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E2 gene of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HB-DCZ strain in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 Yue-lan ZUO Yu-zhu +3 位作者 FAN Jing-hui ZHANG Lei QIN Jian-hua ZHANG Ni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年第10期6-11,16,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analyze the E2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DCZ strain of Bovine viral diaxrhca Virus (BVDV) which wcrc amplified by RT-PCR and isolated from China. The product of PCK was clon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analyze the E2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DCZ strain of Bovine viral diaxrhca Virus (BVDV) which wcrc amplified by RT-PCR and isolated from China. The product of PCK was cloned into pMD18-T vector, and then transfected Escherichia Coli JMI00.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were sequenced. From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amplified products, phylogeneti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nd genotypes or sub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2 gene fragment of HB-DCZ strain contained 1277bp nucleotides, and had 89.4%, 70.7%, 97.6%, 68.9%, 67.2%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Osloss, OregonC24V, Changchun184, ZM195, NADL,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HB-DCZ stra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BVDV Osloss, Changchun184, and belongs to subgenotype 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HB-DCZ virus strain e2 gene CLONING SeQUeNCING PHYLOgeneTICS GeNOTYPeS
下载PDF
Impact of Different Rates of Nitrogen Supplementation on Soil 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in Goji Berry
2
作者 Xiaojie Liang Wei An +4 位作者 Yuekun Li Yajun Wang Xiaoya Qin Yanhong Cui Shuchai Su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4年第3期467-486,共20页
Goji berry(Lycium barbarum L.)is substantially dependent on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which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fruit yield and Goji ber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Ningxia,China.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 Goji berry(Lycium barbarum L.)is substantially dependent on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which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fruit yield and Goji ber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Ningxia,China.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ial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including low(N1),medium(N2),and high(N3)level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bacterial and fungal)at 2 diverse soil depths(0-20,20-40 cm)throug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by targeting 16S RNA gene and ITS1&ITS2 regions.All the observed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exhibi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p<0.05)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nitrogen and the highest values for most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at N2.However,pH decreased(p<0.05)gradually.The alpha and beta diversity analyses for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metagenome displayed more similarities than differences among all groups.The top bacterial and fungal phyla and genera suggested no obvious(p>0.05)differences among three group treatments(N1,N2,and N3).Furthermore,the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p<0.05)enrichment of quorum sensing,cysteine and methionine metabolism,and transcriptional machinery for bacterial communities,while various saprotrophic functional roles for fungal communities.Conclusively,moderately reducing the use of N-supplemented fertilizers is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soil nitrogen utilization rate,which can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actices through improved soil quality,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ji berry production Ningxia China differential nitrogen supplementation rates 16S RNA gene and IT1&IT2 region sequencing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广西猪瘟流行毒与C-株疫苗毒gp55(E_2)主要抗原区DNA序列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永国 刘湘涛 +2 位作者 韩雪清 张彦明 薛青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4,共6页
