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Rich Sags in Lacustrine Sub-Basin of Half Graben Typ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He Xiaolong Wang +3 位作者 Ningbo Cai Jie Qu Xiong Zhu Daomao Lin 《Open Journal of Yangtze Oil and Gas》 2019年第3期194-211,共18页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undergoes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es and forms lacustrine,transitional and marine sediments.Drilling shows that there exist large petroleum reserves in the hydrocarbon-rich sags of P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undergoes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es and forms lacustrine,transitional and marine sediments.Drilling shows that there exist large petroleum reserves in the hydrocarbon-rich sags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outh China Sea.To reduce the risk,the exploration,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drocarbon-rich sags should be identified and described.Drilling,seismic,and microfossil data are integrated to interpret the structural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hydrocarbon-rich sags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By analyzing th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three conclusions may be drawn:1、The present regional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MB are formed by mutual interactions of the Eurasian Plate,Pacific Plate,Philippine Plate and Indian Plate.During the Paleocene to early Eocene and late Eocene and early Oligocene,the PRMB is at the rifting stage.During the late Oligocene,the PRMB was at the rifting-depression transitional stage.After the Oligocene,the PRMB is at the depression stage.2、Tectonic conditions control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in the hydrocarbon-rich sags.During the lacustrine sedimentation stage,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intense faulting control the sedimentation.During the transitional sedimentation stage,weak fault activity influences the deposition process in the hydrocarbon-rich sags.During the marine sedimentation stage,weak fault activity and depression activity control the deposition process in the hydrocarbon-rich sags.3、Tectonic evolution affects the deposition process.The lacustrine,transitional and marine sedimentation corresponds to different tectonic conditions.The lacustrine sedimentation is formed under fault activity during the rifting stage.The transitional sedimentation is formed under weak fault activity during the late rifting stage.The marine sedimentation is formed under weak fault activity and depression activity during the rifting-depression and depression stages.4、The half graben is benefic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lacustrine source rocks,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hydrocarbon-rich sag.Therefore the half graben mode contributes to the hydrocarbon-rich sa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F GRABEN LACUSTRINE SEDIMENTATION Transitional SEDIMENTATION Marine SEDIMENTATION hydrocarbon-rich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下载PDF
Conversion of Biomass to Hydrocarbon-rich Bio-oil via Microwave-assisted Catalytic Pyrolysis: A Review
