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erogel decorated with Mo_(2)C nanoparticles toward multi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hydrophobicity,thermal insulation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Yahui Wang Minghui Zhang +5 位作者 Xuesong Deng Zhigang Li Zongsheng Chen Jiaming Shi Xijiang Han Yunchen D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36-547,共12页
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aerogels are emerging as very attractive scaffold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EWAMs)due to their intrinsic conductive networks and intricate interior micr... 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aerogels are emerging as very attractive scaffold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materials(EWAMs)due to their intrinsic conductive networks and intricate interior microstructure,as well as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other electromagnetic(EM)components.Herein,we realized the decoration of rGO aerogel with Mo_(2)C nanoparticles by sequential hydrothermal assembly,freeze-drying,and high-temperature pyrolysis.Results show that Mo_(2)C nanoparticle loading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by the ammonium molybdate to glucose molar ratio.The hydrophobicity and thermal insulation of the rGO aerogel are effectively improved upon the introduction of Mo_(2)C nanoparticles,and more importantly,these nanoparticles regulate the EM properties of the rGO aerogel to a large extent.Although more Mo_(2)C nanoparticles may decrease the overall attenuation ability of the rGO aerogel,they bring much better impedance matching.At a molar ratio of 1:1,a desirable balance between attenuation ability and impedance matching is observed.In this context,the Mo_(2)C/r GO aerogel displays strong reflection loss and broad response bandwidth,even with a small applied thickness(1.7 mm)and low filler loading(9.0wt%).The positive effects of Mo_(2)C nanoparticles on multifunctional properties may render Mo_(2)C/r GO aerogel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high-performance EWAM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_(2)C/reduced graphene oxide aerogel microwave absorption dielectric loss hydrophobicity thermal insulation
下载PDF
Temperature-induced hydrophobicity transition of MXene membrane for directly preparing W/O emulsions
2
作者 Yingxiang Ni Can Yuan +5 位作者 Shilong Li Jian Lu Lei Yan Wei Gu Weihong Xing Wenheng Ji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9-62,共4页
Although hydrophilic membranes are desired for reducing resistance to water permeation, hydrophilic surfaces are not used in the water-in-oil(W/O)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process because water spreads on the hydrophil... Although hydrophilic membranes are desired for reducing resistance to water permeation, hydrophilic surfaces are not used in the water-in-oil(W/O)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process because water spreads on the hydrophilic surface without forming droplets. Here, we report that a hydrophilic ceramic membrane can form a hydrophobic interface in diesel at a higher temperature;interestingly,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contact angle increases when the temperature rises. The hydrophilic membrane surface evolves into a hydrophobic interface, particularly near the boiling point of water, resulting in a water contact angle of 147.5° ± 1.2°. This work established a method for preparing W/O monodispersed emulsions by direct emulsification of hydrophilic ceramic membranes at a temperature close to the boiling point of water.Additionally, it made high flux of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of monodispersed W/O emulsions possible,which satisfied the industrial requirements of fluidized catalytic cracking i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Ceramic membrane Hydrophobic interface W/O emulsions
