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thelial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 a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s 1-2 and 3-4 被引量:2
1
作者 Li Xu Li-Li Lu +4 位作者 Ya-Ting Wang Jia-Bao Zhou Chuan-Xu Wang Jia-Dong Xin Jian-Dong G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32期11766-11774,共9页
BACKGROUND Endothelial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are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HN);however,they have not been assessed in patients in the early,middle,and late phases of HN.AIM To invest... BACKGROUND Endothelial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are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HN);however,they have not been assessed in patients in the early,middle,and late phases of HN.AIM To investigate endothelial injury and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HN at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stages 3-4 and CKD 1-2.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80 patients(49 and 31 with HN at CKD stage 1-2 and 3-4,respectively)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ween July 2021 and January 2022.Plasma levels of heparan sulfate,endocan,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E-selectin,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lCAM1),interleukin(IL)-1β,and IL-6 and urine levels of lipocalin-type prostaglandin D synthase(L-PGDS),IL-1β,and IL-6 were measur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RESULTS Comparison between patients with HN at CKD 1-2 and those with HN at CKD 3-4 showed that age and disease course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P<0.001 and P<0.010,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sex,heart rate,body mass index,and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was also significant(P=0.03).Plasma levels of heparin sulfate(P<0.001),endocan(P=0.034),E-selectin(P<0.001),slCAM1(P<0.001),IL-1β(P=0.006),and IL-6(P=0.004)and the urine levels of L-PGDS(P<0.001),IL-1β(P=0.003),and IL-6(P<0.001)were high in patients with HN at CKD 3-4 than in those with HN at CKD 1-2.The difference in plasma Ox-LDL levels was not significant(P=0.078).CONCLUSION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HN at CKD3-4 than at CKD 1-2.Plasma heparin sulfate and slCAM1 levels are synergistic factors for CKD staging in H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helial injury INFLAMMATION 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 Chronical kidney disease Risk factors
下载PDF
多因素诱导高尿酸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芪苓颗粒的干预作用研究
2
作者 张倩 屠海烨 +6 位作者 朱科燕 郁晨 蔡月琴 戎亦骊 张利棕 陈民利 方明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目的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加酵母饲料饲喂”的多因素诱导法建立高尿酸肾病(HN)大鼠模型,并观察芪苓颗粒(QLG)的干预作用。方法取5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大鼠作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其余大鼠采用多因素诱导法建立H... 目的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加酵母饲料饲喂”的多因素诱导法建立高尿酸肾病(HN)大鼠模型,并观察芪苓颗粒(QLG)的干预作用。方法取5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大鼠作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其余大鼠采用多因素诱导法建立HN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颌下取血检测血清UA、CREA、BUN、TG和TC,筛选出血清UA和体重接近均值的HN大鼠4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模型对照(Model,M)组、QLG低剂量(Qiling granules low dose,QLG-L)组、QLG高剂量(Qiling granules high dose,QLG-H)组和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PC)组,每组10只。各组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颌下采血检测血清UA、CREA、BUN、TG和TC,行安死术,取肝组织检测XOD、ADA活性,取肾组织进行HE、Gomori六胺银染色,并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肾GLUT9、OAT1、VCAM-1和TGF-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M组血清UA、CREA、BUN、TC、TG水平和肝XOD、ADA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变明显,肾小管尿酸盐含量和肾GLUT9、VCAM-1、TGF-β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OAT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M组比,各给药组大鼠的血清UA水平和肝XOD、ADA活性以及肾VCAM-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QLG-L组大鼠的血清CREA、BUN水平和肾TGF-β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P<0.05,P<0.01),QLG-H组大鼠的血清CREA、BUN水平和肾GLUT9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P<0.01,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尿酸盐沉积及其引发的肾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大鼠酵母饲料饲喂的同时给予氧嗪酸钾与腺嘌呤联合灌胃可诱导建立稳定的HN大鼠模型;QLG可通过改善HN模型大鼠UA代谢紊乱、减轻肾炎症和尿酸盐沉积及其引发的肾损伤来有效治疗HN,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UA、CREA、BUN、TG水平和肝XOD、ADA活性以及肾GLUT9、OAT1、VCAM-1、TGF-β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尿酸性肾病 高尿酸肾病 肾损伤 芪苓颗粒