2
作者 Wang Yunpu Zhang Shumeil +4 位作者 Yu Zhenting Jiang Lin Liu Yuhuan Ruan Roger Fu Guimi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期7-16,共10页
The method for pyrolysis of biomass to manufacture hydrocarbon-rich fuel remains challenging in terms of conversion of multifunctional biomass with high oxygen content and low thermal stability into a high-quality com... The method for pyrolysis of biomass to manufacture hydrocarbon-rich fuel remains challenging in terms of conversion of multifunctional biomass with high oxygen content and low thermal stability into a high-quality compound, featuring high content of hydrocarbons, low oxygen content, few functional groups, an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This study offers a promising prospect to derive hydrocarbon-rich oil through microwave-assisted fast catalytic pyrolysis by improving the effective hydrogen to carbon ratio(H/Ceff) of the raw materials. The proposed technique can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bio-oil through the molecular sieve catalyzed reduction of oxygenated compounds and mutagenic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This work aim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icrowave copyrolysis and microwave catalytic copyrolysis to demonstrate their benefits on enhancement of bio-oils derived from the biomas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otential of optimizing the H/Ceff ratio, the microwave absorbent, and the HZSM-5 catalyst during the microwave copyrolysis to produce the valuable liquid fuel.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future directions for the use of this technique to obtain high yields of bio-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剂 催化热分解 生物资源 简历 评论 催化剂生产 HZSM-5
下载PDF
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共催化热解制取富烃液体燃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中青 丁紫霞 +4 位作者 李逍然 朱亮 岑珂慧 黄明 陈登宇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51,共14页
生物质能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成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关键,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的共催化热解技术,不仅能制备高附加值的富烃液体燃料,还可达到“以废治废... 生物质能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成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关键,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的共催化热解技术,不仅能制备高附加值的富烃液体燃料,还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进而实现生物质与废塑料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本工作从生物质与废塑料高值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生物质和废塑料共催化热解制备富烃液体燃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纤维素生物质和废塑料的基础化学特性差异,论述了废塑料种类、催化剂种类、物料和催化剂比例、催化热解温度等因素对生物质和废塑料共催化热解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阐述了生物质和废塑料单独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并揭示了共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协同反应机理,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生物质与废塑料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塑料 共催化热解 催化剂 富烃液体燃料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高效勘探主要策略与方向
4
作者 刘国勇 宋永 +4 位作者 毛新军 唐勇 郭旭光 卫延召 龚德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4,共18页