下载PDF
Enhancing hydrophobicity via core-shell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for high-humidity flue gas CO_(2) capture
3
作者 Yinji Wan Dekai Kong +9 位作者 Feng Xiong Tianjie Qiu Song Gao Qiuning Zhang Yefan Miao Mulin Qin Shengqiang Wu Yonggang Wang Ruiqin Zhong Ruqiang Zo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2-89,共8页
Develop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materials with the moisture-resistant feature is highly desirable for CO_(2)capture from highly humid flue gas.In this work,a new core-shell MOF@MOF composite using Mg-MOF-74 wit... Develop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materials with the moisture-resistant feature is highly desirable for CO_(2)capture from highly humid flue gas.In this work,a new core-shell MOF@MOF composite using Mg-MOF-74 with high CO_(2)capture capacity as a functional core and hydrophobic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as a protective shell is fabricated by the epitaxial growth metho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_(2)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d Mg-MOF-74@ZIF-8 composites from water-containing flue gas is enhanced along with their improved hydrophobicity.The dynamic breakthroug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g-MOF-74@ZIF-8 with three assembled layers(Mg-MOF-74@ZIF-8-3)can capture 3.56 mmol-g^(-1)CO_(2)from wet CO_(2)/N_(2)(VCO_(2):V_(N_(2))=15:85)mixtures,which outperforms Mg-MOF-74(0.37 mmol·g^(-1))and most of the reported physisorb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SHELL Mg-MOF-74@ZIF-8 CO_(2)capture Hydrophobic effect
下载PDF
医用介入导丝用疏水和亲水涂层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涛 马迅 +5 位作者 刘平 王静静 张柯 马凤仓 杨文艺 李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16,共15页
医用介入导丝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介入手术,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及经皮血管成形术(PTA)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在医用介入导丝表面添加亲水或疏水涂层,可以减小导丝在临床应用中的组织摩擦和组织损伤,有效提高导丝的通过性、抗... 医用介入导丝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介入手术,是目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及经皮血管成形术(PTA)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在医用介入导丝表面添加亲水或疏水涂层,可以减小导丝在临床应用中的组织摩擦和组织损伤,有效提高导丝的通过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减少炎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医用介入导丝亲水和疏水涂层材料,介绍了这些涂层的机理、附着力优化、抗菌修饰等方面内容,重点介绍了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对二甲苯等涂层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材料体系在医用导丝亲水和疏水涂层的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同时介绍了亲疏水涂层的制备工艺,重点阐述了层层自组装、紫外光接枝、等离子体接枝和化学气相沉积等制备方法的可操作性、优势和劣势。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医用介入导丝涂层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医用介入导丝涂层的发展方向及提高涂层综合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介入导丝 润滑性 亲水涂层 疏水涂层 表面改性 抗菌抑菌
下载PDF
微米级类球形介孔材料用于乙烯聚合催化剂
5
作者 亢宇 吕新平 刘红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6,共8页