下载PDF
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园园 曾亚南 +4 位作者 杜小浪 慕泽泾 廖成东 章常华 曹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目的探究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10 mg... 目的探究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10 mg/(kg·d))、复方茶高、中、低剂量组(10 g/(kg·d))、3.33 g/(kg·d)、1.11 g/(kg·d)。末次给药1 h后,取尿液,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UP),脲酶法检测尿液尿素氮(UUN);眼眶取血,采用酶比色法检测尿酸(UA)含量,脲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取肾组织,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及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中UP、UUN、UA、BUN、IL-6、URAT1、GLUT9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肾组织结构正常。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中UP、UUN、UA、BUN、URAT1、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肾组织有少量肾小球萎缩变形,偶见肾小管扩张,无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茶高剂量组中UP、UUN、UA、BUN、IL-6、URAT1、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复方茶中剂量组中UP、UUN、UA、IL-6、URAT1、GLUT9、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复方茶低剂量组中UP、UUN、UA、IL-6、URAT1、BUN、TNF-α、GLUT9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能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尿酸,且对肾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尿酸重吸收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 高尿酸血症肾病 尿酸 肾功能 尿酸转运蛋白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数据的抗高尿酸血症肾病药物的预测和活性验证
4
作者 王丽君 刘文彬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目的运用转录组学数据从现有药物中筛选可用于抗高尿酸血症肾病(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HN)的小分子药物,为H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从GEO数据获得HN数据集,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 目的运用转录组学数据从现有药物中筛选可用于抗高尿酸血症肾病(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HN)的小分子药物,为H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从GEO数据获得HN数据集,筛选获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scape计算节点连接度筛选HN发病核心基因;CMAP(connectivity map)数据库中预测抗HN药物,分子对接分析候选药物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建立HN模型,验证候选药物的肾保护功能。结果从HN转录组数据集GSE190205,共筛选获得5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74个,下调基因183个,差异基因涉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酸降解、TNF信号通路、吞噬小泡等信号通路,ITGAM、TLR2、CD68、CD44和CCL5等基因可能参与HN的发病;通过CMAP分析,筛选到M-3M3FBS、恩扎妥林、白桦脂酸和恩替卡韦等候选药物,进一步动物实验证实恩扎妥林具有良好的肾保护功能,降低HN大鼠的肾脏指数,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显著降低(P<0.05或P<0.01),改善肾组织损伤。结论基于转录组学数据的“药物重定位”策略可从现有药物中筛选到有效的抗HN药物,为HN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肾病 转录组 CMAP 恩扎妥林 药物重定位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降尿酸方对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患者NLRP3/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
5
作者 陆黎黎 徐黎 +1 位作者 辛家东 高建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9-2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降尿酸方对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患者PBMCs中NLRP3/IL-1β的影响。方法:从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随机选取6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降尿酸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和对照组(降尿酸方安慰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各3例受试者。对试验组... 目的:探讨降尿酸方对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患者PBMCs中NLRP3/IL-1β的影响。方法:从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随机选取6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降尿酸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和对照组(降尿酸方安慰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各3例受试者。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与3例正常人群共15例样本的外周血白细胞进行mRNA-seq分析;提取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BMCs中NLRP3、IL-1β蛋白水平差异,RT-qPCR检测PBMCs中NLRP3、Caspase-1、IL-1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KEGG分析降尿酸方治疗后涉及到的通路有NOD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试验组干预12周后PBMCs中NLRP3、IL-1β蛋白水平降低,NLRP3、Caspase-1、IL-18基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尿酸方可以抑制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患者NLRP3/IL-1β信号通路,减轻对肾脏的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尿酸方 尿酸性肾病 痰浊瘀阻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NOD结构域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β信号通路