采用反转录 PCR(RT- PCR)和套式 PCR(nest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n PCR)扩增出 3株广西省近期 (1999~ 2 0 0 0年 )猪瘟流行野毒的 E2 基因 ,将其分别克隆于 PMD- 18T载体上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 ,根据 C株及 Brescia和 Alfort... 采用反转录 PCR(RT- PCR)和套式 PCR(nest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n PCR)扩增出 3株广西省近期 (1999~ 2 0 0 0年 )猪瘟流行野毒的 E2 基因 ,将其分别克隆于 PMD- 18T载体上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 ,根据 C株及 Brescia和 Alfort株确定起始氨基酸三联体的正确位置后进行氨基酸序列推导 ,同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及 E2 糖蛋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 ,所测 3株 HCV E2 基因的长度均为 1170 b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包括完整信号肽序列和部分跨膜序列 ,共由 384个氨基酸组成。3株流行毒的 E2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0 .10 %~ 98.5 4%,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89.5 9%~ 97.92 %。这 3株流行毒与 C-株兔脾组织毒 (疫苗种毒 ) E2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82 .87%~ 83.99%,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86 .98%~ 90 .10 %,表明近期猪瘟流行毒与 C-株疫苗毒的 gp5 5蛋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e2基因 糖蛋白 流行毒 疫苗毒 抗原 DNA序列分析 比较研究 广西
下载PDF
河南省猪瘟流行毒的E_2基因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薛青红 刘湘涛 +6 位作者 杜守山 张永国 韩雪清 张彦明 何学斌 庄淑珍 谢庆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42,共6页
采用 RT- PCR和 n PCR扩增出 3株河南省近期 (1999~ 2 0 0 0年 )猪瘟流行野毒的 E2 基因 ,分别克隆于 PMD- 18T载体 ,对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氨基酸序列推导 ,同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及 E2 糖蛋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 ,所测 3株 HCV... 采用 RT- PCR和 n PCR扩增出 3株河南省近期 (1999~ 2 0 0 0年 )猪瘟流行野毒的 E2 基因 ,分别克隆于 PMD- 18T载体 ,对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氨基酸序列推导 ,同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及 E2 糖蛋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 ,所测 3株 HCV E2 基因的长度均为 116 9b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包括完整信号肽序列和部分跨膜序列 ,共由 384个氨基酸组成。3株流行毒的 E2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 99%以上 ,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在 99%以上 ;这 3株流行毒与 C-株兔脾组织毒 (疫苗种毒 ) E2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 83.14 %~ 83.2 3% ,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88.14 %~ 88.6 8%。经遗传发生关系分析 ,C-株兔组织毒 C-株细胞毒属于组群 1(group 1) ,河南省近期流行猪瘟毒属于组群 2 (group 2 ) ,近期猪瘟流行毒与 C-株疫苗毒的 g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猪瘟流行毒 基因分型 猪瘟病毒 e2基因 糖蛋白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E_2高变区1的序列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方芳 潘卫 +2 位作者 戚中田 宋艳斌 朱诗应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8年第1期34-39,共6页
对23例国内献血员、血透析及肝炎病人血清用反转录巢式PCR技术扩增了HCVRNA囊膜蛋白2基因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23例病人HCVE2/NS1N末端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呈现多样性,高变区1(HV... 对23例国内献血员、血透析及肝炎病人血清用反转录巢式PCR技术扩增了HCVRNA囊膜蛋白2基因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23例病人HCVE2/NS1N末端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呈现多样性,高变区1(HVR1)位于核苷酸第1459~1559位,氨基酸第384~410位;我国HCV株HVR127个氨基酸中有15个位置氨基酸相对稳定,氨基酸组成与分布均与Sekiya报道的166个HCV株的不同。结果提示,研究我国HCV株HVR1的序列特征有助于HCV的流行病学研究,对研制适用于我国的抗体诊断试剂盒及进行疫苗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囊膜蛋白e2 高变区 序列
下载PDF
猪瘟病毒国内分离株(HL-LY)E_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满朝来 李一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共2页
用猪肾细胞 (pK - 15 )繁殖猪瘟病毒 (CSFV)分离株HL -LY ,根据基因库已发表的CSFVE2 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 ,以CSFV总RNA为模板 ,通过RT -PCR技术扩增出约 1.1kb的片段 ,即E2 基因。将RT -PCR产物克隆到 pMD18-T载体上 ,构建... 用猪肾细胞 (pK - 15 )繁殖猪瘟病毒 (CSFV)分离株HL -LY ,根据基因库已发表的CSFVE2 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 ,以CSFV总RNA为模板 ,通过RT -PCR技术扩增出约 1.1kb的片段 ,即E2 基因。将RT -PCR产物克隆到 pMD18-T载体上 ,构建了重组质粒T -E2 ,经酶切、PCR鉴定和序列测定 ,表明均已成功获得了CSFVE2基因的重组体T -E2 。将该测序结果与国内几个毒株SHIMEN ,C ,C -V -LZ ,GS -LT ,GS -LX分别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 ,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6 .5 9% ,96 .0 0 % ,88.4 9% ,78.2 4 % ,77.82 % ;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9.4 6 % ,98.39% ,93.5 4 % ,90 70 % ,90 .4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分离株 HL-LY 猪瘟病毒 e2基因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下载PDF
