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用钢管的应用现状、需求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忠铧 刘传森 +2 位作者 齐亚猛 朱文琪 赵永安 《钢管》 CAS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双碳”战略下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给钢管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对钢管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新的需求。聚焦于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领域中的CO_(2)输送用管、氢能领域中的氢气输送用管和储能领域中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用注采管,总结了新能源... “双碳”战略下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给钢管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对钢管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新的需求。聚焦于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领域中的CO_(2)输送用管、氢能领域中的氢气输送用管和储能领域中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用注采管,总结了新能源用钢管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各领域用管需求,并就“双碳”背景下新能源用钢管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 CO_(2)输送 氢气输送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 应用现状 需求分析
下载PDF
障碍物阻塞率对氢-空气爆燃的影响
2
作者 汪瑞齐 张彬 +2 位作者 夏远辰 王博乔 宋瑞林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3-339,共7页
为深入了解氢气在不同阻塞率条件下的爆燃特性,以提升氢能使用的安全性,并为氢能在船舶和生活领域安全应用以及抗爆减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Open FOAM软件结合大涡模拟(LES)模型,对半开敞管道内氢气在不同阻塞率条件下的爆燃火... 为深入了解氢气在不同阻塞率条件下的爆燃特性,以提升氢能使用的安全性,并为氢能在船舶和生活领域安全应用以及抗爆减灾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利用Open FOAM软件结合大涡模拟(LES)模型,对半开敞管道内氢气在不同阻塞率条件下的爆燃火焰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障碍物的阻塞率显著影响氢气爆燃的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燃压力;火焰结构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球形、指形、射流和漩涡4个阶段;在面积阻塞率为0.7时,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极大值177.5 m/s,相较于阻塞率为0.5和0.3时分别快1.31倍和1.82倍;相同阻塞率下,不同厚度的障碍物对火焰速度的影响不大;爆燃压力在阻塞率为0.7时达到峰值74.7 kPa,较阻塞率为0.5和0.3时分别高出1.32倍和1.7倍,同时火焰结构和行为受到未燃气体流场的显著影响,为氢能设备的安全设计和布置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氢气爆炸的抗爆减灾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通过这项研究,可更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氢气爆燃带来的风险,确保氢能在船舶和生活领域的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空气爆燃 火焰 体积阻塞率 大涡模拟 Open FOAM
下载PDF
PEMFC启停工况下的阳极氢空混合区域分析
3
作者 时贞勃 涂重阳 +1 位作者 谭金婷 潘牧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8-1024,共7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启停工况下,一般认为,阳极流道中形成氢空界面,产生阴极高电位,导致阴极材料发生电化学腐蚀。实际上,氢气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对流与扩散,阳极流道中将形成氢空混合区域。通过推导氢空混合区域的运动学模型与电解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启停工况下,一般认为,阳极流道中形成氢空界面,产生阴极高电位,导致阴极材料发生电化学腐蚀。实际上,氢气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对流与扩散,阳极流道中将形成氢空混合区域。通过推导氢空混合区域的运动学模型与电解质电势分布数学模型,进行氢空混合区域范围、时间及电解质电势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氢空混合区域导致的阴极高电位持续时间远超氢空界面存在时间;对应的电解质电势为-0.304~-0.260 V;氢空混合区域的分布范围与持续时间受入口气体流速及流道当量直径影响;当量直径每增加0.1 mm,混合区域最大值将增加4 mm,整体阴极高电位的持续时间将延长1.25%。以上结果为阳极流场的设计和启停工况下的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氢空混合区域 启停工况 电解质电势
下载PDF
液氢固空生长数值模拟及可视化实验
4