下载PDF
白虎加人参汤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谷月 高蕾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白虎加人参汤对高尿酸血症肾病(HN)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白虎加人参汤组。正常组小鼠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其余各组小鼠灌胃次黄嘌呤500 mg/kg和腹腔... 目的白虎加人参汤对高尿酸血症肾病(HN)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白虎加人参汤组。正常组小鼠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其余各组小鼠灌胃次黄嘌呤500 mg/kg和腹腔注射氧嗪酸钾200 mg/kg诱导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模型,阳性药物组每日灌胃非布司他5 mg/kg,白虎加人参汤组小鼠每日灌胃白虎加人参汤54 g/kg,连续给药21d。采集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测定小鼠血清中SUA、Scr和BUN含量;HE染色,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的病理变化;测定小鼠肾脏组织中GSH-Px、SOD、CAT及MDA水平;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肾脏组织中AKT/GSK-3β/Nrf2信号通路和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生化结果显示,白虎加人参汤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血清中SUA、Scr和BUN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白虎加人参汤可以减轻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肾脏损伤。白虎加人参汤能够抑制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肾脏组织中MDA表达,促进GSHPx、SOD和CAT的表达,抑制TNF-α、IL-6和IL-1β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虎加人参汤能够促进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肾脏组织中p-AKT、p-GSK-3β、Nrf2和HO-1蛋白表达,抑制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结论白虎加人参汤通过激活AKT/GSK-3β/Nrf2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性小体,改善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减轻高尿酸血症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人参汤 高尿酸血症肾病 AKT/GSK-3β/Nrf2 NLRP3炎性小体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妞 魏明刚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05-510,共6页
肾脏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累及器官之一,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是高尿酸血症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血尿酸水平随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升高,既往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肾脏损伤的标志物。最近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肾脏疾病发生与进展的独立危... 肾脏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累及器官之一,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是高尿酸血症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血尿酸水平随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升高,既往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肾脏损伤的标志物。最近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肾脏疾病发生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伤的因果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可通过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肾纤维化等机制导致肾脏损伤。该文以尿酸的代谢、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为出发点,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动物模型的高尿酸肾病病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包方奇 屠海烨 +2 位作者 方明笋 张倩 陈民利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过度积累会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的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后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由高尿酸血症诱导的慢性肾病也被称为高尿酸肾病。21世纪以来,随着尿酸致病作用研究逐渐深入,以及高尿酸血...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过度积累会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的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后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由高尿酸血症诱导的慢性肾病也被称为高尿酸肾病。21世纪以来,随着尿酸致病作用研究逐渐深入,以及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构建的发展,尿酸的致病机制逐渐被揭开,对其诱导慢性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也有了重要进展,但对其病理分子机制的认识仍有很大不足。因此,新型的动物模型或造模方式或许能够给高尿酸血症及相关慢性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更好的契机。本文从氧化应激、炎症、自噬、纤维化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介绍高尿酸肾病病理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氧化应激方面,尿酸在细胞内通过黄嘌呤氧化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线粒体诱导氧化应激并损伤细胞;炎症方面,尿酸晶体可以激活NLRP3炎症小体并启动炎症瀑布,但关于游离尿酸的促炎作用尚存争议;自噬方面,有研究支持促进自噬可缓解尿酸诱导的炎症,也有研究支持完全相反的结论;纤维化方面,上皮间质转化是尿酸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制,大量研究寻找了尿酸引起肾组织上皮间质转化的不同信号通路;肠道微生物方面,有益的菌群可通过合成短链脂肪酸、减少尿素肠肝循环、减少尿酸生成保护肾脏。本文旨在帮助人们理解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肾病 病理机制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当归拈痛汤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小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宇轩 李笑 +4 位作者 于学成 宋林 张啸林 杨昊 邵雨萌 《陕西中医》 2019年第9期1155-1157,1225,共4页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小鼠的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38、19、9.5g/(kg·d)],苯溴马隆组。