登革2型病毒E基因的克隆及碱基序列测定
7
作者 于曼 秦鄂德 +4 位作者 杨佩英 孙蕾 徐品芳 司炳银 闫国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57-459,共3页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我国登革2型病毒E基因,大小为1.29kb.将扩增的E基因片段首先克隆到T载体(pBluescriptⅡKS+)中,用PCR和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出阳性重组子.然后利...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我国登革2型病毒E基因,大小为1.29kb.将扩增的E基因片段首先克隆到T载体(pBluescriptⅡKS+)中,用PCR和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出阳性重组子.然后利用M13通用引物直接对插入的E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明所克隆的序列与已报道的E基因序列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2型病毒 e基因克隆 碱基 序列测定
下载PDF
猪瘟病毒新疆南疆野毒株E_2基因高变区扩增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孟庆玲 陈创夫 +1 位作者 高丰 贾桂珍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12-16,共5页
参考已发表在GenBank中CSFVAlfort毒株的E2 蛋白基因序列 ,选择其抗原编码高变区作为扩增的靶区域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一步法提取猪瘟病料细胞总RNA ,对其进行了RT -PCR扩增。结果得到了与设计大小 2 72bp... 参考已发表在GenBank中CSFVAlfort毒株的E2 蛋白基因序列 ,选择其抗原编码高变区作为扩增的靶区域 ,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异硫氰酸胍 -酚 -氯仿一步法提取猪瘟病料细胞总RNA ,对其进行了RT -PCR扩增。结果得到了与设计大小 2 72bp完全相符的核酸带 ,并对PCR产物直接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所测序列与中国C株同段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与中国C株核苷酸的同源性均为 82 .8% ;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 88.3% ;两野毒株均有 33个碱基发生改变。并用此病料对 4 0日龄易感仔猪成功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 ,结果发现能引起比较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新疆南疆野毒株 e2基因高变区 PCR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猪瘟病毒E_2基因主要抗原区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永国 刘湘涛 +3 位作者 韩雪清 刘希成 张彦明 谢庆阁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5-608,共4页
利用反转录PCR(RT PCR)和套式PCR(nestPolymeraseChainReaction ,nPCR)技术扩增出当前猪瘟流行毒(广西玉林株 ,GXYL)与中国猪瘟兔化弱毒 (C 株 )兔脾组织毒E2 基因的主要抗原区 ,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 HTb中 ,获得重组质粒pPROEX G... 利用反转录PCR(RT PCR)和套式PCR(nestPolymeraseChainReaction ,nPCR)技术扩增出当前猪瘟流行毒(广西玉林株 ,GXYL)与中国猪瘟兔化弱毒 (C 株 )兔脾组织毒E2 基因的主要抗原区 ,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 HTb中 ,获得重组质粒pPROEX GXYL和pPROEX C ,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表明 ,插入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SDS PAGE检测表明 ,经重组质粒pPROEX GXYL和pPROEX C转化、诱导的受体菌能表达E2 基因主要抗原区蛋白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基因 主要抗原区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Antibody-Like Phosphorylation Sites in Focus of Statistically Based Bilingual Approach 被引量:2
10
作者 Jaroslav Kubrycht Karel Sigler +1 位作者 Pavel Souček Jiří Hudeček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science》 2016年第1期1-22,共22页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 reports, the sequences related to phosporylated protein segments occur in conserved variable domains of immunoglobulins including first of all certain N-terminally located segments. Consequ...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 reports, the sequences related to phosporylated protein segments occur in conserved variable domains of immunoglobulins including first of all certain N-terminally located segments. Consequently, we look here for the sequences 1) composing human and mouse proteins different from antigen receptors, 2) identical with or highly similar to nucleotide sequence representatives of conserved variable immunoglobulin segments and 3) identical with or closely related to phosphorylation sites. More precisely, we searched for the corresponding actual pairs of DNA and protein sequence segments using five-step bilingual approach employing among others a) different types of BLAST searches, b) two in-principle-different machine-learning methods predicting phosphorylated sites and c) two large databases recording existing phosphorylation sites. The approach identified seven existing phosphorylation sites and thirty-seven related human and mouse segments achieving limits for several predictions or phylogenic parameters. Mostly serines phosporylated with ataxia-telangiectasia-related