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An Analysis of the White Coat Effect and Its Fluctuations 被引量:4
1
作者 Kazumitsu Nawata Moriyo Kimura 《Health》 2017年第3期506-519,共14页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measurements of blood pressure (BP) when BP is measured twice using the results of 17,775 medical checkups. The two measurements for both systolic...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measurements of blood pressure (BP) when BP is measured twice using the results of 17,775 medical checkups. The two measurements for both systolic BP (SBP) and the diastolic BP (DBP) fluctuated a large amount even though they were measured at a short interval. The first measurements were 6.7 and 2.4 mmHg higher than the second ones for SBP and DBP, suggesting a white coat effect. Then, the factors that might affe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asurements were analyzed by the regression models. For both SBP and DBP, the difference increased as the first measurement increased. Age, gender, BMI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were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case of a typical male individual, the typical criteria for hypertension of 140/90, 160/100 and 180/110 mmHg criteria in the first measurement would correspond to 135/86, 150/94 and 165/102 mmHg in the second measurement.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accurate and cost-efficient BP measurement methods is strongly sugg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hypertension white coat Effect Medical CHECKUP FLUCT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下载PDF
家庭血压测量诊断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作用研究
2
作者 黄青梅 梁志远 方玉梅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在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心血管风险预测中,家庭血压测量的临床实践价值与临界值。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治疗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正常血压组、持续性高血压(HPB)组、WCH组,每组200例患者,对WCH患者进行持续3年的跟... 目的:探讨在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心血管风险预测中,家庭血压测量的临床实践价值与临界值。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治疗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正常血压组、持续性高血压(HPB)组、WCH组,每组200例患者,对WCH患者进行持续3年的跟踪随访,进行心血管事件统计,记录各项血压监测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WCH心血管风险高危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价准确性,确定临界值。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HBP组、WCH组诊室血压、办公室血压、家庭高血压监测结果6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年跟踪随访,WCH组患者84例合并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组入组15d、入组2年、入组3年的血压监测分析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自测血压是WCH患者发生心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家庭血压测量可作为WHC患者心血管风险事件的预测指标,便于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血压测量 白大衣高血压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10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燕 钱卫冲 +2 位作者 王震震 杜福昌 马文珠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26-227,共2页
100例高血压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研究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在全组、未用药和用药组中的发生率占20%左右,说明偶测血压的白大衣效应可引起高血压的过多诊断和低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28%高血压者ABPM血压大于偶测血压。用... 100例高血压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研究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在全组、未用药和用药组中的发生率占20%左右,说明偶测血压的白大衣效应可引起高血压的过多诊断和低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28%高血压者ABPM血压大于偶测血压。用药组中,偶测血压判断为满意控制者中有40%ABPM血压仍高于正常水平。这种由于正常活动的应激影响致使偶测血压高估了药物的降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 动态血压测定
下载PDF
糖尿病女性妊娠早期白大衣高血压发生率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谋 白利华 王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了解既往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在妊娠早期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发生率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从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连续纳入了妊娠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222例。在初次产检时测量患者诊室血压。培训合格后的患者及其家属一周... 目的了解既往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在妊娠早期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发生率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从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连续纳入了妊娠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222例。在初次产检时测量患者诊室血压。培训合格后的患者及其家属一周内在家中连续3天每天早、中、晚测量3次家庭血压。在孕36周后的1周内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家庭血压。新检测到的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家庭血压收缩压<135mmHg和舒张压<80mmHg定义为WCH。