先采用腺嘌呤(100mg/kg)联合乙胺丁醇(250mg/kg)...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小鼠的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小鼠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38、19、9.5g/(kg·d)],苯溴马隆组。先采用腺嘌呤(100mg/kg)联合乙胺丁醇(250mg/kg)法建立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小鼠模型,再连续给药14d。实验结束后将小鼠眼球取血,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血尿素氮(BUN),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血尿酸(BUA)、肌酐(CRE),ELISA法检测血清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可以显著降低BUA、BUN、CRE含量,升高eNOS水平,提高NO含量,降低ET-1水平,以当归拈痛汤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当归拈痛汤可以通过降低BUA含量而升高血中eNOS、NO水平,进而降低ET-1水平,达到对肾脏组织内皮细胞及肾小球血管的保护,从而降低BUN、CRE含量,发挥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本方治疗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的其他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拈痛汤 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尿素氮 内皮素-1 小鼠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及中西药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义成 曹烨民 奚九一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8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及别嘌醇片、痛风颗粒干预的影响,探讨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发病机制及中西药的治疗机制。方法普通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1组为造模后自然恢复组,2组为中药Ⅰ号治疗...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及别嘌醇片、痛风颗粒干预的影响,探讨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发病机制及中西药的治疗机制。方法普通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1组为造模后自然恢复组,2组为中药Ⅰ号治疗组,3组为中药Ⅱ号治疗组,4组为西药别嘌醇治疗组,5组为中药Ⅱ号1/2量治疗组,6组为中药Ⅲ号治疗组,7组为模型组,8组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取血测定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雌二醇(E2)、睾酮(T)含量。结果模型组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P<0.001),中药治疗后,cAMP/cGMP比值下降(与模型组比P<0.001),接近正常组水平。模型组E2/T比值升高,中药治疗后E2/T比值下降。结论血尿酸的升降与环核苷酸比值、性激素比值的变化,存在着某种联系;中药痛风颗粒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而别嘌醇片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肾病 环核苷酸 性激素 别嘌醇片 痛风颗粒 大鼠
下载PDF
矢志方治疗痰浊瘀阻型高尿酸血症肾病33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屹 何立群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利湿祛痰的矢志方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痰浊瘀阻型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矢志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利湿祛痰的矢志方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痰浊瘀阻型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口服中药矢志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5%、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血尿酸、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矢志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有确切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肾病 痰浊瘀阻型 中医药疗法 矢志方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超 曹克光 +3 位作者 杨崇青 臧力学 唐丽 佟强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9年第4期18-21,共4页
为建立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 ,以不同剂量腺嘌呤分别饲喂大鼠 ,并设别嘌呤醇作为治疗组 ,监测血尿酸、尿尿酸及肾功能变化 ,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示中剂量组大鼠于实验第三天血尿酸水平升高 ,可持续一... 为建立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 ,以不同剂量腺嘌呤分别饲喂大鼠 ,并设别嘌呤醇作为治疗组 ,监测血尿酸、尿尿酸及肾功能变化 ,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示中剂量组大鼠于实验第三天血尿酸水平升高 ,可持续一周。第十天出现肾功能损害 ,并可见间质性肾炎改变。别嘌呤醇组改变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尿酸性肾病 腺嘌呤代谢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痛风定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筠霞 刘明龙 +2 位作者 刘天喜 肖祖容 李建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痛风定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影响。方法将右侧肾脏切除手术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组、模型组(氧嗪酸钾750 mg/(kg·d))、别嘌... 目的探讨痛风定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影响。方法将右侧肾脏切除手术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组、模型组(氧嗪酸钾750 mg/(kg·d))、别嘌呤醇组(氧嗪酸钾750 mg/(kg·d)+别嘌呤醇50 mg/(kg·d))、痛风定组(氧嗪酸钾750 mg/(kg·d)+痛风定500 mg/(kg·d))。实验期间定期检测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药物干预第8周结束时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肾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MCP-1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别嘌呤醇和痛定均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P<0.01),改善肾功能(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MCP-1和ICAM-1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别嘌呤醇和痛定均能减少氧嗪酸钾所致的TNF-α、MCP-1和ICAM-1表达升高(P<0.01)。