kinase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DNA-double-strand-break repair) were indicated or predicted in this study. Hypermutation motifs, located in effective positions of the selected sequence segments, occurred significantly less frequently in transcribed than non-transcribed DNA strands suggesting thus the incidence of mutation events. In addition,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umbers and proportions of human and mouse cancer-related sequence items were found in different steps of selection process. The possible role of hypermutation changes within the selected segments and the observed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re discussed here with respect to DNA damage, carcinogenesis, cancer vaccination, ageing and evolution. Taken together, our data represent additional and sometimes perhaps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to the existing databases of empirically proven phosphorylation sites or pathogenically important sp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Protein (i.e. Kinase ATM Whose Pathogenic Mut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early Death of People)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1 (of Immunoglobulins i.e. CDR1 or hypervariable region 1) Database (of Functional Structures) Hypermutation (i.e. Mutation of DNA sequences Mediated by enzymes) Immunoglobulin (i.e. Ig or Antibody) Phosphorylation (enzyme Mediated Modification Concerns Here Mostly Protein sequences)
下载PDF
IBDV地方野毒株(XX株)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席俊 张改平 +6 位作者 王选年 张红 乔松林 赵绪永 张利娜 李清州 冯丽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参考GenBank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IBDVVP2基因高变区的引物。应用RT-PCR法,对分离于新乡地区典型发病鸡群的IBDV(XX株)进行了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 参考GenBank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IBDVVP2基因高变区的引物。应用RT-PCR法,对分离于新乡地区典型发病鸡群的IBDV(XX株)进行了VP2基因高变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并和相关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XX株与超强毒株UK661,OKYM高度相似,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73%,99.15%,氨基酸同源性都为100%,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高变区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2HVR_1 cDNA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芳 潘卫 +3 位作者 崔晓红 宋艳斌 朱诗应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HCV流行株高变区1(HVR1)的特点。方法:对来自山东(SD)、上海(SH)两地患者血清RNA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CV囊膜蛋白2基因片段,用PCR直接测序法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 目的:了解中国HCV流行株高变区1(HVR1)的特点。方法:对来自山东(SD)、上海(SH)两地患者血清RNA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HCV囊膜蛋白2基因片段,用PCR直接测序法对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扩增片段(命名为P388)对应于日本HCV-J株序列核苷酸1439~1826位(氨基酸位371~498);(2)中国人HCVHVR1位于氨基酸位384~410,与发表的HCVII型HVR1的氨基酸位点相同;(3)与HCV-J、美国HCV-1及已发表的中国河北、上海株相比,SD、SH株P388片段与HCV-1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异源性最高,比较各株HVR1核苷酸序列也与上述结果一致;(4)HVR1基因有义突变率相当高。结论:中国HCV流行株存在HVR1,其基因变异程度及有义突变率高,对研究HCV感染及进行免疫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囊膜蛋白2 DNA序列 基因片段
下载PDF
登革2型病毒浙江分离株的鉴定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时畅 严菊英 +3 位作者 卢亦愚 翁景清 茅海燕 徐昌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为了对2004年浙江省报告的输入性疑似登革热病例查明病因,从分子水平分析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追踪传染源,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IFA和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MI、gG抗体... 目的为了对2004年浙江省报告的输入性疑似登革热病例查明病因,从分子水平分析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追踪传染源,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疑似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IFA和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MI、gG抗体和病毒核酸,并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登革病毒。采用RT-PCR方法扩增病毒E基因和NS1基因后分别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热毒株进行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IgM、IgG抗体和登革2型病毒核酸,并分离到登革2型病毒;浙江省登革2型病毒分离株(ZJ/01/04)与登革2型国际标准株Jamaica、国内Fujian/10/99株和Saudi/92株在E基因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1%、99.2%和99.6%,而与登革1、3、4型毒株相同区域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68.7%、66.9%和63.6%。