准噶尔盆地进入富烃凹陷勘探新阶段,面临勘探目标越来越深、越来越散、越来越隐蔽,储层孔渗条件越来越差,已发现储量升级率低、储量动用率低等新挑战,如何提高勘探成效、实现油田效益发展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新一轮盆地整体研究... 准噶尔盆地进入富烃凹陷勘探新阶段,面临勘探目标越来越深、越来越散、越来越隐蔽,储层孔渗条件越来越差,已发现储量升级率低、储量动用率低等新挑战,如何提高勘探成效、实现油田效益发展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通过新一轮盆地整体研究和再认识,认为准噶尔盆地多层系烃源灶空间分布具有互补性,“既富油,也多气”,突破了盆地“油多气少”传统认识;富烃凹陷发育4类规模有效储集体,空间分布侧向有序、纵向叠置;存在源内常规—非常规有序聚集、源上退覆式扇三角洲砂砾岩大面积成藏、中浅层断—砂耦合立体成藏3种成藏体系。文章结合准噶尔盆地资源特点、地质新认识、勘探开发技术适应性及可持续效益发展目标等,提出“油气并举、常非并重、深浅兼顾、多域增储”高效勘探策略,指出三大勘探方向及九大勘探领域,有望助力油田实现效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富烃凹陷 天然气资源 断—砂耦合 高效勘探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富烃页岩形成环境与成因
5
作者 付秀丽 李军辉 +4 位作者 郑强 崔坤宁 王跃文 贾琼 蒙启安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9-36,共18页
通过古地温、古地貌、沉积环境定量恢复及地质事件综合研究,分析青山口组富烃页岩形成环境及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富烃页岩R_(o)介于0.75%~1.60%,游离烃含量高,介于(4~12)mg/g,形成于古地温梯度(50~70)℃/km的高温热盆背景;... 通过古地温、古地貌、沉积环境定量恢复及地质事件综合研究,分析青山口组富烃页岩形成环境及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富烃页岩R_(o)介于0.75%~1.60%,游离烃含量高,介于(4~12)mg/g,形成于古地温梯度(50~70)℃/km的高温热盆背景;在拉伸大地动力学及热沉降背景下形成了正断层密集断裂带控制的页岩层系,两凹一凸的古地貌为页岩形成演化提供富集场所;湖相温湿气候及岩浆热液为藻类繁殖成为厚层富烃页岩发育奠定物质基础;缺氧的半深湖—深湖还原—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埋藏。综合分析表明,构造、湖相沉积与古地温耦合作用奠定了富烃页岩的构造背景和热动力条件,温湿气候、缺氧环境及火山热液带来的营养物质是富烃页岩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烃页岩 古地温梯度 构造演化 火山活动 沉积环境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生物质预处理催化热解制备液体燃料研究进展
6
作者 苏盼盼 王学涛 +2 位作者 邢利利 李浩杰 刘梦杰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液体燃料技术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生物质直接热解生成的生物油成分复杂、热值低、含氧量高、酸性强,制约了生物油的应用。从热解机理、生物质预处理、催...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液体燃料技术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生物质直接热解生成的生物油成分复杂、热值低、含氧量高、酸性强,制约了生物油的应用。从热解机理、生物质预处理、催化剂和预处理和催化耦合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影响生物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指出预处理技术普遍存在时间长的缺点,使用催化剂会导致生物油产率的降低,而预处理和催化耦合技术有望突破这2项技术难点;生物质快速热解定向制备富烃生物油、催化剂的选择与优化、预处理和催化耦合技术将是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高品质液体燃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生物质 催化热解 催化剂 液体燃料 预处理 富烃生物油
下载PDF
松辽盆地富铀有机质建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渗出型砂岩型铀矿的制约
7
作者 邢作昌 王君贤 +6 位作者 吴大坤 宁君 贾立城 刘武生 牟启博 林效宾 田明明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05-118,共14页
在采用渗出成矿新思路进行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时,对盆地中提供铀源的黑色富铀有机质建造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在系统梳理松辽盆地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富铀有机质建造的产出层位、分布规律与铀含量的研究发现:松辽盆地... 在采用渗出成矿新思路进行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时,对盆地中提供铀源的黑色富铀有机质建造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在系统梳理松辽盆地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富铀有机质建造的产出层位、分布规律与铀含量的研究发现:松辽盆地区域上分布上、中、下3套富铀有机质建造,分别与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底部、嫩江组底部烃源岩对应,其中上部富铀有机质建造对盆地中北部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大,而盆地南部主要受下部富铀有机质建造的制约;松辽盆地铀工业孔空间多产于具有深大断裂沟通的富铀有机质建造铀含量高值中心区边缘,表明富铀有机质建造对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推断黑色烃源岩不但为铀成矿提供了一定的还原物质,而且可能是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重要的潜在深部铀源。