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PRP与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RR的疗效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茹 谢丽莲 +1 位作者 田涛 罗乔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04-50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视网膜激光光凝(PRP)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确诊为因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RR的患者21例41眼,早期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 目的:观察早期视网膜激光光凝(PRP)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确诊为因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RR的患者21例41眼,早期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变化、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3mo,视力提高6眼(14.6%),视力不变31眼(75.7%),下降4眼(9.7%)。2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眼行睫状体光凝术;9眼(75%)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22眼(68.7%)原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7眼(21.8%)原视网膜无灌注区(NPA)缩小>5个DA,总有效率90.5%。1眼发生玻璃体出血,未见视盘及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早期PRP与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是有效的、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复方樟柳碱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视神经炎37例 被引量:7
2
作者 韩有兰 李雪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0-631,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早期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81例(93眼)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41眼,对照组44例52眼;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的全身用药的同时,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mL,1个月后观察2组...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早期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81例(93眼)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41眼,对照组44例52眼;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的全身用药的同时,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mL,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37眼,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33眼,有效率86.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3.84,P<0.05)。2组间视力变化、视野改变、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早期视神经炎,可有效改善视神经及其附近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血供,促进组织缺血、缺氧状况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颞浅动脉旁注射 视神经炎
下载PDF
颞浅动脉旁注射护理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冬梅 刘则杨 冯慧萍 《护理管理杂志》 2006年第1期40-41,43,共3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注射(以下简称颞浅注射)护理成本核算方法。方法根据项目成本核算有关公式完成颞浅注射护理成本核算,并与当前收费作比较。结果根据实际情况核算出颞浅注射护理成本。结论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核算方法,为更合理地制定价...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注射(以下简称颞浅注射)护理成本核算方法。方法根据项目成本核算有关公式完成颞浅注射护理成本核算,并与当前收费作比较。结果根据实际情况核算出颞浅注射护理成本。结论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核算方法,为更合理地制定价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旁注射 护理成本 核算
下载PDF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燕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疗效。方法20例(22只眼)视神经挫伤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日1次,每疗程14d,3个疗程。另18例(20只眼)视神经挫伤患者为对照组,除不加用复方樟...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疗效。方法20例(22只眼)视神经挫伤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日1次,每疗程14d,3个疗程。另18例(20只眼)视神经挫伤患者为对照组,除不加用复方樟柳碱外,其他用药同治疗组疗效观察指标为视力、视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4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视神经挫伤有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视神经挫伤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出血
5
作者 喻谦 袁明勇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93例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局部注射;对照组45例只给予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93例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局部注射;对照组45例只给予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苦碟子注射液用于治疗出血性眼底病变是临床上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樟柳碱注射液/复方 颞浅动脉 视网膜出血
下载PDF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改良法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农凤琳 马玉芳 何洁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5期2081-2082,共2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改良法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9年4月—12月住院患者102例,将采用传统注射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改良法注射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观察2组注射部位疼...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改良法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9年4月—12月住院患者102例,将采用传统注射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改良法注射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观察2组注射部位疼痛程度、治疗依从率、心理状况。结果治疗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注射部位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改良法,可减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疼痛,提高依从率,并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改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两种方法疼痛程度对比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燕 陶敬甫 《临床护理杂志》 2014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通过两组患者注射时疼痛程度的比较,寻找疼痛程度最轻的注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76例需注射复方樟柳碱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和B组47例。A组采用传统的注射方法。B组采用改良注射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 目的通过两组患者注射时疼痛程度的比较,寻找疼痛程度最轻的注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76例需注射复方樟柳碱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和B组47例。A组采用传统的注射方法。B组采用改良注射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并减慢注射速度,患者疼痛程度最轻。此方法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动脉 皮下注射 疼痛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忠友 裴付彬 +3 位作者 杨继君 鲁博文 明春平 张晓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03-304,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82眼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41眼,对照组32例41眼;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的全身用药的同时,于患眼颞浅动脉旁...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82眼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41眼,对照组32例41眼;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的全身用药的同时,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d,2mL/次,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程时间、视力、视觉诱发电位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于14,30,6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组均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较传统激素冲击及补充能量综合治疗青少年急性视神经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小激素用量,提高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颞浅动脉旁注射 视神经炎
下载PDF
局部针灸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睑痉挛4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玲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对眼睑痉挛患者行局部针灸+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到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眼睑痉挛患者,选择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共40眼,将所有接受研究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对眼睑痉挛患者行局部针灸+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到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眼睑痉挛患者,选择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共40眼,将所有接受研究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20例。单一组仅采取单纯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联合组则给予局部针灸+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信息,并且比较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其余未缓解1例。单纯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其余未缓解8例。联合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有效率19例(95.00%),明显高于单一组12例(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P=0.008 <0.05)。结论对眼睑痉挛患者行局部针灸+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对于眼睑痉挛患者来说,已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针灸 复方 樟柳碱注射液 颞浅动脉旁注射 眼睑痉挛患者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尹成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对临床疗效、预后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sTBI...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对临床疗效、预后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及GFAP、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97.14%)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77.14%)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GFAP、NSE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应用于sTBI患者治疗中,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降低GFAP、NSE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醒脑静注射液 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颞中静脉和颞浅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基于3D-CTA的研究
11
作者 黄兴凤 赵鹏程 +3 位作者 傅泽鑫 陈璐璐 周柳邑 吴溯帆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740-743,I0007,共5页
目的通过颞部的三维图像,探究颞浅动脉和颞中静脉在颞区的解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成年患者头颅CTA影像资料,共28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原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导入3D-Slicer软件系统重建56侧颞... 目的通过颞部的三维图像,探究颞浅动脉和颞中静脉在颞区的解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成年患者头颅CTA影像资料,共28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原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导入3D-Slicer软件系统重建56侧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STA)、颞中静脉(middle temporal vein,MTV)以及颅面骨的三维图像,对血管分叉点的位置、距骨性标记点的距离、距皮肤表面的深度、血管的内径和变异类型等进行测量和评估。结果发现颞浅动脉额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frontal branch,STA-Fbr)的出现率为100%,颞浅动脉顶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parietal branch,STA-Pbr)的出现率为91.7%(51/56),96.1%(49/51)的分叉点位于颧弓上(32.3±8.2)mm。额支分叉处血管内径为(2.2±0.5)mm,距离皮肤表面的平均深度为(3.7±1.1)mm。颞中静脉(middle temporal vein,MTV)的出现率为100%,其主干水平段距离颧弓上缘(25.6±3.7)mm,最粗处内径平均为(3.3±0.9)mm,各测量点血管距离皮肤表面的平均深度为(7.8±1.9)mm。依据这两条血管的解剖分布,提示注射填充的危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结论STA-Fbr、MTV在颞区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它们的分布规律对临床注射填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部解剖 颞浅动脉 颞中静脉 CTA 3D-Slicer软件 注射填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