作者 张春伟 马军强 +3 位作者 郭嘉翔 余海帅 苏谦 陈静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固空已成为制约液氢推进剂大规模安全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对于固空特性的了解仍有待深入。采用数值模拟和低温可视化实验来探究液氢固空的氧氮分布规律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相场模型可以准确模拟纯扩散和强制对流工况下的固空生... 固空已成为制约液氢推进剂大规模安全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对于固空特性的了解仍有待深入。采用数值模拟和低温可视化实验来探究液氢固空的氧氮分布规律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相场模型可以准确模拟纯扩散和强制对流工况下的固空生长及二次分枝过程。多晶核竞争生长时,固空会相互融合形成多晶共生体,二次枝晶还会增加融合点数量,而强制对流增加了液氢固空的危险性,富氧含量最高可达到53.3%。低温可视化实验装置能够有效观测液氢固空的全周期生长过程,当模拟气中的氧浓度为15%时,固空中的氧相对浓度可达到33.8%,证明了固空的氧富集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液氢推进剂安全使用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推进剂 固空 相场法 可视化
下载PDF
PtCu_(3) nanoalloy@porous PWO_(x) composites with oxygen container function as efficient ORR electrocatalysts advance the power density of room-temperature hydrogen-air fuel cells 被引量:1
5
作者 Rui Chen Tie Shu +7 位作者 Fengling Zhao Yongfei Li Xiaotong Yang Jingwei Li Daliang Zhang Li-Yong Gan Ke Xin Yao Qiang Yua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2年第10期9010-9018,共9页
It is challenging and desirable to construct Pt-based nanocomposites with oxygen storage function as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catalysts for practical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Herein,w... It is challenging and desirable to construct Pt-based nanocomposites with oxygen storage function as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catalysts for practical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Herein,we achieve novel porous nanocomposites of PtCu_(3) nanoalloys-embedded in the PWO_(x) matrix(PtCu_(3)@PWO_(x)),which has an oxygen container feature.The PtCu_(3)@PWO_(x)/C exhibits an ultrahigh mass activity(MA)of 3.94 A·mgPt−1 for ORR,which is 26.3 times as high as the commercial Pt/C and the highest value ever reported for PtCu-based binary system.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ain and d-band center downshift of Pt intrinsically contribute to the excellent ORR performance.In H_(2)-air PEMFCs at room temperature,furthermore,the PtCu_(3)@PWO_(x)/C delivers a high power density(218.6 mW·cm^(−2)),much superior to commercial Pt/C(131.6 mW·cm^(−2)).In H_(2)-O_(2) PEMFCs,PtCu_(3)@PWO_(x)/C outputs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420.1 mW·cm^(−2).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ective idea for designing oxygen-storing ORR catalysts used for practical room-temperature H_(2)-air fue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composite platinum-copper alloy oxygen containe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hydrogen-air fuel cell
原文传递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固空凝固相变模拟
6
作者 戴闻骁 郑晓红 +3 位作者 梁文清 钱华 雷刚 疏志勇 《制冷技术》 2024年第2期11-17,37,共8页
为研究液氢中固态空气(固空)在流场中的凝固过程,本文将空气视为氮氧混合物,采用格子玻尔兹曼-元胞自动机(LBM-CA)方法模拟固空晶体在强迫对流下枝晶生长过程及其晶体中氮氧浓度分布。研究发现:流场对枝晶形貌的影响表现在迎流侧与背流... 为研究液氢中固态空气(固空)在流场中的凝固过程,本文将空气视为氮氧混合物,采用格子玻尔兹曼-元胞自动机(LBM-CA)方法模拟固空晶体在强迫对流下枝晶生长过程及其晶体中氮氧浓度分布。研究发现:流场对枝晶形貌的影响表现在迎流侧与背流侧枝晶生长速度不平衡。上游的凝固潜热与析出溶质随流场在下游积聚,上下游浓度场与温度场有较大区别,导致迎流侧枝晶生长得到促进背流侧受到抑制。随着流速的增大,生长不对称性更明显,且富氧区氧浓度升高。当流速增加到0.05 m/s时,富氧区浓度达到23.48%,液氢系统爆炸风险增大。随着过冷度增大,流场导致的固空晶体形貌不对称性被削弱。在多晶粒共同结晶时,中心晶粒生长受明显抑制,且氧峰值浓度及富氧区面积较单晶粒生长时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元胞自动机 固态空气 液氢 氧浓度分布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用气浮离心空压机实验与模拟研究
7