结论 TNF-α、MCP-1和ICAM-1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尿酸性肾脏病的进展过程,痛风定可能部分通过抑制尿酸所致的炎症反应而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定 尿酸性肾病 大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中西医治疗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惠君 邢海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既往认为高尿酸血症肾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 ,在中国少见。近年来 ,由于经济情况好转 ,饮食结构的变化 ,蛋白质及富含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 ,中国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因此文章旨在通过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诊断及其中西... 既往认为高尿酸血症肾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 ,在中国少见。近年来 ,由于经济情况好转 ,饮食结构的变化 ,蛋白质及富含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 ,中国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因此文章旨在通过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诊断及其中西医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肾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嘌呤代谢紊乱
下载PDF
苍术白虎汤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小鼠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宇轩 宋林 +3 位作者 于学成 王相云 杨帆 韩晓春 《四川中医》 2019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苍术白虎汤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小鼠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100mg·kg^(-1))联合乙胺丁醇(250mg·kg^(-1))法制备小鼠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苍术白虎汤高、中、低剂量组(6、3、1... 目的:观察苍术白虎汤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小鼠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100mg·kg^(-1))联合乙胺丁醇(250mg·kg^(-1))法制备小鼠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苍术白虎汤高、中、低剂量组(6、3、1. 5g·kg^(-1))、苯溴马隆组(20mg·kg^(-1)),连续给药14天。于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小鼠眼球采血,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血清中尿酸(BUA)、肌酐(CR)及血浆中尿素氮(BUN)水平,测定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取双侧肾脏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肾脏组织中IL-1β、TGF-β1含量。结果:苍术白虎汤可显著降低血清BUA、CR及血浆BUN含量,抑制血清XOD活性及肾脏组织中IL-1β、TGF-β1的表达。结论:苍术白虎汤可通过抑制XOD活性而减少BUA的生成,同时抑制肾脏组织中IL-1β、TGF-β1的表达而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BUN及CR的含量。此为苍术白虎汤对高尿酸血症性肾病模型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苍术白虎汤 白细胞介素1Β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倩 田梅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尿调制素(UMOD)基因外显子3的杂合突变而导致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FJHN)的家系,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FJHN的关注和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FJHN先证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该家系其他成员相关的临床资料,并检测... 目的报道1例由尿调制素(UMOD)基因外显子3的杂合突变而导致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FJHN)的家系,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FJHN的关注和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FJHN先证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该家系其他成员相关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先证者及其父亲的UMOD编码基因变异情况。结果先证者的临床表现为年幼发病、显著性高尿酸血症、关节炎和痛风石,为FJHN典型的临床表现。家系调查显示家系中多人有高尿酸血症临床表现,其中1人死于该病,在先证者家庭中鉴定出在UMOD基因编码的第3外显子上第586碱基出现G/A嵌合子变异(c.586G>A),使氨基酸序列第196位天冬酰胺取代天冬氨酸(p.D196N),该突变在我国尚无报道。结论 FJHN可能与UMOD编码基因位第3外显子上第586碱基突变相关,对有显著高尿酸血症、痛风,尤其是高尿酸家族史的患儿,应考虑FJHN可能性,通过UMOD基因的检测,尽早确诊、避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 高尿酸血症 尿调节素 儿童
下载PDF
地灵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急性期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士荣 杨成晓 +2 位作者 张景红 朱宇清 蔡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7期571-57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地灵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大鼠急性期生化指标(Scr、BUN、UA)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处理:模型组予含酵母干粉的高嘌呤饲料及腺嘌呤灌胃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模型,同时分别用地...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地灵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大鼠急性期生化指标(Scr、BUN、UA)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处理:模型组予含酵母干粉的高嘌呤饲料及腺嘌呤灌胃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模型,同时分别用地灵丹和别嘌呤醇干预;空白对照组不造模,仅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检测各组大鼠急性期生化指标(Scr、BUN、UA)及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地灵丹可以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大鼠的急性期尿酸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对炎症因子IL-6、TNF-α有一定影响,能减轻模型大鼠急性期肾脏炎性反应。