该研究可为以红杂色建造为主的姚家组、四方台组等主攻层位的渗出成矿预测提供“下黑”成矿要素的支持,更好地指导松辽盆地渗出型砂岩型铀矿的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富铀有机质建造 九佛堂组 沙海组 青山口组 嫩江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致密灰岩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金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2021年鄂尔多斯盆地榆探*H在太原组灰岩完钻喜获日产超50万m^(3)的高产工业气流,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有700余口探井在太原组灰岩见到明显的含气显示,展示了盆地太原组灰岩良好的潜力,对于重新认识盆地太原组灰岩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 2021年鄂尔多斯盆地榆探*H在太原组灰岩完钻喜获日产超50万m^(3)的高产工业气流,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有700余口探井在太原组灰岩见到明显的含气显示,展示了盆地太原组灰岩良好的潜力,对于重新认识盆地太原组灰岩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大的地质意义。对该区烃源岩特征、沉积环境、储集特征及成藏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表明:(1)太原组灰岩为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发育生屑滩、生物丘有利沉积相带,沉积大面积分布的生屑粉晶灰岩、藻黏结灰岩,经准同生期短暂的大气淡水淋滤后,可形成有利储层;(2)太原组灰岩发育多类型储集空间,溶孔、亚微米级及纳米级晶间微孔、微裂缝等叠置组合发育,构成立体网络储集空间,平面上,横山—靖边—志丹生屑粉晶灰岩储层发育,厚4~10 m,佳县—子洲—清涧地区藻黏结灰岩储层发育,厚2~6 m;(3)发育“三明治”成藏模式,灰岩储层夹在主力煤系烃源岩之间,生成的天然气通过断裂、裂缝进入灰岩储层聚集,形成岩性气藏,横山—靖边地区的生屑滩和子洲—清涧的生物丘是太原组灰岩有利勘探区,面积约为1.5万km 2,有望形成天然气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太原组 灰岩 生物碎屑粉晶灰岩 藻黏结灰岩 成藏模式 源内致密灰岩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生烃条件及沉积模式分析
9
作者 师学耀 高超利 +7 位作者 雷俊杰 黄闯 安鑫胜 张宇恒 王如意 李艳青 王磊 孙宁亮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1期39-48,69,共11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对研究区泥页岩的岩石学、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孔隙类型及沉积模式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泥页岩,分别是泥质碎屑...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认识不清的问题,通过对研究区泥页岩的岩石学、矿物组成、有机地球化学、孔隙类型及沉积模式精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泥页岩,分别是泥质碎屑流成因的块状泥岩、浊流成因的正粒序泥岩及沉积于静水环境中的纹层状泥岩.块状泥岩和正粒序泥岩含有较多的陆源碎屑矿物,纹层状泥岩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同时含有较高的有机碳及可溶烃和热解烃,它们的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含有少量Ⅰ型.泥页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孔及微裂缝,有机质孔少见,纹层状泥岩孔隙类型多样,储集空间大.泥质碎屑流形成的块状泥岩沉积在湖盆坡脚处,浊流成因的正粒序泥岩及纹层状泥岩广泛沉积于湖盆中心,且厚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泥岩 页岩油气 生烃条件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东营组油气勘探重要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锐锋 何海清 +12 位作者 朱庆忠 范土芝 李小冬 周赏 陈柯童 史原鹏 田建章 李晓燕 张宏伟 秦梦华 李艳友 李奔 赵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3,共13页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早期以潜山和古近系深层为主力目的层进行勘探,历经近60年未获实质性发现。以一次三维地震采集和二维重新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整体认识地质结构,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古近纪早—中期(孔店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 渤海湾盆地保定凹陷早期以潜山和古近系深层为主力目的层进行勘探,历经近60年未获实质性发现。以一次三维地震采集和二维重新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整体认识地质结构,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古近纪早—中期(孔店组—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断陷活动西强东弱,湖盆浅且小;古近纪晚期(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沉积期),断陷活动东强西弱,最大湖泛期为广湖盆沉积。二是沙一下亚段咸化湖富有机质藻源岩早期生烃、多期生烃,形成早熟油、低熟油。三是浅层东营组储盖组合好,是主力勘探层系。优选清苑构造带为突破口,构建“双向供烃、断砂输导、浅层富集”油气成藏模式,钻探G77X、BQ1X等预探井,在东营组获高产工业油流,保定凹陷获油气勘探突破,证实太行山前第一排凹陷浅层油气富集,对渤海湾盆地老油区勘探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保定凹陷 东营组 富有机质藻源岩 成藏模式 勘探突破
下载PDF
对二甲苯装置实现芳烃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改造策略
11
作者 周彬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33,共5页