作者 李栋 王琪 +3 位作者 杨山举 张丽君 祝艺鸣 朱学卫 《风机技术》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气浮轴承离心空压机具有无油、高效、低成本、轻量化和动态响应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车载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的最佳选择。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额定压比2.8、质量流量130g/s、转速88000r/min、功率22kW的两级气浮轴承离心空压机,用于匹配电... 气浮轴承离心空压机具有无油、高效、低成本、轻量化和动态响应性好等优点,已成为车载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的最佳选择。本文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额定压比2.8、质量流量130g/s、转速88000r/min、功率22kW的两级气浮轴承离心空压机,用于匹配电堆功率130kW的车载氢燃料电池。在离心空压机气动性能试验台上测试了空压机在60000~95000r/min范围内的气动性能,同时构建了离心空压机的泄漏通流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离心空压机在实验时最大转速达95000r/min,最大绝热效率可达7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离心空压机 箔片动压气浮轴承 实验研究 泄漏通流模型 可靠性
下载PDF
车载储氢气瓶气密性试验关键参数研究
8
作者 郭晋 张耕 +4 位作者 谭粤 李蔚 林浩俊 胡昆 周池楼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39-43,98,共6页
车载储氢气瓶作为氢气的重要载体,必须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型式试验,其中,气密性试验是检验车载储氢气瓶泄漏情况的重要环节。虽然国内外颁布的相关标准对气密性试验关键试验参数提出的不同程度的要求,但现行标准对部分试验参数... 车载储氢气瓶作为氢气的重要载体,必须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型式试验,其中,气密性试验是检验车载储氢气瓶泄漏情况的重要环节。虽然国内外颁布的相关标准对气密性试验关键试验参数提出的不同程度的要求,但现行标准对部分试验参数并未提出定量的要求,且缺乏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基于数值仿真模型,结合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气瓶气密性试验过程的流场分布特性,结合气密性试验表征参量,研究关键试验参数对气瓶气密性试验结果的影响并获得试验参数优化值。结果表明:(1)随着增压速率的增大,气瓶的压降时间整体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当增压速率大于3 MPa/min时增加幅度尤为明显;(2)随着保压时间的增加,气瓶的压差百分比和压降时间呈现先增加,并在保压时间大于90 s时不再发生变化;(3)当充装温度越低,气瓶气密性试验结果越准确;(4)当试验介质氮气和氦气的比例相近时,气瓶的压降时间和压差百分比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储氢气瓶 气密性试验 数值仿真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下载PDF
空气气氛热处理对Pd膜氢渗透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殷朝辉 李帅 +3 位作者 杜淼 米菁 于庆河 郝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7,I0003,共8页
为了研究空气气氛热处理对Pd膜氢渗透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镀沉积Pd膜,并对在573 K空气气氛热处理前后的Pd膜氢渗透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氢渗透方法对Pd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空气气氛热处理对Pd膜氢渗透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镀沉积Pd膜,并对在573 K空气气氛热处理前后的Pd膜氢渗透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氢渗透方法对Pd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积态Pd膜结构致密无缺陷,厚度为5μm左右,Pd膜在673、723、773 K的氢渗透率分别为3.62×10^(-9)、5.12×10^(-9)、6.80×10^(-9)mol/(m·s·Pa^(0.5))。573 K空气气氛热处理会导致Pd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积增大,氢在膜表面的解离吸附位点增加,进而提升膜的氢渗透性能。热处理后,Pd膜在673、723、773 K的氢渗透率分别为5.32×10^(-9)、6.44×10^(-9)、7.31×10^(-9)mol/(m·s·Pa^(0.5)),较热处理前提高了1.1~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膜 空气气氛热处理 氢渗透
下载PDF
Boundary Layer Ignition of Hydrogen-Air Mixtures in Supersonic Flows
10
作者 L.F. Figueira da Silva +1 位作者 B. Deshaies M. Champion(Laboratoire d’Energetique et de Detonique-URA 193 au CNRS-ENSMA rue Guillaume VII, 86034, Poitiers)FRANC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3-48,共6页
Due to viscous heating spontaneous ignition of a supersonic flow of premixed combustible gases canoccur in boundary layers. This process is studied numerically for a hydrogen-air mixture in the caseof a laminar bounda... Due to viscous heating spontaneous ignition of a supersonic flow of premixed combustible gases canoccur in boundary layers. This process is studied numerically for a hydrogen-air mixture in the caseof a laminar boundary layer over a flat plate. In a previous