了热演化,最终形成干气和沥青包裹体,这些包裹体记录了板街古油藏自油气藏演化至干气藏的油气活动事件。下一步应在储层或矿床不同层位进行采样,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对成藏成矿关系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包裹体 激光拉曼测试 显微测温 均一温度 热演化 成藏成矿关系
下载PDF
烃类化合物在不同色谱柱上的定量结构-保留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施介华 江峰 +2 位作者 严巍 王纪康 王桂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运用量子化学中的AM1方法计算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描述参数,借助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烃类化 合物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QSRR模型。结果表明:烷烃、烯烃、二烯烃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上的色 谱保留与其分子结构描述参数之间具有... 运用量子化学中的AM1方法计算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描述参数,借助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烃类化 合物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QSRR模型。结果表明:烷烃、烯烃、二烯烃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上的色 谱保留与其分子结构描述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烃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固定相上的保留主要与溶 质分子的MR有关,即与溶质分子的色散力有关。随着溶质分子的不饱和度的增加,或固定相极性的增强,溶 质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电荷传递作用随之增强。而且,烃类化合物在不同极性固定相上的色谱保留的QSRR 模型均可用量化参数HOMO、LUMO、ElcE以及MR参数来描述。所建立的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烃类化合 物的色谱保留QSRR模型预测烃类化合物的色谱保留值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分子 固定相 QSRR 极性 色谱柱 定量结构 量子化学 保留 MR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化工园区空气中非甲烷总烃与挥发性有机物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余益军 戴玄吏 +2 位作者 王荣俊 杨旭 李春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457,共4页
采用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TO14/15方法和自动监测测定了某化工园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以及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显示化工园区空气中非甲烷总烃与VOC的定量关系可以通过有效碳质量浓度建立,即非甲烷总烃有效碳质量浓度和VOC有效碳... 采用美国环保署(EPA)推荐的TO14/15方法和自动监测测定了某化工园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以及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显示化工园区空气中非甲烷总烃与VOC的定量关系可以通过有效碳质量浓度建立,即非甲烷总烃有效碳质量浓度和VOC有效碳质量浓度之和相等。并藉此定义总有效碳解析度(R)以表征空气自动监测选定项目对空气有机污染的覆盖率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该空气自动监测选定的11项指标平均可表征该区域空气有机污染的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总烃 定量关系 有效碳
下载PDF
滇中楚雄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万玲 郭随平 刘德良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22-329,共8页
滇中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晚期),经历了自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析表明,哀牢山碰撞造山带... 滇中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晚期),经历了自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析表明,哀牢山碰撞造山带形成后,盆地继续向造山带下发生陆内“A”型俯冲,在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的推覆滑脱构造,将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地层深埋其下;燕山期,盆地东部的隆升,形成向盆地内部的挤压推覆;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盆地基底断裂产生走滑活动,形成盖层内的花状构造.楚雄盆地内发育有古生界至中新生界海相到陆相多套生油层系,经过推覆后深埋于盆地内,得到了较好保存.据盆地埋藏与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古生界及三叠系主要生油层系已进入高热演化的干气阶段,揭示了楚雄盆地今后的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陆内俯冲 推覆滑脱 走滑构造 油气关系
下载PDF
大亚湾大鹏澳水体石油烃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宪 徐鲁荣 +1 位作者 李凌云 李文权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根据对该水体中石油烃及各种环境因子DO、COD、BOD5 、DIP、DIN、Chl a含量的测定结果 ,描述了石油烃的分布特征 ,讨论了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石油烃的含量在海域中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 ,且环境因... 根据对该水体中石油烃及各种环境因子DO、COD、BOD5 、DIP、DIN、Chl a含量的测定结果 ,描述了石油烃的分布特征 ,讨论了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石油烃的含量在海域中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 ,且环境因子和石油烃含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石油烃 环境因子 相关性 水体 COD 化学需氧量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演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达江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秦胜飞 傅国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9,共3页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类型之一,而前陆盆地冲断带又是前陆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冲断带冲断推覆作用对烃源岩演化,储层性能,圈闭形成,烃类再分配等油气聚集的各个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分...