基因进化树显示ZJ/01/04分离株与Saudi/92株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结论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上均证实该输入病例是由登革2型病毒引起,该毒株最有可能来源于沙特阿拉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病例 登革2型病毒 e基因 NS1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携带bla_(KPC-2)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可移动遗传元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支密 夏守慧 +3 位作者 周芸 杨伟平 李洁 糜祖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携带bla_(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存在情况。方法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19株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携带bla_(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存在情况。方法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19株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分析3种基因gyrA、parC和mdfA序列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分别为:泛宿主性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bC、转座子Tn1548遗传标记tnpU、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1和插入序列共同区遗传标记ISCR1基因;对扩增阳性的4种遗传标记基因PCR产物采用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用Chromas软件直接作BLAST Search比对分析。结果本组19株gyrA、parC和mdf A基因PCR扩增均阳性,其基因序列经Gen Bank中的BLASTn程序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证实19株均为肺炎克雷伯菌。19株中,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bC、tnpU、qacE△1‐sul1和ISCR1基因阳性率均为100.0%,经对该4种遗传标记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发现与Gen Bank中已发布的4种相对应基因trbC、tnpU、qacE△1‐sul1和ISCR1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均为100.0%),均得到确认。结论可移动遗传元件在携带bla_(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blaKPC-2 碳青霉烯酶 可移动遗传元件 插入序列共同区 基因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在BHK21细胞上传代后的基因序列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明 赵丹华 李玉华 《中国药事》 CAS 2019年第12期1444-1448,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在BHK21细胞上传代后的病毒基因序列,以深入控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将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在BHK21细胞上连续传代,选取第二代病毒(P2)、第五代病毒(P5)、第十五代病毒(P15... 目的:研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在BHK21细胞上传代后的病毒基因序列,以深入控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将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在BHK21细胞上连续传代,选取第二代病毒(P2)、第五代病毒(P5)、第十五代病毒(P15)提取RNA,反转录为c DNA后,进行各代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分析与乙型脑炎病毒毒力密切相关的关键位点基因是否发生改变。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在BHK21细胞上传5代后,病毒E蛋白上关键基因第279位(E279)氨基酸由甲硫氨酸(M)突变为赖氨酸(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 BHK21 e蛋白基因序列
下载PDF
GJC2基因5’UTR区变异致两兄妹同患佩梅样病
16
作者 田杨 侯池 +5 位作者 栗金亮 廖寅婷 朱海霞 李小晶 陈文雄 康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鉴定一家系两兄妹同患遗传性脑白质病的致病性变异。方法收集患儿及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两兄妹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先后采用医学外显子、全外显子、全基因组测序进行遗传学分析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两兄妹临床表现符合佩梅... 目的鉴定一家系两兄妹同患遗传性脑白质病的致病性变异。方法收集患儿及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两兄妹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先后采用医学外显子、全外显子、全基因组测序进行遗传学分析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两兄妹临床表现符合佩梅样病。医学外显子测序及全外显子测序均未发现患儿携带致病性变异,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两兄妹存在GJC 2基因(NM-020435.3)c.-167A>T(5’UTR)exon1/2同一纯合变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别来源于其父母。结论GJC 2基因c.-167A>T为本家系两兄妹同患佩梅样病的致病性变异,全基因组测序能发现5’UTR区这一位点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测序 GJC2基因 5’UTR区 佩梅样病
下载PDF
广西不同时期IBV分离株S1基因高变区Ⅰ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韦正吉 韦平 +3 位作者 磨美兰 李孟 韦天超 李康然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对广西1985-2007年间分离到的22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S1基因高变区I(HVRI)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发表的其他IBV参考株及鸽子分离的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毒株可分为5个基因群,其中有16个广西... 对广西1985-2007年间分离到的22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S1基因高变区I(HVRI)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发表的其他IBV参考株及鸽子分离的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毒株可分为5个基因群,其中有16个广西分离株属第1群,它们与鸽子冠状病毒分离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Massachusetts(Mass)型疫苗株的同源性较低。