将患者分为WCH组、慢性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结果 12.3%(n=27)的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早期出现WCH,其中12例(44.4%)进展为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血压组患者相比较,WCH组和慢性高血压组患者的BMI、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CH女性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z值低于正常血压妇女的子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各组间分娩时的孕周或早产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早期存在WCH的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的风险是妊娠早期未发生WCH患者的2倍(OR:2.43,95%CI:1.56,6.89,P=0.002)。WCH患者是否发展为妊娠期高血压,与所有妊娠早期临床变量无关(P>0.05)。结论既往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在妊娠早期发生WCH的比例较高,且容易发展成为妊娠期高血压。这类人群在妊娠早期产检发现诊室血压升高时,建议重复监测家庭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大衣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 诊室血压 家庭血压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宁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4期28-29,共2页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准确判断患者的血压水平,排除“白大衣现象”,增加患者降压治疗的自信心。也使医生能够有效、正确地运用时间治疗学合理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但是对于心理因素较重的人不主张家庭内过多测量血压。
关键词 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白大衣现象
下载PDF
HBPM对诊治白大衣高血压及促进生活方式改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马金荣 王霞霞 +1 位作者 谭凯 于玲范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自测血压(HBPM)对白大衣高血压(WCH)诊断治疗和促进生活方式改善的作用。方法 WCH病人63例,随机分为自测组(32例)和常规组(31例)。自测组病人行诊室血压测量(CBPM)、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HBPM,常规组仅行CBPM和24hABPM... 目的探讨家庭自测血压(HBPM)对白大衣高血压(WCH)诊断治疗和促进生活方式改善的作用。方法 WCH病人63例,随机分为自测组(32例)和常规组(31例)。自测组病人行诊室血压测量(CBPM)、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HBPM,常规组仅行CBPM和24hABPM。要求两组病人改善生活方式,随访12周,比较HBPM与24hABPM监测结果、病人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及血压的达标情况。结果自测组病人的生活方式较常规组改善明显。自测组多次HBPM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与24hABPM白昼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测组病人血压达标率为31.25%,明显高于常规组9.68%,差异有显著性(χ~2=4.47,P<0.05);自测组收缩压降低较常规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t=3.78,P<0.01)。结论 HBPM在WCH诊断、治疗和促进生活方式改善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高血压 血压测定 家庭
下载PDF
家庭血压测量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宙童 张炜 王继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目的:探究家庭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以下称动态血压)监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多中心动态血压及家庭血压登记研究中上海地区的受试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了诊室血压测量和7 d家庭血... 目的:探究家庭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以下称动态血压)监测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多中心动态血压及家庭血压登记研究中上海地区的受试者,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了诊室血压测量和7 d家庭血压测量。本组总计纳入106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5岁,男性占39.9%。依据相关高血压指南,白大衣高血压定义为诊室测平均收缩压≥140 mmHg和(或)平均收缩压≥90 mmHg,而动态血压监测正常(平均收缩压<130 mmHg且平均舒张压<80 mmHg)或家庭血压测量正常(平均收缩压<135 mmHg且平均舒张压<85 mmHg);隐匿性高血压为诊室测量血压正常而动态血压升高或家庭血压升高。结果:在1067例患者中,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为867例,未治疗患者200例。在未治疗患者中,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测量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0.0%和17.0%(P=0.04),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测量诊断隐匿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26.5%和14.5%(P=0.003)。以动态血压监测为标准,无论未治疗患者还是治疗患者,家庭血压测量诊断白大衣及隐匿性高血压的灵敏度都较低(43%~86%),特异度较高(91%~99%),阳性预测值较低(46%~91%),阴性预测值较高(84%~100%)。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测量间的诊断一致性为81%~90%,Kappa值为0.43到0.78。结论:家庭血压测量诊断白大衣及隐匿性高血压的灵敏度较低,但特异度较高。因此,尽管家庭血压测量不能替代动态血压监测,但可作为其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家庭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下载PDF
家庭血压监测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检出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峰 张虹 +7 位作者 孙帅 张变花 曹向红 黄晋喜 王海雄 仝凌 吴桂萍 李建龙 《心电与循环》 2018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采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法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WCUH)检出率变化和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招募已确诊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185例,每次随访前1周进行HBPM,6:00-8:00和20:00-... 目的采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法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WCUH)检出率变化和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招募已确诊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185例,每次随访前1周进行HBPM,6:00-8:00和20:00-22:00分别进行3次血压测量,取后6 d(36次)血压平均值;分别于2、4、12及24周时门诊随访进行诊室血压测量(OBPM)(每次测2次血压值),每次随访根据OBPM与HBPM差值确定WCE和WCUH,并依据患者HBPM结果进行降压药物调整。结果 156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本研究。随着治疗的持续和降压药物及时调整,OBPM和HBPM的血压和心率平均值逐步下降,24周OBPM和HBPM血压平均值与基线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WCE和WCUH的检出率分别为35.9%、12.2%,24周时WCE和WCUH的检出率分别为30.1%、19.9%,WCE的检出率随着HBPM值的下降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P=0.5),WCUH的检出率随着血压平均值的下降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P=0.14)。在4次随访中,有64.7%的高血压患者检出过1次或1次以上的WCE,42.6%的患者检出过1次或1次以上的WCUH;17.9%的高血压患者检出过3次或3次以上的WCE,而6.4%的患者检出过3次或3以上的WCUH。结论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WCE和WCUH现象,HBPM应成为血压监测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监测 白大衣效应 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下载PDF