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类型之一,而前陆盆地冲断带又是前陆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冲断带冲断推覆作用对烃源岩演化,储层性能,圈闭形成,烃类再分配等油气聚集的各个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和烃源岩演化的关系,探讨了冲断推覆作用下烃源岩的演化模式,研究了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方式和过程。将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的演化关系分为三种简单模式: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后,上下盘烃源岩成熟度受冲断推覆作用影响不大;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同时发生,上盘烃源岩热演化延迟,下盘烃源岩迅速熟化;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前,上下盘烃源岩均可大量生烃,下盘烃源岩演化程度高于上盘烃源岩。该项研究对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过程分析和烃类相态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冲断层 推覆体 构造作用 烃源岩 演化 油气聚集 关系 中国 西部
下载PDF
胶州湾石油烃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江涛 李雪莲 +1 位作者 赵卫红 赫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9-322,194,共5页
研究1997~2004年胶州湾海域石油烃的含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几年胶州湾的石油烃浓度变化范围为0.03~430.00μg/L,平均值为44.56μg/L,其中82%属于二类以上海水。湾东部和东北部污染较重的区域石油烃的浓度... 研究1997~2004年胶州湾海域石油烃的含量,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几年胶州湾的石油烃浓度变化范围为0.03~430.00μg/L,平均值为44.56μg/L,其中82%属于二类以上海水。湾东部和东北部污染较重的区域石油烃的浓度较高。总体来看,1997~2004年之间,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变化不大,变化范围为28.52~50.94μg/L,只有2003年石油烃的年平均浓度超过了50μg/L。胶州湾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大致为8月份最高,其次是春季,最小的是秋季。石油烃与其它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石油烃与DIN和DIP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说明两者可能有相似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石油烃 环境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活动与油气资源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家生 王永标 李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1-788,共8页
为了弄清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参与油气资源形成和演化的潜在机制,进行了现代海洋热泉和冷泉等环境中微生物类型分析和生物量估算,探讨了极端微生物活动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关系.认为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类型主要为细菌和古细菌,热泉微生... 为了弄清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参与油气资源形成和演化的潜在机制,进行了现代海洋热泉和冷泉等环境中微生物类型分析和生物量估算,探讨了极端微生物活动和油气资源的潜在关系.认为海洋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类型主要为细菌和古细菌,热泉微生物群落主要为异养发酵菌、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等;冷泉微生物群落主要为ANME-2族的厌氧甲烷氧化古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和ANME-1族厌氧甲烷氧化古菌.这些极端微生物利用CH4和H2S等气体进行能量固定,有较高的生物丰度和较低的分异度,具有垂向和水平分带性,并能营生一套独特的宏体生物.极端微生物活动直接和间接地参与了油气资源的形成和改造,示踪海底油气资源的变迁.对于探索地球早期海洋微生物活动与油气资源形成,寻找地史时期或华南地史早期烃源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极端环境 极端微生物 油气资源 潜在关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区直罗组砂岩中烃类流体特征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兴齐 李西得 +4 位作者 史清平 刘武生 张字龙 易超 郭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81-3392,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纳岭沟、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砂岩中139个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砂体中CH_...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纳岭沟、大营铀矿床直罗组下段砂岩中139个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直罗组下段砂体中CH_4及C_2+含量具有从含矿砂体、灰色砂体、灰绿-绿色砂体逐渐变小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铀成矿与烃类气体关系密切。酸解烃中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_1/ΣC、C_1/C_2^+、C_2/iC_4、C_2/C_3、iC_4/nC_4、iC_5/nC_5、ln(C_1/C_2)、ln(C_2/C_3)及δ^(13) C_(CO_2)特征表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层中烃类气体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是原油裂解气与原油伴生气的混合气。通过气源对比分析认为,直罗组下段砂体中的烃类气主要来源于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半深湖相腐泥型烃源岩。这些原油裂解气和原油伴生气的混合气主要沿深大断裂、微裂缝等其他运移通道向上运移到直罗组砂岩中,直罗组下段砂体褪色蚀变(漂白)和绿色蚀变均是深部逸散到该层位中的烃类气体对岩石发生蚀变作用的结果,靠近断裂的直罗组下段褪色蚀变砂岩与绿色蚀变砂岩之间的氧化-还原过渡带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烃类流体 成矿关系 直罗组 东胜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