有15个分离株在33-34位和34~35之间分别有4个和3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GX-NN6在33~34位和34~35位之间则均有4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GX-YL1、GX-NN2与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第Ⅱ群;GX-G、GX-XD与日本同一时期分离的毒株JP Miyazaki 89亲缘关系最近,属于第Ⅲ群;GX-YL6、GX-NN7与欧洲毒株4/91亲缘关系较近,属于第V群。结果表明广西存在着多种类型IBV毒株的流行,毒株S1基因HVRI碱基的突变或插入比较普遍,可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绝大部分毒株与目前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的亲缘关系较低。同一时期的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但无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离株 S1基因高变区I 序列测定 遗传变异 基因型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广西分离株S1基因高变区Ⅰ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磨美兰 韦正吉 +5 位作者 韦平 韦宁耀 张庆兰 盛宇明 蒙振邦 韦天超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共5页
对7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广西分离株的S1基因高变区Ⅰ(HVRⅠ)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将这7个分离毒株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国际上其他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分别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核苷酸与氨... 对7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广西分离株的S1基因高变区Ⅰ(HVRⅠ)进行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将这7个分离毒株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国际上其他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分别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7个广西分离毒株可形成2个分支,第1分支与疫苗株H 120、H 52、M a5和参考株M 41、B eaudette的亲缘关系较近,第2分支则与疫苗株H 120、H 52、M a5的亲缘关系较远,但与欧洲分离株4/91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提示广西的流行毒株变异较大,实际免疫中要根据流行毒株的特性来生产和选择合适的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广西分离株 基因高变区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我国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司炳银 杨佩英 +4 位作者 黄祥瑞 徐品芳 于曼 秦鄂德 阎国珍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4-278,共5页
对我国1987年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含1485个核苷酸,编码495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的登革2型病毒株进行了比较,发... 对我国1987年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登革2型病毒43株包膜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含1485个核苷酸,编码495个氨基酸,并就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的登革2型病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核苷酸序列与我国1985年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04株,新几内亚C株(NGC),牙买加株1409(JAM)和马来西亚当地流行株M1(登革出血热)、M2(登革休克综合征)、M 3(登革热)同源性分别是95.8%、94.6%、97.5%、92,5%、92.7%和93.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是94.3%、94.3%、96.0%、93.7%、93.7%和91.5%,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两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分别位于Asn-67和Asn-15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病毒 包膜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DEN-2分离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蛋白表达
20
作者 刘世国 左丽 王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0-662,共3页
目的通过构建登革2型病毒(DEN-2)临床分离株(B株)E基因区1-476bp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为DEN-2E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将DEN-2B株E基因区部分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命名为pET28a(+)-Eb;经酶切、PCR及测序... 目的通过构建登革2型病毒(DEN-2)临床分离株(B株)E基因区1-476bp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为DEN-2E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将DEN-2B株E基因区部分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命名为pET28a(+)-Eb;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DE3)菌株,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印迹(Western blot)鉴定表达蛋白;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并滴定对C6/36细胞的细胞半数致死量(TCID50)。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Eb原核表达重组质粒;SDS-PAGE分析表明,E基因区部分序列获得高效表达,其相对分子量约为23kDa,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9%;Western blot表明,该目的蛋白可与DEN-2鼠单克隆抗体结合。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原核表达蛋白,纯度达90%。DEN-2B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表达蛋白对C6/36细胞的TCID50为10-5.31。结论pET28a(+)-Eb可在BL21(DE3)菌株中高效表达;DEN-2B株E基因部分序列原核表达蛋白对C6/36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2型病毒(DeN-2) e基因序列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