某炼油厂为优化全厂产品结构,对其对二甲苯装置进行换剂适应性改造,异构化路线从乙苯转化型改为脱乙基型,在减少芳烃损失的同时,将芳烃资源最大化转化为对二甲苯和苯,提高芳烃资源利用率,同时回收副产的富乙烷气体作为高附加值的乙烯原... 某炼油厂为优化全厂产品结构,对其对二甲苯装置进行换剂适应性改造,异构化路线从乙苯转化型改为脱乙基型,在减少芳烃损失的同时,将芳烃资源最大化转化为对二甲苯和苯,提高芳烃资源利用率,同时回收副产的富乙烷气体作为高附加值的乙烯原料,实现效益最大化。改造策略包括催化剂功能优化、工艺流程调整、热联合等,以期为同类装置的改造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置改造 催化剂 热联合 芳烃资源 对二甲苯 富乙烷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环博格达山中二叠统黑色泥页岩生烃动力学研究:对周边探区油气勘探启示
12
作者 金霄 冯艳芳 +3 位作者 罗晓玲 温心禹 张所文 张枝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1335,共15页
为了探究准噶尔盆地南缘环博格达山中二叠统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生烃潜力,对该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的烃源岩进行生烃动力学研究,并讨论不同研究结果的物理化学意义以及影响活化能分布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受控于加热温度,含水体系恒... 为了探究准噶尔盆地南缘环博格达山中二叠统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生烃潜力,对该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的烃源岩进行生烃动力学研究,并讨论不同研究结果的物理化学意义以及影响活化能分布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受控于加热温度,含水体系恒温裂解模拟结果侧重于揭示干酪根生油的过程,而Rock-Eval开放体系的结果反映烃源岩产生所有烃类的过程。位于博格达山东北麓的中二叠统黑色泥页岩生烃活化能主峰约为55 kcal/mol,在北麓泉子街地区的活化能主峰约为60 kcal/mol,在西部的井井子沟地区和南部柴窝堡凹陷的活化能主峰约分布在65~70 kcal/mol之间。I型有机质表现出的高热解活化能可能与高峰度的链烷烃组分相关,因为链烷烃环化所需要的活化能高于其他脱氢反应。环博格达山地区,逆冲断层下盘的深部地层存在一定规模的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芦草沟组 环博格达山 富有机质泥页岩 埋藏史
下载PDF
富烃凹陷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实例分析
13
作者 李俊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已证实的富烃凹陷,通过富烃凹陷与非富烃凹陷特征对比,富烃凹陷主力烃源岩发育期构造沉降速率大于250 m/Ma,保证了一定规模的烃源岩体积,同时提供了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地化特征对比显示,大部分富...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是已证实的富烃凹陷,通过富烃凹陷与非富烃凹陷特征对比,富烃凹陷主力烃源岩发育期构造沉降速率大于250 m/Ma,保证了一定规模的烃源岩体积,同时提供了缺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地化特征对比显示,大部分富烃凹陷有机质丰度高,但部分富烃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并非最优,部分区域甚至只是中等有机质丰度,却极其富烃,表明控制富烃凹陷的因素还有其它.研究区文昌组沉积期火山活动强烈;惠州等富烃凹陷通常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和热流值.综合分析表明源-热特征是控制珠江口盆地富烃凹陷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富烃凹陷 烃源岩 火山活动 热背景
下载PDF
基于浅冷油吸收法的C_(1)/C_(2)分离装置标定总结
14
作者 魏文 钟湘生 +1 位作者 田海波 贺赢锋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17-21,共5页
介绍了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技术新建的一套0.9 Mt/a C_(1)/C_(2)分离装置情况,并对装置性能标定结果进行了总结。根据不同干气原料的特点,将6股原料干气归类为不饱和干气、饱和干气和富烃干气,并以浅冷油吸收技术为核心,将上... 介绍了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技术新建的一套0.9 Mt/a C_(1)/C_(2)分离装置情况,并对装置性能标定结果进行了总结。根据不同干气原料的特点,将6股原料干气归类为不饱和干气、饱和干气和富烃干气,并以浅冷油吸收技术为核心,将上述3种类型的炼厂干气回收路线通过系统集成整合后分别得到富乙烯气、富乙烷气、轻烃和氢气等产品,有机衔接了炼油装置和下游化工装置。装置开工后运行稳定,负荷率在89%。装置性能标定结果表明:产品分布达到了指标要求,乙烯、乙烷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1.91%和98.37%,均高于性能保证值。该装置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工程设计完全可行,对国内大规模复杂原料C_(1)/C_(2)分离装置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冷油吸收法 C_(1)/C_(2)分离装置 不饱和干气 饱和干气 富烃干气 乙烯回收率 乙烷回收率 综合能耗
下载PDF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内涵与意义 被引量:183
15
作者 赵文智 邹才能 +3 位作者 汪泽成 李建忠 李明 牛嘉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3,共9页