study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reactingflow was given as well as a first mapping of the ignition conditions versus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present work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further specify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s andparameters of such a boundary layer ignition. We emphasize more precisely i) the elementary stepsof the chemical process which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gnition n) the unusual role played by the equivalence ratio of the mixture iii) the influence of the Soret effect (species transport due to temperaturegrad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ustion supersonic flow boundary layer hydrogen-air ignition
原文传递
氢预冷涡轮发动机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
11
作者 郭恒杰 贾琳渊 +1 位作者 郭帅帆 韩佳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高速涡轮发动机及其组合动力装置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基础和关键。随着飞行马赫数提高,来流空气总温显著升高,发动机推力急剧减小。在此背景下,进气预冷成为扩展航空涡轮发动机工作速域的主要方向。液氢同时具备高热值和高热沉,是燃... 高速涡轮发动机及其组合动力装置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基础和关键。随着飞行马赫数提高,来流空气总温显著升高,发动机推力急剧减小。在此背景下,进气预冷成为扩展航空涡轮发动机工作速域的主要方向。液氢同时具备高热值和高热沉,是燃料换热预冷的理想工质。因此,氢预冷涡轮发动机被视为实现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的重要技术之一。回顾了国外氢预冷吸气式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型发动机的主要特点,并根据预冷目的归纳总结了面向氢氧火箭以及面向冲压或涡喷发动机的2类氢预冷技术。在此基础上,考虑氢预冷涡轮发动机的工作需求,对其研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与传统航空发动机相比,氢预冷涡轮发动机由于采用了新的循环、燃料和结构,给总体、传热、燃烧、材料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预冷系统与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全工况稳态和动态匹配技术;高功重比预冷器的设计、成型和防冰技术;氢燃料动态高精度计量和燃烧控制技术;涉高压氢部件的氢损伤抑制及预测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涡轮发动机 进气预冷 燃料换热预冷 氢燃料
下载PDF
大型氢冷发电机组发电机整套气密性试验技术研究
12
作者 刘迪 杨志军 何玉柱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7期46-48,共3页
H2是氢冷发电机组发电机运行时的冷却介质,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然而,当H2接触到空气或O2后,易产生爆炸性气体,从而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大型氢冷发电机组发电机整套气密性试验非常重要,其中,漏氢量的大小是评价氢冷发电机组是否合格的... H2是氢冷发电机组发电机运行时的冷却介质,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然而,当H2接触到空气或O2后,易产生爆炸性气体,从而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大型氢冷发电机组发电机整套气密性试验非常重要,其中,漏氢量的大小是评价氢冷发电机组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此,文章进行了一些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冷 发电机 气密性试验
下载PDF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13
作者 马社忠 马可望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河南丰利石化有限公司建有60万t·a^(-1)中芳烃加氢改质装置,设计操作压力为13.4MPa,设计能耗为每吨原料油20.29 kg标油,高于中石化同类装置的能耗定额(每吨原料油12 kg标油),其中电耗占该装置总能耗的60%。该装置通过投用热进料、... 河南丰利石化有限公司建有60万t·a^(-1)中芳烃加氢改质装置,设计操作压力为13.4MPa,设计能耗为每吨原料油20.29 kg标油,高于中石化同类装置的能耗定额(每吨原料油12 kg标油),其中电耗占该装置总能耗的60%。该装置通过投用热进料、新氢压缩机增加无级调节系统、循环氢压缩机增加无级调节系统、高压胺液泵加装变频器等节能措施,达到该装置节能降耗的目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加氢 节能 无级气量调节 变频器 热进料
下载PDF
铝空气电池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明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1期150-153,157,共5页
介绍了一种铝空气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情况,包括改进了氢气防护措施及不间断电源的应用方案,优化了铝空气电池的容量选择计算方法。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铝空气电池改进方案在氢气防护、不间断供电、后备供电时间方面的可行性,具备可替代铅... 介绍了一种铝空气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情况,包括改进了氢气防护措施及不间断电源的应用方案,优化了铝空气电池的容量选择计算方法。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铝空气电池改进方案在氢气防护、不间断供电、后备供电时间方面的可行性,具备可替代铅酸蓄电池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铝空气电池 析氢腐蚀
