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菌与混合菌固态生物转化大黄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兰慧 阳敬 +1 位作者 李姝梅 赵荣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88-3794,共7页
目的利用单菌与混合菌对大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的比较研究,为提高中药材中大黄素微生物转化产率提供一种选择。方法采用58株单菌、26组混合菌进行大黄素固态生物转化,固态转化条件为温度28°C,时间5天,水分80%。采用HPLC对大黄素不... 目的利用单菌与混合菌对大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的比较研究,为提高中药材中大黄素微生物转化产率提供一种选择。方法采用58株单菌、26组混合菌进行大黄素固态生物转化,固态转化条件为温度28°C,时间5天,水分80%。采用HPLC对大黄素不同单菌和混合菌下的转化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对大黄素转化率高,ω-羟基大黄素生成率高的菌株与混合菌。结果在筛选的58株菌株、26组混合菌中,YIM321801固态转化大黄素的转化率为30.7%,ω-羟基大黄素生成率22.8%;YIM3088固态转化大黄素的转化率为21.1%,ω-羟基大黄素生成率0.8%;而混合菌YIM321801:YIM3088固态转化大黄素,转化率达到60.1%;ω-羟基大黄素的生成率为32.9%。结论本研究发现混合菌YIM321801(青霉属Penicillium):YIM3088(台湾根霉Rhizopus formosensis)对大黄素转化率最显著,比单菌转化更有优势,为大黄素混合菌转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菌 混合菌 固态生物转化 大黄素 ω-羟基大黄素
下载PDF
大黄素单菌微生物转化的初步研究及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培芳 赵荣华 兰慧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05-3709,共5页
目的:利用单菌对大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的初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转化产物。方法:利用单菌对大黄素进行固态和液态转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TC-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1.0mL/min,... 目的:利用单菌对大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的初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转化产物。方法:利用单菌对大黄素进行固态和液态转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TC-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1.0mL/min,254nm,30℃对产物进行测定。结果:微生物转化产物中有新化合物ω-羟基大黄素生成,色谱方法适用于产物的测定。结论:单菌转化大黄素的转化产物中有新化合物生成,为大黄素新用途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单菌微生物转化 ω-羟基大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太白七药”朱砂七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鑫 徐浩南 +6 位作者 李世兴 张化为 姜祎 李玉泽 宋小妹 张东东 王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3-1050,共8页
目的 研究朱砂七(毛脉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 var. cillinerve根)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和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 目的 研究朱砂七(毛脉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 var. cillinerve根)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和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活性,CCK-8法测定其抗病毒活性。结果 从朱砂七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素(2)、β-谷甾醇(3)、1,8-二羟基蒽醌(4)、1-methyl emodin(5)、(+)-丁香树脂酚(6)、(+)-lirioresinol A(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8)、大黄素-1-O-β-D-葡萄糖苷(9)、ω-羟基大黄素(10)、(+)-儿茶素(11)、(-)-表儿茶素(12)、南烛木糖苷(13)、(+)-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14)、反式-4-甲氧基肉桂酸(15)、顺式-4-甲氧基肉桂酸(16)、槲皮素(1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8)、胡萝卜苷(19)、dermolutein(20)。化合物1、2、10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21.77~46.71μmol/L;化合物2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IC50值为24.21μmol/L;化合物2、5、10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的IC50值为14.61~90.13μmol/L;化合物2对人类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A71,EV-A71)病毒的抑制率为65.16%。结论 化合物5、20为首次从蓼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7、13~16为首次从何首乌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11、12、17、18为首次从朱砂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A549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2对A549、HCT116、SW620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5对SW620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0对A549、SW620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此外,化合物2对EV-A71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七 细胞毒活性 抗病毒活性 大黄素甲醚 大黄素 1-methyl emodin ω-羟基大黄素 1 8-二羟基蒽醌
原文传递
基于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的大黄素型蒽醌致突变风险评价
4
作者 王亚楠 叶倩 +2 位作者 王雪 汪祺 文海若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233-1239,共7页
目的对相同母核结构的8种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大黄素型蒽醌结构与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L1578Y细胞分别与系列浓度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羟基大黄素、大黄素-8-O-β-D... 目的对相同母核结构的8种大黄素型蒽醌类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大黄素型蒽醌结构与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L1578Y细胞分别与系列浓度的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羟基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作用4 h(有S9)或24 h(无S9),给药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细胞相对倍增速率(RPD)评价受试物细胞毒性;细胞表达8 d后经APC-anti-CD45和PE-anti-CD90.2标定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突变细胞(CD45+CD90-)发生率。结果所有受试物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所设浓度组RPD均大于50%,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排除试验中假阳性结果。在非S9代谢活化条件下芦荟大黄素25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S9代谢活化条件下,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大黄素50μg·mL^(−1)组,羟基大黄素6.25、12.5、25μg·mL^(−1)组,大黄酚25、50、100μg·mL^(−1)组和大黄酸12.5、25、50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显著升高(P<0.05、0.01、0.001)。结论羟基取代基的多寡及所在位点是蒽醌类化合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其体内致突变性及致癌性作用仍需进行大量体内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型蒽醌 致突变性 L5178Y细胞 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 羟基取代基 黄素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大黄酸 羟基大黄素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