采用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类球形介孔材料进行疏水处理,制备了疏水性类球形介孔材料,将其作为载体,通过气流式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聚乙烯催化剂。对疏水处理前后的类球形介孔材料进行了XRD、N2吸附-脱附、TEM、SEM表征,考... 采用2-(4-氯磺酰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类球形介孔材料进行疏水处理,制备了疏水性类球形介孔材料,将其作为载体,通过气流式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聚乙烯催化剂。对疏水处理前后的类球形介孔材料进行了XRD、N2吸附-脱附、TEM、SEM表征,考察了气流式喷雾干燥过程中载气流量和浆料浓度对聚乙烯催化剂的影响,并评价了催化剂的乙烯聚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类球形介孔材料在疏水处理后孔结构和微观结构稳定;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干燥器进、出风口温度分别为140,105℃,载气流量为30 L/s,浆料浓度为30%(w);在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时,催化活性为28000 g/g,远高于工业用TS-610硅胶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9000 g/g),反应得到的聚合物性能也优于TS-610硅胶制备的催化剂得到的聚乙烯粉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球形介孔材料 疏水改性 气流式喷雾干燥 乙烯聚合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涂装的超疏水表面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余金桂 阮赣江 章桥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方式制备超疏水表面,采用碳纳米管(CNT)涂装与SLM-3D打印结合的方式制备金属基底的超疏水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表面成分能谱分析进行表征,发现碳纳米管成功涂装至3D打印的类水稻沟槽结构上,并呈现出团簇结构。... 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方式制备超疏水表面,采用碳纳米管(CNT)涂装与SLM-3D打印结合的方式制备金属基底的超疏水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表面成分能谱分析进行表征,发现碳纳米管成功涂装至3D打印的类水稻沟槽结构上,并呈现出团簇结构。碳纳米管团簇与试样表面的沟槽结构形成了两级结构特征,无需氟硅烷等含氟物质修饰便获得超疏水特性,其接触角为153.1°,滚动角为8.2°。对碳纳米管涂装和氟硅烷修饰这两种方式制备的试样表面进行耐腐蚀性能、黏附性能、机械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涂装的超疏水表面不仅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而且表面黏附力极小,仅为23.2μN。碳纳米管涂装的试样表面经过线性磨损280 cm后,接触角依然在150°以上。采用3D打印结合碳纳米管涂装的超疏水表面抗破坏力强,疏水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超疏水 SLM-3D打印 疏水性能表征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叶片防除冰涂层(二):温升数值计算及防除冰性能
7
作者 胡琴 朱茂林 +2 位作者 舒立春 蒋兴良 徐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6-256,共11页
针对电热超疏水涂层覆冰过程中表现出的三类不同冰层形貌,该文建立了电加热融冰数值计算模型,并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能有效模拟融冰过程和温度分布。临界融冰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电... 针对电热超疏水涂层覆冰过程中表现出的三类不同冰层形貌,该文建立了电加热融冰数值计算模型,并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验证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能有效模拟融冰过程和温度分布。临界融冰功率的计算结果表明,电热超疏水涂层融冰所需功率大于非超疏水电热涂层,尤其在乳突状冰层出现后,融冰功率将大幅增加。电热超疏水涂层防冰试验结果表明,在雨凇覆冰环境中,超疏水性能单独作用时,叶片在覆冰前期能延缓覆冰;电热性能与超疏水性能共同作用时,叶片无覆冰形成。电热超疏水涂层用于风力发电机防覆冰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用于覆冰后的融冰时将需要更多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超疏水电热涂层 防除冰 数值模型 人工试验
下载PDF
纤维素及纤维素纤维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孔凡功 倪庆润 +2 位作者 李阳 刘忠明 王守娟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64,共8页
近年来,研究者们制备了各种吸附材料应用于溢油处理,其中气凝胶作为地球上最轻的合成固体,具有超低密度、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等优点,在油水分离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纤维素作为一种廉价而丰富的天然聚合物,是制备气凝胶材料的良... 近年来,研究者们制备了各种吸附材料应用于溢油处理,其中气凝胶作为地球上最轻的合成固体,具有超低密度、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等优点,在油水分离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纤维素作为一种廉价而丰富的天然聚合物,是制备气凝胶材料的良好原料。本文综述了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干燥方法以及疏水改性方法,并对纤维素气凝胶在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气凝胶 油水分离 制备方法 疏水改性
下载PDF
激光烧蚀压印制备疏水铝箔表面的耐久性
9
作者 沈宗宝 孟康楠 +2 位作者 施政 付佳辉 李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1495,共15页
提出了一种激光烧蚀压印技术制备具有多级微结构的疏水铝箔表面。该技术利用激光直接辐照在工件表面,利用烧蚀诱导的冲击压印获得一级微结构,同时利用烧蚀诱导的融化材料的流动获得二级微结构。为了检验耐久性,对疏水铝箔工件进行了酸... 提出了一种激光烧蚀压印技术制备具有多级微结构的疏水铝箔表面。该技术利用激光直接辐照在工件表面,利用烧蚀诱导的冲击压印获得一级微结构,同时利用烧蚀诱导的融化材料的流动获得二级微结构。为了检验耐久性,对疏水铝箔工件进行了酸碱腐蚀实验和不同环境存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酸碱腐蚀会破坏工件表面的微观形貌和低表面能,因此工件接触角随着腐蚀时间增长而降低。其中碱腐蚀工件时反应比酸腐蚀剧烈得多,工件表面形貌受损也更大,工件表面在碱腐蚀16 h后就达到了超亲水状态(25°),而酸腐蚀24 h后也依然表现为疏水性(97°)。再次进行时效处理后,工件依然能在三周后达到稳定的疏水状态,但疏水性能比腐蚀前要差,且酸腐蚀工件的最终疏水性(120°)比碱腐蚀工件(105°)要好。不同存储环境对工件表面形貌几乎没有影响。存储在空气中的工件接触角无明显变化,存储在盐水中的工件丧失疏水性(87°),存储在纯水中的工件表现比盐水稍好(96°)。再次进行时效处理后,纯水存储的工件接触角可以恢复到135°左右,而盐水存储的工件仅能恢复到120°。激光烧蚀压印制备的疏水铝箔基本能够满足应对复杂环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蚀压印 疏水性 酸碱腐蚀 多级微结构 存储环境
下载PDF