下载PDF
石化企业非加氢净化水预处理工艺装备化设计和应用案例
15
作者 张连波 姚万贺 +1 位作者 张程蕾 李涛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244-245,251,共3页
设计了集臭氧氧化、溶气气浮和富氧催化氧化于一体的“三相接触气浮氧化塔”,并应用于某石化企业非加氢净化水预处理工段。该设备处理量150 m^(3)/h,占地面积小,密闭性好,抗冲击能力强,设备投入运行后,有效解决了来水水质波动造成的影... 设计了集臭氧氧化、溶气气浮和富氧催化氧化于一体的“三相接触气浮氧化塔”,并应用于某石化企业非加氢净化水预处理工段。该设备处理量150 m^(3)/h,占地面积小,密闭性好,抗冲击能力强,设备投入运行后,有效解决了来水水质波动造成的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和异味扰民等问题。运行结果表明,对有迫切需要改善非加氢净化水处理的石化企业,该设备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其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加氢净化水 富氧催化 气浮 臭氧氧化 污水处理
下载PDF
A Natural Catalytic Converter® for Continuously Inactivating Air and Surface Pathogens with More Effect than Ventilation and Filtration
16
作者 Margaret Scarlett Brett Duffy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5期1353-1363,共11页
Study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esent independent laboratory testing for a novel technology in air and on surfaces. Since 2020, public health goals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indoor air quality. This ... Study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esent independent laboratory testing for a novel technology in air and on surfaces. Since 2020, public health goals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indoor air quality. This includes protection from airborne pathogens, such as tuberculosis, RSV, SARS-CoV-2, common cold or influenza viruses, measles, and others. Engineering controls are highly effective at reducing hazardous pathogens found in indoor air and from recontamination of surfaces. This occurs from a continuous cycle of settling of small, sustained airborne pathogens, which may become dehumidified, becoming airborne again, carried by room air currents around indoor spaces, then repeating the cycle. Methods: The novel technology utilizes a catalytic process to produce safe levels of hydrogen peroxide gas that a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pathogens in the air and on surfaces. Air testing was performed with the MS2 bacteriophage, the test organism for ASHRAE standard 241, 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Surface testing was performed with SARS-COV-2 (Coronavirus COVID-19) and H1N1 (Influenza). Typical ventilation and filtration does not effectively remove disbursed pathogens from the entire facility, due to inconsistent air circulation and surface deposits of pathogens. Results: MS2 was reduced by 99.9%;MRSA was reduced by 99.9%;SARS-CoV-2 was reduced by 99.9%;H1N1 was reduced by 99.9%. Conclusion: This novel catalytic converter reduces a variety of pathogens in the air (99%) and on surfaces (99%), by actively disinfecti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gaseous hydrogen peroxide. This active disinfection provides a strong solution for protecting the entire facility and its occup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OGEN Bacteria Virus Reduction Gaseous Hydrogen Peroxide DISINFECTION Indoor Air Quality SURFACE
下载PDF
4.0 Mt/a加氢裂化装置运行过程中问题分析
17
作者 解协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64,共7页