富油气凹陷指陆相沉积盆地中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热演化适度与生烃量和聚集量都位居前列的含油气凹陷。富油气凹陷形成“满凹含油”的条件是 :①烃源岩生烃总量大 ,可保证各类砂体聚油成藏 ;②有效烃源岩面积大 ,为各类砂体与烃源岩... 富油气凹陷指陆相沉积盆地中烃源岩质量好、规模大、热演化适度与生烃量和聚集量都位居前列的含油气凹陷。富油气凹陷形成“满凹含油”的条件是 :①烃源岩生烃总量大 ,可保证各类砂体聚油成藏 ;②有效烃源岩面积大 ,为各类砂体与烃源岩提供最大接触机会 ,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 ;③湖盆振荡变化使砂、泥岩频繁间互 ,为各类岩性 地层圈闭形成创造条件。富油气凹陷呈满凹分布的岩性 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与断层面的控制 ,油气在有利沉积相带、岩性或地层尖灭带、沉积阶段古地形坡折带、裂缝带与次生孔隙发育带相对富集 ,“甜点”则位于斜坡背景上发育的主砂体以及有裂缝和鼻状隆起背景参与成藏的各类砂体中。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提出是对“源控论”与“复式油气聚集”理论的发展 ,可使油气勘探跳出二级构造带范围 ,实现满凹勘探 ,大规模拓展勘探范围。图 8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气凹陷 满凹含油论 岩性地层油气藏 形成条件 “甜点”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烃源岩沉积环境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179
16
作者 牟传龙 周恳恳 +1 位作者 梁薇 葛祥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6-532,共7页
中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沉积盆地主要表现为克拉通海相盆地(∈—O2)和发育在克拉通之上的隆后盆地(O3—S)。由于受区域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以及古气候等主控因素的制约,形成了有利于烃源岩生成的沉积环境,奠定了油气生烃成藏的物质基础... 中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沉积盆地主要表现为克拉通海相盆地(∈—O2)和发育在克拉通之上的隆后盆地(O3—S)。由于受区域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以及古气候等主控因素的制约,形成了有利于烃源岩生成的沉积环境,奠定了油气生烃成藏的物质基础。早寒武世,中上扬子地区主要表现为浅海环境,沉积了由上升洋流带来的磷质物质以及分布稳定的黑色页岩,以梅树村组和筇竹寺组地层为代表。中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隆后盆地为局限的浅海环境,形成了以晚奥陶世五峰组和早志留世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代表的烃源岩。上述烃源岩的有利相带呈面状分布于中上扬子地区,为该地区的富烃沉积区,是开展中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的重要和首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烃沉积区 油气勘探 早古生代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研究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8
17
作者 刘池洋 赵俊峰 +6 位作者 马艳萍 王建强 熊林芳 陈建军 毛光周 张东东 邓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8,共14页
国内外油气勘探现状和研究表明,不仅全球不同油气域或同一油气域不同盆地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气盆地,油气也主要来自盆内少数几个资源极为丰富的沉积凹陷,称之为富烃凹陷。对陆相盆地而言,富烃凹陷的有无和特征,决定盆地油... 国内外油气勘探现状和研究表明,不仅全球不同油气域或同一油气域不同盆地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同一含油气盆地,油气也主要来自盆内少数几个资源极为丰富的沉积凹陷,称之为富烃凹陷。对陆相盆地而言,富烃凹陷的有无和特征,决定盆地油气资源的贫富和规模,同时明显控制或影响着大中型油气田(藏)的形成和相对集中分布。富烃凹陷控制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认识,是对之前沉积盆地和烃源岩控制油气理论的延展和深化,集"盆控论"宏观评价预测的整体性和"源控论"局域评价的缘源性之长于一体,强调在盆地诸多凹陷中识别和遴选富烃凹陷,是油气勘探和评价预测重要而核心的内容。关于富烃凹陷,无论是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需回答其形成的主要地学条件和动力学环境及主控因素。本文综述了以下诸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1)水体中有机质的高产出;(2)沉积时丰富有机质的保存埋藏;(3)优质烃源岩的特征;(4)沉降与充填关系、地热场与热演化、湖盆咸化、全球或大区域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地质事件与构造变动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等在富烃凹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对富烃凹陷形成条件和环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尚待深化的问题主要有:(1)在研究的内容和主次方面,总体仍是围绕优质烃源岩特征及发育的研究居多,关注富烃凹陷特征及形成的讨论明显要少;(2)在探究思路和形式上,"由此及彼"较多,"由表及里"或"由果索因"尚少;(3)在研究地区和类型上,以我国东部,特别是近海断陷型富烃凹陷为主,对陆相坳陷型富烃凹陷的研究甚少;(4)微生物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贡献尚需加强;(5)对无机元素参与和其作用重视不够;(6)对深部作用和过程研究薄弱;(7)研究结果受研究对象表观特征和地区局限性影响明显。富烃凹陷是油气资源偏富极分布的典型表现。相对于海相盆地,陆相盆地富烃凹陷形成和内部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受所在地区个性地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局部特有深部作用的控制更为重要。对此,目前尚有部分必要而充分的条件或主控因素还不清楚。对这类超常现象的研究需要突破惯常思维和常规模式,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烃凹陷 矿产分布的偏富极 形成条件 动力学环境 陆相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中东油气富集区成藏组合特征及其勘探领域 被引量:27