一步水热改性石英砂支撑剂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迪东 曹晶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为提高石英砂在压裂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对传统石英砂表面进行改性。结果表明,CTAC质量分数为0.6%,在80℃中性条件下与石英砂反应120 min,可以使石英砂的沉降速度降低44.85%。改性前后石英砂与水的接触角由... 为提高石英砂在压裂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对传统石英砂表面进行改性。结果表明,CTAC质量分数为0.6%,在80℃中性条件下与石英砂反应120 min,可以使石英砂的沉降速度降低44.85%。改性前后石英砂与水的接触角由28.233°增至87.853°,表明石英砂表面的疏水性有大幅度改善,石英砂颗粒与水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增大。表面自由能由83.342 mJ/m^(2)降至22.379 mJ/m^(2),表面自由能降低使系统更加稳定,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改性后石英砂沉降速度降低的原因。改性后石英砂的zeta电位是改性前的2倍,石英砂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明显增大,从而使颗粒之间不容易聚沉,体系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支撑剂 石英砂 亲油疏水 悬浮 分散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超疏水滤膜的绝缘油多级过滤除水新工艺
11
作者 许培俊 韦会逆 +3 位作者 何运华 邱方程 刘荣海 郭新良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3,共7页
低含水量的绝缘油具有较高绝缘水平,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将绝缘油含水量维持在较低区间内,文中致力于解决超疏水滤膜用于绝缘油除水的问题。采用喷涂法能将超疏水SiO_(2)纳米粒子均匀粘接在PP滤芯、滤布、滤纸表面... 低含水量的绝缘油具有较高绝缘水平,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将绝缘油含水量维持在较低区间内,文中致力于解决超疏水滤膜用于绝缘油除水的问题。采用喷涂法能将超疏水SiO_(2)纳米粒子均匀粘接在PP滤芯、滤布、滤纸表面,获得与水接触角大于120°的疏水滤膜。在此基础上,疏水PP滤芯由于精度低,故适用于大通量的绝缘油1级过滤,疏水滤布配合串联过滤装置用于2级过滤可在承受较高油压的同时进一步除去绝缘油中的水,超疏水滤纸除水能力最强,故适用于高精度的绝缘油3级过滤。这种多级过滤可将绝缘油含水量降至10 mg·L^(-1)以下,除水效率高且能满足不同种类绝缘油的除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油 超疏水 除水 多级过滤
下载PDF
基于疏水仿生学提升超细高氯酸铵热分解、安全及防吸湿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王茜 黄欣阳 +3 位作者 李玥其 刘洋 张行泉 郭长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7,I0004,共9页
为了研制出兼具高燃速和高安全性能的固体推进剂,以改善高氯酸铵的性能为目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超细高氯酸铵@硬脂酸锌(UF-AP@ZnSA)复合物;使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为了研制出兼具高燃速和高安全性能的固体推进剂,以改善高氯酸铵的性能为目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超细高氯酸铵@硬脂酸锌(UF-AP@ZnSA)复合物;使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热分解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测量了样品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吸湿率和接触角等参数;采用热分析-红外联用技术分析并解释了硬脂酸锌(ZnSA)催化UF-AP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UF-AP表面生成了ZnSA壳层;不同壳层含量的复合物中UF-AP高温分解峰从424.3℃降至370~385℃,相较于原料UF-AP,放热区间更加集中,放热量更大;UF-AP@ZnSA复合物特性落高(H_(50))相较于原料增加了27.6 cm,摩擦感度的爆炸概率减小了76%,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壳层质量分数为5%的UF-AP@ZnSA复合物72 h的吸湿率为0.05%,较原料UF-AP的吸湿率降低约90%,防吸湿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氯酸铵(AP) 固体推进剂 硬脂酸锌 吸湿 疏水仿生学 热分解性能
下载PDF
3D打印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
13
作者 陈浩 储成义 +6 位作者 王雨婷 鲍希希 邱琢皓 程昱川 郭建军 单兴刚 孙爱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6-1763,共8页
SiO_(2)气凝胶因特殊网络结构而存在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和低密度,是优异的保温绝热材料。但SiO2气凝胶机械性能脆弱,导致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制备复杂和微小型构件,极大地阻碍了SiO_(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发展和... SiO_(2)气凝胶因特殊网络结构而存在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和低密度,是优异的保温绝热材料。但SiO2气凝胶机械性能脆弱,导致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制备复杂和微小型构件,极大地阻碍了SiO_(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3D打印直写技术制备了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通过研究不同聚乙烯醇(PVA)溶液和十八酸钠(C_(17)H_(35)COONa)的含量,找到最佳浆料配比,打印的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在100℃下的热导率低至0.026 W/(m·K),同时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弯曲性能和疏水性。这项研究为SiO_(2)气凝胶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SiO_(2) 3D打印 柔性 低热导率 疏水
下载PDF