结论:地灵丹能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大鼠的尿酸水平,改善肾功能,并通过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减轻模型大鼠急性期肾脏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灵丹 高尿酸血症肾病 炎症因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一家系UMOD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盼盼 任红 +6 位作者 杨俪 谢静远 俞夏莲 孙世民 王子秋 王朝晖 陈楠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 :通过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tubulointerstitial kidney disease,ADTKD)UMOD亚型(ADTKD-UMOD)家系,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致病基因突变等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对1例ADTKD临床疑似病例... 目的 :通过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tubulointerstitial kidney disease,ADTKD)UMOD亚型(ADTKD-UMOD)家系,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致病基因突变等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对1例ADTKD临床疑似病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ADTKD致病基因(MUC1、UMOD、REN、HNF1B和SEC61A1)筛查及家系验证等。结果:此家系中有肾脏病患者7例,其中3例死于尿毒症,先证者表现为进行性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均阴性,诊断为遗传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脏病4~5期),目前已行肾移植替代治疗。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存在UMOD基因杂合突变(NM_003361:exon3:c.263G>T:p.G88V),通过软件Polyphen2、SIFT、Mutation Taster、CADD及Dann评分进行预测评估,均提示为致病突变,且4例存活患病家系成员均存在此UMOD基因突变。结论:ADTKD-UMOD以进行性肾功能下降、不伴或伴有轻度蛋白尿、血尿及家族聚集为主要表现,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基因检测进行分型,肾脏替代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尿调制蛋白基因 家族性少年型高尿酸血症肾病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腺嘌呤诱导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
19
作者 金波 朱妍 +4 位作者 鲁荐 粱妍 张庆燕 徐鹏飞 蒋春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 评估达格列净在高尿酸血症肾病(HN)小鼠中的保护作用和潜在的机制。方法 选用8周龄雄性ICR背景小鼠,利用高腺嘌呤饲料诱导HN模型,予以达格列净干预。小鼠分为以下4组:正常组(n=8)、腺嘌呤组(n=8)、正常+达格列净组(n=8)和腺嘌呤+... 目的 评估达格列净在高尿酸血症肾病(HN)小鼠中的保护作用和潜在的机制。方法 选用8周龄雄性ICR背景小鼠,利用高腺嘌呤饲料诱导HN模型,予以达格列净干预。小鼠分为以下4组:正常组(n=8)、腺嘌呤组(n=8)、正常+达格列净组(n=8)和腺嘌呤+达格列净组(n=6)。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的水平;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肾纤维化和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腺嘌呤诱导的HN小鼠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给予达格列净治疗的腺嘌呤肾病小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和乳酸脱氢酶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均发现,腺嘌呤诱导的HN小鼠肾中α-SMA表达显著上调,经过达格列净的治疗,肾中α-SMA得到明显抑制(P<0.05)。MASSON染色显示,腺嘌呤肾病小鼠肾间质纤维化(13.25±0.21)较正常组(1.49±0.12)严重(P<0.05),经过达格列净的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程度(8.66±0.78)较腺嘌呤组明显缓解(P<0.05)。腺嘌呤诱导的HN小鼠肾中NLRP3和Caspase-1表达显著上调和活化(P<0.05),经过达格列净的治疗,肾中NLRP3和Caspase-1的活化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有效减轻HN小鼠肾功能的恶化、肾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浸润,这种保护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腺嘌呤 高尿酸血症肾病 肾功能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地灵丹对大鼠高尿酸血症肾病影响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郑士荣 张景红 +1 位作者 朱宇清 蔡淦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地灵丹对大鼠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嘌呤饲料制作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模型,分为地灵丹治疗组、别嘌呤醇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持续4周。检测大鼠血尿... 目的观察地灵丹对大鼠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嘌呤饲料制作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模型,分为地灵丹治疗组、别嘌呤醇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持续4周。检测大鼠血尿酸、肌酐变化,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因子TGF-β1、TNF-α的表达。结果实验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造模组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灵丹组及别嘌呤醇组血尿酸、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第28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地灵丹组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别嘌呤醇组血尿酸水平出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灵丹组及别嘌呤醇组血尿酸、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地灵丹组比较,别嘌呤醇组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TGF-β1、TNF-α阳性面积均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灵丹组与别嘌呤醇组的TGF-β1阳性面积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灵丹组与别嘌呤醇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减轻。结论地灵丹可减缓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TNF-α等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灵丹 高尿酸血症肾病 尿酸 肌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