以4 Mt/a柴油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为例,通过分析其运行过程中缠绕管换热器压降低、石脑油分馏塔进料管线振动等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同时对大型加氢裂化装置进行了节能优化。结果表明:为实现缠绕管换热温度精准控制,... 以4 Mt/a柴油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为例,通过分析其运行过程中缠绕管换热器压降低、石脑油分馏塔进料管线振动等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同时对大型加氢裂化装置进行了节能优化。结果表明:为实现缠绕管换热温度精准控制,在新装置设计阶段,应优先采用“X”形控制方式,在装置大型化后,根据装置运行特点和场地布置问题,应采取满足管道要求的优化方案。对于设置有石脑油稳定塔和石脑油分馏塔的工艺流程,需重点考虑介质特点,降低管线液击、管线振动所带来的影响。此外,优化新氢压缩机和普通离心泵的运行模式可为大型加氢裂化装置的平稳操作、节能降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节能降耗 石脑油 空气冷却器 氢耗 喷气燃料
下载PDF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工艺废水预处理工程实例
18
作者 燕传亮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针对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生产废水,采用“调节隔油+气浮+芬顿氧化+脱泡+混凝沉淀”工艺进行预处理,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和设备设计参数,并对工程运行效果和成本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运行稳定、管理方... 针对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生产废水,采用“调节隔油+气浮+芬顿氧化+脱泡+混凝沉淀”工艺进行预处理,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和设备设计参数,并对工程运行效果和成本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的特点。该工艺对COD、石油类和总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出水COD可以稳定保持在1000 mg·L^(-1)以下。经过集中污水厂处理后,污水厂的出水COD能稳定在60 mg·L^(-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工艺废水 预处理 气浮 芬顿氧化 脱泡 混凝沉淀
下载PDF
可逆锌-空气电池锌阳极研究进展及挑战
19
作者 王越 周本基 +1 位作者 徐能能 乔锦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5,共10页
锌-空气电池因安全性高、容量大、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锌-空气电池阴极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锌阳极的可逆性成为决定锌-空气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关键。然而,锌阳极仍面临枝晶、形变、钝... 锌-空气电池因安全性高、容量大、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锌-空气电池阴极双功能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锌阳极的可逆性成为决定锌-空气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关键。然而,锌阳极仍面临枝晶、形变、钝化、析氢腐蚀等严重挑战,直接阻碍了可逆锌-空气电池的实际应用。为此,本文从枝晶形成、电极形变、钝化、析氢腐蚀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锌阳极研究现状;讨论了添加剂、涂层、隔膜和充电方式对锌枝晶生长的影响;提出了电极形变的机理和常见解决方案;归纳了锌阳极发生钝化的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分析了合金组分对析氢腐蚀的抑制。最后,基于锌阳极当前的主要研究现状,本文展望了获得稳定可逆锌阳极的多种策略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锌空气电池 锌阳极 枝晶生长 形变 钝化 析氢腐蚀
下载PDF
基于掺氢燃气轮机的综合能源系统热经济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呈帅 梁健 +3 位作者 李波 杨亚欣 胡杨 姚尔人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为实现燃驱天然气场站的低碳高效运行,构建了一种新型综合能源系统架构,采用蒸汽循环回收燃气轮机的余热,电能用于驱动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技术产生氢气,进而将氢气通入燃气轮机中实现掺氢燃烧,同时利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可再生能源转... 为实现燃驱天然气场站的低碳高效运行,构建了一种新型综合能源系统架构,采用蒸汽循环回收燃气轮机的余热,电能用于驱动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技术产生氢气,进而将氢气通入燃气轮机中实现掺氢燃烧,同时利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稳定的电能输出。计算结果表明,系统在设计工况下的能量效率、(火用)效率和平准化单位能量成本分别为85.66%、41.37%和294.70元/(MW·h)。敏感性分析表明,燃气轮机压比和掺氢比例、蒸汽循环低压锅炉压力和抽汽系数、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释能功率对系统热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而燃气轮机压比和掺氢比例、蒸汽循环抽汽系数对系统经济学性能影响显著。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优(火用)效率和平准化单位能量成本分别为42.31%和284.33元/(M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驱压缩机 蒸汽循环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 热经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