氟硅树脂共混复配对透明疏水涂层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赵苏 王婧雯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目的]采用低表面能且耐候性较好的氟硅树脂(FSi)作为基底材料,与光泽度较好的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PA)或者环氧树脂(E51)共混,制备出适用于玻璃基底的透过率高、力学性能好的疏水涂层,探讨不同树脂配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通... [目的]采用低表面能且耐候性较好的氟硅树脂(FSi)作为基底材料,与光泽度较好的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PA)或者环氧树脂(E51)共混,制备出适用于玻璃基底的透过率高、力学性能好的疏水涂层,探讨不同树脂配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附着力拉拔测试仪和铅笔硬度计,对涂层进行性能测试及微观形貌表征。[结果]随着FSi含量的增大,涂层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FSi与E51复配的效果优于FSi与EPA复配。当FSi与E51的质量比为1∶1时,涂层的附着力可达6.16 MPa,铅笔硬度3H,水接触角124.98°,透过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可达70%以上,吸水率则只有3%~6%,磨损后的质量损失最小且水接触角仍维持在105°左右。[结论]以氟硅树脂为基底复配环氧树脂作为成膜物,可以提高透明疏水涂层的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 丙烯酸 氟硅树脂 改性 透明疏水涂层 吸水率 透过率
下载PDF
井地过渡带对聚合物驱油剂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舒政 齐勇 +2 位作者 罗平亚 王晓 叶仲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9,44,共5页
利用井地过渡带剪切模拟实验装置,以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吸水强度条件下,剪切后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流变性、阻力和残余阻力系数、微观结构以及水动力学半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井地过渡带剪切后,随着吸水强... 利用井地过渡带剪切模拟实验装置,以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吸水强度条件下,剪切后聚合物溶液的表观黏度、流变性、阻力和残余阻力系数、微观结构以及水动力学半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井地过渡带剪切后,随着吸水强度的增大,聚合物AP-P4溶液的黏度损失率高达61.4%,建立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能力降低40.0%以上,但其建立残余阻力系数能力的降低幅度要比建立阻力系数能力的降低幅度小。聚合物溶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微观结构被破坏的越严重,水动力学半径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过渡带 疏水缔合聚合物 表观黏度 流变性 阻力系数 残余阻力系数 微观结构 水动力学半径
下载PDF
一步电沉积法制备铜表面稀土镧/石墨烯超疏水复合涂层及其耐腐蚀性能
16
作者 李小兵 余雄 +1 位作者 胡顺保 陈建锋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2-157,共6页
海洋腐蚀的倾向性是制约铜基材料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铜表面耐腐蚀能力成为研究重点。采用一步快速电沉积工艺在铜基表面制备肉豆蔻酸镧/氧化石墨烯(LaM/GO)超疏水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海洋腐蚀的倾向性是制约铜基材料使用性能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铜表面耐腐蚀能力成为研究重点。采用一步快速电沉积工艺在铜基表面制备肉豆蔻酸镧/氧化石墨烯(LaM/GO)超疏水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水接触角测量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涂层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电沉积阴极表面产生了低表面能材料和花瓣状微纳粗糙结构,涂层表面静态水接触角为154°±3°,滚动角为5°±3°;电位动态极化曲线测量表明,超疏水复合涂层表面的腐蚀电位增加、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缓蚀效率达99.34%,耐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所获得超疏水复合涂层表面显示出优异的防污性能和机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电沉积 氧化石墨烯 肉豆蔻酸镧 超疏水涂层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pH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及乳化性的影响
17
作者 任中阳 崔雅清 +6 位作者 陈玉峰 石林凡 郝更新 杨燊 邱绪建 刘淑集 翁武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降解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其疏水性变化。将不同pH下大黄鱼MP溶液与大豆油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经高速均质制备乳液,并对其乳滴电位、粒径以及乳液的乳析指数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pH下乳液的稳定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pH 4时,大黄鱼MP条带颜色较浅,在pH 6~12时,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基本消失,肌动蛋白条带颜色逐渐加深,且在浓缩胶顶部出现了高分子聚集物。对接触角和荧光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大黄鱼MP疏水性随pH增加而增加。对不同pH下MP乳液特性分析显示,在pH 8时,乳滴带负电且Zeta电位绝对值大[(49.63±1.52)mV]、粒径较小、乳液稳定性较好,而pH 12条件下容易出现破乳,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在pH 8时,大黄鱼MP结构更有利于提升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大黄鱼MP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和乳化性的影响探究,有望为大黄鱼MP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肌原纤维蛋白 PH 疏水性 乳化性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疏水-亲水双液炭/灰分离实验
18