18
作者 段海岗 周长迁 +1 位作者 张庆春 张凡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8-126,共9页
著名的中东油气富集区主要包括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和阿拉伯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区内油气系统、油气藏、储盖组合、成藏组合众多,垂向叠置,分布广泛。论文去繁从简,总结了中东油气区两大主要盆地、3类圈闭类型、四大构造单元、4套主要... 著名的中东油气富集区主要包括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和阿拉伯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区内油气系统、油气藏、储盖组合、成藏组合众多,垂向叠置,分布广泛。论文去繁从简,总结了中东油气区两大主要盆地、3类圈闭类型、四大构造单元、4套主要储盖组合、五套总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据此,划分了中东油气富集区多套成藏组合,主要成藏组合有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成藏组合。进而以成藏组合为单元,分析了中东油气富集区各成藏组合特征、分布范围、勘探潜力和方向等。中东未来勘探领域和方向包括扎格罗斯前陆盆地低勘探程度区和深层侏罗系、古生界、阿拉伯大陆边缘盆地中沙特南部和伊拉克西部深层古生界以及低孔渗碳酸岩成藏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油气富集区 成藏组合划分 成藏组合特征 勘探潜力 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被引量:41
19
作者 赵文智 何登发 +1 位作者 宋岩 靳久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232,共1页
中国大陆是由若干大小不等的克拉通与不同时代的造山带组成的拼合体,在显生宙经历了古生代陆洋分化对立阶段、石炭纪—二叠纪软碰撞转化阶段和中、新生代盆山对峙发展阶段,从而形成了陆上3类叠合型盆地:即克拉通与前陆叠合、断坳叠合及... 中国大陆是由若干大小不等的克拉通与不同时代的造山带组成的拼合体,在显生宙经历了古生代陆洋分化对立阶段、石炭纪—二叠纪软碰撞转化阶段和中、新生代盆山对峙发展阶段,从而形成了陆上3类叠合型盆地:即克拉通与前陆叠合、断坳叠合及残留与新生盆地的叠合。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叠合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富生烃坳(凹)陷则控制了盆地内油气资源的主体。多旋回发展与多类型生烃母质富集决定了陆上富油油气。大型坳陷湖盆的振荡发育与湖水频繁进退造成生、储油层的间互与侧变接触,形成了3种连片含油类型。古地温场是影响中国陆上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强烈的后期改造影响到油气的分布,并增加了勘探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石油地质 叠合盆地 含油气盆地 晚期成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坳陷形成的动力学环境与构造属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池洋 王建强 +4 位作者 邱欣卫 张东东 赵俊峰 赵红格 邓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3-1930,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来自盆地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富烃坳陷,其中贡献最大的长7段页状优质烃源岩以富铀、夹多层凝灰岩为特征。延长期大型富烃坳陷具南深北浅的坳陷型结构,内部接受统一的湖相沉积。在富烃坳陷的深湖-较深湖区,...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来自盆地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富烃坳陷,其中贡献最大的长7段页状优质烃源岩以富铀、夹多层凝灰岩为特征。延长期大型富烃坳陷具南深北浅的坳陷型结构,内部接受统一的湖相沉积。在富烃坳陷的深湖-较深湖区,为优质烃源岩发育区;亦为烃源岩中较高铀含量(测井高伽马异常)和凝灰岩夹层较厚分布区,在位置上三位一体、彼此交互叠置。盆地上古生界-中侏罗统多层系高热演化区上下同位,早-中侏罗世多期持续沉降区先后叠置,均位于延长期富烃坳陷范围内。综合调查研究揭示,在延长期,特别是长7段沉积期间,各类深部物质上拱挤入构造(如砂岩墙(脉)、泥岩脊和热液碳酸盐岩结核)、同沉积变形构造(如断裂、褶皱、揉皱、滑塌、滑坡等(软)地层变形)和事件沉积(如浊流沉积、震积岩及湖底扇等)发育,主要分布在富烃坳陷深湖-较深湖区。在烃源岩等地层中,检测出多种指示深部热流体活动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异常。深部探测显示,在富烃坳陷深部400km以上壳幔各界面呈上拱的结构特征。这表明延长期富烃坳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是在构造活动明显、深部作用活跃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中形成演化的,从深层次揭示了其形成条件与发育环境。延长期富烃坳陷与印支期秦岭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其岩浆活动,在空间上相邻、发育时限相当、演化阶段响应、活动兴衰同步,是在华北-扬子两大陆块汇聚碰撞,进而向板内构造环境转换的动力学环境中进行的。延长期富烃坳陷两次较长距离的沉积-沉降中心迁移,是对秦岭碰撞造山环境重大变革始发的响应和纪录。在南北两大陆汇聚碰撞过程中,在仰冲华北板块后陆地带深部积聚的巨量俯冲物质发生熔融和热量转换,促使该区深部物质过饱和聚集、热能及压力超常骤增,形成较小尺度地幔对流,熔融物质与热能上拱,引发地壳表浅层拱张破裂和侧向扩展,于是发生沉降,形成延长期具热-张性特性的富烃坳陷,称其为后陆盆地。后陆盆地与前陆盆地分别位于碰撞造山带两侧仰冲和俯冲板块临山一侧,但其构造属性有质的不同,油气赋存和成藏特征也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晚三叠世延长期 富烃坳陷 事件沉积 深部作用 后陆盆地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