269例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自测值与诊断测量值的比较分析
9
作者 张娜 刘建峰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和诊所测量的差异,为高血压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利康医院2015年1月—10月接收的正在服用降压药的26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指导和诊所血压测量,家庭自测血压为3 d及以上并患者最后2 d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和诊所测量的差异,为高血压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利康医院2015年1月—10月接收的正在服用降压药的26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指导和诊所血压测量,家庭自测血压为3 d及以上并患者最后2 d读数的均值,诊所测量血压为患者最近两次就诊时测量血压读数的均值。应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计算血压控制正常、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及血压未控制的比例并进行相应的患者信息的比较分析。结果家庭测量和诊所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正常、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和血压未控制的比例为26.0%、19.0%、23.8%和31.2%;年龄、体质量指数在四组间不完全相同(P<0.05)。结论家庭自测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筛查出隐蔽性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帮助患者及医师对病情的认识及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血压测量 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隐蔽性高血压
下载PDF
白大衣性和隐蔽性高血压的诊断率:用一日或三日诊室血压诊断的差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芳 俞蔚 +8 位作者 胡世云 宣诚 俞柳燕 陈奇峰 范敏华 刘庆敏 杨丽 徐小玲 严静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以家庭血压测量(HBPM)为基准,探讨一日诊室血压和非同日三次诊室血压对社区人群白大衣性高血压(WCH)和隐蔽性高血压(MH)诊断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2018年在浙江省4个社区纳入既往无高血压病史,首日诊室血压为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水... 目的以家庭血压测量(HBPM)为基准,探讨一日诊室血压和非同日三次诊室血压对社区人群白大衣性高血压(WCH)和隐蔽性高血压(MH)诊断率的影响。方法于2015-2018年在浙江省4个社区纳入既往无高血压病史,首日诊室血压为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水平的常住居民,于4周内完成2日诊室血压复查和连续7 dHBPM。诊室一日法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首日诊室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诊室三日法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3日诊室血压均达到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H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后6日平均血压值达到收缩压≥135和(或)舒张压≥85 mm Hg。诊室血压为高血压但HBPM诊断为非高血压者定义为WCH;诊室血压为非高血压但HBPM诊断为高血压者定义为MH。160例调查对象具有完整的血压监测数据。结果依据首日诊室血压、三日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分别诊断高血压75(46.9%)、23(14.4%)和78例(48.8%)。基于首日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检出WCH 39例(24.4%),MH 42例(26.3%);基于三日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检出WCH 11例(6.9%),MH 66例(41.3%),诊室一日法和三日法对于高血压、WCH、MH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室血压存在日间差异,首日血压较高,而心率无日间差异。结论以连续7 d家庭血压为基准,在同一人群中,与诊室一日法相比,诊室三日法明显降低WCH的诊断率,而增加MH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大衣性高血压 隐蔽性高血压 家庭血压 一日诊室血压 三日诊室血压 诊断率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白大衣效应及其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锦鸿 林金秀 郑小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白大衣效应的发生率及其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受试者自测1周家庭血压,根据诊室血压与家庭血压情况进行分类:未治疗患者分为白大衣性高血压(n=38)和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白大衣效应的发生率及其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10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受试者自测1周家庭血压,根据诊室血压与家庭血压情况进行分类:未治疗患者分为白大衣性高血压(n=38)和持续性高血压(n=66);已治疗患者分为已控制高血压(n=131)、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n=95)、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n=16)、持续未控制高血压(n=64);并对治疗患者中既往高血压基于诊室内外血压联合诊断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白大衣性高血压和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6.5%(95%CI27.2%~45.8%)和31.0%(95%CI25.8%~36.2%);既往高血压基于诊室内外血压联合诊断的亚组中,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发生率仅为21.7%(95%CI 14.5%~28.9%),低于单纯以诊室血压为诊断依据的患者(34.5%)。(2)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程度(诊室血压-家庭血压)高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Δ收缩压/Δ舒张压:(22.6±9.7)/(15.0±6.6)比(10.4±8.7)/(6.6±5.5)mm Hg,t=6.64和6.97,均P<0.05]。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的程度高于已控制及未控制高血压患者[Δ收缩压/Δ舒张压:(25.2±9.9)/(10.7±7.2)比(7.1±9.9)/(4.5±7.3)和(8.1±9.4)/(6.1±8.2)mm Hg,F=105.4和19.39,均P<0.05]。(3)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收缩压变异性较持续性高血压/持续未控制高血压患者有降低趋势。结论在1级、2级高血压患者中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发生率高,但是在既往高血压基于诊室内外血压联合诊断的亚组中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发生率较低。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程度大、血压变异性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白大衣效应 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变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