作者 薛中华 董连平 +3 位作者 樊民强 杨崇义 王建成 鲍卫仁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煤气化细渣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其中残炭严重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从煤气化细渣中提取残炭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应用疏水-亲水双液分离技术来提取煤气化细渣中残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搅... 这是一篇矿业工程领域的论文。煤气化细渣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其中残炭严重制约了其资源化利用,从煤气化细渣中提取残炭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应用疏水-亲水双液分离技术来提取煤气化细渣中残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疏水液体用量、矿浆浓度、矿浆温度和疏水液体种类。疏水-亲水双液分离技术对煤气化细渣有优异的提碳降灰效果,其碳产品的灰分可达30%以下,灰质产品的灰分可达95%以上。通过表征分析揭示了分离机理,结果表明残炭对煤油的吸附强度远超灰质,使得煤油处理过的残炭疏水性大幅度增加,容易被油相捕获。本研究可为煤气化细渣的高效提碳降灰提供重要指导,有助于实现煤气化固废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煤气化细渣 疏水液体 团聚 疏水-亲水双液分选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Silane and Desulfurization Ash Composite Modified Polyurethane and Its Interfacial Binding Mechanism
19
作者 吴旺华 CHEN Shuichang +4 位作者 YE Haodong 李世迁 LIN Yuanzhi 陈庆华 XIAO Lire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Polyurethane/desulfurization ash(PU/DA)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one-pot method",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a silane coupling agent(KH550)as a"molecular bridge"to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 Polyurethane/desulfurization ash(PU/DA)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one-pot method",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a silane coupling agent(KH550)as a"molecular bridge"to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DA as hard segments into the PU molecular chain.The effects of DA content(φ)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rmal stability,and hydrophobicity of PU,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addition of KH550,were thoroughly examined.The results of microscopic mechanism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KH550 chemically modified the surface of DA,facilitating its incorporation into the polyurethane molecular chain,thereby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compatibility and dispersion of DA within the PU matrix.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modified DA(MDA)reached 12%,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rmal stability,and hydrophobicity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ubstantially improved,with the tensile strength reaching 14.9 MPa,and the contact angle measuring 1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URETHANE silane coupling agent desulfurization ash modifica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hydrophobicity thermal stability
下载PDF
延缓疏水膜润湿的原料液预处理方法研究
20
作者 赵晓丹 吕晓龙 +1 位作者 郑书云 刘治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亲水化渗漏是疏水膜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污染物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疏水膜的润湿作用.本文提出利用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原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以期减缓疏水膜的润湿进程.以十二... 亲水化渗漏是疏水膜技术应用面临的关键性瓶颈问题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污染物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对疏水膜的润湿作用.本文提出利用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原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以期减缓疏水膜的润湿进程.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来模拟代表水体中腐殖酸等荷负电性表面活性物质,用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疏水膜进行减压膜蒸馏的润湿实验,探究预处理方法、预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荷电性、种类以及用量对疏水膜材料亲水化渗漏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强化气-液萃取的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原料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阳离子型絮凝剂预处理效果优于阴离子型;有机絮凝剂预处理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当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12 mg/L时,表面活性物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除率与未经絮凝预处理相比提高了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疏水膜 润湿 表面活性剂 絮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